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一粒沙

29期诗联班学员请假补交作业帖

 关闭 [复制链接]

0

主题

44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2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8-17 03: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梦儿 于 2016-8-17 03:02 编辑

29期诗联班第十三讲作业:  C01粉水晶

一、什么是工对?什么是宽对?
1)答:工对,又称严对。是要求最严格、工整的对仗。它除了完全合乎对联的六相外,还要求上下联对应的词类,最好是一个义类的。
2)答: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的,在对仗上只要符合对联的六要素,词性和平仄可以放宽要求。它打破名词各类的界限,不仅同类不同门的名词可以相对,就是两类相距甚远的名词也可以相对。
二、分别用工对和宽对的方式,对出下面的出句。就是说每句对两个,一个工对,一个宽对。
山禽留我同云住【雨樵】
猛兽觅食避雨忙 [工]
水面倒影共枕眠 [宽]

嫣红开在藤萝上【雨樵】
浅绿覆盖玉带中 [工]
紫珠倒挂葡藤中 [宽]

当年明月萦杯底【雨樵】
时下夕阳绕天边 [工]
此时繁星布满天 [宽]

拈朵梅花簪瘦句【雨樵】
摘片枫叶饰清颜 [工]
邀杯美酒共欢颜 [宽]

拼却为伊常醉酒【雨樵】
奈何因你感离愁 [工]
不因浅学度流年 [宽]

老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9

帖子

4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8-17 17: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联班第八讲C组-C15开心融融作业:  
1、古人把字分为哪两大类?现代合并后有多少小类?
答:古人把字分为两大类,实字和虚字。
        现代合并后有27小类,动词类,天文类,地理类,颜色类,方位类,数字类,植物类,动物类,人伦类,文学类,感情类,人事类,文史类,形体类,宫室类,器物类,饮食类,器具类,文具类,时令类,衣饰类,副词类,连词介词类,虚词助词叹词类,相声词类,连绵词类,特有叹词类。

2、什么是古汉语的虚实?古人的虚实死活与语法学词类如何对应的?
答:明代屠隆的《缥湘对类》是这样说的:“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
就是说,有实指对象的是实字,没有实际对象的是虚字。但汉字的虚实死活可以互相转化。
        其原则是:实字有实指对象时是实字,一旦不实指对象时就变成了虚字。虚字不实指对象时是虚字,一旦对象化了,就变成了实字。活字显示动态时为活字,活字静态化了就变成死字。死字显示静态时为死字,死字动态化了就变成活字。

3、现代语法如何划分词类,分别有哪几大类?
答:现代语法也是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 (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4、什么是名词?名词的语法特征是什么?名词一般分为哪几类?
答:
答:名词就是指具体事物名称的词。它的语法特征是实字。
        名词一般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
5、对出下联:
溪水浮花绿[雨樵]
青荷映日红
山补青墙缺[雨樵]
云来遮月影
小字梅花味[雨樵]
素笺淡墨香
过雨苔抽穗[雨樵]
夏来荷展姿
一庭凉月竹筛碎[雨樵]
这个不会对 
近山渐得云殊气[雨樵]
身居雅室染墨香
居山有酒堪呼月[雨樵]
近水无忧伴夕阳
凿亩方塘闲种藕[雨樵]
借弯小月好读书
不信溪山真拒我[雨樵]
怎知流水醉邀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3

帖子

6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8-18 17: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六讲  C组长-小泥土补作业

1.什么是重字?重字有哪些规则?
答:在一副对联中,同一个字(词)运用两次或两次以上者,即为重字。
    重字分为规则重字和不规则重字
   有规则重字包括:  复字对   叠字对   顶针对   回文对   虚字对   错综对
   不规则重字包括:  同位重字    异位重字
   对联之重字,应为有规则地重字,力避不规则重字。

2.指出下联的问题,并改正。

花开篱下擎小朵......
香到囊中入小诗
诊断: 小与小重字
修改:花开篱下擎新朵;
         香到囊中入小诗。

心香一缕皆成墨
大路三条好飞车
诊断:  成与飞  失对    条与飞 失替  
修改:心香一缕皆成墨;
        笔迹数行尽是情
花月谁圆空似海......
情怀如昨还随风
诊断:还随风  三平尾   
修改:花月难圆皆是梦;
         情怀依旧尽留心。


香风来袭憨三月......
花气迷人醉暮春
诊断:上下句合掌  
修改;香风来袭憨三月......
       鸟语到处醉几春
3.对出下联

久立小桥花尽落...z
感伤人间梦难成【小泥土】

一杯浅酒凭栏醉 ...z
几缕乡愁伴月眠【小泥土】

村外桃花开小雨..[雨樵]
屋前燕子啄春泥【小泥土】

清新几朵深宵放..[雨樵]
小杏满园挚友来【小泥土】

看花睡去忽流泪..[雨樵]
听曲归来更思君【小泥土】

欲籍莲花闻妙法..[雨樵]
须翻古籍找迷津【小泥土】

最是一湖春好处[雨樵]
将同朋友泛舟时【小泥土】

浅绿才匀园一角[雨樵]
浓香早入骨三分【小泥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7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8-18 2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对联第十三讲
C26-鹏程万里作业:
一、什么是工对?什么是宽对?

工对,也称严对。指工整的对仗。即两句在词性、词类、句型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甚至同一词类中,还可能分若干小类,也分别相对严整。
        简单来说就是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
        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对仗须用同类词性,
        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
        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
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的,在对仗上只要符合对联的六要素,词性和平仄可以放宽要求。它打破名词各类的界限,不仅同类不同门的名词可以相对,就是两类相距甚远的名词也可以相对。
就是说,只要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连词介词…)等等,实对实,虚对虚就可以了。
二、分别用工对和宽对的方式,对出下面的出句。就是说每句对两个,一个工对,一个宽对。
山禽留我同云住【雨樵】
工对:海鸟待他与月行
宽对:野兽怕人共石眠
嫣红开在藤萝上【雨樵】
工对:浅绿抹于杨柳中
宽对:月色洒于碧海间
当年明月萦杯底【雨樵】
工对:今夜清风绕案头
宽对:此刻花香在柳间
拈朵梅花簪瘦句【雨樵】
工对:采分月色润佳诗
宽对:沽杯烈酒诉清愁
拼却为伊常醉酒【雨樵】
工对:望穿秋水不逢君
宽对:今宵因爱又伤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8-19 12: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第29期诗联班第六讲 D-37路过 作业
1.什么是重字?重字有哪些规则?
在一副对联中,同一个字(词)运用两次或两次以上者,即为重字。 对联之重字,应为有规则地重字,力避不规则重字。不规则重字它主要分为:同位重字、异位重字、异位互重、虚字相重。

2.指出下联的问题,并改正。

花开篱下擎小朵......擎孤平,失替 小上下联同位重字 小改千,
平平平仄平仄仄
花上疏篱擎小朵
平仄平平平仄仄


心香一缕皆成墨......成与飞失对 飞改成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路三条好过车
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月谁圆空似海......谁圆主谓。如昨偏正。词性、结构不对。还随风,三平尾。

平仄平平平仄仄
情怀如昨还随风
平平平平平平平

情怀依旧尽随风
平平平仄仄平平
香风来袭憨三月......来袭失替平平改为仄仄, 改为:香风扑面依三月
平平平平平平仄 两句意思相近属合掌 花气迷人醉暮心
花气迷人醉暮春
平仄平平仄仄平

3.对出下联
久立小桥花尽落...z
曾经故事两难全

一杯浅酒凭栏醉 ...z
半阙清词对月吟


村外桃花开小雨..[雨樵]
墙头红杏动春心

清新几朵深宵放..[雨樵]
淡泊一生独个行

看花睡去忽流泪..[雨樵]
读月愁来最感怀

欲籍莲花闻妙法..[雨樵]
当凭一念守真如

最是一湖春好处[雨樵]
依然对影月圆时

浅绿才匀园一角[雨樵]
轻愁又兑酒千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8-19 12: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第29期诗联班第六讲 D-37路过 作业
1.什么是重字?重字有哪些规则?
在一副对联中,同一个字(词)运用两次或两次以上者,即为重字。 对联之重字,应为有规则地重字,力避不规则重字。不规则重字它主要分为:同位重字、异位重字、异位互重、虚字相重。

2.指出下联的问题,并改正。

花开篱下擎小朵......擎孤平,失替 小上下联同位重字 小改千,
平平平仄平仄仄
花上疏篱擎小朵
平仄平平平仄仄


心香一缕皆成墨......成与飞失对 飞改成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路三条好过车
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月谁圆空似海......谁圆主谓。如昨偏正。词性、结构不对。还随风,三平尾。

平仄平平平仄仄
情怀如昨还随风
平平平平平平平

情怀依旧尽随风
平平平仄仄平平
香风来袭憨三月......来袭失替平平改为仄仄, 改为:香风扑面依三月
平平平平平平仄 两句意思相近属合掌 花气迷人醉暮心
花气迷人醉暮春
平仄平平仄仄平

3.对出下联
久立小桥花尽落...z
曾经故事两难全

一杯浅酒凭栏醉 ...z
半阙清词对月吟


村外桃花开小雨..[雨樵]
墙头红杏动春心

清新几朵深宵放..[雨樵]
淡泊一生独个行

看花睡去忽流泪..[雨樵]
读月愁来最感怀

欲籍莲花闻妙法..[雨樵]
当凭一念守真如

最是一湖春好处[雨樵]
依然对影月圆时

浅绿才匀园一角[雨樵]
轻愁又兑酒千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8-19 12: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诗联第十四讲作业:
  D40-- 致臻

1.什么是正对?什么是反对?

答:正对就是从正面相对。上下联从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去写同一个主题,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说明一个立意。上下联互补互衬,相辅相成。它们可能是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一个故事或者一种情怀。

反对是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

2.对句练习,有时间的朋友可以试用正反两种对法,并注明用哪种对法。

种桃道士今何在【雨樵】
避世高人已不多(正)
问柳先生它不言(反)
世事洞明清若雪【雨樵】
莲花不语自然禅【正】
红颜易老散如灰【反】

归山一忘俗名累【雨樵】
散发舟行野鹤闲【正】
逐利羞将瘦骨弯【反】

微名不系随江海【雨樵】
余世甘余老竹梅【正】
闹市难安多马车【反】

青阶独立烟花乱【雨樵】
背影一桢夜色凉【正】
旧忆无痕逝水流【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8-19 13: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过 于 2016-8-19 13:23 编辑

29期对联第八讲D-37路过作业
1、古人把字分为哪两大类?现代合并后有多少小类?
古人把汉字分为实字、虚字两大类。现代合并后有二十七小类。这二十七小类对联词是:动词类、形容词类、地理类、天文类、颜色类、方位类、数字类、植物类、动物类、人伦类、文学类、感情类、人事类、文史类、形体类、宫室类、器物类,饮食类、时令类、文具类、衣饰类、副词类、连词介词类、虚词助词叹词类、象声词类、联绵词类、特有名词类。
2、什么是古汉语的虚实?古人的虚实死活与语法学词类如何对应的?
有实指对象的是实字,没有实际对象的是虚字。
虚实死活与语法学词类的对应关系。
A、虚实:(1)实字:大致上对应名词。
      (2)虚字:名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全部是虚字。方位词兼属实字和虚字。
B、死活:虚字下分死活两个亚类。
  (1)活字:有动态变化的虚字为活字。
  活字只对应有动态变化的动词,无动态变化的动词属于死字。
  (2)死字:无动态变化的虚字为死字。
  死字囊括了名词、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以及无动态变化的动词〔判断动词,是、为,等等;表存在的动词;有,无,在,等等;助动词,宜、可、须、敢、肯,等等〕。
方位名词是半虚字,兼属实字和虚死字。
3、现代语法如何划分词类,分别有哪几大类?
现代汉语也是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又各分为6个小类,共计12小类。
4、什么是名词?名词的语法特征是什么?名词一般分为哪几类?
我们将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地点等名称的词统称为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有以下六个:
(1)名词大多不能重叠,除少数名词(爸爸、妈妈、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外;
(2)名词除方位名词外,不能用肯定或否定的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樱桃不樱桃?松树松树的。
(3)名词前不能加“不”字,如:不雨樵,不汽车……。
也是方位名词除外。如:不上不下、非左非右等。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个别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除外;
(5)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时间名词和某些方位名词可以做状语。名词还不能做谓语!
(6)一般能受表示数量的词修饰。如:一条河、两个人、三棵树、一前一后。

按表达事物的内容,名词大致可分为:普通名词(也叫具体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抽象名词,五种类型。
5、对出下联:
溪水浮花绿[雨樵]
青山落日红
山补青墙缺[雨樵
风流红豆香
小字梅花味[雨樵]
阿谁淡雅人
过雨苔抽穗[雨樵
经年水逝痕
一庭凉月竹筛碎
半盏清愁酒醉多
近山渐得云殊气[雨樵
放眼偏多雨打萍
松门雨落清涤耳[今][雨樵]
草舍风流雅俗音
居山有酒堪呼月[雨樵]
笑尔无情怎动心
凿亩方塘闲种藕[雨樵]
拈支瘦笔好描梅
不信溪山真拒我[雨樵]
由来风月最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8-19 14: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D-37路过 小渔村29期第七讲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1)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答:2)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 、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5.条件关系,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7.选择关系,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今月留人醉
谁道昨宵借酒愁

(2)…但得…  …不教…
但得青山明月在
不教白发玉人愁
(3)…不因… …哪得…
不因流水伤人意
哪得落花懂我愁
(4)…才…  …已…
才见春风吹绿岸
已然明月瘦红颜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笑尔无非恨起时
最让人迷恋的风景总是在春意正浓的时候,了然一身,不由恨起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羞红两面正吟风
春天来了。一枝梨花斜照在水面上,谁家的人儿羞哒哒的正在欣赏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堂前燕子正翩跹
春天到了,门外的篱笆上开满了鲜花,燕子在堂前飞绕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归真数载淡于心
裁梅种竹那是心怀淡泊的雅事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我意随风淡泊身
用诗文换酒,本是清静无为的幸事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阁下有心风雅来
风雅的人是不容易发火的 。心静自然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8-19 14: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D-37路过 小渔村29期第七讲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1)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答:2)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 、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5.条件关系,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7.选择关系,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今月留人醉
谁道昨宵借酒愁

(2)…但得…  …不教…
但得青山明月在
不教白发玉人愁
(3)…不因… …哪得…
不因流水伤人意
哪得落花懂我愁
(4)…才…  …已…
才见春风吹绿岸
已然明月瘦红颜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笑尔无非恨起时
最让人迷恋的风景总是在春意正浓的时候,了然一身,不由恨起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羞红两面正吟风
春天来了。一枝梨花斜照在水面上,谁家的人儿羞哒哒的正在欣赏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堂前燕子正翩跹
春天到了,门外的篱笆上开满了鲜花,燕子在堂前飞绕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归真数载淡于心
裁梅种竹那是心怀淡泊的雅事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我意随风淡泊身
用诗文换酒,本是清静无为的幸事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阁下有心风雅来
风雅的人是不容易发火的 。心静自然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32 , Processed in 0.0952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