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水晶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水晶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二讲水晶作业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二讲作业
1.谈谈你眼中的慕容垂以后的后燕。
答: 396年6月,太子慕容宝继位。8月,北魏主拓跋珪见慕容垂新死,后燕国内混乱之际,亲率大军40万进攻后燕。北魏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后燕守军或弃城逃跑,或望风而逃,只剩下邺城、信都(河北冀县)和中山三城闭门固守。397年2月,尚书郎慕舆皓与妻兄苏尼等亲信密谋,企图杀死慕容宝,另立赵王慕容麟为皇帝。阴谋败露后, 慕容麟逃亡丁零。但守城官兵,多为慕容麟的属下,慕容宝怕受其害,率一万骑兵出城北返龙城。中山城中官民更加惊恐,于是拥立太谷太守、开封公慕容详为帝。7月,逃到丁零部的赵王慕容麟偷袭中山,将慕容详及其党羽300多人斩首,自立为帝,改元延平。后慕容麟与魏军作战失败,投靠了叔父范阳王慕容德,后被慕容德以谋叛罪处死。
  慕容宝在北还龙城途中,在蓟城(北京西广安门)与前来接应的次子慕容会会合。因没有立慕容会为太子,慕容会非常不满,慕容宝便夺了他的兵权。使得慕容宝造反,最后被被慕容详斩杀。之后的后燕可以说是内乱迭起。慕容宝后被兰汗的弟弟兰难(又称加难)杀死。同年4月兰汗称帝,改元青龙。7月,慕容盛使用离间计,使兰汗兄弟互相攻杀。兰汗被慕容盛的亲信部将李旱、卫双等人杀死,慕容盛以长乐王称制,改元建平。10月,慕容盛称帝,改年号为长乐。慕容盛死后,本应由太子慕容定继承帝位,但慕容定当时还是个幼儿,慕容宝第四子、平原公慕容元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皇太后丁氏暗中与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熙私通,她拥戴慕容熙继位。慕容熙即位,将北燕台改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后来在龙城实行了胡汉分治。 后燕的南支——南燕后来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 后燕的北支——北燕在北魏破柔然之战期间,曾经骚扰过北魏边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436年,领军灭亡北燕。

2、评论吕光。
答: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 ,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甘肃武威)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
    384年,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改元太安。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太祖吕光创立了后凉,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年仅22岁就一战成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
    399年,吕光病死,时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葬于高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三讲水晶作业
1.对拓跋珪改国号魏和迁都平城的评价。
答:北魏(386年—557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
2.王恭为什么失败?
答:晋孝武帝的上台,本身就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他的位置并不安稳,王恭得想办法护住他,护住自己的妹妹,护住自己的权位与家族利益,因此不得不与当朝的另一股势力—会稽王司马道子父子相斗。
      司马道子的一个手下常劝司马道子干脆踢开晋孝武帝,自己上位。王恭得知后打了那人的小报告,不久后,那人因不小心犯了点事就被灭了。司马道子虽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
    晋孝武帝去世后,晋安帝即位,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当时司马道子宠信佞臣王国宝,机要朝权都交给王国宝,故此引起王恭的不满,常直言指斥。当时,司马道子把不少心腹送往王恭处,希望二人能冰释前嫌,但王恭依然保持严厉的风格,在回京期间质问司马道子,并要他远离王国宝。王国宝则不断地劝司马道子裁减王恭兵力,两方互不相让,开始了大战。司马道子为了息事宁人,杀王国宝向王恭请罪。
     讨伐王国宝结束了,可王恭却出了事。原来他在联合发兵时曾经找过正居母丧的开国丞相王导之孙王廞(xīn),以国家大任为由,强令他起兵响应,只是王恭没想到,战争结束后,他让王廞再回去给老母服丧,王廞却不肯了。王廞本来就是一头狼,只苦于没有借口出山,起兵时,他杀了不少自己的政敌,王恭竟然一声令下,让他罢手,这怎么可能?王廞反过来还要打王恭,王恭见状,命司马刘牢之领兵,击败了王廞。
     如果说司马道子对王恭还有几分忌惮的话,其子司马元显显然不把王恭放在眼里。司马元显率军征讨王恭。本来,王恭应联合大家团结一心,但他却自恃才能和家族地位,对曾经帮助过他的刘牢之趾高气扬,令其十分愤恨。所以,司马元显的糖衣炮弹一发,刘牢之就反水了。曾有部下向王恭报告此消息,但王恭不信,最终被抓。
     王恭临受刑时,说自己错在愚昧无知,过于相信他人,但他忠于国家,后人必须了解他的为人。王恭的确忠于国家,只是他始终认为自己出身高贵,与部将沟通极少,且不懂用兵,可叹虽有心救国,却能力不足。
3.东晋中央和地方。
答:东晋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北人士族与南人士族,北人士族中的上层与下层,皇室司马氏与侨姓大族、各大族之间、中央与地方(扬州与荆州)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当时流行的“王与马,共天下”说法,既反映了王氏扶持在南方尚未站稳的司马氏政权,也反映了东晋一代皇室与侨姓大族不断的斗争。王导执政,以宽和著称,其目的除结好南人,巩固司马氏地位外,也为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元帝对王敦和简文帝对桓温,都曾有过“请避贤路”的表示,为封建社会中的君臣关系所罕见。“君弱臣强”的局面,是司马氏与以王氏为首的各大族“共天下”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四讲水晶作业
1.怎么看待张衮崔逞的遭遇?
答:崔逞出身名门,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仕宦之族,先辈曾在魏、晋、后赵等朝任职;他入仕后受到多人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崔逞投奔太祖,起初颇受赏识。慕容驎即位后,崔逞带着妻儿投奔北魏太祖,张衮不曾和崔逞见过面,听到传闻就称赞他。经张衮美言举荐,太祖厚礼相待,并对他委以重任。攻打中山时,崔逞建议让士兵及时采椹当粮,引起太祖不满;等到中山平定,卢溥聚集党羽作乱,崔逞回信不妥帖,都违背原先说的话,所以太祖气愤张衮。道武帝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下令让张衮、崔逞给东晋将军写信,指定他们俩在信中要措辞侮辱东晋皇帝。张衮和崔逞不愿意这样做,只是称东晋皇帝为“贵主”。拓跋珪怀疑他们还在思念汉族皇帝,一怒之下,杀死崔逞,降张衮为尚书令史。从此,张衮心情苦闷,晚年只在自己的封地内劝课农桑,让人们休养生息。崔逞被赐死后,影响士人前来投奔。东晋司马休之等人因听说崔逞被杀而改变初衷,另投他处,太祖深有悔意,从此有过失的士人多被宽容。
   张衮对北魏忠心耿耿,一心报拓跋珪知遇之恩,没有民族偏见,毕生致力于民族融合事业。崔逞则对晋朝抱有好感,对晋朝皇帝的恭敬出于汉民族感情使然。拓跋珪杀崔逞并非因为两件小事,实是派别斗争的结果。北魏前期汉族士人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心理状态,即谨慎内敛、以道自守、与北魏政权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同时,北魏前期士人心态随着环境氛围的变化也呈现出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变化历程,士人们在积极进取与慎以避祸之间徘徊,最终在崔逞之死的阴影震慑之下走向封闭自守。
2.分析孙恩之乱与刘裕横空出世。
答:孙恩之乱,是东晋末年发生的一次民变事件,爆发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402年间。这次民变有五斗米道的背景,但实际起因是人民不满东晋朝廷的统治,让领导者可以乘时而起。
       399年,孙恩乘民心骚动,从海岛率徒党百余人攻破上虞县,又攻破会稽郡,部众骤增至数万人。其余七郡同时起事,攻杀晋官吏、响应孙恩,不到十天,孙恩有众数十万人。孙恩的徒党号称“长生人”,是一群奉五斗米道的亡命无赖。孙恩和这群人专事屠杀掳掠,破坏不遗余力。会稽是王羲之谢安等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吴郡、吴兴是南方士族的中心居地,这三郡号称三吴,是东晋朝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当然,士族所在地的民众,受士族的压迫是说不尽的,对士族的仇恨自然也是难以抑制的,愚蠢而疯狂的野心家孙恩等人利用民众的积怒,纵徒党杀人,甚至婴儿也不能免死。
       晋将谢琰刘牢之率兵来攻,孙恩徒党在诸郡烧仓库,毁房屋,塞水井,砍林木,掳掠妇女财物,都逃到会稽郡来。谢琰收复义兴吴兴两郡,刘牢之收复吴郡,进军到浙江边。401年,孙恩率舟师十余万人自海路突袭京口,逼近建康,司马道子惊骇,不知所措,赖刘牢之部将刘裕奋勇进击,大破孙恩军。刘牢之等援军赶到建康,孙恩屡次战败,又逃入海岛。402年,孙恩入寇临海郡,被晋兵击败。孙恩穷困投海自杀,徒党和妓妾说他成了水仙,跟着投水的多至百余人。
     399年,刘牢之击孙恩,刘裕在刘牢之部下当小军官,勇悍善战,屡立大功。刘牢之部下诸将,抢掠财物,比盗贼更凶,独刘裕约束部属,纪律严明,大得民心。从此,刘裕成为北府兵的著名将领,击灭孙恩卢循,主要是刘裕的功绩。
       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刘裕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时势造就的英雄。刘裕是东晋南北朝,颇有作为,成就最大,最有建树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五讲水晶作业
谈谈你对西北五凉的认识。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五个割据政权,分别是汉人张氏的前凉和李氏的西凉,氐族吕氏的后凉,鲜卑秃发氏的南凉,匈奴沮渠氏的北凉。五凉政权管辖的范围东至今甘肃甘谷、天水,西及天山南北,将河西走廊等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包括在内。五凉历史是古代民族史、西北边疆史和古代丝绸之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经注》有一条材料记载,西汉时期按“五行说”以此地属金,土地寒凉,就把雍州改为了凉州。虽然这个地方天气很凉,但是这个地方对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其实一直是一个很有“热度”的地方。在河西走廊很多地方都出土过汉代简牍,并且多数都是在烽燧遗址发现的。如武威地区出土过著名的“仪礼简”,记载了关于古代人的仪礼,还有王杖简,曾引起史学界极大关注。这些汉简中留下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不仅有关河西走廊,有关中原王朝,还有西域各国通使的记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两汉时期西北历史的认识。
     河西地区,东西绵亘千余里。这里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自西汉中期古代河西经济区崛起以后,历经东汉、曹魏、西晋诸朝的陆续开发,到北魏统一北方时,这里已成为民殷物丰之地。而五凉政权则利用它们在河西走廊建制的政治优势,担负起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在促进河西与西域的交通贸易方面,在发展河西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方面,在发挥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城市的商业作用方面,尤其在弘扬敦煌文化方面,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五凉史又是中西关系史和敦煌文化学术史的一部分。
      当然,五凉政权毕竟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处西北的五个割据性政权,它们的存在是一种暂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国家统一形势的出现,它们一个个都会走向覆灭。正因为它们都是割据政权,所以它们存在的时期中,河西域内战争多、灾荒多,而且其政治有时表现得既腐败又黑暗。正是这些原因决定了它们不会长久。
    关于五凉历史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我们不能光看公元439年北凉被灭这一次事件,实际上是从前凉时代就一直持续对中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政治制度、文化等多渠道。在北朝至隋唐时期,五凉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文明的丰富与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六讲水晶作业:
1、点评慕容盛之死。
答:慕容盛后燕第五位皇帝,燕惠愍帝慕容宝长子。公元385年,慕              容盛与慕容柔前往西燕,当时年仅12岁的慕容盛很看不起慕容冲的无能、骄纵,并预言了慕容冲的结局,果不其然,不久慕容冲被部下杀死。后慕容盛带着家人东归,路途上遇到劫匪,此时13岁的慕容盛出马,以勇武吓退劫匪,慕容垂得知后大喜,对他的疼爱就像昔日曹操爱曹睿一般。慕容宝遇弑后,派遣慕容奇聚众诛杀兰汗,正式继位,年号建平。
      隆安五年(401年),慕容盛亲自讨伐叛乱,在慕容盛的带领下后燕大获全胜,在叛乱即将被平定的时刻,暗处藏匿的叛军突然偷袭慕容盛,最终遭刺而亡,年仅二十九岁,谥号昭武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兴平陵,自慕容盛驾崩后,后燕开始没落,慕容盛也被称为“慕容家最后的希望”。
2、桓玄的野心是如何开始膨胀的?
答:桓玄借助门第显贵以及父亲旧部的鼎力相助,游遍大江南北,暗中集聚势力,一击而中,在东晋朝堂上迅速培养出自己的势力,拉敌对势力下马,清灭了殷仲堪、杨佺期、刘牢之、司马道子父子,最终将东晋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桓玄持才傲物,自认为自己是民心所向,朝野上下无人敢言不是,桓玄当时已经命令朝廷下旨封自己为大将军和相国,另外还划给自己总共十个郡,封自己为楚王。虽然已经权倾朝野,成为东晋朝廷的真正掌控者,但是桓玄的野心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就开始图谋篡位。
      公元403年的十一月时,桓玄先自己准备好称帝的冠冕和车马仪仗,还把自己王妃封为王后,世子封为太子。不久,他就命人写好禅让的诏书逼迫当时东晋名义上的皇帝晋安帝抄写。然后,桓玄在百官的配合下装模作样地推辞了一下后,正式登基为帝,并且改元“永始”。后世把这次篡位称之为“桓玄之乱”,他建立的政权被称为“桓楚”。
      桓玄即位后不顾朝政,荒淫无道,所以第二年以刘裕为首的不少将领前来攻打。桓玄战败,最终落得身首异处,当个短命皇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七讲水晶作业
作业:1、评价刘牢之。
答:刘牢之出身尚武世家,深沉刚毅,足智多谋。早年进入谢玄的北府兵,担任参军。凭借功勋,迁鹰扬将军、广陵相。参加淝水之战,大破梁成,取得洛涧大捷。击退苻坚后,率军攻陷谯郡,迁龙骧将军、彭城太守,赐爵武冈县男。奉命救援前秦太子苻丕,为后燕成武帝慕容垂所败。回到建康,参与平定多处叛乱。王恭第二次起兵时,暗中投靠司马元显,从而导致王恭败亡,接手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郡军务,率兵平定孙恩起义。
      元兴元年(402年),出任前锋都督、征西将军、江州刺史,讨伐桓玄。听从何穆建议临阵倒戈,致使司马元显兵败被杀。桓玄掌权后,失去兵权,出任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内心惧怕,自缢而死。太尉刘裕平定桓玄后,恢复刘牢之的官爵。
2、评价后秦。
答:后秦(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古羌军阀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
     前秦皇帝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自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擒杀苻坚。
       太元十一年(386)姚苌在长安称帝(今陕西西安),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后秦建初七年(393)姚苌卒,子姚兴继位,攻杀前秦苻登,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后凉,得鸠摩罗什。是年,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经。
      姚兴是较有作为的诗。他为了巩固统治,初期注意选才纳谏,又相继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如:百姓因荒乱自卖为奴婢者,下令一律放免为良人;简省法令,慎断刑狱,奖励清廉,惩治贪污;设置律学,调集郡县散吏学习法律,郡县疑狱可上送廷尉审理;提倡儒学,允许收徒讲授,长安儒生达一万数千人。此外,又大兴佛教,奉名僧鸠摩罗什为国师,译出经论三百余卷,境内佛教大行。姚兴晚年,因国用不足,增收关市之税,盐竹山木,无不有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弘始十八年(416)姚兴卒,子姚泓继位。国内曾归降的多族势力趁机反叛,乘丧发兵。同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亲率大军分四路北伐,克许昌,收复洛阳。后秦宗室皇弟为夺位反叛,被姚泓消灭。
     义熙十三年(417)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被刘裕处死,后秦覆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五年级第八讲水晶作业:
1.分析后凉的成功与失败。
答:389年2月,吕光自称三河王,改元麟嘉,设置百官。392年,吕光派弟弟、右将军吕宝率军攻打金城(今甘肃兰州)的乞伏乾归,吕宝失败,一万多人被杀。吕光随即又派儿子、虎贲中郎将吕纂攻击南羌的彭奚念,但吕纂也兵败而归。吕光见两战皆败,便亲自率军至袍罕(今甘肃临夏),将彭奚念打败,彭奚念南逃,吕光占据了袍罕。这样,吕光的疆域除全部西域、凉州之外,东西推进至跳水林(今甘肃洮河)岸边和金城以西地区。395年7月,吕光率十万大军进攻西秦,西秦国主乞伏乾归在左辅密贵周、左卫将军莫者羝的劝说下投降了吕光,并把儿子敕勃作为人质留在西平。396年6月,吕光升号为天王,建国号为大凉,改元龙飞,史称后凉。后凉这时达到全盛时期,统治疆域同前凉略同。
    吕氏自吕光死后,兄弟互相残杀,朝纲混乱,暴虐无度,百姓饥困,死亡大半,互相篡权攻杀。
    401年7月,姚硕德从金城渡过黄河,直趋广武(今甘肃永登)。南凉的河西王秃发利鹿孤将广武的守军收缩到城内,以避秦军的锋芒,秦军顺利地进至姑臧。吕隆派辅国大将军吕超,龙骧将军吕邈率军迎敌。后凉战败,吕邈被杀,10000多人被后秦军斩杀,吕隆据城固守。后凉巴西公吕伦见后秦军队无法阻挡,率东苑25000兵众向后秦投降。9月,吕隆派使者出城向姚硕德投降。后秦主姚兴命其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继续镇守姑臧。不久,吕隆又重整军备,与南凉的秃发傉檀和北凉的沮渠蒙逊互相攻杀。后来终无力再战,又怕被他们消灭,于是向姚兴要求内迁。403年8月,吕隆率百官迁往长安,被姚兴拜为散骑常侍、建康公。后凉灭亡。
2.你对桓玄的建立桓楚与刘裕起兵的评价。
答:晋安帝元兴二年,野心勃勃的桓玄起兵谋反,建立桓楚,同年十二月三日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为与其余号为楚的政权区分,故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
     404年,以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勤王,楚军不敌,桓玄退出建康,并挟持晋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桓玄败死,桓玄堂兄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408年,桓谦所领导的桓楚政权被刘道规击破。410年,桓石绥在激战中被杀,桓楚王朝灭亡。
     刘裕是天生的将领,位高权重的刘裕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受昔日荣光,而是继续为朝廷攻城略地。面对东晋周边外敌,尤其是北方异族政权的不断骚扰劫掠,他首先出师北伐,仅花了一年时间就消灭南燕政权,将这个鲜卑族的末代皇帝押回建康城斩首。随后,他又挥师向西,消灭了之前向朝廷举起叛旗,割据四川的谯蜀政权,第一代也是最后一代的“蜀王”自缢而死。刘裕马不停蹄,顺手又逼迫仇池国臣服。
    刘裕也表现出出色的政治才能,他实行土断,抑制土地兼并,打压豪族,为寒门开辟上升通道,又整顿改革朝廷制度,严明法纪,让百姓休养生息。他在改革中得罪了不少宗室大族,但靠着强大的军队,一一消灭南方所有割据势力,22个州全掌握在手中。
      刘裕靠着他的文治武功,被后来的史学家认为是汉唐之间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刘宋政权初期,对外战绩比后世南北宋都要光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业五年级第九讲水晶作业:
1、为什么刘裕打败桓玄回到朝廷后风气就有了很大改观。
答:桓玄篡晋侵犯各大门阀世族政治利益不说,还没有一个开国之君应有的励精图治的样子。逼得上至门阀世族、下至平民百姓的东晋士民离心离德。
刘裕的崛起,主要依靠刘穆之、刘毅、诸葛长民、檀道济、王镇恶等次等士族重组出一支崭新的北府兵,这支军事力量,从将领到兵卒都是次等士族以下的阶层出身。这种凝合了中下层精英的新军事力量战胜桓玄代表的腐坏了的旧门阀,是大势所趋的。
刘裕执政后,实施了内外两件事,让东晋风气为之一改。
第一件事是北伐。刘裕先后进行了两次北伐,第一次吞并了后燕,第二次吞并了后秦,夺取了河南地。这件事为他创造南朝第一帝国造就了广阔的领土。
第二件事是土断。刘裕主持了著名的义熙土断。古代要想国富民强,干什么?第一练军,第二土改。然而刘裕的土断却是最难的,士族门阀和侨姓州郡,情况错综复杂。然而,刘裕以他的毅力和能力完成了这次土断完成了这次土断。这次土断的意义,简单来说,相对均分了土地,登记了人口,充实了国家税收。

刘裕即位后削弱强藩,整顿户籍,废除苛繁法令,重用寒门有才士子,打击豪门世族,行义熙改革、唯才是举、厉行土断之法,降低农民租税,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一时刘宋政权大有勃兴之象。

2、为什么辛弃疾说刘裕:“气吞万里如虎”。
答: 南宋词人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回忆起刘裕的一生,于是填词赞叹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的人生也确如辛弃疾高度评价的那样令人热血沸腾,他的横空出世就像一抹耀眼的流星划破了漆黑的苍穹,叫多少后世之人为之惊叹折服。
从个人实力和能力来看,刘裕完全具备扫平四海、一统八荒的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以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为此,他名声也不是太好。但他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奇伟,虽不拘小节,却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定言:“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后来刘裕从军参加了当时的北府军。继而随刘牢之平定孙恩叛乱立功,在军中威望渐盛。但在后来对桓玄的战斗中失利,在桓玄攻入建康,刘裕投靠了桓玄。为提防刘裕反叛,桓玄大力迫害北府军。但在404年,刘裕还是聚集旧部起义,仅用一个月就打败桓玄,迎回晋安帝继位。此时刘裕已权倾朝野。
接下来的刘裕是平定卢循、征讨刘毅、西灭谯蜀、反击仇池、尽吞荆扬,然后金戈铁马 毅然北伐,解民于水火。他灭南燕收复洛阳;灭后秦收复长安。刘裕的北伐给水深火热的中原人民带来了希望。可惜,晋朝上至朝廷下到百姓,都已经在南方扎根了,谁都不愿意迁回北方。好不容易收复的北方领土因为没有政权和足够的兵力驻守,不久又全部丢失了。
随着威望日盛,刘裕显赫无比,终于在419年派人缢杀晋安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刘宋政权。改元永初,这一年,他56岁。由于出身孤寒,刘裕知道稼穑艰辛,因而平时清简寡欲,生活节俭。一扫魏晋以来,皇室和官府的奢华之风。
422年,准备充足的刘裕,激昂慷慨的出兵北魏,他想把以前失去的地盘渐次收复,可惜天不假年,同年重病而亡,享年60岁。
纵观刘裕一生,他一心北伐,期救民于水火,志不可谓不大;他统治期间人民安居乐业,政不可谓不仁,这在当时混乱成团的时代,真是一位于民族有巨大贡献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讲水晶作业:
1、试论桓氏在荆州中的作用。
答:荆州是古之九州之一。1处通衢之地在东晋的版图中有中心岛的地位,就天下而言,其地处东西之争和南北对峙的交汇之处.晋氏东渡以来在国防上呈长蛇之势.东保江淮,中捍荆襄,西守川汉。由于荆襄地处中路有两翼机动的优势,故在南北对峙时每为强藩巨镇,其“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庭之半” 。东晋“以扬州为根本,委荆州以阃外”。其后保东南者,无不持荆襄为上游屏障,从军事上讲,荆襄上游的意义甚至超过两淮,对于东晋而言“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荆州的得失有着重大意义,而在荆州的内部有三个重心江陵、襄阳、武昌。荆州主要通过东、西、北三个方向与其它战略要地发生关系。三个方向上均有延绵的山脉为之险阻,将荆州相对完整地包围起来。长江和汉水向这三个方向延伸境外,成为它与外部的往来孔道,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而荆州的三大重心分别面对三个主要方向。
     桓楚军事中在荆州地方非常有势力,郭铨、冯该、辛晒三人都是跟随桓氏兄弟父子转战疆场多年的老将。是桓氏家族的“故吏”,也是荆州上游军事势力的典型代表。他们构成了桓玄迅速崛起的军事基础。自太元十四年(389)朝廷放弃北伐而在东西线实行防守战略战术后,他们被就近安置在边防郡县,担负起守土保境的职任,这也使得他们有向地方官僚角色过渡和转变的趋向,因为没有机会参与大型的军事动员行动,他们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随着隆安年间桓玄的兴起,这些受桓氏家族卵翼的荆州地方势力得到一个重新动员的机会。就军事上而言,桓楚政权的建立就是在特殊政治形势之下,以桓玄、桓氏家族为代表的荆州地方势力向建康中枢扩张势力的结果。
    桓玄得以盘踞荆州、进逼下游从而入主建康,在军事上主要依赖的是荆州地方军事政治势力。桓玄所依赖的这股势力是经过桓氏家族近半个世纪的经营,在荆州上游培植起来的,这是桓玄得以崛起、桓楚政权得以建立的根本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荆州地方势力相结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桓氏家族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核心、保护者和代表者,荆州地方势力则构成了集团的主体;他们相互支持,寻求共同利益的发展,桓玄代晋就是这个利益集团凭借强势军事政治力量趁势向下游建康中枢扩展自己利益的结果。
2、说说你对南燕两代皇帝的看法。
答: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
     慕容德在慕容家族之中也算是一个难得的俊才,而且是文武、才德双全,这一点深为兄长慕容垂所知,被其称为燕国之吕蒙。在后燕复国后,慕容垂先是让他和自己一起参决政务,临死前又授予他防御南边的重任。在长期的谋划、征战历程中,慕容德建立了众多的军功,成为后燕的几大支柱之一。
     可以说,这是一个有资历、有出身、有德行、有才干、有功劳的五有之人。
     405年,慕容德死,兄子慕容超嗣位,即位后多名宗室贵族叛变,他平定国内后,好游乐,游冶无数,奢侈糜费,凌虐宗室大臣,人心离散。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后因掠夺东晋边民,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角逐失利后据城固守,誓死不降,于城破后被俘,与亲族数千人同被斩首,时年二十七岁。南燕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一讲水晶作业:
1、北燕兴起的原因。
答:北燕(407——436)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政权。
      冯跋与慕容宝养子慕容云(高云)友善。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称帝后为政暴虐,冯跋发动政变杀了慕容熙,拥慕容云为天王,改年号正始。慕容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在位期间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为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对外与柔然、契丹、东晋均保持友好关系,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帝,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逼杀冯跋子冯翼,自立为帝,改元大兴。

2、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答:赫连勃勃在十六国历史上是一位非常抢镜的角色,他在家族没落之后四处流亡、朝不保夕,四处投靠又四处背叛,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在乱世的强国夹缝白手起家建立显赫一时的夏国,又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西北大漠,他带领匈奴铁骑来去如风,把强大的后秦打得“城门昼不敢启”,是当之无愧的游击战神!
     赫连勃勃原本姓刘,赫连是他得势后自己改的姓。铁弗部落和鲜卑拓跋部是世仇,当时刘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是铁弗大酋长,借着前秦扩张的东风把拓跋部建立的代国打的四分五裂。但风水轮流转,后来前秦在淝水战败后解体了,而拓跋部又出了位英才,16岁的拓跋珪统一了部落,在黄河岸边歼灭了刘卫辰的铁弗部,并将其宗族数千人斩首,刘勃勃只身逃离。勃勃先后逃到归附北魏的叱干部和投靠后秦的破多兰部避难,虽然首领刘卫辰败亡了,但作为他的儿子,刘勃勃在铁弗残部中的政治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为了收服铁弗残部壮大势力,破多兰部首领没弈干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之后刘勃勃还到后秦君主姚兴的中央政府工作了几年,姚兴很欣赏他的才能,经常和他秉烛夜谈,讨论兵书战策,引为知己。最后甚至不顾起群臣的反对 ,拨给了刘勃勃重兵,让他去镇守朔方。
    离开了姚兴,又手握重兵,刘勃勃这回有底气了,开始密谋造反。不久,后秦与北魏签订了停战协定。做为北魏的百年世仇,刘勃勃以此为借口揭竿而起,召集部下袭杀了自己的岳父并吞并了他的势力,以此为家底建立了胡夏国,给自己改名为赫连勃勃,公开和后秦开始叫板。
    这时候,赫连勃勃军事天赋开始了大放异彩。当时他占领了后秦的多个战略要地,部下都建议他早日定都以安定人心,同时挥军南下攻取长安,他的看法却正好相反。他对部下说:姚兴是一代人杰,目前还不是跟他决战的时候,南下长安必定是自取灭亡,如果我们定都了,他一定会集中兵力前来进攻,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根本守不住,而如果我倚仗骑兵的机动性,四处游击,则后秦虽有优势兵力,也会疲于奔命,不出十年,它岭北、河东一定会尽归我有,等姚兴死后,他儿子是个软蛋,我南下灭秦指日可待。
赫连勃勃真正把游击战和运动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他所料,匈奴铁骑来去如风,一旦得手就是“爆发式”的打击,一旦失利转瞬即逝,后秦几次出动大军,结果在茫茫大漠中连敌人的影子都摸不到,师老兵疲之际,赫连勃勃又像幽灵一样现身了,后秦大军一溃千里。
     面对如此狡诈的敌人,后秦简直是束手无策,对北部地区逐渐丧失了掌控能力,甚至因为重兵大多投在北方,在东晋北伐时都无法集中兵力应付这种亡国危机,最终在北伐军的打击下灭亡。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赫连勃勃在晋军主帅离开后趁机偷袭长安,并成功得手,尽有关中之地。
      赫连勃勃是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但他在军事上的天才是毋庸置疑的,时隔千年,他的战略战术仍在影响着后世的兵家,可以说他“游击战神”的名号当之无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34 , Processed in 0.0615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