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3 2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20-11-3 21:34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73-独舞者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古文《尚书》究竟有什么价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阐述。
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答:玩物丧志
释义:迷恋于玩赏喜好的事物,以致消磨了志气。
出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同义:不务正业
反义:业精于勤
例句:人有嗜好无伤大雅,但若过分沉迷就是玩物丧志了。

心劳日拙
释义:用尽心机,弄虚作假,不但不能得逞,反而越来越不好过。
出处:《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同义:徒劳无功
反义:劳有所获
例句:事实胜于雄辩,靠诬蔑诽谤他人过日子的人,一定会感到~。

以公灭私
释义: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出处:《尚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同义:大功无私
反义:以权谋私
例句:太史必当谨书灾异。愿陛下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干。念邦本而~,严边备而思患豫防。◎元·脱脱《宋史·马廷鸾传》

有条不紊
释义: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同义:井然有序
反义:乱七八糟
例句:由于事先安排周详,会议的议程显得有条不紊。

允公克让
释义: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诚实、恭敬又能够谦让。
出处:《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同义:无
反义:夜郎自大
例句:他是一位允公克让的好老师。

百兽率舞
释义: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出处:《尚书·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同义:歌舞升飞
反义:鸡犬不宁
例句:大礼告成,伺候各官,循例三呼,国乐以外,杂以军乐,仿佛有凤凰来仪,~景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四回

不矜不伐
释义: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同义:虚怀若谷
反义:居功自傲
例句:他是一个不矜不伐谦虚谨慎的人,我们要以他为榜样。

巧言令色
释义: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同义:巧舌如簧
反义:推心置腹
例句:他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卑鄙小人。

恭行天罚
释义: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出处:《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同义:龚行天罚
反义:无
例句:师兄才学过人,如恭行天罚。

荡析离居
释义: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出处:《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同义:流离失所
反义:安居乐业
例句:在过去战争年代,人们荡析离居,过着悲惨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04: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班103香山红叶飘,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一: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尚书》即上古之书。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献,是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溯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左传》等引《尚书》文件,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它包括的内容1、明仁君治民之道;2、明贤臣事君之道。

二: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尚书》的学术价值包括五个方面:1、补充了许多历史事实;2、保存了大量格言和成语;3、可考知旧藉引语的背景和用意;4、可订正旧藉引文之讹;5、可纠正旧注之误。

三:.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好生之德:<<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指爱惜生命,不嗜杀戮的美德。
解释: 好生:爱惜人和动物的生命。指有仁爱之心,爱惜生命,不乱杀戮的美德。
出处: 《尚书·大禹漠》:“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举例造句: 本当杀坏了你,上天尚有好生之德,且饶过你罪,再不许你再此作戏也。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二折
近义词: 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刀下留人
反义词: 草菅人命、人面兽心、嗜杀成性。

2克勤克俭:<<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指既勤劳又节俭。
解释: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举例造句: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
近义词: 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反义词: 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3坐以待旦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近义词: 夜以继日、枕戈待旦、朝乾夕惕。

4不矜不伐: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近义词: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5暴殄天物
成语解释: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近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6如丧考妣:
解释: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自:《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同义词:悲痛欲绝。反义词:欢天喜地。

7协和万邦: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告诫统治者处事要公正,去除一己之偏爱,好恶一同于天下。
同义词:天下大同。反义词:厚此薄彼。

8野无遗贤
释义:野无遗贤謂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稱頌聖明之世。
出处:《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例句:“朝多君子,野無遺賢。”亦作“野無遺才”、“野沒遺賢”。
近义:野無遺才
反义:朝无贤士

9柔远能迩:
<<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敦德允元。’”<<顾命>>:“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安抚笼络远近之人使之归附。
近义:柔远怀迩,怀柔远方
反义:故步自封

10偃武修文
释义:停息武備,修明文教。
出处: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
例句:“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與之更始。”
近义:休养生息
反义:穷兵黩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23

帖子

1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21: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7-有凤来仪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尚书;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
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阐述。    
(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协和万邦;指天下国家和谐康宁。
出处;<<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2)明扬仄陋;指发掘并重用出身寒微的显才。
出处;<<尧典>>:“明明,扬侧陋。”
(3)浚哲文明;形容深沉而有智慧,文理而有光明。
出处;<<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4)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伤。 
出处;<<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5)明目达聪;眼睛明亮,听觉灵敏。後指全面了解情况,明鉴四方。
出处;<<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6)柔远能迩;安抚笼络远近之人使之归附。
出处;<<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敦德允元。’”<<顾命>>:“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
(7)诗言志,歌永言;诗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歌是唱出来的语言。
出处;<<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8)百兽率舞;百兽相率起舞,比喻天下升平。 
出处;<<舜典>>:“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9)万邦咸宁;指天下国家都康宁和乐。
出处;<<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10)念兹在兹;指对某事十分慎重,念念不忘。 
出处;<<大禹谟>>:“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

点评

你好,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5 2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38

帖子

34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5 2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88-冰儿作业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尚书的内容: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清华简西伯勘黎《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
“谟”是记君臣谋略的;
“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
“诰”是勉励的文告;
“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
“命”是君主的命令。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阐述。
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例1.《大禹谟》记舜欲把帝位禅让给禹,而禹谦逊欲让皋陶,曰:“联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惟帝念功。”舜曰:“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并“拜稽首固辞”,最后由舜决定禅禹帝位。这是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过程中很具戏剧性的一幕,是上古史从原始社会转变为阶级社会之一条极具价值的重要史料。
如此丰富的上古三代史实存在于古文《尚书》之中,它们是研究这段历史的极其珍贵的材料。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例如:《大禹谟》载益曰:“满招损,谦受益。”《五子之歌》记太康五弟作歌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大量格言和成语的保存及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再次显示古文《尚书》的珍贵价值。这些格言和成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具有先秦时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展现其真古文献的魅力。
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例1.《左传·成公十六年》引《夏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初看此句不知出自何篇,亦不知缘何要说此话。待查古文《五子之歌》,乃知此言是太康五弟在其兄失国后痛述祖上教训:人民的怨限岂能只看明处,在细微不见之时就应图谋。引文的背景和用意遂豁然明朗。  
 由上数例可知,古籍许多引《书》之文,初看没头没脑,会产生很多疑问,待查古文《尚书》,便可明了其引文的背景和用意,从而加深理解,弄清事实的真相,得到明晰的答案。这是古文《尚书》的又一价值所在。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例1:《孟子·公孙丑上》引《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查古文《太甲中》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孔传:“逭,逃也。”显然,“逭”和“违”的意思相近,可以形成对照,且能押韵,下句作“不可逭”是正确的。应劭《风俗通义·过誉》正引作“不可逭”。《孟子》引文“不可活”,当从古文《尚书》进行订正。    
由上数例可知,各种古籍所引《书》文,常因记忆不清、传抄脱误或随意篡改等原由,造成许多乖谬和错漏之处。这些谬误,往往能藉古文《尚书》而得到校正。这是古文《尚书》学术价值的又一体现。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例如《左传·哀公六年》引《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杜预注:“灭亡,谓夏桀也。”孔颖达疏:“贾(逵)、服(虔)、孙(毓)、杜(预)皆不见古文,……解为夏桀之时。唯王肃云:‘太康时也。”今查古文《五子之歌》,乃知这段引文是其第三阙唱词。此篇唱词是太康失国后其弟五人所作,故所云“灭亡”必指太康时夏朝都城及大片国土为有穷后羿所占。杜预等一批注释大家看到《夏书》中云“灭亡”,遂望文生义,以为必指“夏桀”,实乃大错。王肃可能见到古文《尚书》而云“太康时也”是对的。杜预等人的旧注“灭亡谓夏桀”应依据古文《尚书》而加以纠正。
由以上可知,汉晋间的注家在注释古籍时,很多人由于没有见到或未认真查阅“逸在秘府”的古文《尚书》,因而其注释往往出错。现今学者正可依据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校订旧注之错谬。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在此又一次得到展示。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答:
1.不矜不伐:
成语拼音bù jīn bù fá
成语解释: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近义词: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2.暴殄天物:
成语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成语解释: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近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3.功亏一篑:
成语拼音gōng kuī yī kuì
成语解释:(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成语出处:《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成语辨析:  功亏一篑和“功败垂成”、“前功尽弃”;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费;最后失败了”的意思。但功亏一篑含有“导致失败只差最后一点努力”的意思;“前功尽弃”中的“功”可理解为“功劳、功绩或努力”;功亏一篑和“功败垂成”的“功”没有“成功”的意思。
近义词: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反义词:大功告成、善始善终

4.福善祸淫:
成语拼音fú shàn huò yín
成语解释: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成语出处:《尚书 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孔传:“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

5.和衷共济:
成语拼音hé zhōng gòng jì
成语解释: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成语辨形:  衷,不能写作“忠”;济,不能写作“计”。
成语辨析:  和衷共济和“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都有“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意思。和衷共济和“同舟共济”意义基本相同;它们多用在大事上;也含有共同克服困难之意;“同心协力”则不然。
近义词: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风雨同舟
反义词:貌合神离、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6.面墙而立:
成语拼音miàn qiáng ér lì
成语解释: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成语例子:  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7.玩物丧志:
成语拼音wán wù sàng zhì
成语解释: 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成语出处:《尚书 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近义词: 不务正业
反义词: 业精于勤

8.偃武修文:
成语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成语解释: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成语正音: 偃,不能读作“yàn”。
近义词: 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反义词: 兵荒马乱、烽火连天

9.知易行难:
成语拼音zhī yì xíng nán
成语解释:  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成语出处:《尚书 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近义词: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反义词: 行易知难

10.孜孜不倦:
成语拼音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成语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近义词: 废寝忘食、不辞劳苦、摩顶放踵、发愤忘食、笃行不倦
反义词: 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点评

很好!  发表于 2020-11-6 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3

帖子

5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3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6 2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玉手儿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 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皇天后土

huáng tiān hòu tǔ

成语解释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2)克勤克俭

kè qín kè jiǎn

成语解释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近义词: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反义词: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3)名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成语解释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近义词:锦绣河山

反义词:穷山恶水                                                                                                                                                                                                                                     4)偃武修文

yǎn wǔ xiū wén

成语解释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近义词: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反义词:兵荒马乱、烽火连天                                                                                                                                                                                                                           5)玉石俱焚

yù shí jù fén

成语解释俱:全部;都;焚:烧。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

成语出处《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近义词:同归于尽、休戚与共、风雨同舟   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6)知易行难

zhī yì xíng nán

成语解释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成语出处《尚书 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近义词: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反义词:行易知难                                                                                                                                                                                                                                      7)心劳日拙

xīn láo rì zhuō

成语解释弄虚作假的人;用尽心机;百般掩饰;可是事情还是越来越不顺手。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成语出处《尚书 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近义词:江河日下、徒劳无功

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8)玩物丧志

wán wù sàng zhì

成语解释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成语出处《尚书 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近义词:不务正业

反义词:业精于勤                                                                                                                                                                                                                                     9)天成地平
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语解释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近义词:天平地成
反义词:天下大乱                                                                                                                                                                                                                                      10)同心同德

tóng xīn tóng dé

成语解释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成语出处《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近义词:同心协力、同心戮力

反义词:同床异梦、离心离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12 14:5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學員:106雲軒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古文《尚书》究竟有什么价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阐述:
(一)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二)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三)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四)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五)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答:
一、巧言令色
【釋義】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自】《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近義】花言巧語
【反義】推心置腹
【例句】通常騙子都是會巧言令色,騙取錢財。

二、玉石俱焚
【釋義】美玉和石头一齐烧毁了,比喻好的和坏的一同毁掉。
【出自】《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近義】兩敗俱傷
【反義】兩全其美
【例句】一場山火,玉石俱焚,樹木和周邊的房子都燒光了。

三、坐以待旦
【釋義】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自】《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近義】夜以繼日
【反義】游手好閒
【例句】教授坐以待旦地攻克一個研究課題,希望盡快做出成果。

四、有条不紊
【釋義】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出自】《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近義】井然有序
【反義】亂七八糟
【例句】爸爸做事有條不紊,是我學習的榜樣。

五、明若观火
【釋義】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自】《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近義】明察秋毫
【反義】糊里糊塗
【例句】孔明先生看待戰場上的形勢總是明若觀火,調兵遣將百戰百勝。

六、荡析离居
【釋義】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出自】《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近義】流離失所
【反義】安居樂業
【例句】一場洪水,讓水災地區的人們荡析离居。

七、有备无患
【釋義】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近義】未雨綢繆
【反義】措手不及
【例句】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有備無患,方能安心。

八、玩物丧志
【釋義】迷恋于玩赏喜好的事物,以致消磨了志气。
【出自】《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近義】不務正業
【反義】業精於勤
【例句】張小明愛打網絡遊戲,玩物喪志,學業都荒廢了。

九、多才多艺
【釋義】也作多材 多艺。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自】《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近義】文武雙全
【反義】不學無術
【例句】陳小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謂多才多藝的才女。

十、居宠思危
【釋義】身居荣宠时要想到危困。
【出自】《尚书·周官》
【近義】居安思危
【反義】麻痹大意
【例句】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要有居宠思危的準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12 19: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轩 于 2020-11-12 19:37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學員:
106雲軒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內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思想发展到(戰國)后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時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禮樂)文明,(禮樂)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禮)、(儀禮)和(禮記),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禮樂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禮法)、(禮義)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禮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規範性)、(國家意志性)和(強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則)还是具体的(禮儀形式),都对(社會成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規範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戰國)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禮》),汉朝人称为(《士禮》),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 《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2.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敖不可长
【釋義】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近義】欲不可從
【反義】高雅脫俗
【例句】我們做人要敖不可長,凡事謙虛。

2、博闻强记
【釋義】也说博闻强识。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近義】見多識廣
【反義】孤陋寡聞
【例句】周教授是一位博文強記的歷史學家,無論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

3、啜菽饮水
【釋義】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近義】歠菽pá shū 饮水
【反義】酒池肉林
【例句】野外的高壓線路巡查員每天都過着啜菽饮水的生活,但為了萬千人們的用電,也是值得的。

4、砥厉廉隅
【釋義】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近義】廉隅自守
【反義】诛求无已
【例句】無論做什麼行業,我們都要做到砥厉廉隅,嚴格要求自己。

5、独学寡闻
【釋義】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自】《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近義】孤陋寡聞
【反義】見多識廣
【例句】我們做學問不能獨學寡聞,要多方徵求,多求證。

6、记问之学
【釋義】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近義】死記硬背
【反義】舉一反三
【例句】學習不要做記問之學,要靈活,學到融會貫通。

7、教学相长
【釋義】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義】兼容并包
【反義】掛一漏萬
【例句】無論在學習還是做人上,我們都要做到教學相長,才有進步。

8、困知勉行
【釋義】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自】《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近義】困勉下学
【反義】知難而退
【例句】在學習上我們要到困知勉行。

9、美轮美奂
【釋義】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近義】富麗堂皇
【反義】頹垣敗瓦
【例句】泰皇宮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10、师严道尊
【釋義】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義】師道尊嚴
【反義】離經背道
【例句】為人師表者,首先就要師嚴道尊,以作表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1300

帖子

16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15 15: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我心依旧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满招损,谦受益。
释义: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
出处: 《尚書•大禹謨》:
近义:谦虚谨慎
反义:骄傲自满
例句:“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

2)玩物丧志
释义:謂沉迷於所愛好的事物,而喪失遠大的理想。
出外:《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近义:沉迷酒色
反义:立志成才
例句:他認為以有限的精神,做這些閑言語,真是玩物喪志。”

3)功亏一篑
释义:言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後一點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
出处:《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例句: 宋•司馬光《投壺新格》:“夫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全壺實難,故君子貴之。”
近义:差之毫厘
反义:功德完满

4)心劳日拙
释义:謂費盡心機,反而越來越糟。多用作貶詞。
出处:《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例句:但是這類技倆,也不過心勞日拙而已。”
近义:劳神费力
反义:顺其自然

5)以公灭私
释义:謂出以公心而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
出处: 《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例句:“以天下之公理,滅一己之私情。”
近义:大公无私
反义:假公济私

6)有条不紊
释义:有條理,有次序,一點不亂。語
出处:《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例句:《梓州玄武縣福會寺碑》:“有條不紊,施緩政於繁繩;斷訟有神,下高鋒於錯節。”
近义:条分缕析
反义:杂乱无章

7)克勤克俭
释义:克勤克俭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出处:《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例句:“允伸領鎮凡二十三年,克勤克儉,比歲豐登。”
近义:勤劳俭仆
反义:花天酒地

8)野无遗贤
释义:野无遗贤謂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稱頌聖明之世。
出处:《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例句:“朝多君子,野無遺賢。”亦作“野無遺才”、“野沒遺賢”。
近义:野無遺才
反义:朝无贤士

9)偃武修文
释义:停息武備,修明文教。
出处: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
例句:“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與之更始。”
近义:休养生息
反义:穷兵黩武

10)明德慎罚
释义:明其德以化民,谨其罚以防民。
出处:《书•康诰》说:“明德慎罚。”
例句:君王应该明德慎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近义:赏罚分明
反义:赏罚不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3

帖子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0-11-17 09: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85-将离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
-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
另一种说法认为"尚"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
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尚书》包括的内容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尚书》的学术价值包括五个方面:1、补充了许多历史事实;2、保存了大量格言和成语;3、可考知旧藉引语的背景和用意;4、可订正旧藉引文之讹;5、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克明俊德
注释:能够发扬大德。
出处:《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同义:明德惟馨
反义:诡谲无行
2念兹在兹
注释: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同义:念念不忘
反义:置若罔闻
3好生之德
注释: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出处:《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近义:刀下留人
反义:草菅人命
4克勤克俭
注释: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例句:~,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
近义: 勤俭节约
反义:尸位素餐
5有条不紊
注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例句:听上去倒也是原原本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近义:井井有条
反义:东拉西扯
6有备无患
注释: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例句: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近义:未雨绸缪
反义:临渴掘井
7协和万邦: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告诫统治者处事要公正,去除一己之偏爱,好恶一同于天下。
近义:天下大同。
反义:厚此薄彼。
明即明察,文则高贵。两者若失之于过,则令人敬而远之,不足于协和万邦。
8有容乃大
注释:豁达大度,胸襟开阔才是有修为的人。
出处:《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举例:《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近义:海纳百川
反义:小肚鸡肠
9柔远能迩
释义: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
出处:《尚书·舜典》:“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云。”
同义:柔远怀迩
反义:妻离子散、众叛亲离
例句:《南齐书·武帝纪》:“春颁秋敛,万邦所以惟怀;柔远能迩,兆民所以允殖。”
10同心同德
注释: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出处:《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近义:团结一心
反义:明争暗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22 1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93-独步轻欢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定义: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包含内容: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2009年清华简中发现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书》。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或两汉时期。
    清华简西伯勘黎《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
“谟”是记君臣谋略的;
“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
“诰”是勉励的文告;
“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
“命”是君主的命令。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例如:《大禹谟》载益曰:“满招损,谦受益。”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福善祸淫
【解释】: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出处】: 《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举例造句】: 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 ★清·郑燮《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2.坐以待旦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举例造句】: 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近义词】: 夜以继日、枕戈待旦、朝乾夕惕
3.克爱克威
【解释】: 指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出处】: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4.咸与惟新,即咸与维新
【解释】: 咸:皆,都;与:参与。指一切除旧更新。
【出处】: 《尚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举例造句】: 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鲁迅《阿Q正传》第七章
5.荡析离居
【解释】: 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出处】: 《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举例造句】: 韵书如陆法言虽以声为经,而同部者荡析离居矣。 ★清·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一
【近义词】: 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6.归马放牛
【解释】: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 《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举例造句】: 那些王侯将相何尝得一日的安闲?好容易海晏河清,归马放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7.不遑暇食
【解释】: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出处】: 《书·无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近义词】: 废寝忘食
【反义词】: 饱食终日
8.暴殄天物
【解释】: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处】: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举例造句】: 既有许多值钱有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近义词】: 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词】: 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9. 杀人越货
【出处】: 《书·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举例造句】: 贫民变乘势闯入富家,杀人越货,抢劫至两昼夜。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
【近义词】: 谋财害命、打家劫舍
【反义词】: 舍己为人
10.推亡固存
【解释】: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
【出处】: 《尚书·汤誓》:“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举例造句】: 齐主荒乱,不久必亡,推亡固存,古有常训,朕已决计北伐,无庸疑议!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七十六回
11.诗以言志
【解释】: 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单向和决心。
【出处】: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举例造句】: 诗以言志,赋以敷陈,箴铭诔颂,咸各有伦。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
【近义词】: 诗以道志

点评

老师作业认真,答题完整,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23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35 , Processed in 0.1091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