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马人 于 2020-12-30 11:09 编辑
小渔村赋十四班第六课作业: 赋1411*牧马人 1、骈句源于(古偶句)。(先秦诸子)文章中已可见其发端。 当(切韵)成熟之后,真正的骈句开始出现。 2、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 3、有些特殊的对仗,包括(连绵)字、(叠)字、(同近义连用)字和(反义连用)字,它们虚实不拘、死活兼有,这样的属于(虚实)门,古人称之为“双字对”。凡虚实门的不论(虚实死活)均可互对。 4、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虚实死活)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问题。 5、就骈句而言,用“之”这个虚词做结构助词时,常常见字类(活用)。也就是说,骈句中的“之”字之后,单缀(一)字时,除了(方位)词之外,通常不论(虚实死活 ),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如何。 6、我们不仅仅要知晓骈对的(现代)词性说,也要彻底掌握(古代)的做骈方法,并且要在原理上通晓之。具体操作中,按(古今)结合,(以今辅古)的方法去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以重(灵活忌呆板)为主旨,以骈文骈赋的(文脉通常不滞)为首要目标。 附加题:以“飞机”为主题,写紧句、长句、轻隔、重隔、漫句各一个。 飞机赋 伊昔大钧播物,各使其专(紧)。别阴阳而辨体,分雌雄而繁衍。穴居健趾者腾之于野,巢居振翮者翔之在天(长)。于是越山川、翱广宇。林栖金凤,山匿猛虎。龙门腾跃,锦鳞嬉而沉浮;碧落翻飞,鸟雀蹁而起舞(轻)。物有所循,道不旁生。民唯天命而是从,物惟功用而是听。 至若造化日新,文明月异(紧)。神游象外之空,精鹜云天之思。翅金刚而直上,飞机生焉;下碧波而及泉,潜艇得已(重隔)。道天堑于平途,接两岸于下地。匪古圣之能明,又岂为今贤所知之乎?(漫) 尔乃大国杨威、四夷狼顾。蓄草粮而大运横空,修战备则歼轰振羽。疾如鹰隼,是歼二零之超音巡航;翼比鲲鹏,看运二零之大象漫步。荡荡乎,尽是落叶飘之翻飞;砉砉然,遍地眼镜蛇之恐怖。 于焉丝路重开,休戚与共。通民航而惠及八方,扬至善而物人两用。恩威浩荡,加四海而济五洲;立信守诚,美生民而贾商颂。 重曰:所示者,大运、歼轰、大飞机919之类,只九牛之一毫,足见乎国威。故吾侪应无虑无惧,克己奉公,抱初心而不忘使命,昂首阔步,接共和国云天之所图。
小渔村赋十四班第七课作业: 赋1411*牧马人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 答:“成句”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者7言诗做为“成句”,“压”即压缩,成句是五言的,就压为3言壮句或者4言紧句。翻是指字数不增减,但要用骈句的吟诵节奏来表达。展就是伸展的意思,成句要是五言的话,就要用骈句的节奏伸展为6、7、8、9言的长句。通常到九言即止,也可以加长到10字或者10字以上。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隔句只要以“轻隔,重隔,平隔”为主。古时选母字多是依平水韵的韵目来选。 (3) 何为“提引”? 答: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发”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使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唐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 翻为:长五言句。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壮句:至若迟急管,咽长弦。 紧句:情迟急管,恨咽长弦。急管泥情,长弦流恨。 五言:情迟于急管,恨咽于长弦。 六言:泥情迟乎急管,流恨咽于长弦。 七言:泥情迟滞于急管,流恨呜咽于长弦。 八言:缠绵之泥情迟急管,幽暗之流恨咽长弦。 九言:见缠绵泥情迟于急管,悲幽暗流恨咽于长弦。
第八课作业:赋 1411*牧马人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四时不忒,节界仲秋。商飙徐起,叶满层楼。苍茫兮远水,憭慄兮清愁。遮不住之天地萧瑟,红枫叶落;诉不尽之人间凄苦,暮雨初收。山河寂寥,杜子美登高之所见;草木摇落,宋高士远望之所忧。
小渔村赋十四第九课作业: 1411*牧马人 一, 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 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 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节分四季、时逢重九。对黄菊而登山,簪茱萸而病酒。江天牢落,谁悲失路之人;古木萧疏,尽是他乡之柳。尔其坠叶纷纷,秋风瑟瑟。满城尽带黄金之甲,遍野无非陶令之秫。
小渔村14赋第十课作业 赋1411*牧马人
一、填空: 1、腹段的内容是一篇赋文的重点部分。按旧塾的说法,此段内容,可细化为( 承叙) (分叙 ) ( 渡结)几类。 2、所谓的夹叙夹议的手法,并不是说( 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的议。而是要在考虑( 整体章法 )的情况下进行。 3、把一篇赋文各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文脉 )。而这条脉线,是( 似显非显 ),(似隐非隐 )的。即不能(太直白 )地把中心思想过早地完全暴露,也不能让中心思想完全(隐匿不见 )。 二、简答: 1、何为“实写”?何为“虚写”? 答:所谓“实写”,是指所描述的是所见或当前能够想到的实际境况描写。 所谓“虚写”,是指包括非实描所见之境况,包括发感议论之类。 2、请解释“承叙” “分叙”“渡结”的含义。 答:承叙:是指开篇之后,在进入详细“分叙”前的一种铺垫性描述。此条的作用在承上启下,使不突兀。特别是在用“虚”法开篇之后,如缺少此类,将使文章有脱节的感觉。理论上每个段落与段落之间,都需要这个环节。需要做铺垫与过渡。这表现在赋文中,或是用一二散句,或是用一骈句来完成。 分叙:歌诀:“首起势,腹中细,腰下收,尾回契。龙扬气脉需雍泰,内涵虚实层层替。文章欲结引笔回,渐收再望深无底。”其中“腹中细”与“内涵虚实层层替”这两句,就是专讲这“分叙”部分的。“腹中细”就是指腹段内容细写。“内涵虚实层层替”是指他的具体要求,就是说应该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渡结:“文章欲结引笔回”就是说的这部分。这“渡结”旧塾将其归纳在“腹段”之内。其实现在来看,它也可以归属在“尾结”的大段之中。“渡结”说白了,其实就是在腹段内容之后,给“尾结”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相当于总议论的前传。
附件题: “轻寒上翠微赋”(两百字内,韵自选。) 寒来岁晚,日迟风轻。白光发乎三足,翠色浮于名城。萋萋然,寒霜覆于碧草;渺渺乎,鸿雁逝于悲鸣。物华始凋,万物伤而不振;元气方敛,四方掩而销声。于是邀宾朋,泛彩鹢。涉崇冈,攀绝壁。空中见日,效太白之登高;半壁闻鸡,仿谢公之游历。
毕业作业 竹赋(以“虚心劲节”为韵) 维坤灵之播育,在幽蔼而中虚。神根合拱,叶茂其舒。龙吟细细,凤尾徐徐。匪为无人而不翠,宁当有志于敝庐。或山或水,或密或疏。承清露以濯茎,汲灵液以晏居。上葳蕤而御雪,下隐映以游鱼。倜傥傲人,便娟笑语以相和;风流绰约,妩媚形骸而弗如。 观夫圆质挺翠,美仪百寻。条畅纷敷,清脆萧森。振芳条于淇奥,布绿采于遥岑。位在四君,拂五云而容与;岁寒三友,拊景风而清心。稽其为用,籊籊以钓,哀哀孝亲。裂则为简牍,冠则比枕衾。杖以扶危,苏子瞻之芒鞋游历;簟以安寝,刘岩夫之徙竹成林。出嶰谷而为声,伶伦协律;取亭椽而为籥,蔡邕制音。方知此物之修美,固秉性之愔愔。是以箘簬成荫,筼筜丽景。鹓鶵餐其英,七贤隐其径。嵇大夫宅以竹丛,维摩诘篁以冶性。流觞曲水,右军之会稽唱酬;雅会梁园,孝王之筵饮相庆。若乃负雪霜,发新叶,九野舒荣,青春受谢。玉润檀栾,霜华清冽。伟圣贤之高标,丽修竹之劲节。森森然非庶物之可比,郁郁乎在寰中而独绝。 噫嘻!斯竹之为美,虽有闻于在昔,谅讶惊于伟奇。于是资刚柔忠义之气,写诗书彖象之辞,嘉谦贤恒德之志,渡吾侪于蜗角蝇头之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