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宋21心雨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6 2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讲作业宋组22-心雨
作业:1.你对尔朱荣打败了葛荣的看法。
答:尔朱荣英勇善战,用智慧以少胜多,葛荣虽然兵力充足,却因为大意而失荆州。
2.咏葛荣题材自选,也可以写一段话。
答:葛荣在乱世中率众起义,反抗统治者的压迫,也算一位乱世豪杰。起义作为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也只持续了三年多,葛荣骄傲自大,虽然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在对胡汉矛盾的处理上,极其失败。攻克城池后,还习惯于搞屠杀,保持着野蛮的胡族风气。因此,虽然纵横河北地区,但得不到汉族世家豪强的支持,始终没能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最终难逃被剿灭的厄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6 2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讲作业:宋祖21-心雨

作业:你眼里的陈庆之是什么样的?
答: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大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字子云,出身平凡。幼时随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入建康,任奉朝请。大通初,隶领军曹众宗北伐涡阳(今安徽蒙城),破魏军十五万人。北魏内乱,陈庆之受命护送南投的北海王颢北还。其部仅七千人,自发县(今安徽宿州西南),至于洛阳,凡四十旬,共取城三十二,经四十七战,每战必胜。后因兵少无援,所部丧亡殆尽,换装为僧,得还建康,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他被人们被誉为“白袍战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6 2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讲作业:宋21-心雨
1.谈谈杨津,杨椿,
答: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津生性聪明,在宫中言行谨慎,保守机密,且不趋附权贵。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假称“南伐”,领兵20万南下,任用杨津为都督征南府长史。大军到达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加授杨津直阁将军。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永平年间,杨津奉调出朝,以征虏将军头衔任岐州(治今陕西凤翔县)刺史。他在任善于治理,对部下官吏治理较严。一旦发现属官有贪财行为,便以书信指责劝其认罪,令其改正。他对政务民事,事必亲躬。即使是民间发生的抢劫偷盗事件,他也立即认真处理。后以母丧去职。
  延昌末年(515),复起为右将军,任华州(治今陕西大荔县)刺史。以前,该州征收税绢时,官府使用的尺子超长,不合标准,多收了百姓的税绢。经办的官吏将多收的绢私分,苦害百姓。杨津到任后,下令用标准尺收绢,并对缴纳优质绢的百姓奖励一杯酒,以示表彰。对缴纳的绢质量差不够尺寸的百姓,不给其喝酒,以示告诫。这样以来,百姓争相缴纳好绢。官府收税工作比以前顺利得多。
  孝明帝元诩正光年间,北方六个军镇士兵的生活待遇日趋贫困。而贵族阶级却极端腐化奢逸,贪污成风,终于爆发了北方六镇起义。此时,杨津被派往接近六镇的定州(今河北定县)防御起义军。孝昌元年(525),杨津以抚军将军任定州刺史,领兵北进。二年,他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一带与怀朔镇鲜于修礼领导的起义军作战,当时叛军首领鲜于修礼、杜洛周在定州境内掠夺,州城孤立在两边的敌寇之间。杨津修理战具,重修城墙。又在城中离城墙十步的地方,挖地至地下水,开通了许多地道,潜伏士兵,设置炉火冶铁,用铁熔液灌敌军。叛军因而相互告诫说:“不怕锋利的铁矛坚固的城池,只怕杨公的铁浆火星。”杨津写信劝说叛军首领元洪业等,并且授给他可免死的铁券证书,答应授他爵位,让他图谋杀掉另一位叛军首领毛普贤。洪业等人感悟,回信说想杀普贤,又说:“叛军围城,正是为抓北人,城中所有的北人,都要杀掉。”杨津认为城中的北人,虽然是作恶的叛党,但已是掌握控制之中的人,不忍就此杀掉,只是将他们收于子城内,将他们软禁而已。北人都感激他的宽厚仁恕。后来杨津被杜洛周打败,当了俘虏。随后,杜洛周又被另一支起义军葛荣吞并,杨津又为葛荣俘获。当北魏政府军打败了葛荣起义军后,杨津回到了洛阳。
帝永安元年(528),杨津被任命为荆州(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刺史。第二年兼任吏部尚书。当年五月,原来流亡于江南的北海王领兵北返,攻破洛阳。孝庄帝北逃时杨津未能逃出,在洛阳城中守护皇宫。七月,领兵南下打败了元颢,孝庄帝返回洛阳。杨津向庄帝陈情请罪,孝庄帝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将他擢升为司空,加授侍中。

 杨椿,字延寿,杨懿之子,杨津之兄。生于北魏文成帝兴光二年。杨椿足智多谋,官至太保。永安二年(529年)八月致仕归乡。有《书诫子侄》留世,卒于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
杨椿成熟稳重,处事小心谨慎,查办案件比较公正,受到孝文帝的赏识。
景明四年(503)初,梁州武都(今甘肃西和县)的氐族人首领杨会率众起义,反抗北魏。拓跋恪下诏,命杨椿以冠军将军、都督西征诸军事,率领大军镇压义军。杨椿立马听命,当年五月就一鼓作气将起义镇压下去了。
正始二年(505)四月,仇池郡(今甘肃西和县以南)氐族人民起义,朝廷命杨椿率军镇压。又是氐族人,又是杨椿受命。第二年,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的羌族人民,又聚众起义,拥护该州主簿吕苟儿为帅,立年号“建明”。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屠各族首领陈瞻也率众起义,关陇大震。真的是狼烟四起啊!杨椿再次出征,随安西将军元丽领兵镇压。元丽用杨椿的缓师诱敌之计,乘起义军松懈,偷袭成功,杀了陈瞻,镇压了起义。
回朝后,杨椿因功升任太仆卿,加授安东将军。
永平元年(508)十月,今江苏省宿迁县以南、成子湖以北地区发生起义。这一回,皇帝又想到了杨椿。杨椿奉命,率四万军队南下征剿,但这次未能取胜,结果兵败而还。但,朝廷并没有怎么他,只是将他调到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方去做地方官----林格尔北刺史。但廷尉看他不顺眼,心里念念“不忘他”。就起诉杨椿在任太仆卿时,曾偷偷私种牧田340顷。这种行为,在当时按律应处刑5年。但宣武帝拓跋恪允许赎罪,不久就调任杨椿为都官尚书,监修白沟堤堰。之后,又调其任河北定县刺史。杨椿在监督修建黑山道(即河北平山县通往山西五台县的山路)时,伐木私造佛寺,劳役士卒,受到御史劾奏,被免官为庶人。
魏孝明帝拓跋诩正光五年(524),杨椿被起用,任雍州刺史。
孝庄帝拓跋子攸即位后,年轻的皇帝还是忘不了这位老臣。杨椿被晋升为司徒,当年又封太保加侍中。元颢(元颢为北魏宗室,自立为帝,后兵败被杀)之乱,政局动荡,杨椿无心继续从政。孝庄帝返还洛阳后,他多次辞职,终于在永安二年(529)获批回到了家乡。几十年,杨椿起起伏伏,但他一直心系朝廷。任劳任怨,百折不饶,荣辱不惊,尽到了一个臣子的职责。应该说,无愧于朝廷,自己晚年也实现了归乡的心愿。
杨椿的一生,清正廉洁,为朝廷尽心尽力;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有很好的口碑。曾留下《书诫子侄》一文,作为史上重要的教子文,被后人研学和铭记。杨椿的言行举止,教育后人如何为人处事,更是值得推崇。

2.你对梁武帝的信仰佛教的认识
答:史上皇帝之位引得无数人为之垂涎,可萧衍为何在皇位之上,让天下为之称臣,还如此信奉佛教呢?反观历史,无非以下3点。
1、信佛是为了个人精神追求
萧衍的文学水平极高。史书称他:“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堪称是一位才子。在经学方面,他著作等身,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著作。在史学方面,同样造诣极深,他认为《汉书》等断代史割裂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超凡的才华使得文人们赞美不已,为他赢得了“竟陵八友”之一的美誉。
超凡的文学造诣让他在传统文化上是如鱼得水,毫无障碍。但这种独孤的心态,反而让他缺少了动力,转而去研究佛教经典。希望在这个陌生的领域中做出一番成绩。同时,萧衍信佛的转变过程,也受到了“竟陵八友”竟陵王萧子良的影响。萧子良这个人就特别推崇佛教。
2、信佛是为了心灵疗伤
萧衍作为一个寿命长达86岁的君主,一生子孙众多,光儿子就有八个。但令人奇怪的是萧衍一开始一直生不出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在古代是很严重的事情。
501年,他起兵造反但是战况一直没有进展,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萧统出生了。萧统出生不久,东昏侯就被手下杀了,萧衍顺利地建立新政权。可以说萧统是代表着天意来的,自此萧衍的儿子是一个接一个的来到了世上,他又先后生了七个儿子。在这八个儿子中萧衍最喜欢的是长子萧统,因为萧统不仅是萧衍的福星,更主要的是萧统最像萧衍。
萧统可以说是继承了萧衍在文学上的天赋,年纪轻轻就编写了畅销书《昭明文选》。不仅如此,萧统还是一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去世,萧统因为太悲伤,差点跟着去了。而且萧统也很仁慈,在萧衍心目中萧统是自己最好的继承人。天妒英才,如此完美的一个人在30岁的时候却意外去世。萧衍心中的痛是难以表述。悲痛万分的萧衍在现实中没办法找到慰藉,只能从佛教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将精神寄托于宗教。
 3、信佛即是为了统治
  从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170年的时间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平均40多年就一个朝代,朝代如此频繁的更替在中国历史上少有。这个时期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兄弟部下给杀了,因而很多皇帝继位后大肆屠杀自己的亲朋好友。
作为文人的萧衍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大肆杀戮,那总得找点办法吧。
佛教讲究慈悲为本,不杀生的教义极其符合萧衍的要求。萧衍觉着相对平和的佛教可以为自己治理国家提供助力。
  萧衍尽管也有统治者的猜疑心,但他对自己兄弟子女的仁慈让人真的是让人觉着不可理解。萧衍有一个弟弟叫萧宏。萧宏有一次窝藏了一个杀人犯,萧衍知道了不但没有责罚还给加官进爵。萧宏一看犯错误还有封赏,这事好啊。后来竟然同萧衍的女儿私通,乱伦就够丢人的了。这两个人还想要篡夺皇位,弄个皇帝当当。谋反在古代也是灭族的大罪,事情败漏后萧宏怕得要命,结果萧衍竟然没有治他的罪,而是继续封赏。
  是萧衍傻吗?绝对不是,一个在文化上有如此高的成就,一个开国之君主,哪一个不是有大才之人。他实际上要用这种仁慈为全天下的人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过度崇信带来的后果
  古语云:“慈不掌兵”,548年,东魏大将侯景因为与东魏新皇帝高澄的矛盾,没办法主动向萧衍投降。萧衍一听这是好事,不仅得了一员大将,还能得到一大块土地。于是派侄子萧渊明去接收,谁知接收不顺利萧渊明反被东魏俘虏。为了救萧渊明的性命,萧衍决定和东魏议和。侯景一看,你们要议和,那这不是要把我卖了嘛,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最终梁武帝被围困在宫中。86岁的萧衍落了个活活被饿死的悲惨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6 20: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讲作业:宋21-心雨
:1.评论肖宝寅在北魏的遭遇。

前面说到关陇叛军首领胡琛、莫折天生、莫折念生先后被杀,破六韩拔陵被柔然和元深南北夹击后一蹶不振,萧宝寅得以重新坐镇一方,然后逐渐生出自立之心。

对于萧宝寅的心思,北魏朝廷有所察觉。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因弄权遭到中尉郦道元的弹劾,他怀恨在心,决定借此机会公报私仇。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秋,元悦奏请任命郦道元为关右大使。萧宝寅得知后,以为郦道元是来收拾自己的,特别害怕,长安的轻薄子弟借机劝说他起兵造反。


萧宝寅就此询问河东人柳楷,柳楷道:“大王是齐明帝之子,天下归心,如果现在起兵谋事,正合众望。况且民谣说:‘鸾生十卵九卵破,一卵不破关中祸。’大王治关中,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萧宝寅大受鼓舞。

于是,当郦道元走到阴盘驿时,萧宝寅派麾下将领郭子恢将其杀害,然后上奏北魏朝廷说是被叛军所杀,又上表申辩自己遭杨椿父子陷害。

当时,萧宝寅的行台郎中苏湛卧病在家,萧宝寅命苏湛的姨表弟、担任开府属的姜俭去游说他道:“元略受萧衍的旨令,特意让他回来除掉我,郦道元前来事不可测,我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必须为自身考虑,不再作魏朝的臣子。生死荣辱,与您共享。”苏湛听后,放声大哭。

苏湛,京兆武功人,出身名门,少时即以志向和品行知名,与哥哥苏亮名扬关西。萧宝寅西征时,征召苏湛为行台郎中,深受信任。

姜俭立即制止了苏湛,不解道:“为何如此?”苏湛回答道:“我一家百口将遭屠灭,为何不哭呢!”

苏湛又哭了数十声,才缓缓道:“你替我告诉齐王,他本是穷途之鸟投入林中,依靠朝廷给了他羽翼,才有了现在的荣宠。正值国家多事之秋,他不能竭忠报恩,反而听信道听途说之言,想以羸弱残败之兵把守潼关窥伺皇位。如今,国运虽然衰败,但天命未改。况且,大王的恩义还没有遍及于民,必定不会成功,我不能为了他枉顾百口之家遭受屠灭。”

萧宝寅又指使姜俭对苏湛道:“我为了活命不得不这样干,之所以没有提前告诉你,是担心你坏了我的计谋。”

苏湛道:“凡图谋大事,应得到天下奇才同他一起共事,如今你只同长安的那些亡命之徒策划,这能有成功的可能吗?我担心荆棘定将生满殿堂,愿您放我这把老骨头回乡,或许可以病死在家,下见先人。”

萧宝寅向来看重苏湛,并且知道他不会被自己所用,便允许他回武功,苏氏家族也因此逃过一劫。

十月二十五,萧宝寅自称齐帝,改元隆绪,赦免部下,设置百官。都督长史毛遐是毛鸿宾的哥哥,他同毛鸿宾率领氐、羌部落在马祗栅起兵抗击萧宝寅,萧宝寅派大将军卢祖迁前往攻打,结果被毛遐所杀。

当时,萧宝寅正在南郊举行祭天仪式,登基的礼仪还没有完毕,得知卢祖迁失败,神色大变,来不及整理好队伍便狼狈而归。随后,萧宝寅以姜俭为尚书左丞,将他视为心腹。

得知萧宝寅起兵谋反,同为南齐宗室的丹杨王萧赞担心受牵连,逃向白马山,到了河桥被人抓获,元诩知道他并没有参与策划,将其释放,随后任命尚书仆射长孙稚为行台,前往讨伐萧宝寅。

随后,正平百姓薛凤贤起兵造反,族人薛义也聚众河东,割据盐池,围攻蒲坂,东西连通响应萧宝寅,元诩诏令都督宗正珍孙前往讨伐。

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正月,萧宝寅包围冯翊,久攻不下。此时,长孙稚的军队已经到了恒农,行台左丞杨侃对他道:“从前魏武帝跟韩遂、马超在潼关交战,相持不下,韩遂、马超的才能远不能与魏武帝相匹敌,但却长期不分胜负,原因就在于韩遂、马超扼守住了险要。现在,敌人的守御已经稳固,即使魏武帝再生,也无计可施。您不如向北夺取蒲坂,渡过黄河向西,进入敌人的腹地,置军于必死之地。这样,华州之围便会不战而自解,潼关守敌必定顾虑后方而逃走。周围的城池解决了,长安便可坐而取之。如果我的计策可行的话,我愿意为您做前锋。

2.分析尔朱荣和北魏皇室的矛盾。

河阴之变是北魏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时刻之一,也是北魏朝廷崩溃的开始。当时由于胡太后与孝明帝元诩争权,使得军阀尔朱荣与北魏朝廷矛盾重重。胡太后毒杀元诩之后,先拥立元诩女儿为太子即位,后又改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胡太后的操作直接激怒了尔朱荣,尔朱荣便拥立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元子攸称帝,率领大军杀向洛阳。胡太后派李神轨统军抵挡,然而朝廷

2.分析尔朱荣和北魏皇室的矛盾军队未战先溃。于是尔朱荣杀入洛阳,处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让元子攸登基即位。然后他借河阴!祭祀之机,聚集朝廷百官,屠杀王公大臣,史称河阴之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6 2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课作业:宋21-心雨
北魏王朝后期的衰颓,是多种复杂内外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不过胡太后以女主临朝、却恣意妄为,甚至随意废立天子,却是这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她的作为直接引发了这个胡人王朝内部潜藏的各种危机,北魏宗室元子攸引镇守晋阳的尔朱荣进京,意图夺回失落的权柄。而尔朱荣进京后果然以他的铁腕横扫朝堂,将胡太后和她拥立的傀儡小皇帝沉入黄河,还一举屠戮了宗室亲贵和朝中高官两千多人,制造了轰动天下的“河阴之变”。
元子攸引尔朱荣入洛阳和东汉末年朝堂诸公放董卓进长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放纵外来军阀来介入政治斗争的举措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武人从此失去了对宗室和门阀的敬畏,甚至让他们野心膨胀到觊觎皇权的程度。而就在此时,早就不堪忍受朝廷苛待的边镇六镇将士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大起义,数十万大军向洛阳进发;不仅如此,南方的梁朝也不甘寂寞,派出名将陈庆之统领的北伐军,想要借扶持北魏宗室上洛的方式来占点便宜。

契胡出身的尔朱荣不愧天下名将,在这样危机深重的时刻显露出绝佳的军事才能,用又打又拉的方式平定了轰轰烈烈的六镇起义,还收纳了不少精兵猛将、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对于侥幸成功占据中原的陈庆之所部,更是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将其迅速击溃,让陈庆之只能只身逃归江南。此时的尔朱荣实力之强、威望之高、功绩之大,整个北魏朝中无不敬服。而在京中的元子攸,的确按照双方约定被立为新皇帝,这就是后来的北魏孝庄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6 2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讲作业:宋21-心雨
作业:1.评价元恭说出:“天何言哉!”四字来。
答:
“天何言哉”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广陵王元恭为什么装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一个处于政治边缘的皇室宗亲,在不得已装病作哑、隐迹遁形多年后,突然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和粗暴蛮横的人身威胁,在不得不作出抉择时,于是,气涌丹田,语出惊人,“天何言哉?”(见《论语·阳货》)这是北魏节闵帝元恭即位前说过的一句话,他巧妙地借用孔子的这句名言,从容地给了那位专程前来试探他能否说话、能否当皇帝的不速之客一个满意答复。在此之前,元恭曾闭口不言八年。

  老天说过话吗?老天还需要说话吗?元恭此语,不仅表明了自己能正常说话,而且以天自比,表现出了自己想当皇帝的意愿,可谓一语双关。说出“天何言哉”这话不久,元恭被拥立为皇帝,成为北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元恭,字修业,广陵王元羽之庶子,生母为王氏。元恭“少端谨,有志度,长而好学,事祖母、嫡母以孝闻”(见《魏书》),虽出身微贱,但其非凡的学识、志向、气度、孝道,为其博了个好名声,也为其开辟了仕途。正始年间(公元504—508年),元恭袭爵,成为新一代广陵王;延昌年间(公元512—515年),任通直散骑常侍;神龟年间(公元518—520年),进兼散骑常侍。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七月,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发动宫廷政变,残杀宗室,荼毒政坛。元乂虽然对其他人心狠手辣,但对元恭礼遇有加,后又让元恭领给事黄门侍郎,充当孝明帝元诩的近臣,目的无非是让元恭替他监视皇帝。元恭对元乂的擅权行径非常不满,却又不敢公然决绝顶撞,于是“称疾不起”,对外称自己患病,在家休养,“久之,隐托喑病”(见《魏书》),后来干脆“托瘖病居龙华佛寺,无所交通”(见《资治通鉴》),潜心在寺庙里静身修性,与世隔绝。

  瘖病,即喑病,无非是喉嗓干涩嘶哑,功能紊乱,不算什么大病,修养一段时间也就好了。但是,元恭正派的品性和特殊的职业,迫使其就势借病装哑。元乂背道佞乱,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元恭不屑与其为伍,更不愿与其合作;同时,元恭在权臣和皇帝的夹缝中生存,言多必有失,难免说错话,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在权臣当道、皇权扫地的黑暗时期,元恭为避免陷入政治漩涡,遭受政治,装作哑巴、闭口不语无疑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最佳处世方式。

  正光五年(公元525年),元乂被诛,朝政复初,仍由胡太后临朝称制,元恭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建义元年(公元528年),宗室元子攸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是为孝庄帝,元恭享受仪同三司的待遇。这几项官职,元恭并没有到岗就位,真正去做,只是因为他声望高、才华溢、品行直,当权者为了提升统治阶层的含金量,不得不收拢德才兼备之人。元恭即使身在寺庙,也被授予品阶。

2.你分析高欢反尔朱荣的历史事件。
答:
高欢反尔朱荣的历史事件:
韩陵之战,发生于公元531年,是北魏晋州刺史高欢举兵反对控制北魏朝政的尔朱氏的战争。两军在邺城附近的韩陵山为主战场发生的战役,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结果高欢获得胜利,尔朱氏主帅尔朱兆带着人马逃回了晋阳,不久晋阳失守,自杀身亡。至此,尔朱氏势力尽被消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6 2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二十八讲宋21-心雨作业:
1.你对于太子萧纲处理鲍邈之怎么看?
答:萧统死后,他的弟弟萧纲当上了太子。这时恰好鲍邈之犯事了,罪名是拐骗人口。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这个并不是死罪,最多打几十棍子充军就完事了。但太子萧纲想到哥哥昭明太子的冤屈,于是就将鲍邈之定成了死罪,一刀砍了。
鲍邈之的挑拨离间,使梁武帝对萧统的儿子也疏远了。
2.评论高欢信都起兵。
答:北魏时的高欢,可谓是一大枭雄,权谋诡诈不逊于曹操,百折不挠可拟于刘备。以前一直都有个笑谈,调侃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倘若纵览高欢的一生,那就能发现高欢的江山可以说是靠演戏得来的。
北魏末期,高欢投靠太原王尔朱荣,混得心腹大将的地位。待尔朱荣死后,北魏大权由尔朱荣的几个子侄共同执掌。
一天,尔朱兆正在为六镇降户的叛乱头疼,他找来高欢商量对策。此时的尔朱家残暴不仁,不得人心,高欢早就有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六镇造反的降兵有二十余万人,大多是鲜卑人,还有不少汉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经常受到尔朱氏手下的凌暴,不堪受辱的他们屡屡造反,前后二十六次,被屠杀过半,仍造反不止。
高欢道:“六镇的降户不可能全杀死,大王应选心腹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将领,那么处罚的人就少了。”尔朱兆笑眯眯道:“好计策,那应派谁去呢。”将领贺拔允进言:“没有比高欢更合适的了”。
只是本应欣然受命的高欢却是脸色一变,一拳狠狠打在贺拔允的脸上,直打得贺拔允眼冒金星,口中鲜血直流,门牙还折了一个。
只见高欢气冲冲道:“以前太原王发号施令的时候,你们连个屁都不敢放,现在由大王掌权,你就敢替大王下命令。请大王杀了贺拔允,以儆效尤。”

果然尔朱兆看到高欢的举动顿时大悦,同意贺拔允的提议,而高欢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部队,在乱世之中也算有了一争天下的实力。
待到高欢准备反叛尔朱家的时候,害怕手下不肯追随的他又演了一出好戏。
他派手下人伪造尔朱兆的军令,下令高欢派六镇降户作为契胡军人的部曲去西征。高欢假装军命严急,从军中简选万余兵士,催促出发。六镇降户本就不愿追随残暴的契胡人,况且背井离乡远征只怕九死一生,再也见不到妻儿。
于是揣摩到士兵心情的领将孙滕和尉景假装为士兵请命,宽缓五日。士兵又忧又惧,高欢接着又假意再宽缓五日。
等到不得不出征的时候,高欢作为统帅,亲自到城外与这支军队告别。

胸怀怒火的众人大叫道:“造反!”
成功凭借高超演戏搏得手下支持的高欢于信都起兵,依靠着这支军队,高欢灭尔朱,挟天子,伐宇文,三分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成功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基业,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8 2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九课作业:宋21-心雨
作业:评论孝庄帝之死与高欢之崛起。
1.孝庄帝之死:孝庄帝大惊,可华山王元鸷却劝慰他说:“黄河天险,尔朱兆岂能轻渡?”孝庄帝一听,此言有理,你尔朱兆又不是天兵天将,难道你长了翅膀不成?于是,孝庄帝不再惊慌,甚至沿黄河一线,概不设防。可谁知,尔朱兆渡河的那天,有如天助,往日巨浪滔天的黄河竟然浅得没不过马的肚子,尔朱兆大军轻松渡过黄河天险,一路突进到洛阳城下。


不管怎么说,洛阳也是一座坚城,尔朱兆必然会费一番力气,才能破城。可此时暴风骤起,天昏地暗,守城的兵将纷纷脱离岗位躲避风沙,尔朱兆大军居然兵不血刃,径直冲进了洛阳城。直到尔朱兆的骑兵杀奔皇宫,禁军才发现洛阳城门已经失守。大敌当前,禁军士卒正准备奋起反击,可掌握皇宫护卫的华山王元鸷却对大家说:大势已去,投降吧!原来,这位华山王元鸷早就投靠了尔朱兆,成为了尔朱兆的内应。


洛阳失陷,禁军投降,皇宫弃守,城内到处都是仓皇逃命的人。孝庄帝也想逃走,可他居然连匹马都找不到。危急时刻,他看见自己昔日的股肱之臣,城阳王元徽正带着一大帮人,骑马拉车,匆匆而过。孝庄帝连忙向其呼救,可此时的城阳王元徽只顾自己逃命,哪还会把昔日的帝王放在眼里,可怜孝庄帝最终束手就擒,被关押在洛阳永宁寺。


时值寒冬腊月,天寒地冻,这位曾经的天子央求一块头巾取暖亦不可得,只能搂着冰冷的铁链,在寒风中战栗。随后,他被尔朱兆押回晋阳。公元531年二月,孝庄帝被尔朱兆所杀,时年二十四岁。此时,距离尔朱荣被杀,才过去了三个月时间。


2.高欢之崛起
公元534年

孝武帝西迁长安:流亡的皇帝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因惧怕权臣高欢篡位弑君,率领洛阳的宗室和大臣搬迁至长安,投奔据守关西的宇文泰。

两年前,高欢打败尔朱氏,废尔朱氏所立节闵帝,立孝武帝元修。孝武帝元修封高欢为大丞相、渤海王,高欢从此走上了权臣之路,几乎成为第二个尔朱荣。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舒坦日子,高欢过了两年,他不急着篡位,但坐在皇位上的孝武帝却却如坐针毡。孝武帝身边有个叫斛斯椿的臣子。这个人首鼠两端,唯利是图,当年曾效忠尔朱氏,后来见尔朱氏倒台,竟杀尽了尔朱家在洛阳的宗族,以此邀功于孝武帝。现在他见高欢势大,心中嫉妒,便与南阳王元宝炬、中军将军王思政等一同劝说孝武帝元修除掉高欢。孝武帝本就有心,一番鼓动后更加按捺不住,遂授命斛斯椿增加侍卫人数,选出数百骁勇武士担任近卫军。孝武帝又多次以出猎为名,排兵布阵,秘密操练这些勇士。另一边孝武帝派人与在外拥兵的太傅贺拨岳、骠骑大将军贺拔胜兄弟暗中联络,约定好内外响应。贺拔兄弟原本就是尔朱氏的部下,后来高欢击败尔朱兆,才率众投奔了孝武帝,但从此与高欢结仇。

高欢自然在孝武帝身边也安插了亲信,这个人就是司空高乾。当年高欢移镇山东,正是高乾打开城门,迎接高欢,这才使得高欢有了第一块自己的根据地。

孝武帝暗中谋事,害怕败露,就想收买高乾,借一次宴饮机会忽然要与高乾拜盟结为兄弟。事出突然,高乾来不及多想,只好以自己“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为由搪塞过去。事后他又见到孝武帝增加近卫,屡屡交结外臣贺拨岳等人,心中暗知孝武帝准备生事,遂暗中劝高欢做好准备,还劝高欢自立为帝。高欢当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拒绝了高乾的提议。

高乾进退两难,在都城朝廷里夹在两派之间,便密启高欢要求外派,出任徐州刺史。孝武帝元修获悉高乾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自己密图高欢的事,就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乾与自己立过盟誓,不应离京。高欢知道后也很生气,为了试探就把高乾劝自己称帝的事透露给孝武帝。这一招害惨了高乾,孝武帝很快就赐死了高乾,还要诛其族人。高乾之弟高昂和高慎拼死带十几个人突围,到晋阳投奔高欢。高欢得知高乾已死,悔恨不已,从此也对孝武帝起了杀心。

534年孝武帝元修终于准备要对高欢动手了。他借口讨伐南朝梁,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阅兵。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讨伐梁是幌子,其实是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拔胜。

高欢不好戳破,但立即回信说自己手下22万人已兵分五路出发,前来洛阳助援征讨,顺便清君侧。孝武帝此时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他让中书舍人温子升代写一封信给高欢,信中对高欢又是示弱,又是晓以大义,劝其止兵。高欢不为所动,回信只是极言斛斯椿等人罪大恶极,但仍旧兵进不止。

这下轮到孝武帝慌了,此时要避开高欢的兵锋,只有离开都城洛阳。但当下有胆量收留自己,还能与高欢抗衡的只有关陇地区的宇文泰。孝武帝急下诏书给宇文泰,封其为关西大行,并许以公主为妻,交换宇文泰支持他声讨高欢。

双方商讨好一切,当年七月,孝武帝亲率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结果两军还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智、田怙等人暗中投降,高欢大军很快就渡过了黄河。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但根本无将可用。颍川郡王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欺骗皇帝说高欢军已逼近,斛斯椿却畏战不出。孝武帝惊惧,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宗王率五千兵马出逃。

高昂为兄长高乾报仇心切,率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关中。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最后终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率兵迎驾的宇文泰,这才逃过劫。另一边,高欢立清河王世子、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

结论:孝武西迁之后,高欢又觉得洛阳距西魏和南梁太近,遂下令迁都邺城,北魏自此分裂成东西两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9-18 22: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课作业:宋21-心雨

北魏是如何分裂成东西魏的?
答:
北魏的分裂过程:
公元531年,高欢乘机攻占洛阳,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扩展资料:
东魏、西魏对峙的格局并没维持多久,东魏高欢执政至公元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而亡,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
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元善见,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齐”,建立了北齐政权,东魏灭亡。
公元551年,西魏皇帝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公元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西魏正式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2-13 18: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讲作业:
1.你对高乾之死怎么看?
答:
高乾之死,是有明显预兆的,有以下几件事。
1、高仲密叛乱。高仲密是高乾的亲弟弟,因为高欢长子高澄,看上了高仲密的妻子李昌仪,导致高仲密造反。使得高欢、高乾两家有了隔阂。
2、孝武帝拉拢。高欢拥立了孝武帝元修,元修知道高欢时权臣,自己是傀儡,便暗中拉拢高乾,准备除掉高欢。高乾没有反对。
3、高乾泄密。高乾摇摆不定,既支持元修除掉高欢,又向高欢泄密,自己总想置身事外,最后导致元修、高欢都想杀死高乾,导致了高乾必死无疑。


2、分析贺拔岳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
关陇地区为形胜之地,阻三面而固守。在北魏末年,主战场在尔朱荣、葛荣、高欢为主的东夏之地展开,也就是河南、山东、河北这一片抵御,使得关中一代,大规模战争较少,社会破坏较轻。贺拔岳才能独一面而制诸侯。北魏末年,在贺拔岳的基础上,尔朱荣时期又派宇文泰进入关陇,宇文泰很好的融入了关陇集团,不但没有对抗,还形成了合力。
贺拔岳死后,宇文泰继承了贺拔岳的队伍,已府兵制的为主体的军事集团,设立八大柱国十二将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37 , Processed in 0.0608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