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宋06春风桃李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21 16: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隋04-春风桃李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二讲作业

作业:
1.怎么看待萧宏的特殊待遇?
答:
萧宏(473年~526年5月13日),字宣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武帝六弟。南齐末年,梁武帝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后,以为中护军,卫戍京师。天监元年(502年),封为临川王,迁扬州刺史。
天监四年,奉诏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梁军器械精新,军容极盛。攻占梁城,驻兵洛口(今安徽怀远市)。之后,畏缩不前,夜遇暴风雨,弃军逃亡,致使数十万大军溃散。后迁太尉、骠骑大将军等职,领扬州刺史二十余年。
轶事典故
梁天监四年,萧宏奉命都督诸军征魏,军至洛口,畏葸不前,结果大败而归。后因窝藏杀人凶手。妾弟吴法寿,与梁武帝女儿永兴公主私通,谋杀梁武帝等行为,多次被降职免官。普通元年(520年),任太尉、扬州刺史、侍中。普通七年四月死,时年五十四岁。临死前,梁武帝先后七次亲临看望,可见恩宠非同一般。
萧宏平庸无能,但爱财如命,贮藏钱财的库房将近百间。当时有人向梁武帝密告,萧宏家库房中暗藏有兵器铠甲。梁武帝很为不快,亲往探视,结果打开库房一看,三十余间库房中堆满了铜钱,其余库房中堆满了布、绢、丝、绵、漆、蜜、朱砂、黄屑等物,不计其数。梁武帝这时疑虑顿消,不仅没有责备萧宏贪婪,反而盛赞萧宏是理财能手。极尽搜括聚敛之能,有库房百间,积钱三亿,绢帛、奇珍无数。豫章王萧综作《钱愚论》讽之。梁武帝见其无政治野心,亦不加罪。
萧宏奢侈过度,沉湎声色。王府高屋飞甍,仿佛帝宫;侍女千人,争芳斗艳。宠妾江无畏,服饰珠宝堪与东昏侯的宠妾潘妃媲美。
普通七年(526年)四月,萧宏死后,梁武帝诏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假黄钺,“并给羽葆鼓吹一部,增班剑为六十人。给温明秘器,敛以衮服。谥日靖惠”。《梁书》依照南梁官方记载,将萧宏写成宽和笃厚的长者。《南史》综合各方面史料,写出了萧宏的怯懦贪鄙。
萧宏的各种行为按常理都会被治罪,之所以被
宽容,一是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更何况是皇帝的亲弟兄;二是从梁武帝那边看来,他的怯懦贪鄙不会威胁到皇位,梁武帝自然不会处治他。


2.你对史籍出现神秘记载的看法。
答:
听取民间历史故事,是史官撰写史书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口口相传,代代相承的历史故事对史官撰写史书起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口口相传,代代相承的故事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在历史中被抛光打磨,逐渐成为了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历史故事。
民间历史故事和实时发生的故事不同,民间历史故事一定是有较长的历史,已经难以追溯其起源,难以判断其真假,一般都是在一传十,十传百中逐渐形成的被美化或者被夸大化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根源可能存在也可能根本不存在,民间历史故事可能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批判。
中国古代社会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包括言行举止都被严格的控制,根本没有所谓的言论自由权,而民间故事就成为了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但是真实性几乎为零。
撰写史书所采用的史料具有神秘色彩
关于古代史书记载类似三皇五帝这样毫无考古依据的人物在本应该准确客观,科学的史书中的情况,并不是历史早期才会发生的情况。
古代社会百姓的认识能力受到限制,而且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后,统治者用神化的君权和神化传说等加强对君权的巩固和对百姓的思想控制,这些神话故事更是成为了让百姓深信不疑的"真实历史"。
在朝廷官方都推行鬼神说的基础上,更何况判断力比较低的平民百姓呢?因此,也可以发现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大多都是带有鬼神色彩的,而史书采集史料时常常根植于民间社会,史书的记载也少不了这些被神化了的历史故事,后人又读前人史,形成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2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三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
1.为什么这时北魏山雨欲来风满楼?
答:
到北魏孝文帝时阶级矛盾就已经很尖锐,不但如此都城平城根深蒂固的鲜卑传统氏族势力已经对皇权造成很大的制约。此外平城相对版图来说位置偏北,不利于帝国统治。所以孝文帝才下定决心进行包含迁都在内的彻底的汉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作用很明显,不但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并且大大巩固了帝国在黄河流域的统治。
事物都有两面性,迁都洛阳在造就一大批新兴鲜卑贵族的同时也让留守故都的鲜卑传统贵族利益受损。帝国政治中心的南迁必然会造成经济和利益分配的倾斜,所以造成了北魏南北方鲜卑贵族的对峙甚至决裂。当时鲜卑贵族内部斗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孝文帝的太子元恂都向往平城的鲜卑旧俗,总想从洛阳逃回故都最后被赐死。孝文帝没有来得及制定出缓和措施就英年早逝,南北鲜卑贵族因利益造成愈来愈严重的分裂为20年后的六镇起义埋下了隐患。
北魏历史上与乾隆类似的帝王魏宣武帝元恪先明后暗,帝国危机乍现。
孝文帝的长子被赐死后,次子元恪为太子。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后遵循孝文帝的改革方式,巩固汉化改革措施扩建帝都洛阳。显然魏宣武帝元恪是一个有为的改革君主,执政十六年中国力进一步提升。魏宣武帝元恪和大清王朝的乾隆一样前明后暗,北魏在魏宣武帝末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魏宣武帝元恪前期巩固改革,在保持国力提升的同时不断向南朝梁国发动进攻。南北朝接壤地区从西部的益州到东部的扬州大片国土被北魏占据。如下图红圈所示:同时北魏北逐柔然,国力达到鼎盛。
但是晚年的魏宣武帝元恪逐渐昏聩,对于宗室亲王的贪污腐败无动于衷。咸阳王元禧兼并土地并涉足国家禁止的盐铁产;北海王元详卖官鬻爵,成为其敛财手段。腐败程度与乾隆末年如出一辙,北魏有滑落深渊的危险。总的来说魏宣武帝元恪有三大失误:第一、没有及时制定抚慰北方传统鲜卑势力的政策,没有消除南北鲜卑贵族势力的对峙局面。第二、放弃鲜卑子贵母死的旧俗,在立太子元诩后没有赐死胡皇后。这让魏孝明帝元诩继位后无法亲政,胡太后临朝秉政成为祸乱之源。第三、对于宗室、官员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等行为没有有效制止,国内起义此起彼伏。
魏孝明帝元诩与胡太后争权,尔朱荣入京引发惨烈河阴之变标志着北魏帝国日暮西山。
在子贵母死制度被取消后,果然为北魏带来了灭顶之灾。魏宣武帝元恪时候,六岁的魏孝明帝元诩继位但不当政。国家大权都掌握在临朝执政的胡太后手里(当年的胡皇后升任太后),胡太后没有治国能力任人唯亲。北魏国力衰弱、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化程度急速上升。柔然入侵造成北方六镇难民遍地,以胡太后为首的北魏朝廷根本没有系统的赈灾手段。这引发了六镇大起义,虽然最后被镇压下去但是北魏如同一艘漏水的破船挣扎在倾覆之间。
渐渐成年的孝明帝元诩渐渐不满母后把持朝政,为了亲政抢回政权密谋联络晋阳军阀尔朱荣进京勤王。可惜事情暴露,孝明帝也被亲妈胡太后鸩杀。胡太后另立3岁小皇帝为帝,但是野心勃勃的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为名与元子攸内外勾结攻入洛阳。元子攸被立为皇帝,史称孝庄帝。胡太后和3岁的小皇帝元钊被迫离开都城,行至和阴时被投入黄河杀死。之后尔朱荣借口祭天把文武百官骗至和阴后屠杀,宗室百官不分忠奸被军队屠戮一空抛入黄河。
惨烈的河阴之变让北魏百官和宗室大面积消亡,严重动摇了北魏的统治基础。不但洛阳官吏纷纷逃走,北魏南方各州担负要职的宗室纷纷投降南梁。魏宣武帝元恪辛苦征战得来的俄版图有失控的风险,北魏对南朝的防卫近乎完全崩溃。梁国大举反攻,孱弱的北魏帝国进入倒计时。

2.在北魏之后的变化中,孝文帝的改革起了什么作用?
答:
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开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交融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开展作出了奉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开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交融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开展作出了奉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作用:
①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开展:农业消费工具得到改良,兴修水利、开开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开展。手工业消费日益活泼,商业活动也日趋活泼。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承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为完毕长期分裂场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根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30 2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四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
1.你怎么看北魏元义、刘腾囚禁胡太后?
答:
刘腾、元义政变对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北魏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元义怕元怿最终成为自己的心头之患,就和刘腾密谋,让主食中黄门胡定自己供认说;”元怿贿赂我,让我毒死皇上,许诺如果他做了皇上,便让我荣华富贵。“北魏孝明帝当时只有十一岁,相信了胡定的诬陷。秋季,七月丙子(初四),胡太后在嘉福殿,没有到前殿来,元义奉侍皇帝来到显阳殿,刘腾关闭了永苍门,胡太后不能出来。
元义、刘腾拿着王公们的意见进宫,很快就得到了孝明帝批准,要将政权交还给孝明帝。
他们把胡太后囚禁在北宫的宣光殿,宫门昼夜都关闭着,内外隔断,刘腾自己掌管着钥匙,连孝明帝都不能探视,只允许递送食物。胡太后的衣服饮食都不能像原来那样了,因此免不了忍饥受寒,于是她叹息道:“养虎却被虎吃掉了,说得就是我呀。”
元义又派中常侍贾粲陪侍孝明帝读书,暗中命令他提防监视孝明帝的行动。元义便与大师高阳王元雍等人一同辅政,孝明帝称元义为姨夫。元义和刘腾内外专权,相互勾结,元义专管抵挡来自于朝廷之外的攻击,刘腾负责对朝廷内部的监视。他们常常在宫中值勤,一同决定赏罚,政事不论大小,都由他们两人决定,他们威震朝廷内外,以致百官们个个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
朝野之人听到元怿的死讯,莫不痛心疾首,甚至胡夷中有好几百人痛哭他的死时都划破了面孔。游肇气愤不过死掉了。
刘腾、元义的第二次诬告栽赃活动是成功的。其原因首先是诬告的人。由皇帝的膳食厨师作诬告人,假称是元怿让他们在皇帝的饮食中下毒药。
刘腾、元义在朝中又有势力,一个是权宦,一个是皇帝贵族,都是政权、军权集于一人,平时单手能遮天的人物,谁又敢与他们作对?即使个别人反对,也是难成气候,加上刘腾、元义速斩元怿,想救也来不及了。能够辨识刘腾、元义所说真伪的人是胡太后,可是胡太后此时是身不由已,已被刘腾等人控制软禁在后宫,元怿被杀,胡太后明白他是被诬杀,曾经伤心流泪过,但没有多少天,刘腾、元义又以胡太后名义宣旨,太后决定敬逊别宫,退政归居,处于实际被废的地位。
由此开始,元义和刘腾执领北魏朝政,中间虽有胡太后的侄儿及张东渠等人谋杀元义、中山王元熙、王元徽等,皇族起兵图谋执杀刘腾和元义、右卫将军奚康生谋刺元义等事件,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下到孝昌元年(公元525年),胡太后才在一些王公大臣谋划下,复位出宫,再次临朝听政。
2.分析北魏和柔然的关系
答:
北魏和柔然二者本同根,却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因此站在了双方纠缠不休的对立面。
自从鲜卑兴起,漠北匈奴,多投靠依附鲜卑,然后与鲜卑族融合,血统混淆,上百年来形成的部落繁多。柔然应该是匈奴鲜卑混合种族之一。最开始的柔然人居住在漠北,随着水草迁徙,冬天在漠南,夏季在漠北。是完全的游牧生活。柔然人的一般穿束打扮为辫发、小袖袍、小口袴、深雍靴,文化程度很低,野蛮,勇猛好斗。
在社仑时期,柔然才开始强盛。那时候柔然的版图几乎是以前匈奴强盛时期的版图(西到西域,东到朝鲜北,北到瀚海,南到大碛)。王庭在敦煌北方。
社仑可汗正当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位之时,都想开疆扩土。经常展开激烈的战斗。柔然经常乘北魏伐南朝的时候,不断侵略北魏的边塞。
而北魏到太武帝拓跋焘的时候,大举讨伐柔然。魏始光二年(公元425年)太武帝亲征北伐,五道并进,柔然逃往漠北以北。四年之后,太武帝再次亲征北伐,离平城三千七百里,越过燕然山,收降了柔然及高车(也是匈奴部族)诸部落三十多万人,俘虏戎马百余万,柔然可汗大檀因为战败身亡,其子继位,与魏求和。
公元436年,柔然又侵略边境,公元438年,拓跋焘再征柔然,进兵至天山,适逢漠北大旱,无功而返。公元443年,太武帝再驾临漠南,分兵四路北征,击破柔然而返。公元449年,即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拓跋焘再亲将大举北伐柔然,出塞数千里,柔然可汗吐克真也派精锐应战。一场主力激战,柔然终于败走。魏主俘获人户牲畜数百万而回。
经过这次大战,柔然国力大衰北逃,但魏人损失也很惨重,以后双方休养生息,十几年间双方没有大战。
拓跋焘屡次主动出击柔然,很像汉武帝当年讨伐匈奴。在太武帝去世后的第六年,即公元458年,文成帝拓跋濬,曾发骑兵十万,战车十五万辆,渡过大漠,去搜寻柔然,却不见踪迹,刻石记功而还。这是北魏讨柔然的巅峰时期。
此后北魏和柔然时战时和,没有大规模战斗。自魏宣武帝元恪以后,北魏与柔然同时趋于衰乱。尤其柔然,内乱不止,外与高车结战,最后造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北魏也分裂为西魏、东魏。后来北方的突厥崛起,柔然被亡。鲜卑拓跋氏政权也为北周、北齐所篡。
总计柔然从车鹿会建国到被突厥所灭,前后约230年。恰好与鲜卑拓跋氏的政权相终始。纠缠了二百多年的两个政权,时战时和,时和时站,历史也让他们同时灭亡。
为了对抗北魏,柔然先后联合北燕、北凉等政权,企图共同推翻北魏。柔然侵扰北魏达八十多次,掠夺金银珠宝,在北魏边境烧杀抢掠,成为了北魏除南宋王朝以外最大的祸患。
但是北魏同样兵强马壮,仅仅只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便对柔然发动了十多次讨伐,没有败仗记录,最后柔然还是被北魏击退回到漠北,不敢再大举来犯。
北魏四周危机四伏,而柔然作为继匈奴以后又一个强大到中原王朝忌惮的少数民族部落,军事实力强大,和北魏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对抗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1 17: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桃李 于 2022-6-11 17:0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五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
1.你如何看待胡太后重新掌权?
答: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曾经在权力的最高点跌下的胡太后重新掌权,倍感权力的重要。几年的幽禁生活,她吃了不少苦头,如今决意恣情享乐,弥补“损失”。
她又宠上了三个情夫:郑俨污乱宫掖,势倾海内;李神轨、徐纥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
史学家记述这段历史,称她是“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之所秽”,致使“朝政疏缓、威恩不立”,“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
这充分表明当时的北魏从朝廷到地方,一片乌烟瘴气。这同胡太后行为不检,恣意淫乐有很大关系。
这时,元诩已长大,母后的秽行使他难堪,难以忍受,因此流露出了不满情绪。
胡太后觉察到儿子的不满,由此对元诩产生戒心。
她仇恨元诩的亲信及那帮为元诩出谋划策的人,像和尚密多、鸿胪少卿谷会、绍达等,都被她一一杀掉。
这样元诩与胡太后虽为母子,但嫌隙屡起,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
郑俨顾虑到胡太后若有朝一日归政于元诩,维持母子亲情关系的话,自己必有杀身之祸。
因此在与胡太后床笫之余,极力挑拨胡太后率先动手,及早除掉元诩,另立小皇帝,以便长期控制朝政。
胡太后权迷心窍,经不起情人的怂恿,在情夫与亲儿这一天平上,终于倒向情夫怀抱。
孝昌四年(528年),恰好元诩的潘妃生了个女儿,胡太后借此做开了文章,她谎称潘妃生的是儿子,下令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一个月后,她暗下鸩毒,毒死元诩,对外称皇帝死于暴疾。
次日,她抱潘妃的女婴登上皇位,声称“太子即位”。
几天后,胡太后又下大诏说早几天抱的是皇女,皇女不能继承大统,另择的结果,不满三岁的临洮王元钊被立为皇帝。
皇女变皇子,又是大赦,又是改元,新帝登基,变来变去,旷古奇闻,天下愕然。
胡太后为了一个“权”字,费尽心机,出尽洋相。
胡太后毒杀皇帝,玩弄朝政,天怒人怨,豪阀尔朱荣借着这个题目发难,起兵渡河,进逼洛阳。
胡太后没有料到这一情况,心慌意乱,尔朱荣没费什么力量就攻陷了洛阳,胡太后和小皇帝成了俘虏,尔朱荣下令把她这个淫妇及元钊一并扔入黄河淹死。
以此为转折,北魏步入了衰亡的道路。



2.北魏应该如何处理柔然的关系。
答:
显然,在北魏军力强大、国内矛盾较少的情况下,趁此机会吞掉柔然(至少是东部阿那瑰部)是上策。配合这一决策,北魏当局就应该采取魏武帝曹操时对待南匈奴单于的做法,即分化柔然上层,将其分割为数个部落,并责令柔然各部落头领向北魏政府送上人质,同时,将名义上的柔然可汗阿那瓌滞留在京师洛阳,派遣一名护柔然中郎将,领军监护柔然部众,强迫他们成为魏国臣民。但是,由于北魏国内矛盾重重、且上层没有此等胆略、要想避免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那最好就是采用元孚的办法,将其护送回国。虽然元孚之策并非上策,但起码是中策、可是,遗憾的是,北魏的最高决策层懵懵懂懂地采取了下策,连元孚的建议也没有听从。

当元孚抵达北镇的时候,阿那瓌的部众已经增至三十余万,并已南下进入魏国国内,此时北魏边将并未接到发动攻击的命令,因此,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但柔然部众与北魏边民、军队的摩擦时有发生,边境局势已经非常紧张。元孚手持白虎幡前去柔玄镇和怀荒镇之间安抚阿那瓌,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此时的阿那瓌已经羽翼丰满、暗中已决定大肆抢掠北魏边民之后、率部北逃,于是,在见到元孚之后,即将其扣留了下来。元孚此时的官职是北镇行台尚书。为北魏整个北部边境的最高统帅,阿那瓌将其强行扣留,其目的就是利用元孚这个牌子,让北镇将领投鼠忌器,不敢对柔然发起强有力的反击,便于其实施抢掠。

元孚在临行之前的上书中曾告诫当朝的执政者们说∶“受降如受敌”,可是,当他自己来到北镇以后,掉以轻心自投罗网,这实在是非常滑稽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那就是知易行难,即心里明白一个道理,嘴上说着容易,叫你做起来却难。

可以说,元孚的草率令北魏边境军民蒙受了巨大损失。扣押元孚之后,阿那瓌将其安置在一辆辐车(可以在车内吃住的车子)内,每天供应一升奶酪,一大块肉。每次召集部众,都让元孚坐在东面,对其非常尊敬,称为行台。阿那瓌率领柔然部众大举南下,所到之处大肆掠夺,一直进抵平城附近,然后,才将元孚等人放还,并上书北魏朝廷表示谢罪。元孚回来后,北魏朝廷弹劾元孚无能,廷尉丞高谦之判处元孚流放之刑。得知阿那瓌敢忘恩负义,大肆入侵北境,北魏朝廷又羞又怒,一改往日的安抚政策,正光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派遣尚书令李崇、尚书左仆射元篡率领十万禁卫骑兵北上进击阿那瓌。阿那瓌听说后,不敢久留,遂驱赶虏获的两千多北魏百姓、公家私人的数十万牛羊马匹北撤,李崇率领魏军向北追赶了三千多里,没有追上,只好快快而回。


元篡命令铠曹参军于谨率领两千骑兵追击柔然,至郁对原(今地不详),前后经过十七次战斗,屡破柔然军。

李崇的长史魏兰根对李崇建议说∶“北方边镇管辖的范围很广,过去刚设置的时候,地广人稀,要么征发中原的豪族子弟,要么就是朝廷的亲信重臣子弟,让他们保卫边疆。若干年后,有关部门不实事求是,将这些人们称为府户,对待他们如同奴仆一般,以致这些人做官无法晋升为清流之官,通婚也不能与高门联姻。原本地位平等的同族亲戚迁到洛阳后,却个个地位显要,享受着荣华富贵,对比之下,留在北镇的人自然会对朝廷怨恨。现在正是改弦更张的时候,也是安定边境至关重要的一步。

魏兰建议∶将六镇设置也改为与其他地方一样的州的建制,下辖郡县,所谓的府户全部改为平民。如果他们想要做官,完全按照旧规办理,文武兼用,恩威并施。如果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的话,北方边境就会安定下来。李崇按照魏兰根的建议向朝廷上奏,北魏朝廷却置之不理。

魏兰根的建议可能会产生一点作用,但是,当时的北魏朝廷已经千疮百孔,各地民怨沸腾,只不过六镇的矛盾更为尖锐而已。假如北魏朝廷采纳了魏兰根的建议,也许六镇起义不会爆发,或者延缓一点爆发的时间,但其他地方同样会爆发反魏起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3 21: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六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
1.评价李崇。
答:
李崇(455-525年),字继长,小名继伯,黎阳郡顿丘县(今河南省浚县)人。北魏外戚大臣,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孙,陈留郡公李诞之子,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
初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郡公,拜镇西大将军,历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孝昌元年(525年),去世,时年七十一,获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太尉公、雍州都督,谥号武康。李崇一生经历繁多,战功赫赫,治理荆、兖二州有绩效,随孝文帝南征,讨伐巴氐和蛮族的叛乱,镇守寿春城、击退梁军的进攻,六镇起义爆发后,李崇又率军多次击败叛军,李崇能力全面,善于作战,又善于治理地方,战绩与政绩并重,而且极懂修身自处,一生受到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的信任与重用,是北魏的重臣名将。
人物评价
魏收《魏书》论曰:“李崇以风质英重,毅然秀立,任当将相,望高朝野,美矣。”



2.你怎么看元深独揽军政大权。
答:
元琛是齐郡王元简的儿子,从小个性就聪明惠捷,孝文帝很喜欢他。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十二月,魏孝文帝将元琛过继给元琛已去世的叔父拓跋若,袭封河间王爵位。
宣武帝时期,历官至定州刺史,在官任内因贪贿,回朝后禁止升迁废坐于家。当时孝明帝元诩开时读书学习,元琛趁机献上金字孝经,又向宦官刘腾贿赂了大量的财货金宝,因此得以回复官职,担任兼都官尚书。之后外调为秦州刺史,开始大肆敛取金钱赋税,百姓们皆哀叹。
正光二年(521年),东益州、南秦州的氐族起事,下诏令元琛担任都督率兵击讨,元琛个性贪婪暴虐,手执军权后,更加贪欲无厌,民众视其如虎狼,对氐族的作战因此大败,兵士死亡超过千人,元琛弃马走还。两年后(523年)元琛和章武王元融因为贪污,遭到弹劾而被剥夺王爵与宗室成员身份。隔年正光五年(524年),回复其爵位和身份。同年梁朝将领裴邃、虞鸿攻打寿春,裴邃连下魏城九座,克武阳三关,朝廷让元琛率领援军5万支援扬州刺史长孙稚,元琛进军至寿阳,在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备战。元琛希望与梁军决战,但长孙稚认为长时间下雨,不可轻易出兵,应该坚守城池,元琛不听,出城攻打裴邃,梁军出击包围击败元琛,魏军退守城中,直至梁军退兵。
孝昌二年(526年),元琛担任大都督,与长孙稚等将领讨伐鲜于修礼,由于先前在扬州战场两人已有嫌隙,元琛故意派长孙稚进军,在五鹿遭到鮮于修禮部队抄击,元琛主军不前往救援,最后魏军大败,元琛和长孙稚都被除名免官。晚年出兵征讨汾州、晋州的胡、蜀少数民族,在军中过世。
纵观元琛的一生,贪婪成性是他最大的特点,有权才能谋取财,有财可以谋取更大的权,如此反复。元琛深谙此道,所以他独揽大权,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个人腰包鼓了,国家却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21 20: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七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1.你怎么评价萧宝寅在北魏的所作所为?
答:萧宝寅(485年或486年-530年),字智亮,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南齐宗室,齐明帝萧鸾第六子,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同母兄弟,母敬皇后刘惠瑞。
萧宝寅原为南齐建安王,后改封鄱阳王,历任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前将军等职,在梁武帝杀害南齐宗室时逃往北魏,萧宝寅在北魏娶孝文帝元宏之女南阳公主为妻,并屡次与梁朝发生战争,官至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尚书令,封齐王。
萧宝寅虽投奔北魏,但是一直不忘复兴齐国。孝昌三年(527年),萧宝寅听闻郦道元任关右大使,遂起兵反叛,将郦道元和南平王元仲冏先后杀害,并控制长安。自称齐帝,改元隆绪,在次年兵败投奔万俟丑奴,永安三年(530年),万俟丑奴之乱被平定,萧宝寅被俘送到长安,不久,被赐死于驼牛署。
历史如何评价萧宝寅
元恪:萧宝寅深识机运,归诚有道,冒险履屯,投命绛阙,微子、陈韩亦曷以过也。
魏收: 宝寅虽少羁流,而志性雅重,过期犹绝酒肉,惨形悴色,蔬食粗衣,未尝嬉笑。宝寅初自黑水,终至平凉,与贼相对,数年攻击,贼亦惮之。关中保全,宝寅之力矣。刘昶猜疑惧祸,萧寅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俱称晓了,咸当任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诚。昶诸子尫疏,丧其家业。宝寅背恩忘义,枭獍其心。此亦戎夷彯狡轻薄之常事也。天重其罪,鬼覆其门,至于母子兄弟还相歼灭,抑是积恶之义云。
王夫之:借敌兵以讨贼者之亡人家国也,快一朝之忿而流祸无穷,诞实作俑,司马楚之、刘昶、萧宝寅相继以逞,而可许之为忠乎?[38] 国之将亡,惧内逼而逃之夷,自司马国璠兄弟始。楚之、休之相继以走归姚兴,刘昶、萧宝寅因以受王封于拓拔氏,日导之以南侵,于家为败类,于国为匪人,于物类为禽虫,偷视息于人闲,恣其忿戾以侥幸,分豺虎之余食,而犹自号曰忠孝,鬼神其赦之乎?
蔡东藩:萧宝寅避难奔魏,乞师魏阙,效申包胥秦庭之哭,似乎忠臣孝子之所为;然观后来之叛魏称帝,则无非借忠孝之名,觊一时之富贵耳。史称其伏阙终日,风雨不移,拜命前夕,恸哭达旦,过期尚悴色麄衣,未尝嬉笑者,皆伪态也。萧宝寅事魏已久,封王爵,拜尚书令,魏之待宝夤也,不为不优。即一再免官,亦由宝寅之丧师致罪,非魏之过事苛求也。况旋黜旋用,宠眷不衰,彼乃妄思称尊,构兵叛魏,其视杜洛周、葛荣、万俟丑奴辈,固不可同日语矣。杜葛等未受魏恩,揭竿为乱,史笔不得谓之非贼,况宝寅乎!



2.谈谈重新获得权力的胡太后。
答:
胡太后重获自由后,联络高阳王元雍,解除了元叉的兵权。被关了五年的禁闭,胡太后重新临朝称制。
此时,北魏的国内外形势岌岌可危。葛荣、杜洛周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军,风卷残云,直逼洛阳。北方的尔朱荣集团崛起,傲视洛阳。南北边境也同时告急。
而胡太后却依然故我,照常佞佛纵欲。其面首郑俨、李神轨和徐纥等人,都是胡太后最为宠信的亲近大臣。北魏朝政已“文武解体,土崩鱼烂”。
孝明帝已经成人,她本应归政于帝,全力匡扶。但她却权欲熏天,欲圆女皇梦。在郑俨等佞臣的策划下,北魏历史上最血腥的亲母子之间为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爆发了。
孝明帝身边的亲信一个个倒在胡太后的屠刀之下,孝明帝惶恐不安,下密诏向尔朱荣求救。孝明帝的一个嫔妃是尔朱荣的女儿,两人是翁婿关系。
尔朱荣出兵勤王,胡太后和近臣慌了手脚,商议对策。
适逢孝明帝的充华嫔潘外怜生了个女儿元姑娘,这也是孝明帝唯一的孩子,胡太后便对外诈称生的是皇子,并改了年号,大赦天下。暗中却在谋划除掉孝明帝。
528年3月31日,也算是“愚人节”前夜,孝明帝被亲生母亲毒死,年仅18岁。4月1日,胡太后拥立皇太子元姑娘登基为皇帝,太后继续临朝称制。
这个小皇帝才是个不到50天的婴孩,而且还是个女婴。
一天不到,看见朝堂内外没什么动静,以为人心已定(多半是因为实在瞒不下去),胡太后下诏宣布小皇帝不是男儿身,废黜女婴皇帝,改立临洮王元康的3岁世子元钊为皇帝,是为北魏幼主。
这位小女皇帝(北魏殇帝),估计是因为即位太荒唐了,时间又太短,并没有被正史认可为正式帝系。
有学者认为她"第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这一事实却不容抹杀,"并建议将武则天的身份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修改为"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女皇帝"。但被斥为标新立异、沽名钓誉。武则天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胡太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帝国权柄为儿戏,愚弄臣民,给自己和北魏带来了恶果。
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和胡太后肆意废立为借口,兴兵讨伐,占领洛阳,发动河阴之变。
胡太后和北魏幼主被沉入黄河溺死,两千多王公贵族大臣,不辨忠奸,被尔朱荣杀个精光。
北魏统治层中精英人士丧失殆尽,北魏名存实亡。
北魏灭亡虽不能全部归罪于胡太后,但其后期执政直接加快了北魏的灭亡,是亡魏的主要原 因。
作为历史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在政治才能上她不仅远不如后来的武则天,和她处处效仿的偶像冯太后也有很大差距,更多时候,她只是一个庸俗的妇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7-23 15: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八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
1.评价梁武帝偏袒宗室。
答:
梁武帝有感于宋齐两国皇室骨肉相残,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对自己的兄弟、子侄都有着相当大程度的容忍以及一厢情愿的信任。当时对宗室的容忍到了什么地步?梁武帝的兄长萧宏领兵北伐失败,而且是弃军而逃,放在其它将领上难逃一个死罪,可放在萧宏身上,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可见梁武帝对宗室的容忍非同一般。

但是世界并不都是想像中那样纯洁的,并不是我对你好你就会报恩于我。梁武帝的容忍被看作了软弱,梁武帝的仁慈成了皇室宗亲行凶作恶的保护符,并且也后来皇室在全国各地拥兵自重埋下了隐患。

2.对北魏处理归顺朝廷的老百姓的方法有意见?
答:
延续汉晋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传统办法:以军统民,维持部落制         
北魏所承续前代的军政合一,以军统民的护军、镇戍制,背后的指导思想均不出对待异族的“羁縻”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下的设置是把双刃剑。保护了诸族语言、风俗和社会组织,却有碍诸族与其他部族发生内在的联系,不利于各族融合。同时,聚族而居且保持旧有部族组织,朝廷管控不得不透过部落首领,无法直接控制到百姓,效力有限;原有组织也会成为部落首领动员部民,反抗官府的有利依托,十六国北魏不少起兵就是如此。

北魏新举措:解散部落组织,使其成为编民         
对官府而言,部落组织如梗在喉,不除不快。十六国时期未必不想解决这一隐患,连年的战乱,使各国无暇顾及,同时,各国常要依靠诸族征战,也不得不容忍其组织的存在。北魏初年袭此治胡,但当它结束了北方纷乱的局面,腾出手来有时间比较从容地考虑这类问题时,得以逐步采取新的对策。新措施实际就是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实行的“离散部落”的延续。就是解散部族组织,使部民成为编民。
民族融合背后的北魏官府与胡族的复杂斗争         
部落民编户化,更直接依赖当地刺史镇将守令的具体统治实践,取决于他们能否审时度势,采取恰当的举措。不少州郡胡族长期没有编户化,缘于地方官员的措施不当。史书记载的往往是少数成功的事例,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失败的遭遇。 不用说,胡族编户化的过程也就是北魏官府与胡族斗争的历史,充满了冲突与反复,这样一部血泪史贯穿北魏一朝始终,并延续到北朝末。一些胡族受到北魏朝廷特殊待遇,直至北魏灭亡始终保持着部落组织而未遭解散,恰好是其中的尔朱荣动摇了北魏统治,不能不说是个历史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7-23 16: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十九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
怎样看待北魏中央处理六镇起义。为什么说这时北魏已经分崩离析呢?
答:

在北魏立国之初,北方的柔然是北魏的心腹大患,所以北魏统治者在北方设立了六镇,抵御柔然南犯,在这里任职的都是北魏的王公贵族。

可是,在孝文帝主持改革后,迁都洛阳,北魏的主要对手从柔然转变为南齐,六镇军民并未得到妥善安置。可以这样说,孝文帝改革使得民族矛盾不再尖锐,但是却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以六镇为首的旧贵族从政治到军事地位的全面衰落,让未在改革中受益的贵族心怀不满,最终引燃了北魏灭亡的导火索——六镇起义。


天灾、人祸的接连到来,六镇之一的怀荒镇军民不满镇将的剥削,起兵反叛,随后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北魏帝国进入到了近三十年风雨飘摇的混乱时期,在这期间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这个时候,北魏的“曹操”——尔朱荣登上了政治舞台,扶住了大厦将倾的北魏帝国。


在北魏征调部落兵勇镇压起义之际,尔朱荣抓住了机会,使得势力大涨,收罗了高欢、宇文泰、李虎、杨忠等一众悍将,成就了“四朝帝王出一人麾下”的美谈。

尔朱荣得到了孝明帝的支持,实力大增,后来,孝明帝与胡太后展开了权力斗争,密召尔朱荣入京戡乱,可惜,尔朱荣刚刚接到密诏,孝明帝便被杀害了。

为报答孝明帝的知遇之恩,尔朱荣起兵拥立元子攸为帝,向洛阳进军,为孝明帝报仇。因为胡太后并不得人心,尔朱荣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洛阳,将胡太后与幼帝元钊沉入黄河。


可是,掌握了北魏朝政大权的尔朱荣却发动了“河阴之变”,使得他与北魏宗室、贵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尔朱荣也只能做北魏的“逆臣”。

不久,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杀害,可是尔朱一脉并未受到打击,孝庄帝又被杀。随后,高欢与尔朱一脉决裂,最后取而代之,成为了北魏朝廷的控制者,而宇文泰也成为关陇集团的领头人,北魏帝国分裂之势愈演愈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7-24 0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桃李 于 2022-7-25 16:0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二十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诗词曲赋任选,咏肖宝寅或陈庆之,不会写的可以写一段话。

七绝·陈庆之
文/春风桃李

萧衍麾下一书生,
白马探花非妄名。
激战涡阳功卓著,
暮年失利也常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7-24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隋组第二十一讲作业

隋04-春风桃李
作业:

1.你对萧宝寅最后结果的评价。
答:
萧宝夤(485年或486年-530年),一作萧宝寅,字智亮,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南齐宗室,齐明帝萧鸾第六子,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同母兄弟,母敬皇后刘惠瑞。
萧宝夤原为南齐建安王,后改封鄱阳王,历任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前将军等职,在梁武帝杀害南齐宗室时逃往北魏,萧宝夤在北魏娶孝文帝元宏之女南阳公主为妻,并屡次与梁朝发生战争,官至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尚书令,封齐王。
萧宝夤虽投奔北魏,但是一直不忘复兴齐国。孝昌三年(527年),萧宝夤听闻郦道元任关右大使,遂起兵反叛,将郦道元和南平王元仲紫群笊焙Γ并控制长安。自称齐帝,改元隆绪,在次年兵败投奔万俟丑奴,永安三年(530年),万俟丑奴之乱被平定,萧宝夤被俘送到长安,不久,被赐死于驼牛署。
历史如何评价萧宝夤
元恪:萧宝夤深识机运,归诚有道,冒险履屯,投命绛阙,微子、陈韩亦曷以过也。
魏收: 宝夤虽少羁流,而志性雅重,过期犹绝酒肉,惨形悴色,蔬食粗衣,未尝嬉笑。宝夤初自黑水,终至平凉,与贼相对,数年攻击,贼亦惮之。关中保全,宝夤之力矣。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俱称晓了,咸当任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诚。昶诸子肥瑁丧其家业。宝夤背恩忘义,枭獍其心。此亦戎夷狡轻薄之常事也。天重其罪,鬼覆其门,至于母子兄弟还相歼灭,抑是积恶之义云。
王夫之:借敌兵以讨贼者之亡人家国也,快一朝之忿而流祸无穷,诞实作俑,司马楚之、刘昶、萧宝寅相继以逞,而可许之为忠乎?国之将亡,惧内逼而逃之夷,自司马国兄弟始。楚之、休之相继以走归姚兴,刘昶、萧宝寅因以受王封于拓拔氏,日导之以南侵,于家为败类,于国为匪人,于物类为禽虫,偷视息于人闲,恣其忿戾以侥幸,分豺虎之余食,而犹自号曰忠孝,鬼神其赦之乎?
蔡东藩:萧宝夤避难奔魏,乞师魏阙,效申包胥秦庭之哭,似乎忠臣孝子之所为;然观后来之叛魏称帝,则无非借忠孝之名,觊一时之富贵耳。史称其伏阙终日,风雨不移,拜命前夕,恸哭达旦,过期尚悴色衣,未尝嬉笑者,皆伪态也。 萧宝夤事魏已久,封王爵,拜尚书令,魏之待宝夤也,不为不优。即一再免官,亦由宝夤之丧师致罪,非魏之过事苛求也。况旋黜旋用,宠眷不衰,彼乃妄思称尊,构兵叛魏,其视杜洛周、葛荣、万俟丑奴辈,固不可同日语矣。杜葛等未受魏恩,揭竿为乱,史笔不得谓之非贼,况宝夤乎!

2.你眼里的河阴之变。
答:
河阴之变,是528年(北魏武泰元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荥阳市)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胡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立幼子元钊为帝。契胡部落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口实起兵东进,洛阳守将望风而降。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孟津)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北魏的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人皆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6:40 , Processed in 0.0663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