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2-17 1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越梅22-流光祥云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在于都采用了兵分多路、多路并进的战术。
隋朝在伐陈战役中,借鉴了西晋灭吴的策略,采取了兵分八路的战术,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多个方向同时进攻陈朝。这种多路并进的战术,旨在分散陈军的防御力量,增加其防御的难度,从而在多个方向上形成压力,最终导致陈朝的崩溃。隋军在南京方向,通过从重庆出发顺流东下,以及从江陵逆水而上的战术,形成了对陈朝的合围之势,最终导致了陈朝的灭亡。
西晋灭吴之战中,也用的类似的战术。通过在长江上游和下游同时发动进攻,利用多路并进的策略,对吴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吴国的防御力量被分散,无法有效地集中应对,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败亡。
这两种战役都体现了兵分多路、多路并进的战术思想,通过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发动攻击,增加了敌人的防御难度,最终实现了战略目标。
隋朝在伐陈战役中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战术策略上,还在于其对敌方心理的把握和运用。通过展示隋水军疲弱来麻痹陈军,从而在实际战斗中取得优势。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隋军能够在战斗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功灭掉了陈朝,实现了南北朝末期的统一。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都采用了相似的作战理念,即通过多路进攻和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方弱点来取得胜利。这种战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精心的战略部署,还需要对敌方心理的准确判断和有效利用。
=======================================================
第二讲
一、隋文帝为什么黑给高颎赐姓独孤?
答:在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后周重臣的支持,这也成就了很多隋朝的开国元勋。在这些开国元勋中,功劳排名第一的当属渤海郡公高颎。高颎在隋朝初年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堪称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杨坚对高颎非常宠信,一度让其位极人臣,成为隋朝朝廷中的第一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无论是在治国理政,还是军事战略,杨坚都在第一时间与高颎商议。当高颎遭到政敌的攻讦时,杨坚也是坚决维护的。然而到了晚年,杨坚却开始猜忌高颎,借故将其夺权罢官,实在让人大感意外。
对于高颎的失宠,历史上的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结论,在各种书籍上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高颎功高震主,所以受到杨坚的猜忌。他们认为杨坚没有除掉高颎,已经是念旧情了。也有的人认为高颎得罪了皇后独孤伽罗,而杨坚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所以才对高颎夺权罢官。还有种说法是,在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光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高颎站在了杨勇一方,受到杨广阵营的诬陷和诽谤。杨坚和独孤伽罗宠爱杨广,听从其谎言,才罢免了高颎的官职。
由于高颎是杨坚最为信任的大臣,没有之一,也是隋朝初年文武大臣之首。所以他在隋朝朝廷中的地位独一无二,掌握着军政大权,主导了隋朝初年的一系列政务。可以说杨坚建立隋朝和开皇之治的过程中,高颎是居功至伟的。杨坚宠信高颎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功劳,也是因为他个人在军政方面出色的能力。可到了杨坚的晚年,高颎这些能力不但未能帮助杨坚治国,反而成为他规划隋朝未来的绊脚石,于是杨坚便有了将高颎夺权罢官的想法。
二、隋朝高颎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颎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仅能征善战,帮助隋文帝统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国家政务上很有能力,善于举荐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颎出身于名门世家渤海高氏,其父高宾在北齐为官。后因避谗,投靠北齐。其才干得到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赏识,被举荐为官。
可怜高颎,一代忠臣名将,为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遭到两代皇帝的不公待遇。后人为他的悲惨结局唏嘘之余,也纷纷称赞他为“真宰相”。
=====================================
第三讲
越梅22-流光祥云
隋文帝杨坚为避大兴酷暑诏令天下,绘山川图以献,营建离宫。麟游县位于长安西北320里。开皇十三年(593)文帝杨坚至岐州(今宝鸡凤翔),下诏在麟游镇头营造避暑离宫。命右仆射杨素为总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封德彝为土木监,崔善为为督工。督调几万人投入了浩大的工程。宫城营造从开皇十三年(593)二月施工至开皇十五年(595)四月竣工,历时两年三月,文帝杨坚取"尧舜行德,而民长寿"之美意,命名为仁寿宫。
杨素在监修仁寿宫时,督工极为严酷,民夫疲顿颠仆死亡万人以上,将其尸体推入土坑,盖土筑为平地。工程建成后,丞相高熲后亲临后回奏:"颇伤绮丽,大损人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