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水晶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水晶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二讲水晶作业:
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答:宋武帝刘裕被称为战神。公元410年,东晋中军将军刘裕北伐消灭南燕,显然是刘裕“封神”过程中的重要一战。
     东晋北伐之初,南燕主慕容超曾和臣下商议对策。慕容超自认为骑兵精良,拒绝了征虏将军公孙五楼的上中两策,决定放晋军过大岘山(今山东沂水北),然后集中兵力歼灭之。四月,刘裕率军从建康(今南京)出发,溯淮水入泗水北上。五月,晋军到达下邳,刘裕留下船舰和辎重,从陆路趋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琅琊已是南燕境内,为了防备南燕骑兵的袭扰,东晋军所过之地都构筑城堡,分兵留守,保障运输线。
      从琅琊到南燕都城广固有三条路可以走。很多将领认为大岘山这条路不可取,如果燕军固守大岘山,坚壁清野。我们大军深入,危险系数太高,能不能活着回江南都在两可间。刘裕却认为鲜卑人太过贪婪,没有深谋远虑,看到的全是眼前那点蝇头小利。
     鲜卑人天真地认为东晋孤军深入,粮草后援运输不便,不能打持久战。鲜卑人乐观地估计:晋军最多也就是占据临朐,退守广固,肯定不会坚壁清野,扼守大岘山。
      结果,刘裕率军安全经过大岘山,并没有燕军迎战。过了大岘山后,兴奋的刘裕对诸将说,我军已过险关,开弓再无回头箭,已有必死之心。燕军没有坚壁清野,田里到处是庄稼,我军就地补给,一切已在我掌握之中。当时南燕已经在临朐驻守步兵和骑兵5万人,听说晋军已过大岘山,慕容超又率5万兵力增援。两军在临朐城城约四十里的巨蔑水附近发生激战,晋军将南燕军打得找不着北。随后,晋军四千乘兵车分为左翼与右翼,两头包抄至临朐城南。
       南燕军一万多名骑兵前后夹住晋军,双方厮打一处,半天也没分出胜负。刘裕就等着这一刻,他派向弥出兵进攻南燕军兵力空虚的临朐城。向弥拿下临朐后,慕容超吓得魂都飞了,一个人骑马狼狈逃窜,逃到城南段晖那里。刘裕乘胜追击,段晖等十几个南燕大将成了刀下鬼。
      晋军一路追击,直抵广固城下,于六月十九日攻下广固外城。南燕军退守内城,晋军则筑长围,挖壕堑,准备饿死鲜卑人。慕容超嗅到了死亡气息,派人向后秦求救。后秦皇帝姚兴只是派人吓唬刘裕,而事实上后秦此时正和夏主赫连勃勃大战,根本无暇管慕容超的死活。
    刘裕将广固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中所有人都明白:坚持不了多久了。南燕军伤亡很大,士气低落,没有多少人再愿意为行将就木的慕容超卖命了。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初五,晋军攻破广固。慕容超没跑多远,就成了晋军俘虏。南燕灭亡。
      此战打出了刘裕在江湖上的名声,也稳固了他在东晋军队中的地位,为将来建立宋朝打下基础。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答:司马丕(341年—365年)晋成帝司马衍长子,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唐代第十二位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甄对身边的宦官责打,诛杀。最后被宦官陈弘志所杀,伪称宪宗“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还刺杀了吐突承璀。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59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
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嘉靖帝随着年龄增大,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处女红的丹药,朱厚熜的身体每况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命丧红丸,引起了著名的“红丸案”。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出身代国王族,亲自率领族人开疆拓土,复兴祖业,创立了一个属于拓跋鲜卑的国家,统一了中国北方。然而,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却死在自己儿子手中。公元409年,死神带着厄运突然光顾拓跋珪:
拓跋绍是拓跋珪次子,其母也是贺兰家族的著名美女。拓跋绍的母亲实际上是拓跋珪母亲贺氏的亲妹妹,按礼法应是拓跋珪的嫡亲小姨。
     当年征服贺兰部的时候,拓跋珪看中了年轻美貌的小姨,而母亲贺兰氏坚决反对,理由并非是什么近亲礼法,北方的游牧民族历来不在乎这个,贺兰 氏担心的是妹妹妖艳不吉,且已经嫁人。拓跋珪并不顾忌母亲干涉,干脆杀了姨夫娶了小姨,并堂而皇之封为夫人。
      不久,小姨贺兰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拓跋绍。拓跋绍凶狠无赖,喜欢在大街小巷游逛,以抢劫行人、剥光别人衣服为乐,俨然就是京城一霸。拓跋珪气得火冒三丈,把他暴揍一顿,又吊在井里惩罚他,奄奄一息的时候才放他出来。经过这次教训,拓跋绍表面上老实了很多,心里却对父亲异常仇恨。
    事实上多年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涯使得拓跋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不安。为了能够延年益寿,他开始服用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寒食散本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配制用来治疗伤寒的,北魏上层人士却将其当成一种心理调适药物和强身健体的药物来服用。这种药物服用后极易上瘾,药效也容易发作,发作起来类似于狂躁症。拓跋经常服用,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史料记载,拓跋常常怀有忧虑愤懑的情绪,一连几天不吃饭,或通宵达旦不眠,臆想有灾害发生。他越来越喜怒无常,回想昔日的成败得失时,常常一整天自言自语,好像在和鬼神对话一样。他将这些都归咎于大臣们,说所有的大臣都不可以信任。他在上朝议事时,如果想起哪位大臣以往的错误,便会立刻下令将其处死。
       这一天,拓跋珪偶然来到后宫,看见了贺氏,觉得不顺眼,就狠狠地打了一顿,并叫人关起来,说:“让她活不过今天!”但过了一会,拓跋珪吃了晚饭,又把这事给忘了。贺氏以为自己死定了,等到天黑拓跋珪还未动手,便偷偷地让侍从找到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救自己。
      十六岁的拓跋绍本就痛恨父亲,当天夜里就与帐下武士及宦官等人员联络谋划,跳墙进入宫中,来到天安殿。拓跋珪惊醒坐起,一摸弓箭腰刀都不在了,于是被儿子拓跋绍杀死,终年三十九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三讲水晶作业:
1、对刘裕攻灭南燕进行评价。
答: 刘裕在击灭南燕的作战中,最高明的战略指导是善于从敌我双方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权衡优劣,做出相应的作战决策。比如刘裕从分析燕人“不知远计,近利掠获”的心理状态中,定下了越大岘险山、直冲燕军京师的战略;针对燕军骑兵众多、机动和突击力强,长于平原作战的特点,采取以车战为主,配合以步、骑兵制胜的方针。既以车阵阻挡了骑兵的冲击锋锐,又发挥了车兵、步兵以弓箭矢石与长矛杀伤敌人的威力。使车战这种已从战国之后很少再成为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又于特定的环境中,重新显示了它的异彩,体现了古代兵法“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的用兵法则。在深入燕境之后,刘裕便采取了以军事打击为主与政治上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针。他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招降燕军官吏,使南燕的一些重要大臣、将吏不断投向晋军,每日归附的百姓也多达千人以上。这使燕军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军无斗志,人心思降,终于使自称拥有“铁骑万乘”的南燕君主慕容超,成了坐困孤城束手待毙的孤家寡人。

2、点评刘裕和刘毅缠斗。
答:东晋安帝时期,新兴的北府兵武将势力崛起,其代表人物刘裕与刘毅驱逐桓玄、恢复东晋,控制了东晋内外军政。但二人之间很快展开了新一轮权力争夺,成为义熙年间军政斗争的主角。以往人们将其斗争归之于二人的个性品格,或说刘毅“刚愎”,或说刘裕“猜忌”,于是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兵戎相见。这只是一般的表面现象。刘毅与刘裕一样,出自京口崇尚武力的次等士族,他在桓玄篡晋后,协助刘裕起兵,功勋卓著,其地位仅次于刘裕,有“次相”、“亚相”之称。不过,刘毅不愿屈服于刘裕,对刘裕任扬州刺史、入京辅政、北伐南燕、争取勋业,多加阻挠,并在相关人事安排上角力;刘裕则反对刘毅西征卢循、在其身边安插亲信,在表面“柔顺”的假象下,实际上严厉限制刘毅势力的发展,最终迫使其谋反,并因此遭到镇压。面对北府兵武将势力的兴起与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昔日统治者的高门士族阶层企图在北府将领中寻找代理人,刘毅以其学术文化修养和名士化气质,获得了以谢混为代表的高门名士阶层的拥戴,这使得刘毅与刘裕的权力争夺,折射出高门士族与次等士族之间斗争的时代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四讲水晶作业:
谈谈你对西秦的认识。
答: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乞伏司繁被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东北)。司繁死,子国仁代镇。淝水之战后,苻坚败亡,国仁招集诸部,众至十余万。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在勇士川内,即后苑川郡城),史称西秦。 388年六月国仁死,弟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兰州市西固区)。

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07年乾归被姚兴留居长安,两年后回到苑川,复称秦王。

412年乾归为兄子公府所杀,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临夏。414年攻灭南凉,十月改称秦王。431年(永弘四年)一月,大夏赫连韦伐率兵进围南安,炽磐子暮末降夏,西秦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五讲水晶作业
后秦姚兴在处理诸子争位问题犯了什么错误?
答:姚兴在他执政的后期实行了一些错误措施,以致他死后仅一年后秦政权就灭亡。首先他在立太子上处置失当,早年立长子姚泓为太子。姚泓“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这说明他非治国之才。姚兴既立姚泓为太子,又立了十一个儿子为王。同时又无比宠爱姚泓弟姚弼,姚兴对姚弼几乎言听计从,这助长了姚弼夺位的野心。及至姚兴病故前,爆发了宫中武装夺位之争,姚弼两次夺嫡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姚兴不得不扶病处死姚弼。
     此外,还有姚兴调回能干的凉州刺史王尚改任秃发褥檀,让赫连勃勃镇朔方亦为大误。二人聚众坐大,终成为后秦劲敌。义熙十二年(416年)姚兴死,东晋大将刘裕率军北伐。大敌当前,姚泓之弟姚鳃和从兄姚恢相继叛乱反姚泓。姚兴溺爱诸子, 储位之争激烈,使得后秦由盛转衰。因于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被刘裕大军攻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六讲水晶作业
刘裕为什么非和司马休之过不去。
答:刘裕灭蜀之后,指向了下一个目标:荆州刺史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他不管是明里、暗里都没有想对刘裕不敬。但在刘裕眼里,他必须死。
    其一他是皇族。刘裕在京口赌钱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能踢开皇宫大门,把司马氏从御座上拖下来,自己坐上去。司马休之虽然一直没动,谁能保证他以后不发威呢?况且他又是皇族中硕果仅存的有实力的一支,只要灭了他,就万里无云,顺利通关了。其二司马休之名声太好。始终像老黄牛一样拼命工作,荆州的百姓都夸他。刘裕听得直冒火,既然想抢我的风头,我就不客气了。
      那么为什么刘裕如此仇恨司马氏呢?追溯历史,自刘备遗憾离世刘禅当上蜀汉皇帝后,司马氏逼迫刘禅投降,导致汉室灭亡。灭国之恨一直笼罩在汉室后裔的身边,所以刘裕诛杀司马氏,是因为他是汉室后裔,所以杀司马以泄恨,并且也安抚了汉室残余势力的情绪,以此获得刘氏势力的支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新兴政权。当然也有报复的原因,自己怎么地也是刘氏子孙,蜀汉司马氏派钟会、邓艾灭的,杀光司马皇室颇有复仇司马氏、拉拢刘氏子孙的意思。他对司马氏做的越狠,证明他是真的对司马氏越恨,世间人就越认同他与刘氏关系密切,是正统刘氏子孙。因此刘裕将司马懿后代灭族理性来说是出于自己统治的需要,感性来说是为了报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五年级第十七讲水晶作业
1、你对姚兴的评价。
答:姚兴被称为十六国最后一位明君,算是很有能力的了,不过后秦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个破船,姚兴花了大半辈子把洞堵上,但是改变不了这个破船的本质,等船吃水越来越深洞堵不住了,姚兴也就死了。
    他的一生兼具少数民族帝王和羌人滠头集团统治阶级上层高度汉化的代表人物的双重烙印。姚兴的文化素养溯其源头不得不说是得益于前秦,毕竟淝水之战前,他在前秦渡过了十八年的时光。
     姚兴个人文治方面的表现,一是个人具有出众的文化修养,常以身倡导,以此收关中的汉人士族之心。二是留心恢复儒学,前秦二十余年对儒学的重视终在后秦开花结果,而后秦在儒学发展的程度上其实已经超越了前秦的水平,涌现出一批大儒。三是重视农业发展,恢复社会经济,这些都是传统汉族政权所特别重视的政策。四是注重礼制和传统儒学理念。五是对吏治有过小规模的整治,但是决心不大,成效也不算显著,怀疑多半流于形式或沦为具文。这并非很值一提,但后秦官僚政治犹以重视文法吏的培养为突出特色。
     姚兴在个人文化修养方面像孝文,甚至可能并不逊孝文太多,但是政治素养的差异和所面临的不同时局决定了他二人不可能是站在同一高度的帝王。在制服权力上层的政治素养方面,他比有英雄之气、御人之能、擅长恩威并施的乃父相差太远。
   另外就是对宗室勋贵的谋反和不法显得过于放任,所谓的“纲纪不立”,不得不说是后秦在他死后诸王肆无忌惮起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平可为守文之主,功业也是卓然可称,但在后秦所面临的局势复杂的乱世,因其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的差距而为后秦的灭亡埋下全部祸根的人,这就是姚兴。

2.、分析刘裕伸手要九锡。
答:九锡是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予的九种东西,名目说法不一,是一种极高的荣誉。王莽篡汉前,先加九锡,以后各朝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前都先加九锡,成为例行公事。
     刘裕自己内心想在东晋政坛上获得曹操的地位,但是又碍于情面,如何伸手要官,政治家有自己的策略。首先拉大族,让王弘向晋安帝提出加刘裕九锡的旨意,这主要是刘裕想向东晋政坛传递一个政治信号,那就是东晋的士族是支持刘裕加九锡的,东晋的贵族在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刘裕对于自己伸手要利益,各大政治势力是不是同意,刘裕是没底的,这就需要有王弘提出,这样刘裕就能够看出来,谁支持自己,谁反对自己,能够在幕后通过各方的反应,来下一步制定相应的政策,是该打击,还是该拉拢。晋安帝和东晋的各个势力没有给刘裕任何的阻碍,不仅仅给了他想要的加九锡,而且还“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领征西将军、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比想象的给的更多。既然目的达到了,这时候,刘裕又通过拒绝接受,树立政治形象。
         刘裕是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自己既然能够唾手可得的东西,就不必显示的那么急切了,这次暗地的索要和公开的拒绝,其实就是释放一种政治信号,让大家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而不是一下子,就一步到位,这样政治舆论跟不上。所以,这次的拒绝也是为了让舆论酝酿成熟的必须步骤。
       政治家索要利益,其实都有这样一个表演的过程,就是三让而受。明知道是到口的肥肉,所以更加会在意吃相。旨在表达出一种,我不是在乎这个利益,但是大家非要给我,我没有办法了才接受,不然就是客套不给大家面子了。不过需要在这里单独说的,就是他伸手要利益。而给的更多。这也是东晋贵族的政治成熟,反正都是你的,你要什么,给你什么,显得大家都太不知趣了,所以一下子给你更多,显示出对刘裕的讨好和迎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11: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八讲水晶作业
1.评论东晋灭后秦
答:后秦连年与胡夏、南凉、西秦等征战,国力受到严重削弱,丧失了强国地位。这些,都为东晋击灭后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刘裕遂据此定下了出兵灭秦的战略决策。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公元416年)八月十二日,刘裕率军自建康出发,各路大军也相继按预定策划出动。晋军首先攻取洛阳 ,继续西进。夺取了潼关,又经过峣关激战和最后攻克长安。后秦便宣告灭亡。
      东晋刘裕镇压了卢循、徐道覆农民起义军,不久,便发十数万大军,水陆并进,经1年的征战,将建国33年的后秦一举击灭。虽然灭秦之战是两国之间统治阶级争夺霸权的斗争,但后秦的灭亡,客观上又将中国北方的统一向前推进了一步。
       东晋取得击灭后秦作战的胜利,除了其顺应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具有较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之外,最重要的还决定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后秦的政治败落,还有就是秦军战略指导犯了两面作战等一系列错误。
      后秦自姚兴晚年起,国内民族矛盾、社会阶级矛盾和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激烈,人心浮动,内乱纷起,力量的内耗相当惊人,几乎已达不攻自破的地步。当晋军已进占洛阳,后秦姚懿突然起兵自立为帝,欲东攻长安,除去秦主姚泓,迫使姚泓不得不调动大军对付姚懿。正在后秦主姚泓面对“内外危迫”的困境、“群臣相泣”、满朝百官束手无策之时,后秦征北将军齐公姚恢又率安定镇户3.8万起兵,逼向长安。姚泓又不得不急调其前线主将东平公姚绍弃当面晋军于不顾,回军西向,北击姚恢。后秦在这种内乱迭起、外部又有西秦进逼于西、大夏袭扰于北极端被动的战略态势之下,自然难以抵挡强大晋军的进攻。
       秦军战略指导犯了两面作战等一系列错误
       后秦面对强大晋军的进攻,东平公姚绍提出的迁移安定镇户,充实京师长安可得精兵10万,以全力对付晋军的建议,不失为正确的战略对策,但却为秦主姚泓所拒绝。这样,后秦从战争开始便使自己陷于两面应付、顾此失彼的被动态势之中。交战中,后秦主姚泓本应亲率大军,阻晋军于定城、潼关以东,但他却为晋军一路偏师沈田子军所吸引,轻率地决定率数万大军向峣柳迎击,使这支相当可观的战略机动力量毁于一旦。秦军具有战略头脑的决策人物之一的姚绍,在2个月内两次平定内乱,统率大军机动于长安和潼关前线,无疑显示了他相当出色的战略指挥才能。但是,他在3次组织切断晋军粮道这一至关重大的作战行动时,却因策划不当、使用兵力过少而失利。凡此种种,都在战略上造成了后秦军不可逆转的颓势。
       与后秦军的战略指导相比,东晋则表现得计高一筹。首先它在战争时机的选择上,选在了后秦政局不稳,人心动荡,统治集团争立仇杀,且外有西秦、大夏交侵之际;其二它水陆并进,主次配合,使振武将军沈田子和建威将军傅弘之兵出武关的牵制之师,起了吸引和消灭后秦战略机动力量的重大作用;其三它巧妙处理了借道北魏,阻止了其南下援秦的行动,即使自己摆脱了两面作战的危机,又置后秦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当时那种诸国纷争、斗争形势变幻无常的恶劣战略环境中,东晋悬军远征,筹划得心应手,挥洒相当自如,实属难能可贵。这使其占尽了主观指导的优势,争得了战争全程的主动地位,成为战胜后秦的重大因素。
       刘裕发动的北伐后秦之战,战争规模之大,远超此前的任何一次北伐。而且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是中国割据时代,由南方政权北伐中少数成功收复故都,取得最大成果的北伐之一,后关中虽失去,但西自潼关东至青州,约即现今的陕西东部,河南全境,山东全境成为南朝的疆土。后来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

2.分析东晋大臣在长安的内讧。
答:从刘裕灭亡后秦拿下长安到朱龄石弃守长安再到赫连勃勃进驻长安,短短一年时间局势发展变化如此之快,这绝对是刘裕想不到的。长安的失守使得刘裕北伐的战果损失大半,不仅如此,刘裕精锐的20万北府军损失殆尽尽数被歼灭,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将要么死于内讧要么被赫连勃勃擒杀,他们有的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自己人的内讧中实在可惜。
      那么我们来具体谈谈长安的内讧。
     王镇恶是刘裕麾下第一猛将,洛阳是他拿下的,长安也是他第一个攻克的,虽然王镇恶有点贪财,但是他对刘裕并无二心。沈田子,傅弘之等人都和他关系不睦,刘裕也对他是王猛孙子这个身份有点忌惮,但是刘裕不放心就应该把他带在身边,而不是让他和沈田子一同留守长安,更关键点在于没有在两人之间确定从属关系,只是以自己一个12岁的儿子刘义真总览全局(一个小屁孩有何用?)。
       刘裕离开后没多久,两人就开始内讧,先是沈田子散布谣言说王镇恶要谋反,借机杀了王镇恶,然后刘裕的参军王修以擅杀大将之由杀了沈田子,没多久,刘义真又听信谗言以同样的理由杀了王修。赫连勃勃大军还没来,刘裕就损失了留守长安的三个最重要的人物。
     朱龄石和朱超石兄弟是刘裕麾下猛将,哥哥朱龄石是攻灭谯蜀的主帅,弟弟名气也不小,世人皆知刘裕曾以却月阵大破北魏,却比较少人知当时以却月阵破北魏的主将正是朱超石。兄弟两人在退守潼关时被赫连勃勃儿子赫连昌擒获,随后被赫连勃勃杀害。
     蒯恩和朱龄石和朱超石兄弟其实可以不用死的,如果刘裕觉得关中失控,长安不保之前及时撤出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悲剧了。可是刘裕却怕担上放弃长安的坏名声,于是派三人前往长安接替其子刘义真,这一去三人就再也没有回来,更加令人惋惜的是,蒯恩和傅弘之是为了掩护劫掠了长安带了无数财物缓慢行军的刘义真断后才被王买德生擒的。两人和朱龄石和朱超石兄弟一样最后也是被赫连勃勃杀害。
    王镇恶遇害后,毛修之接替了他的职位,和其余六人一样毛修之也被胡夏军生擒,但是他选择的是投降赫连勃勃。刘裕手下众将中就毛修之一人得以存活,而且在北魏灭了胡夏之后,毛修之在北魏很受太武帝重用,而他本人也屡立军功,最后在北魏居然官居抚军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地位仅次于崔浩,比他在刘裕手下的时候地位高多了。
      刘裕一连串的失误导致自己损兵折将无数,20万北府军灰飞烟灭,当时拿下长安的时候不仅是刘裕人生的巅峰,也是南朝自西晋灭亡以来最好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九讲水晶作业

作业:简述刘裕代晋并做出评价
答:刘裕本是晋氏臣子,他篡晋自立乃是乱臣贼子的行径。但是却被成为是得国正当的“南朝第一帝”。
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以望服人,人心所向。不同于曹氏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方征讨不臣者,以武力服人,也不同于司马氏靠阴谋诡计政变夺权,以法术诈力服人,刘裕代晋,靠的是他威服四海的声望。
      东晋末年国内国外的形势十分险峻,外有北方胡虏虎视眈眈,内有桓玄、孙恩、卢循、刘毅、司马休之连番作乱。刘裕对内先是平定了各地割据势力,使中国南方百年来首次得以统一。对外则平定川蜀,灭亡南燕、后秦,收复长安、洛阳二京以及关中之地,又击败北魏,光复淮北、山东、河南,将胡汉边界由长江推至黄河一带。
      正是由于刘裕这一连串显赫的战功,不仅力保东晋江山不失,更是收复了不少华夏故土,差点就光复了整个中国,也因此为他带来巨大的人望,使他声威遍及海内外。所以刘裕代晋可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也没有谁说他刘裕是逆贼而反叛的。
      其次桓玄篡晋时,晋朝就已经灭亡。恭帝司马德文禅位时曾说:“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所以对于晋朝而言,刘裕是救命恩人,若不是刘裕的话,晋朝早就没了。故而刘裕代晋自立本就谈不上什么篡于不篡的。
刘裕消灭桓玄后,他当时本可以顺势而为取而代之,但他之后还是选择继续做晋氏的臣子。此后刘裕兢兢业业帮助晋朝消灭了各路反叛势力,又率军北上收复中原故土,可谓功勋卓著。
     可以说对于晋朝刘裕已经是尽心竭力,并无亏欠。再加上刘裕深知有晋一朝士族统治的腐朽,为了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胜利果实,又怎么能把天下继续交给那些尸位素餐、一无是处的家伙?就算自己同意,自己手下那些跟随自己的寒门兄弟们也不会同意。所以代晋自立势在必行。
     刘裕代晋建宋之后,抑制士族豪门,重用寒门庶人,由此结束了魏晋以来的豪门政治,开创了南朝“寒门掌机要”的政治局面。不仅大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护、发扬了汉文明,不使其断绝,故而李贽称赞他为“南朝第一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32 , Processed in 0.0628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