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宋08芳溶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溶成语典故 于 2023-5-16 15:2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三年级第二十三讲作业
你眼里的陈庆之是什么样的?
答:陈庆之,南朝梁将领。字子云,生卒年: 484~539,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因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41岁始独立领兵,战斗生涯只有15年,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是一个刚柔并济的文雅儒将。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陈庆之可能是个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当时的皇帝是梁武帝萧衍,陈庆之跟着皇帝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
初战涡阳
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随即,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被打败了,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zhan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zhan。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但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率军北伐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发生内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而且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不好回绝,于是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上洛阳称帝,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委任他自行zhan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直趋洛阳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进逼梁国(今河南商丘)。
陈庆之攻克荥城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败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元晖业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胜利之后,陈庆之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
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今属河南)、虎牢(今荥阳西北汜水镇)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据梁军。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时魏将上党王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5000、骑将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魏军一时旗鼓相望。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
荥阳城未克时,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解鞍秣马,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梁书·陈庆之列传》)。乃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遂克荣阳,俘杨昱。陈庆之收缴荥阳的储备,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
不久,元天穆等引20万援兵围城,注意:其中有十五万是精锐的少数民族骑兵。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zhan。大破之,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zhan,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克之。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梁书·陈庆之列传》)。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陈庆之又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南归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陈庆之南归后,特尊重北人,朱异觉得奇怪,便问他,陈庆之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二十四讲作业
1.谈谈杨津,杨椿,
答: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津生性聪明,在宫中言行谨慎,保守机密,且不趋附权贵。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假称“南伐”,领兵20万南下,任用杨津为都督征南府长史。大军到达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加授杨津直阁将军。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永平年间,杨津奉调出朝,以征虏将军头衔任岐州(治今陕西凤翔县)刺史。他在任善于治理,对部下官吏治理较严。一旦发现属官有贪财行为,便以书信指责劝其认罪,令其改正。他对政务民事,事必亲躬。即使是民间发生的抢劫偷盗事件,他也立即认真处理。后以母丧去职。
  延昌末年(515),复起为右将军,任华州(治今陕西大荔县)刺史。以前,该州征收税绢时,官府使用的尺子超长,不合标准,多收了百姓的税绢。经办的官吏将多收的绢私分,苦害百姓。杨津到任后,下令用标准尺收绢,并对缴纳优质绢的百姓奖励一杯酒,以示表彰。对缴纳的绢质量差不够尺寸的百姓,不给其喝酒,以示告诫。这样以来,百姓争相缴纳好绢。官府收税工作比以前顺利得多。
  孝明帝元诩正光年间,北方六个军镇士兵的生活待遇日趋贫困。而贵族阶级却极端腐化奢逸,贪污成风,终于爆发了北方六镇起义。此时,杨津被派往接近六镇的定州(今河北定县)防御起义军。孝昌元年(525),杨津以抚军将军任定州刺史,领兵北进。二年,他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一带与怀朔镇鲜于修礼领导的起义军作战,当时叛军首领鲜于修礼、杜洛周在定州境内掠夺,州城孤立在两边的敌寇之间。杨津修理战具,重修城墙。又在城中离城墙十步的地方,挖地至地下水,开通了许多地道,潜伏士兵,设置炉火冶铁,用铁熔液灌敌军。叛军因而相互告诫说:“不怕锋利的铁矛坚固的城池,只怕杨公的铁浆火星。”杨津写信劝说叛军首领元洪业等,并且授给他可免死的铁券证书,答应授他爵位,让他图谋杀掉另一位叛军首领毛普贤。洪业等人感悟,回信说想杀普贤,又说:“叛军围城,正是为抓北人,城中所有的北人,都要杀掉。”杨津认为城中的北人,虽然是作恶的叛党,但已是掌握控制之中的人,不忍就此杀掉,只是将他们收于子城内,将他们软禁而已。北人都感激他的宽厚仁恕。后来杨津被杜洛周打败,当了俘虏。随后,杜洛周又被另一支起义军葛荣吞并,杨津又为葛荣俘获。当北魏政府军打败了葛荣起义军后,杨津回到了洛阳。
帝永安元年(528),杨津被任命为荆州(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刺史。第二年兼任吏部尚书。当年五月,原来流亡于江南的北海王领兵北返,攻破洛阳。孝庄帝北逃时杨津未能逃出,在洛阳城中守护皇宫。七月,领兵南下打败了元颢,孝庄帝返回洛阳。杨津向庄帝陈情请罪,孝庄帝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将他擢升为司空,加授侍中。

 杨椿,字延寿,杨懿之子,杨津之兄。生于北魏文成帝兴光二年。杨椿足智多谋,官至太保。永安二年(529年)八月致仕归乡。有《书诫子侄》留世,卒于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
杨椿成熟稳重,处事小心谨慎,查办案件比较公正,受到孝文帝的赏识。
景明四年(503)初,梁州武都(今甘肃西和县)的氐族人首领杨会率众起义,反抗北魏。拓跋恪下诏,命杨椿以冠军将军、都督西征诸军事,率领大军镇压义军。杨椿立马听命,当年五月就一鼓作气将起义镇压下去了。
正始二年(505)四月,仇池郡(今甘肃西和县以南)氐族人民起义,朝廷命杨椿率军镇压。又是氐族人,又是杨椿受命。第二年,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的羌族人民,又聚众起义,拥护该州主簿吕苟儿为帅,立年号“建明”。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屠各族首领陈瞻也率众起义,关陇大震。真的是狼烟四起啊!杨椿再次出征,随安西将军元丽领兵镇压。元丽用杨椿的缓师诱敌之计,乘起义军松懈,偷袭成功,杀了陈瞻,镇压了起义。
回朝后,杨椿因功升任太仆卿,加授安东将军。
永平元年(508)十月,今江苏省宿迁县以南、成子湖以北地区发生起义。这一回,皇帝又想到了杨椿。杨椿奉命,率四万军队南下征剿,但这次未能取胜,结果兵败而还。但,朝廷并没有怎么他,只是将他调到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方去做地方官----林格尔北刺史。但廷尉看他不顺眼,心里念念“不忘他”。就起诉杨椿在任太仆卿时,曾偷偷私种牧田340顷。这种行为,在当时按律应处刑5年。但宣武帝拓跋恪允许赎罪,不久就调任杨椿为都官尚书,监修白沟堤堰。之后,又调其任河北定县刺史。杨椿在监督修建黑山道(即河北平山县通往山西五台县的山路)时,伐木私造佛寺,劳役士卒,受到御史劾奏,被免官为庶人。
魏孝明帝拓跋诩正光五年(524),杨椿被起用,任雍州刺史。
孝庄帝拓跋子攸即位后,年轻的皇帝还是忘不了这位老臣。杨椿被晋升为司徒,当年又封太保加侍中。元颢(元颢为北魏宗室,自立为帝,后兵败被杀)之乱,政局动荡,杨椿无心继续从政。孝庄帝返还洛阳后,他多次辞职,终于在永安二年(529)获批回到了家乡。几十年,杨椿起起伏伏,但他一直心系朝廷。任劳任怨,百折不饶,荣辱不惊,尽到了一个臣子的职责。应该说,无愧于朝廷,自己晚年也实现了归乡的心愿。
杨椿的一生,清正廉洁,为朝廷尽心尽力;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有很好的口碑。曾留下《书诫子侄》一文,作为史上重要的教子文,被后人研学和铭记。杨椿的言行举止,教育后人如何为人处事,更是值得推崇。

2.你对梁武帝的信仰佛教的认识
答:史上皇帝之位引得无数人为之垂涎,可萧衍为何在皇位之上,让天下为之称臣,还如此信奉佛教呢?反观历史,无非以下3点。
1、信佛是为了个人精神追求
萧衍的文学水平极高。史书称他:“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堪称是一位才子。在经学方面,他著作等身,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著作。在史学方面,同样造诣极深,他认为《汉书》等断代史割裂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超凡的才华使得文人们赞美不已,为他赢得了“竟陵八友”之一的美誉。
超凡的文学造诣让他在传统文化上是如鱼得水,毫无障碍。但这种独孤的心态,反而让他缺少了动力,转而去研究佛教经典。希望在这个陌生的领域中做出一番成绩。同时,萧衍信佛的转变过程,也受到了“竟陵八友”竟陵王萧子良的影响。萧子良这个人就特别推崇佛教。
2、信佛是为了心灵疗伤
萧衍作为一个寿命长达86岁的君主,一生子孙众多,光儿子就有八个。但令人奇怪的是萧衍一开始一直生不出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在古代是很严重的事情。
501年,他起兵造反但是战况一直没有进展,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萧统出生了。萧统出生不久,东昏侯就被手下杀了,萧衍顺利地建立新政权。可以说萧统是代表着天意来的,自此萧衍的儿子是一个接一个的来到了世上,他又先后生了七个儿子。在这八个儿子中萧衍最喜欢的是长子萧统,因为萧统不仅是萧衍的福星,更主要的是萧统最像萧衍。
萧统可以说是继承了萧衍在文学上的天赋,年纪轻轻就编写了畅销书《昭明文选》。不仅如此,萧统还是一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去世,萧统因为太悲伤,差点跟着去了。而且萧统也很仁慈,在萧衍心目中萧统是自己最好的继承人。天妒英才,如此完美的一个人在30岁的时候却意外去世。萧衍心中的痛是难以表述。悲痛万分的萧衍在现实中没办法找到慰藉,只能从佛教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将精神寄托于宗教。
 3、信佛即是为了统治
  从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170年的时间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平均40多年就一个朝代,朝代如此频繁的更替在中国历史上少有。这个时期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兄弟部下给杀了,因而很多皇帝继位后大肆屠杀自己的亲朋好友。
作为文人的萧衍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大肆杀戮,那总得找点办法吧。
佛教讲究慈悲为本,不杀生的教义极其符合萧衍的要求。萧衍觉着相对平和的佛教可以为自己治理国家提供助力。
  萧衍尽管也有统治者的猜疑心,但他对自己兄弟子女的仁慈让人真的是让人觉着不可理解。萧衍有一个弟弟叫萧宏。萧宏有一次窝藏了一个杀人犯,萧衍知道了不但没有责罚还给加官进爵。萧宏一看犯错误还有封赏,这事好啊。后来竟然同萧衍的女儿私通,乱伦就够丢人的了。这两个人还想要篡夺皇位,弄个皇帝当当。谋反在古代也是灭族的大罪,事情败漏后萧宏怕得要命,结果萧衍竟然没有治他的罪,而是继续封赏。
  是萧衍傻吗?绝对不是,一个在文化上有如此高的成就,一个开国之君主,哪一个不是有大才之人。他实际上要用这种仁慈为全天下的人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过度崇信带来的后果
  古语云:“慈不掌兵”,548年,东魏大将侯景因为与东魏新皇帝高澄的矛盾,没办法主动向萧衍投降。萧衍一听这是好事,不仅得了一员大将,还能得到一大块土地。于是派侄子萧渊明去接收,谁知接收不顺利萧渊明反被东魏俘虏。为了救萧渊明的性命,萧衍决定和东魏议和。侯景一看,你们要议和,那这不是要把我卖了嘛,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最终梁武帝被围困在宫中。86岁的萧衍落了个活活被饿死的悲惨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二十五讲作业
1.评论肖宝寅在北魏的遭遇
答:
萧宝夤原为南齐建安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在梁武帝萧衍杀南齐宗室时,逃往北魏。当他跑到寿阳城时,北魏任城王元澄收留了他,并为他举办了丧兄之力,其间萧宝寅居处有礼,不饮酒食肉,辍笑简言,获得了北魏方面的尊重。
作为降将,萧宝寅所受到得礼遇,实出萧衍预料。他不仅没有被猜忌怀疑,也没有被当成吉祥物供着,反而被委以重任,充当南征先锋。
拜将的前一晚,萧宝寅恸哭到早晨。自他来到魏国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服丧的状态,从没有笑过,直到受任“使持节、都督东扬南徐兖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丹阳郡开国公、齐王”之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宾客,也未曾失礼。            
萧宝寅的第一仗是解寿阳之围,此战很是成功,身先士卒以寡击众,从四更打到申时(超过12个小时)守住了据点,受赏采邑八百户,正式进入魏国上流社会。
之后随名将元英(拓跋英)和杨大眼南征,这是北魏方面最有希望的一战,结果在钟离遇到了韦睿。韦睿坐着轮椅,拿着玉如意指挥作战,打得元英没有脾气,力能搏虎的杨大眼右臂被箭射穿。当时淮水暴涨,韦睿打造巨舰冲阵,又派小船纵火,魏军折损过半。萧宝寅守桥不住,免官削爵。
北魏并未打算完全雪藏萧宝寅,把南阳长公主许配给他,两人一直相敬如宾,受到当时掌权的清河王元怿(胡太后的相好)欣赏。

大概是因为魏国上下斗志懈怠,只有复国者的行动力还信得过吧。永平四年(512年)再度伐梁时,萧宝寅上表云:“仇耻未复,枕戈俟旦,虽无申包之志,敢忘伍胥之心。”
至萧宝寅破坏了南梁利用浮山堰倒灌寿阳城的战略,萧衍来信劝降,说明此时他已经是北朝举足轻重的将领。
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义全面爆发,北魏社会矛盾空前,加上胡太后和元诩的瞎指挥,整个国家呈现迟早要完的局势。
此时的萧宝寅已经年届四十了,从十六岁只身逃出建康,人生的一大半其实是在魏国度过的。
依仗北朝资源南征复国的梦想,已经越来越遥远了。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说萧宝寅是个人生赢家也不为过,他已是王爵(并且是齐王)、执掌兵权,又迎娶北魏长公主,是多少魏国高门子弟也达不到的高度。对他来说,放下仇恨,跟着魏国上层一起Happy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这时先后有高平王胡琛、秦王莫折念生、万俟丑奴、宿勤明达接踵而起,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萧宝寅被任命为西北剿总司令,打得并不轻松,连“关张不亚”的老将崔延伯也折在战场上了。虽然因为兵败几度被削,但魏室无人,只得再次起用。
变民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好几茬,萧宝寅已经悟出了两件事:

一,南征梁朝复国已经是不可能;
二,再败必将受到北魏上层猜忌。

孝昌三年(527年),魏国派遣御史中尉郦道元(《水经注》作者)为关中大使,以节制萧宝寅。郦是著名的酷吏,连王爷家的宠臣都毫不犹豫地依法办理,这是帝国上层失去信任的一个信号。

萧宝寅急了,仓促之中在阴盘亭驿袭杀郦道元,并装作收尸宣称是盗匪所为,这实在是个不高明的谎言,也折射出他的心态已经失稳,不是当年那个听说有机会复仇可以哭一晚上的少年了,

不就是反叛吗,他萧宝寅是看着各类叛国戏码长大的。
“齐”字大旗终于再次飘扬,只是不在建康,却在长安——西北剿匪司令部所在。
由于缺乏通盘考虑,“大齐”帝国的国运一开始就有点多舛,萧宝寅登基当天,就传来前线失利的消息:大将军卢祖迁被当地豪强击斩;行台张始荣为长孙稚(唐朝长孙无忌先祖)所破;侯终德见势不妙更是反戈一击,萧宝寅始料未及仓促应战,大败,带着南阳公主投奔了他昔日的剿灭目标——万俟丑奴。
此时万俟丑奴也称帝,并拦截了波斯进贡给北魏的狮子,顺便确立年号为“神兽”。萧宝寅一生的最后一个官职,就是这神兽政权的太傅。

永安三年(530年),万俟丑奴之乱被平定,北魏宣布大赦。万俟丑奴和萧宝寅被押送到洛阳,放在阊阖门外的都街之中的笼子里,让京城的百姓聚观了三天。丹杨王萧赞上表请求饶萧宝寅一命,吏部尚书李神俊和黄门侍郎高道穆也想帮他一把。他们跟元子攸说:萧宝寅的叛逆是发生在前朝的事情。这时正好应诏官王道习从外间回来,元子攸便问他在外头的所见所闻。王道习说:只听说李尚书和高黄门与萧宝寅关系密切,他们又都身居高位,一定能保全他的性命。而且这两人都说萧宝寅的叛逆发生在前朝。然而萧宝寅成为万俟丑奴的太傅,难道不是在陛下当政时期吗?贼臣不予剪除,还要法律干嘛!于是元子攸赐萧宝寅在驼牛署自尽,然后将万俟丑奴在京师都市公开处斩。

2.分析尔朱荣和北魏皇室的矛盾
答:北魏尔朱荣虽然身居于外籓,但遥控朝政,置亲党于北魏主元子攸左右,监视动静,事无巨细,都要汇报给尔朱荣。这其实就是一种怪现象。元子攸勤劳政事,朝夕不倦,多次亲自审理辞讼,平反冤狱。尔朱荣听闻,不悦。皇帝又与吏部尚书李神俊商议整顿人事选拔事宜,尔朱荣曾经关照吏部,用某人为曲阳县令,李神俊认为资格太低,不予上奏,另外安排了人选。尔朱荣大怒,即刻派他要用的人前往,驱逐朝廷任命的县令,自己直接上任。李神俊惧而辞职,尔朱荣命尚书左仆射尔朱世隆摄理官员考选事务。尔朱荣启奏,用北方人为河南诸州刺史,皇帝没有批准;太宰元天穆入宫见面理论,皇帝还是不许。元天穆说:“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既有大功,又是国家宰相,就算是他要把天下官员全部替换,恐怕陛下也不得违抗,为什么他只是启奏要用几个州刺史,陛下就不用呢!”皇帝正色说:“天柱大将军如果不愿为人臣,朕也要被他取代;如果他还保存臣节,就没有由他来撤换天下百官之理!”尔朱荣听闻大怒,说:“天子是谁立的!如今竟然不用我的话!”
永安三年(530年)八月,尔朱天光平定关陇,尔朱荣欲借此新建功勋,以皇后即将产子为由,要进京朝拜。此言一出,朝野震动:这一次,他竟然以探望女儿这样的家常事为由入京,人人生疑,都认为尔朱荣来者不善。全城人心忧惧,惶恐不安。胆小者早已离城而去。围绕在元子攸身旁的亲信对这消息也极为敏感。城阳王元徽、侍中李彧等人力劝元子攸,趁此派兵刺杀尔朱荣。而慎重一点的济阴王元晖业等人认为不妥,若是刺杀很难得手。还有一些人竟然提出要与尔朱荣硬拼,先把他洛阳的党羽杀光,再发兵抵挡。面对众人各执一词,元子攸疑虑重重,拿不定主意。
由于尔朱荣在朝中的眼线太多,元子攸欲刺尔朱荣一事,竟然闹得路人皆知。尔朱世隆听闻了皇帝的阴谋后,赶紧自己假造了一封匿名信:天子与杨侃、高道穆等为计,欲杀天柱。然后又把它火速送往晋阳呈给尔朱荣,劝他要三思而行。
此时的尔朱荣心里哪还有惧怕两个字,元子攸在他眼里早已是笼中之鸟,除了束手就擒外,哪还敢生有二心?他将这信撕得粉碎,骂得唾沫横飞:“世隆无胆,谁敢生心!”尔朱世隆曾弃虎牢关逃走,害得自己的亲兄弟尔朱世承被梁军生擒脔割,胆小如鼠的名声早已传闻天下,所以尔朱荣对他的建议毫不在意——这一趟他必须去,他要把那些挡着他帝王之路的枝枝叶叶全部剪除。
尔朱皇后性格妒忌,多次忿恨。皇帝派尔朱世隆对她晓以大义,皇后说:“天子是我家立的,今天却是这个样子;我父亲本来应该自己当皇帝,今天仍然可以再做决定。”尔朱世隆说:“他只是自己不做,如果他自己做皇帝,我今天也封王了。”
孝庄帝既然外受逼于尔朱荣,内又受逼于尔朱皇后,因此总是怏怏不乐,并不以自己是皇帝而感到快乐,唯可庆幸的是寇盗尚未平息,希望寇盗与尔朱荣相抗衡。等到关、陇地区已经平定,捷报传到朝廷之时,孝庄帝却并不感到十分高兴,尔朱荣见四方平定无事,便向孝庄帝上奏希望能够得到孝庄帝特殊的礼遇,孝庄帝实在不想给尔朱荣以特殊礼遇,因此只是大加称赞了一番尔朱荣的忠诚之心。
尔朱荣自认功高盖主,野心控制于朝政,而元子攸偏偏又是一位勤政皇帝,不愿做他的傀儡,这就是尔朱荣与皇室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三年级第二十六讲作业
你怎么看孝庄帝杀尔朱荣和孝庄帝被杀?
答:孝庄帝见尔朱荣越来越骄横,尔朱皇后也无臣妾之礼,担心尔朱荣早晚会弑君篡位,便听从表姐夫城阳王元徽、姐夫侍中李彧等人的意见,准备除掉尔朱荣。
永安三年,尔朱荣听说女儿尔朱皇后有孕,便向孝庄帝请求入京探视。元徽便劝孝庄帝抓住时机,借机除掉尔朱荣。但孝庄帝担心尔朱荣势大难以除掉,所以犹豫不决。尔朱世隆听说了孝庄帝的图谋,便劝堂兄尔朱荣不要前来。但尔朱荣不仅不以为意,还笑堂弟尔朱世隆胆小,便执意去了洛阳。
尔朱荣朝见孝庄帝,当面质问他是否要害自己,却被皇帝巧答骗过。自此尔朱荣更加掉以轻心,不再怀疑孝庄帝。随后孝庄帝诈称皇后生子,请尔朱荣入宫庆贺。尔朱荣信以为真,于是仅带三十名没有兵器的亲信及侍卫入宫。然后孝庄帝派伏兵杀了尔朱荣及其亲信。尔朱荣终因轻敌大意及过度自负而丢掉了性命,被孝庄帝轻易除掉。
孝庄帝吸取王允下令尽杀董卓党羽,结果导致董卓余部反攻长安的教训,于是下令赦免尔朱荣的族人。但尔朱世隆等人对此心怀疑虑,于是先带兵逃出洛阳,随后反攻洛阳。本来洛阳就没有多少军队,孝庄帝只得招募勇士出击,但新兵没有战斗经验,出战屡次失利。孝庄帝只得向尔朱世隆求和,但被他坚决拒绝。
尔朱荣的侄子汾州刺史尔朱兆听说叔父被杀,于是进军晋阳,联合尔朱氏族人聚齐大军,一路逼近洛阳。然后尔朱荣率大军攻入洛阳,擒孝庄帝并将其囚禁。接着尔朱兆为了给尔朱荣报仇,不听高欢劝阻,执意杀害孝庄帝。孝庄帝错误放过尔朱世隆,导致自己陷入与尔朱荣余部的苦战,无力加强洛阳防备。最后尔朱兆带大军到来,很快就攻破洛阳并杀害孝庄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溶成语典故 于 2023-5-16 15:3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二十七讲作业
1.评价元恭说出:“天何言哉!”四字来
答:公元520年,北魏权臣元乂发动政变,大杀皇室宗亲,广陵王元恭为避祸,躲到龙华寺中,对外宣称患了瘖病,从此闭门不出。“瘖病”就是嗓子坏了,说不出话来。
后来北魏孝庄帝子攸诱杀了飞扬跋扈的军阀尔朱荣,引起了尔朱家族的群起攻击,最后叛军攻入了洛阳,杀了孝庄帝,为尔朱荣报了仇。
虽然杀了仇人,但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尔朱家族的领头人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又互相不服,谁也不敢自己称帝,于是就想立北魏皇室的长广王元晔为皇帝。由于长广王元晔是尔朱兆的女婿,并且还在晋阳尔朱兆的军中,而且声望也不佳,所以留在京城洛阳的尔朱世隆等人都认为长广王元晔不适合做皇帝。
可是,如果不立长广王元晔,那么立谁当皇帝呢?北魏宗室被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没有特别出众的人物。这时,有人想起了还在龙华寺中的广陵王元恭。尔朱世隆等人认为广陵王一直都有瘖病,难道要我们立一个哑巴皇帝?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了吗?
其实,尔朱世隆也并不是一定要选一个明察秋毫的贤明之君,他的心思是,如果立一个有明显生理缺陷的皇帝,那么在晋阳拥有重兵的尔朱兆,肯定就有理由反对了,说不定还会带兵入朝“清君侧”呢!因为他的女婿元晔还在那等着呢!
后来有人建议,先派人去龙华寺察看一下,说不定元恭的病好了呢?当来人到了寺中,问候广陵王元恭时,看他依旧沉默不语,就很失望地说了句:王果然不能言了!然后就要离去。谁知道这时广陵王元恭却突然说了一句:天何言哉?
“天何言哉”,本是孔子对学生子贡说的,意思是,有些事情是不用说的,也说不清楚。就像天没有说过什么,可天下季节变换,万事万物仍然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转。而元恭说这句话,除了包含上面的意思之外,还有以自己为天的意思。皇帝,自称为天子,有天命的人,是不需要说什么的。
所以,来人猛地听他说了这么高深莫测的话,竟吓了一跳,连忙赔礼不迭,然后一溜烟地跑回去报告了。尔朱世隆一听大喜,心想这小子不但会说话,而且还会说“大话”呢!至少也应是一个正常人了吧?就立即发令,赶快召集百官迎驾。而广陵王元恭在按照古礼奉表三让之后,也终于入宫即皇帝位,并改元普泰元年。
当了皇帝后,按说元恭应该感谢尔朱家族的拥戴之功,但他并没有像历代那些傀儡皇帝一样,唯唯诺诺,毫无主见,而是不畏强权,杀伐果断,明辨是非,办事公正。比如,即位初始,就有人写了一封为尔朱荣之死叫屈伸冤的赦文,元恭看后大怒,说当年的孝庄皇帝剪除尔朱荣,是以君杀臣,名正言顺,并非失德。
后来在与迎立自己为帝的尔朱世隆谈话中,听到他为尔朱荣之死辩护,仍然毫不留情地驳斥道:“太原王(尔朱荣)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罪亦合死”。吓的尔朱家族的大臣们胆战心惊,很久不敢与他见面。
总的来说,在元恭为帝期间,虽然外有手握大军的强臣威胁,内有执掌朝政的权臣专擅,仍能利用尔朱集团的矛盾来施展自己的治国理念,以至于“中外欣然,以为明主,望至太平”,“海内庶士,咸称圣君”。
只可惜,这位乱世中的明君,在另一个汉族大军阀高欢打败尔朱势力后,因为担心元恭“素有德业、神采高明”,将来不易为其摆弄,就依手下魏兰根、崔陵等人的建议,立了一个平阳王元修为高家的傀儡皇帝,把元恭废封在崇训寺里,并派人监视居住。
只做了一年多皇帝的元恭,在崇训寺里郁闷无比,于感慨之中作了一首诗:"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玩。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时运正如此,唯有修真观。"
这诗传出来后,引起了新皇帝元修的猜忌,虽然与元恭同是北魏皇室的亲戚,而且自己的命也还在别人手心握着,岌岌可危,但他还是怕元恭东山再起,造成自己帝位的不稳,就不顾亲情地派人毒死了这位颇有作为、却生不逢时的废皇帝。
这位曾经以“天何言哉”震惊天下的有志君王,死时才三十五岁,后被西魏追谥为节闵皇帝。
而那位新皇帝元修,后来也被西魏权臣宇文泰废掉,终究也没有逃脱杀死的命运。

2.分析高欢反尔朱荣的历史事件
答:北魏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因不满太原王尔朱荣遥控朝政,将其诱杀。随后,尔朱荣侄子尔朱兆联合尔朱氏诸将一起,年底攻入洛阳,擒杀孝庄帝,另立太原太守、长广王元晔为帝。
中兴元年(531年)二月,冀州大族高乾及其弟高敖曹联合反对尔朱氏,并向各郡发布通告,讨伐尔朱氏。六月,晋州刺吏高欢应高乾兄弟之邀,联络各路反对尔朱氏的部众,于信都起兵。十月,高欢等拥立勃海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公开反对尔朱氏军。
此时,尔朱氏诸将正联兵征讨高欢。尔朱兆军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屯军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号称10万人马。在尔朱氏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高欢使用反间计,致尔朱氏诸将互相猜疑,各路兵马只在原地移动,却不向前推进。高欢乘机集中兵力先与尔朱兆军会战,于广阿大破之,俘其士卒5000余人。
高欢乘胜南下,进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相州刺史刘诞闭城固守。中兴二年正月,高欢军攻拔邺城,擒刘诞。三月,高欢拥立的魏帝元朗率领文武百官进入邺城。是月,尔朱氏诸将在尔朱世隆的撮合下,暂时复归于好,重新结盟发誓,同征高欢。闰三月,尔朱天光自长安,尔朱兆自晋阳,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今河南滑县),分别率所部出发,会师邺城。号称20万大军,沿洹水(河南北部卫河支流安阳河)两岸驻扎。高欢以吏部尚书封隆之留守邺城,自率军出城抵御,屯军于紫陌(今河北临漳西南故邺县西北),大都督高敖曹领兵3000跟进。是月底,尔朱兆率轻骑兵3000人乘夜偷袭邺城西门,不克,退走。当时,高欢的步兵不到3万人,骑兵不到2000人,自料难与尔朱氏军匹敌,乃于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设立圆阵,并连接牛驴,以阻塞归路,使将士以必死之心与尔朱氏军作战。高欢亲领中军,高敖曹领左军,高欢的堂弟高岳领右军,迎战尔朱氏军。中军高欢战不利。
尔朱兆乘机发动强攻,高欢军危急,高岳即领骑兵500人,对尔朱兆军迎头痛击,高欢部将斛律敦领兵抄尔朱兆军背后,高敖曹亦领兵千人拦腰击之。在高欢军的联合围攻下,尔朱兆军大败。贺拔胜和徐州刺吏杜德于阵中投降高欢。尔朱兆领残部还晋阳,后亦被击灭;尔朱仲远逃奔东郡,后降南梁。四月,尔朱世隆和尔朱彦伯被部将所杀;尔朱天光和尔朱度律亦被擒送高欢。高欢击尔朱氏之战,终获胜利。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二十八讲作业
1.你对于太子萧纲处理鲍邈之怎么看?
答:鲍邈之是小人中最阴险的一个,他原来是南朝梁国太子萧统身边的一个太监,颇受信任。太子母亲病故不久要做生忌,需要派一个太监值宿一夜,太子便遣鲍邈之去值宿。不料他竟擅离职守,跑去和宫女鬼混,正巧被太子巡视时撞见。要是别人不杀他也得严惩,但萧统为人宽厚,没有治他罪,只是待他不如从前亲近了。哪知这家伙不识好歹,不思回报,反而怀恨在心,听说皇上身体不适,便跑去密告说皇帝生病是太子请道士作法弄的,太子埋了蜡鹅诅咒皇帝早死,密谋夺权篡位。太子听说后只觉得冤枉,却无法找皇帝辩解,气急交加,一病不起,不久竟驾鹤西去,年仅31岁。须知,这位太子就是编纂著名的《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文选》烂,秀才半,就是对他的高度评价,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的太子竟会死于卑鄙的小人之手。
2.评论高欢信都起兵。
答:高欢信都起兵,为北齐建国奠定基础。公元531年,高欢在信都拥立北魏宗室安定王元朗为帝,起兵反抗尔朱家族对北魏的军事统治。高欢继承祖业,少年参军,养成了豪放豁达的性格,六镇之乱在河北爆发时,高欢参加了河北义军领袖杜洛周的队伍。高欢和尔朱兆两人的想法不同,尔朱兆想把朝廷继续当傀儡,甚至在时机成熟时取而代之。高欢想要独自的发展壮大,不愿意跟着尔朱兆成为众矢之的。尔朱兆率军赶赴洛阳时,本想带着高欢一起去。高欢却说现在后方不太平,我得帮你守着,就不去了。此后,高欢一直忽悠尔朱兆,寻找机会自立,经过尔朱兆的同意,高欢打着安抚后方的旗号,终于在这年的二月到达信都,成了割据一方的人物。起兵反抗尔朱兆,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它既需要人力物力,也需要凝聚人心。所以,高欢到达信都之后,就开始招兵买马,但想让众人去反抗实力强大的尔朱兆,并决一死战,他要在战争动员上下功夫。于是,高欢就欺瞒众人说,尔朱兆的军令来了,说不久就要把大家都发配去做奴隶,这事儿我也没有办法。到了约定的日子,高欢亲自到郊外去为士兵们送行,还拉着很多将士的手哭个不停,众人想着自己要去做奴隶,前途未卜不由得失声痛哭。手下谋士见了,就按照事先的约定说,将军能不能给大家宽限几天。高欢回答道,我们虽然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之人,但大家在一起,情义上就是一家人。但如今尔朱兆有命,延误了日子就是死罪,但若是去给人当奴隶,也还是个死。现在怎么办,你们来决定吧。于是,众人决意要反,拥戴高欢为主。高欢见将士气势旺盛,在再三严明军纪之后,就正式起兵了。高欢在信都起兵后,并没有对外界大张旗鼓的宣称讨伐尔朱兆,他希望继续做些准备工作。把高欢直接推向尔朱兆对立面的,是李元忠。高欢被李元忠推了一把,和尔朱兆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看着尔朱羽生的人头,高欢说了一句,这下算是真的反了。为了师出有名,高欢拥立了北魏的宗室安定王元朗登上皇帝宝座,名正言顺的率兵讨伐尔朱家族。高欢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断地释放谣言,前来消灭高欢的尔朱家族联合部队很快被瓦解,高欢用不到三万人击败了尔朱家族的二十多万大军。此后,尔朱家族的掌权者被相继消灭,高欢进驻到曾经尔朱家族的老巢太原,并以此为根据地,遥控指挥洛阳朝廷,建立了自己的军事霸权。尔朱家的霸权持续了六年,但高欢显然更具才略,随着他一路的南征北讨,山东河北地界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入高欢的掌握之中,一个新兴国家北齐的雏形,已经基本奠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29讲作业
评论孝庄帝之死与高欢之崛起。
答:北魏孝庄帝:傀儡皇帝中难得一见的千古绝唱。孝庄帝吸取王允下令尽sha董卓党羽,结果导致董卓余部反攻长安的教训,于是下令赦免尔朱荣的族人。但尔朱世隆等人对此心怀疑虑,于是先带兵逃出洛阳,随后反攻洛阳。本来洛阳就没有多少军队,孝庄帝只得招募勇士出击,但新兵没有战斗经验,出战屡次失利。孝庄帝只得向尔朱世隆求和,但被他坚决拒绝。尔朱荣的侄子汾州刺史尔朱兆听说叔父被sha,于是进军晋阳,联合尔朱氏族人聚齐大军,一路逼近洛阳。然后尔朱荣率大军攻入洛阳,擒孝庄帝并将其囚禁。接着尔朱兆为了给尔朱荣报仇,不听高欢劝阻,执意sha害孝庄帝。孝庄帝错误放过尔朱世隆,导致自己陷入与尔朱荣余部的苦战,无力加强洛阳防备。最后尔朱兆带大军到来,很快就攻破洛阳并sha害孝庄帝。
作为尔朱荣的部下,高欢具有一个军事统帅所有的一切领导素质,但是虽然能打仗,此时的高欢却不具备与其他枭雄争霸天下的资本--高欢没有自己的军队。自西晋“永嘉之乱”后三百年间,各割据武装想要聚兵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士族大家依靠手中土地财货武装依附自己的农民奴隶,即所谓的部曲武装;另一种是各胡族武装起兵时是所依赖的部落士兵,尔朱荣便是以部落酋长之位拥有部落兵而割据地方。而这两种条件高欢并不具备,但事情的转机往往出现在你最需要它出现的时候,当尔朱荣击败葛荣后,投降的六镇起义军余众,便成了日后高欢起家的最大资本。高欢在获得六镇起义军余众的控制权后对这支队伍的管理采取了和之前的起义军首领截然不同的做法。公元531年,高欢以平叛为由起兵公开反对尔朱家,与尔朱兆等人决裂,公元533年,依靠六镇军兵,高欢消灭尔朱兆及其家族的势力正式成为北魏大丞相,控制朝政,北魏政权最终落入高欢之手。高欢控制北魏朝政后,魏孝武帝不甘成为傀儡出逃关中投奔宇文泰,希望借助宇文泰的势力来对抗高欢,消灭权臣伸张皇权。但是,关中宇文泰也是出身六镇起义如高欢般的军阀权臣,此后北魏政局便分裂成成以高欢和宇文泰为代表的东西两魏对峙的局面。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年过五旬的高欢率大军十万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玉壁(今山西稷县),东西魏历史上最惨烈的玉壁之战爆发。由于西魏军在名将韦孝宽的指挥下防守有序,高欢军围城五十多天而不克,加之疫病流行,高欢军损失七万多人。此时,年老的高欢见攻城不顺,士卒死伤惨重,忧愤之下一病不起,随后数日便撤兵而回。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正月,班师不久的高欢病死在晋阳家中,时年五十二岁。回顾这位北齐政权的奠基者,他的一生可以说完美的诠释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话,乘着六镇起义的风暴,在乱世中实现了从军卒到权臣的转变,而他的功过是非永远留给后人去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三十讲作业
北魏是如何分裂成东西魏的
答:北魏的分裂过程:
公元531年,高欢乘机攻占洛阳,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东魏、西魏对峙的格局并没维持多久,东魏高欢执政至公元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而亡,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
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元善见,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齐”,建立了北齐政权,东魏灭亡。
公元551年,西魏皇帝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公元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西魏正式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三十一讲作业
1.你对高乾之死怎么看?
答:孝武帝在华林园请客吃饭的时候,却单独留下高乾,大赞高乾世代忠良,本人也有大功,名为君臣,义同兄弟,不如订立盟约?
高乾毫无准备,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就敷衍说:我以身许国,不敢有贰心。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和皇帝结盟。他没有深入思考皇帝为什么要拉拢他,是要对付谁?
等孝武帝自己招募了大约一千人的军队,高乾才意识到孝武帝这是在自我武装,目的必然是摆脱高欢的控制,将来一旦有情况发生,我高乾可怎么把自己摘出去?便向高欢告密。
当时高欢采取的是本人出镇晋阳,遥控朝廷的掌权模式,所以本人并不在京城。他召高乾去晋阳谈论时事,高乾便劝高欢受禅称帝,高欢用袖子掩住高乾的嘴,说:“不要妄言,我让叔父重新担任侍中,门下省的事就托付给你了。”于是屡次请求,但孝武帝始终没有下诏复拜高乾为侍中。
高乾感觉到孝武帝对他的信任动摇了,那就只能抱紧高欢的大腿。他秘密请求高欢让他出镇徐州,于是被除骠骑大将军、使持节、都督三徐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
如果一切顺利,高乾就能暂时脱离险境,甚至东山再起。然而,他没机会了——他奉命回到了他心心念念想回去的门下省,却不是以他希望的方式。
孝武帝确定了高乾出卖自己,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他也告诉高欢:你只知道高乾向你出卖我,却不知道高乾和我也有盟约,他今天能背叛我,明天也能背叛你!
高欢知道高乾竟然背着自己和皇帝结盟,也恼了,把高乾前后谈论时局的文书也整理打包送给了孝武帝。
孝武帝在门下省召见高乾,不是为了让他复出,而是命他和高欢的使者对质,并且当着高欢的使者历数高乾的过失。
高乾说:“我以身奉国,义尽忠贞,陛下自己另有打算,却说我反复。皇帝把罪责都推在我身上,我还能逃命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功大身危,自古如此。如果死后有知觉,我也不负孝庄帝。”
是啊,我高乾的朋友只有孝庄帝,我想保护的也只有孝庄帝,但孝庄帝已经死了,其他的皇帝是我高乾的什么人?我高乾为什么要效忠他们?
孝武帝命武卫将军元整监刑,就在门下省将高乾赐死。元整问高乾是否要作家书,高乾说兄弟在别处此次必受波及难以保全,儿子还小没见识,覆巢之下无完卵,所以没话可说。高乾临死神色不变,见者莫不叹惜。
高乾的死,可以说是高乾中了孝武帝的“借刀杀人”之计,他借的是高欢这把“刀”,一方面成功地离间了高乾与高欢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找到了杀高乾的借口。
然而,高欢也早有除掉高乾之心,也是在等待着这一机会,借孝武帝这把“刀”,将高乾除了。
高欢和孝武帝都要除掉高乾,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乾本身的性格造成的,其实高乾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投机份子,一直在尔朱荣、高欢、孝武帝之间徘徊,作为朝延的大臣,他还曾经在朝延与起义军首领之间投机取巧,典型的风吹两边倒的个性,令孝武帝和高乾都感觉难以驾驭,所以,高乾之死,也是必然的结果。

2.分析贺拔岳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萌芽阶段。贺拔岳军事集团进军关陇地区至宇文泰统领其众。关陇地区为形胜之地,阻三面而固守。独一面而制诸侯。北魏末年,贺拔岳、宇文泰为与高欢抗衡,率领以武川军人为主的军队进入并占据了关陇地区。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聚合贺拔岳之众,保存了这一军事集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步创建阶段。宇文泰极力发展武川军事集团的势力,控制西魏政权中央主要部门,创立了府兵制,初步完成了筹建关陇集团的大业。孝武帝人关后,宇文泰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他又立元宝炬为帝,在中央安插大量武川系的心腹,以图树立权威,控制朝政。大统八年起,宇文泰创立了府兵制。但此时的武川军事集团是个以武川鲜卑军人为主的封闭性集团。
完全建成阶段。宇文泰扩大武川军事集团的力量,网罗关陇豪族势力加入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关陇集团最终形成。大统九年,宇文泰率军与高欢大战,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为增强势力,他广募关陇豪右参军,以增加军队人数。他对这些豪右大加任用,并互相联姻,其实质是武川军事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关陇集团成为融合胡汉的利益共同体。
关陇地区为形胜之地,阻三面而固守。在北魏末年,主战场在尔朱荣、葛荣、高欢为主的东夏之地展开,也就是河南、山东、河北这一片抵御,使得关中一代,大规模战争较少,社会破坏较轻。贺拔岳才能独一面而制诸侯。北魏末年,在贺拔岳的基础上,尔朱荣时期又派宇文泰进入关陇,宇文泰很好的融入了关陇集团,不但没有对抗,还形成了合力。贺拔岳死后,宇文泰继承了贺拔岳的队伍,已府兵制的为主体的军事集团,设立八大柱国十二将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4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1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16 15: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8芳溶第三十二讲作业
1.分析宇文泰掌握贺拔岳实力的经过
答:在赵贵和杜朔周的大力支持下,宇文泰这才有了统领贺拔岳旧部的机会。那么宇文泰是怎么把握住这个机会的呢?
别以为宇文泰夺取了贺拔岳的兵马,他就能成为关中真正的老大了!首先他必须要消灭侯莫陈悦,才能让关中只剩下他这一股势力。而且只有灭了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雪恨了,贺拔岳的旧部才能死心塌地地跟着宇文泰混。
行动一、为贺拔岳报仇。
行动二、剪除反对势力。
文泰本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却惹来这么多麻烦。因此他的操作来了:
首先,宇文泰安抚笼络了李弼等侯莫陈悦的旧部,给予他们较高的位置和兵权,使得他们和自己的亲信同等待遇。2.其次,宇文泰在邙山之战中,“一不小心”将北魏宗室集团的48名高级将领(其中包含5位王爷),全部暴露在了高欢手下彭乐的眼皮子底下,结果导致这帮人全部被俘虏,直接造成了宗氏集团一蹶不振。
还有,宇文泰派遣贺拔胜带领3000死士追杀高欢,就是想让双方火并。结果贺拔胜差点儿就宰了高欢,气得高欢回去就把贺拔胜留在东魏的所有儿子都给杀了,直接导致贺拔胜郁郁而终。这么一来贺拔胜的部下也就只能跟着宇文泰混了。
这么一来宇文泰便顺利地凌驾于关陇地区所有派系之上,成为了真正的关陇集团领袖。

2.评价魏孝武帝和高欢的矛盾:
答:在中央政府,元修虽然由高欢拥立继位,但他并不愿意做高欢的傀儡。在斛[hú]斯椿的支持下,元修始终用一种强硬的态度应对高欢。
在地方上,贺拔胜坐镇北部荆州,西北地区由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后期是宇文泰)掌控;高乾兄弟则是河北地区的土霸王。斛斯椿所代表的是尔朱氏残余力量,他们是在高欢的军事压力之下被迫投降的。但斛斯椿的投降,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那样“降汉不降曹”。换言之,斛斯椿愿意支持高欢重建北魏,却绝不愿意给高欢当马仔。
当元修流露出打压高欢的意向之后,斛斯椿立刻表态,站在了元修的背后。这不是因为斛斯椿有多么忠心,而是他不愿意跟在高欢身后吃残渣剩饭。此时的元修并不算太强,斛斯椿完全有机会带着尔朱氏残余力量重新下注,攫取更多的政治筹码和现实利益。
有了斛斯椿的坚定表态,元修自然可以强硬。在这种背景下,其他军政大佬自然会选择从中渔利,而不是轻易站队。
面对斛斯椿的这种行为,高欢真是有苦说不出。摆在台面上说,皇帝绝不是他高欢一个人的皇帝,高欢可以忠于皇帝,斛斯椿自然也可以忠于皇帝。高欢表面忠于皇帝,内心却想把皇帝变成傀儡,斛斯椿虽然也只是表面忠于皇帝,但他却支持皇帝扩张权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斛斯椿的行为比高欢更占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25 , Processed in 0.0660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