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20绿竹清泉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33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评价魏孝武帝摆脱高欢逃入关中,以及后来被害死。

答:高欢灭了一系列北魏皇帝以后,元修被扶上皇位,即北魏孝武帝。元修登基以后,高欢手握大权,元修心不甘受制,二人斗法元修失败,加上在长安宇文泰频传消息招他,遂逃向长安。没想到又入狼窝,宇文泰甚至比高欢更专制,当面把他宠爱女人诛杀于朝堂之上,令其徒唤奈何,后又派人把他毒杀,令立新君。

2.你怎么看独孤信降南梁?
答:此时形势所迫,没有更好的选择。
一是梁武帝的信任。独孤信在西魏和东魏争战中,虽属西魏,但是在荆州时,遭到了西魏军的突袭,独孤信只得投奔南梁。梁武帝佞佛,又欣赏他的才能,就收容了他,三年后,独孤信以思亲为由,梁武帝允许独孤信回北方了。
二是西魏的接纳:西魏此时宇文泰掌权,内部已稳定,需要人才,就接纳独孤信,为其所用。独孤信是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人,他的回归对西魏有利。此时南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西魏还需要大量人才,互取所需,所以独孤信选择回西魏,是一个正确的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第三十四课作业:
1.高欢的世子高澄,与高欢的小妾郑氏通奸,高欢回来,一个婢女向他告密,两个婢女作证。高欢让司马子如重新调查。我们应该怎么看司马子如的处理。
司马子如知道,高澄是世子,天资聪颖,母亲娄夫人,对高欢有大恩,高欢一世枭雄,要稳定政局,顾全名誉,稳固家族内部,司马子如的调查结果,让婢女自尽,死无对证,符合高欢的利益,遂其心愿,是明智之举。

2.苏绰对三十六条"旧制"(注∶ 之前宇文泰曾制定十二条新制)进行大范围的删改,应该任何评论。

苏绰新法对北周的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了宇文泰制定的十二条和二十四条,史称为"新法六条"。新法六条是∶ 一、先治心;二、敦教化;三、尽地利;四、擢贤良;五、恤狱讼;六、均赋役。六法核心是围绕用人制度改革,开展的一系列治理。第一条讲的是官员政治修养,第二条是发展教育,第三条是土地政策,第四条是吏治整顿及人才储备,第五条是法制建设,第六条是国家税收政策。苏绰的整顿重点是地方官,地方官的改革,有利于皇权的统一集中,解决了北魏末年,军阀频出,划地割据的混乱弊病,官员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为了北周日后优于北齐的关键因素,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三十五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你认为从政治层面北周和北齐比较哪个好。

答:政治制度和治理上北周优于北齐。
最初论综合实力是北齐强于北周。北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数十年的努力,国力增强,灭掉了北齐。宇文泰的改革如下:
第一:府兵制改革,重新整合西魏兵马。a、府兵制的实行,让西魏的兵源得到保障。b、在全国设立负责选拔、训练府兵的折冲府。减少财政负担。c、设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制度。对西魏所有军队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实行苏绰六条,彻底改变了西魏的面貌。这六条分别是: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在苏绰六条的指导下,西魏的实力大增,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与东魏缩小差距。
北齐内部矛盾尖锐,政治混乱,贪腐严重,政权不稳定,也没有改革的动力和环境。
政治上的优势,成就了北周,淘汰了北齐,让落伍者出局。

2、你对梁武帝的信佛怎么看。
答:梁武帝的早年有为,晚年佞佛。,政治上任人唯亲、昏聩独断,造成一系列恶果,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害无益。他在位久长,亲眼目睹社会变乱,最终饿死。他对佛法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但忘了自己是一国之君,本末倒置,害大于利,可悲之极。武则天也信佛,从结果看,两者相较,可见其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你认为宇文泰和高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二人的统治手段不同,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出身不同,高欢出身穷苦,是鲜卑化的汉人。而宇文泰是武川豪强出身,比高欢政治素养高很多。
高欢善弄权术,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但任人唯亲,政治腐败;宇文泰则赏罚严明,执法清明。两人对待汉化的态度不同。高欢对汉化的态度是尊胡轻汉,东魏北齐时期,胡汉矛盾较深。

反观宇文泰方面尊胡重汉,在积极的汉化政策之下,胡汉矛盾明显弱化,这为北方胡汉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同时宇文泰重视对汉族士大夫的拉拢和重用,使士大夫发挥才能,人尽其才,创建各种有效政治制度,为后来者打下良好基础。而高欢恰好相反,死后北齐政治混乱,每况愈下,最终覆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七,三十八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沙苑之战,西魏以少胜多,宇文泰怎么做到的?

侯景的军事素养可能甚至强过高欢,对其一再错失良机恐怕也有所察觉,甚至有所领悟。以其这样,不如干脆失败,高氏的统治如果就此土崩瓦解,正好浑水摸鱼一把。即便高氏不至于崩溃,但留下宇文泰这个死敌,侯景自己的身价不就更高一些吗?正所谓“养寇自重”,正符合我们对侯景当时心态的揣摩。
  至于勇将彭乐反对火攻,应当是想逞匹夫之勇,活捉宇文泰以邀功。彭乐的这种怂恿,很可能不只是他个人行为,也许是很多东魏军将的想法。就像彭乐说的:我众贼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在将士们一片乐观情绪的感染下,高欢居然就听从了,放弃了纵火的打算,决定正面突击,把胜负的天平交给命运之神去裁夺吧。
  命运之神早就偏向了宇文泰。宇文泰以寡敌众,本来极为被动。无奈高欢一错再错,于是在宇文泰非常有利的地理环境下发生交战。这一战,东魏军在战场上的直接代价不算太大,临阵被斩首大约六千余级,但在其后的仓皇逃窜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这说明,战场上的主要损失发生在崩溃之后。
  宇文泰在战术层面上做到了“以正合,以奇胜”。他占据了芦苇丛,并把老弱稀稀拉拉摆在前面,做为正兵诱敌。而把精锐做为奇兵,都藏在了芦苇丛中,只等东魏人深入,然后奋起合击,又命李弼所部铁骑横击。历史上一场惊天动地、血光四溅、以弱敌强、可歌可泣的沙苑大战就此名垂史册。
  凭借这场以弱胜强的伏击战,宇文泰既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权,确立了东西魏割据的局面,同时也巩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权的主宰地位,为之后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沙苑之战后东魏不再能随意侵入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转为河东和河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十九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分析河桥之战
答:
公元538年,东魏在河桥之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重重导致,高敖曹战死,是一个具体体现。因为高永乐与其有私怨,见死不救导致的。其实对于东魏不仅高敖曹与高永乐有矛盾,高澄与侯景也有矛盾,汉人与鲜卑人不能团结,内部失和,影响了战局的走向。
高欢在中原虽占据主动,但没能彻底解决中原归属,高欢以邺城为政治中心的思路,导致了洛阳一直处于战争前沿,虽有侯景这样的大将,但也没有彻底解决洛阳的问题。
导致了中原腹地长期不能太平,而宇文泰占据关中,避开了战争威胁,使得西魏更具有安全的发展空间。
河桥之战的影响,就是东魏(北齐)不占地利,没有人和的体现,也是高欢作为朝廷主导者,决策的失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四十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乙弗氏(西魏文后)虽然嫁给了元宝炬,但她的丈夫被宇文泰立为西魏天子。文帝虽贵为一代天子,却又一直受制于丞相宇文泰。毫无实权的他只能做一个傀儡皇帝,听人摆布。
此时外敌柔然逐渐崛起,东西两魏都希望拉拢柔然。哪边要是能够与柔然结为友军,一定能够更好地巩固政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宇文泰要求元宝炬将自己的一位女儿嫁给了柔然国王,同时迎娶一位柔然公主郁久闾氏成为文帝的妃子。文帝元宝炬只能照单全收。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巩固政权相安无事了,可万万没想到,自己迎娶的这位公主,太过刁蛮,嫉妒心极强,不但要求元宝炬废黜文后降居别宫,立自己为新后,而且还下令将乙弗氏逐出皇宫,到尼姑庵出家。
虽然元宝炬水平不高,也不至于这么混球,只不过为了与柔然友好,让宇文泰安心,只能废戳文皇后。
为了让乙弗皇后彻底远离新皇后郁久闾氏的视线,朝廷特意将乙弗氏的儿子武都王元戊为泰州刺史。让乙弗氏跟随自己儿子,远离京城的纷扰,但即使这样,文帝一刻没有忘记怀念乙弗氏,秘密下令乙弗氏蓄发,为将来能够接她回宫做好准备。
大统六年春天,柔然用百万大军压境,整个西魏人心惶惶,似乎到了只要乙弗氏不死,就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元宝炬迫于重重压力,无奈写诏书给乙弗氏,让她自尽。收到诏书的乙弗氏肝肠寸断,但为了文帝留言道:“愿至尊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遂自杀,享年三十一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四十一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怎么理解南北朝的农村的堡垒坞壁?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也称坞堡或壁垒。多择既有山林险阻,又可进行农耕的宜守宜农之地设置。比较常见的是采取血缘和地域的形式,以宗族与乡里作为团聚的纽带。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强自为坞主,或称宗主。他们以宗族乡里关系组织地方割据武装,被控制的宗人乡亲实际上是坞主的私人部曲。此外,也有以流民结集的方式出现的坞壁,坞主都由流民公推有才能或宗族势力相对强大者任之。坞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十六国和北魏的统治者,往往按坞主的实力大小,分别给予官职,大小坞壁又成为各级地方政权机构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更全面地承认了宗主们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坞壁的合法地位。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三长代替了宗主;邻、里、党等地方基层组织也取代了大、小坞壁组织。
魏晋时期战乱不断,实力雄厚的乡里大族多率领百姓逃亡山野之间,修筑坞壁以求自保,有时也称“坞”“壁”“垒”“坞堡”“壁垒”等。由于“坞壁”在选址时,就将耕作生产的因素考虑进来了,所以即使与外界隔绝,民众也可以自给自足。
坞壁的首领称为坞主、营主、垒主等,他们占有土地,招募民众耕作,在平时为坞壁的行政长官,组织生产,教化百姓,战时率领坞民作战。坞主甚至自行制度规章,设置部吏和幕僚,坞壁内民众称坞民或堡户,租种土地,缴纳田赋,坞壁内的民众往往是本族族众,乡里乡亲,失去土地或躲避胡人侵扰而流亡过来的流民,坞主也经常自行招募流民,补充实力。这些坞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跟随坞主作战,“且耕且守”因为守卫家乡,故而通常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坞主和坞民形成紧密的联系。通常十分牢固。坞壁内部还制定了各种法规,相约共同遵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秩序。如禹山坞通过与玛众共同立誓的办法制定了法规。庾衮与乌众誓曰:无恃险,无怙乱,无暴邻,无抽屋,无樵采人所植,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戮力一心,同恤危难。
由于战争频繁,屯田是坞壁普遍采取的措施,因此坞壁内往往存储大量粮食,自给自足,形成封闭的“庄园式经济”,很少进行商业往来。根据出土文物来看,大型坞壁内设有手工作坊,畜牧场,甚至娱乐场所,但极少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这也是“坞堡”与“城市”的最大区别,即坞堡是封闭的,没有“市场”的,当粮食不足时,坞主往往会率领坞民进行抢劫,如上文所述郭默即以抢劫为生。这种抢劫行为在坞主里是非常常见的。《晋书刘聪载记》称:(刘)曜还师攻郭默于怀城,收其米粟八十万斛。”仅仅郭默一个坞壁就有粮食八十万斛,数量可谓十分惊人。其他大型坞壁的情况可想而知。
坞主一旦产生往往在本坞壁内有世袭性倾向,一任坞主去世,则传其子或同宗族近属继续担任坞主,其他异姓不得染指,具有很强的宗族色彩。坞主所拥有的武装常称部曲,玛主和其所领部曲的关系是非常牢固的,苏峻死后,峻司马任让等人共立峻弟苏逸为主,领苏峻原来的部众。坞主若死其部众传至其子或弟,其他非本族成员难以统领。鸡主刘遐死后朝廷以其部众授予郭默,刘遐宗族亲戚故旧不乐他属,拥立刘遐子刘肇叛晋。《晋书》卷《刘遐传》以郭默为北中郎将,领遐部曲。遐妹夫防及遐故将史迭、卞咸、李龙等不乐他属,共立肇,袭遐故位以叛。成帝遗郭默等率诸郡讨之。叛军得以平息。
坞壁的人口相当于现代的镇或村,通常有数百户,人口千余,后赵时三辅豪右多杀其令长,拥三十余壁,有众五万以应勋。则平均每个坞壁1500人左右。《晋书》卷《慕容俊传》:张平跨有新兴、雁门、西河、太原、上党、上郡之地,垒壁三百余,胡晋十于万户。”则每个坞壁平均三百户,也是千余人左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坞壁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社会,小个体,在北方大乱,地方政权崩溃的情况下,坞壁事实上成了实际上的地方政权组织,晋室南迁后,也经常利用这些坞壁和坞主,在沦陷的北方实施间接统治,东晋政府经常给这些坞主“太守”“刺史”“都督”等封号。自我安慰,这些坞主也愿意接受封号加强他们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第四十二讲作业:梁20-绿竹清泉

谈谈你对玉壁之战的看法


北魏末年,在北方各族起义的打击之下,政权逐渐瓦解,最终于534年形成宇文泰控制下的西魏和高欢控制下的东魏两部分。北方重又陷入分裂状态。宇文泰和高欢分据关中,关东,各拥一主,彼此间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战争,其中玉壁之战显得尤为突出。东,西魏之间的玉壁之战前后共有两次。542年冬,东魏高欢由晋阳挥师南下,西魏宇文泰则令王思政防守于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西魏专为防御东魏进攻所建),以阻止东魏进犯关中。高欢兵临城下,软硬兼施,王思政不为所动。高欢士卒冻馁交加,损失惨重,无奈撤军。546年冬十月,高欢再次率军围攻玉壁。东魏大军昼夜攻城,西魏守将韦孝宽坚守不出。高欢采用了筑山,挖堑,撞城,火攻等等办法,苦攻五十多天,仍未攻克玉壁。高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疾”,只得解围而去。回到晋阳不久,高欢病卒。玉壁之战堪称南北朝历史上最为艰苦的攻城之战,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防御战。因韦孝宽防御有方,西魏将士团结一致,所以能抗御强敌;而东魏则因天时地利方面处于劣势,终于惨败而归。此后,东,西魏间仍有战争,但已是接近尾声。北方对峙中的双方都已开始把目光转向南朝。因此,这场大战在南北朝史上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北朝后期的历史走向,为后来中国的第二次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第四十三课作业:梁20-绿竹清泉

1谈谈你对东、西魏邙山大战的看法。
答:高仲密占据虎牢反叛后,西魏宇文泰统率各路大军来策应高仲密,让太子少傅李远做先锋。他们到达洛阳之后,宇文泰派遣于谨攻打柏谷,夺取了该城,随后包围了河桥南城。高欢也率领十万兵马到达黄河北岸,宇文泰把部队撤到瀍水上游,从那里放出火船想要烧掉河桥。斛律金派张亮用一百多只小船装载着长锁链,待火船快要到来时,就用钉子钉住船,然后牵拉锁链拖到岸边,桥梁就这样得以保全。高欢渡过黄河后,占据了邙山布置军阵,连续几天没有进军。宇文泰把辎重留在瀍曲,夜里,他指挥部队登上邙山,准备偷袭高欢。黎明时分,宇文泰的部队与高欢的部队遭遇了,东魏的彭乐率领几千名骑兵作为右翼,冲击西魏部队的北边,他冲到哪里,哪里就溃散,于是直弛入西魏的军营。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彭乐反叛了,高欢非常气愤。没多久西北方尘土飞扬,彭乐的使者跑来报捷,说已经俘虏了西魏的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临洮王元柬、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昇、钜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詹事赵善以及督将四十八人。高欢大喜,将领们乘胜追击西魏的人马,打得敌人一败涂地。高欢虽然对彭乐取胜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恼怒他没有将宇文泰捉到手,就命令他趴到地上,自己亲手揪住他的头髻,连连往下磕,并且数落他在沙苑战役中失败的事。第二天,双方重振旗鼓又一次交战,宇文泰率领部队居于中间,中山公赵贵指挥左军,领军若于惠指挥右军,中军与右军合力攻击东魏的部队,狠狠地打击了对方,俘虏了所有的步兵。东魏的士兵有逃跑到西魏部队里去的,他们说出了高欢所在的地方,宇文泰招募了三千名勇敢的壮士,让他们手持短兵器,由大都督贺拔胜率领着去攻打高欢。高欢吓得几乎背过气去,河州刺史刘洪徽抓起弓箭向贺拔胜射去,射中了他的两名骑兵,由于指挥左军的赵贵等五位将领战况不利,战场形势发生变化。东魏的士兵又振作起来,宇文泰与他们交战,再次受挫。恰好天黑下来了,因此西魏的人马撤退逃跑,东魏的将士则乘胜追击。高欢就召集各位将领商议是前进还是就此打住,大家都认为:“野地里没有青草,人和马都已经疲乏至极,不能再作长距离的追赶。”高欢反问道:“如果遇上了埋伏,我们怎么取得成功?”高欢不以为然,仅仅派了刘丰生率领几千名骑兵追击宇文泰,自己向东返回,终于错失良机。宇文泰回去后请求降职,文帝没有答应。在这一战役中,西魏的各位将领都没有功劳,只有耿令贵与王胡仁、王文达奋力拼搏,立下不少功劳。高欢考虑到当年高乾在信都起义拥戴自己,高季式从永安跑来将情况告诉自己的情景,就在孝静帝面前一一替他们说情,没让他们的家人连坐。

2.点评齐长城
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齐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齐长城又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遗迹保护较多的一处,从齐长城现存遗迹的考察中可见当时整个长城建筑之一斑。对齐长城的综合考察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齐长城的全面考察研究,可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发达和繁荣的盛况,也是对当时齐国综合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齐长城,建国后曾有诸多专家进行过实地考察和专题研究,多有成果问世,为世人所瞩目。我省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文献典籍记载对齐长城进行全面深入研究者,当首推王献唐先生。1952年路大荒、王献唐先生曾对齐长城作过实地踏查,在此踏查的基础上王献唐先生对齐长城进行了全面研究,并著有专文。山东大学张维华先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所置长城,从文献典籍所载进行了系统考证,1963年所著《中国长城建置考》一书,有专文考证齐长城。关于修筑齐长城的因由,张维华先生指出:“春秋间,列国诸侯,竞相争伐,或因河为堤防,或沿山置障守,其所谋以自立之求,愈之且密。至于战国,车战之制渐息,徒骑之用渐广,战争范围,益为扩大,于是有长城之兴筑矣;齐国因设齐长城,当与此相关。”我们从齐长城的整体设计和分段施工情况分析,齐国之所以修长长城,主要是从军事防御需要考虑和组织实施的。齐长城的疆域又不限此界,仅以此为守界;即战时自防守于此,利时又可以以此界进攻尽取它国之地,即所谓能攻易守。这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多次越过长城攻侵它国的实例得以证之。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它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长雅典壁垒早2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23 , Processed in 0.0594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