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01约月同行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0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第九讲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在北魏末年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就担负了皇家的“修国史”的工作,这时他才二十六岁。东魏时,他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职,负责修史。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历史人物对魏收评价如下:
贾思同: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司马子如:魏收天子中书郎,一国大才,愿大王借以颜色。
  李庶:霸朝便有二魏。
  崔进:国史事重,公家父子霸王功业,皆须具载,非收不可。
  高欢:此人当复为崔光。
  高澄:①魏收恃才无宜适,须出其短。②在朝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采。雅俗文墨,通达纵横,我亦使子才、子升时有所作,至于词气,并不及之。吾或意有所怀,忘而不语,语而不尽,意有未及,收呈草皆以周悉,此亦难有。③定一州,卿有其力,犹恨“尺书征建邺”未效耳。
  陆操:魏收《魏书》可谓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
  杨愔: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但恨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
  邢邵:江南任昉,文体本疏,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窃。
  邢子才:佛助寮人之伟。
  高洋:尔才不及魏收。
  高湛:卿旧人,事我家最久,前者之罪,情在可恕。
  崔岩:愚魏衰收。
  李延寿:伯起少颇疏放,不拘行检,及折节读书,郁为伟器。学博今古,才极从横,体物之旨,尤为富赡,足以入相如之室,游尼父之门。勒成魏籍,追从班、马,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深致远。但意存实录,好抵阴私,到于亲故之家,一无所说,不平之议,见于斯矣。王松年、李庶等并论正家门,未为谤议,遂凭附时宰,鼓动淫刑,庶因鞭挞而终,此公之失德。
  陈振孙:收既以史招怨,齐亡之岁,竟遭发冢弃骨之祸。
2.为什么说 侯莫陈崇最终死于自己的“多嘴”。
南北朝人称“后三国”,在之前的三国时候,著名的文人杨修,因为自己太过聪明,以至于总想把自己的聪明表现给人看到,由于分不清场合,搞不清对象,终于把自己给玩死了。他直接的取死之道是,在军中私下预见了主公曹操的军令,也就是个著名的“鸡肋”口令。小小鸡肋,虽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对杨修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个鸡肋就是对他的致命一击,害死他的不是曹操,也不是聪明,而是他的聪明用得不是地方。
后世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导致现在大家都知道杨修的鸡肋典故,可侯莫陈崇当时一定没听说过,他不明白有时候多嘴是致命的,尤其是对自己老板的任何评价猜测,都是没弄清自己身份的冒险。
有一个与侯莫陈崇同时代的勇将,资历和他差不多,骁勇善战也不比他差,周文帝宇文泰亲自赐名叫王勇。侯莫陈崇心里对王勇很不以为然,于是趁一次群臣拜见晋公宇文护时,他在大庭广众之中,毫不留情地“折辱”了王勇。面对“勋高望重”的柱国侯莫陈崇,王勇不敢置辩,“惭恚,因疽发背卒”。侯莫陈崇一顿批评,竟把一个战场上无敌的悍勇将军给批评死了。
柱国侯莫陈崇晚年明显倚老卖老的爱发议论,这显然不是个好现象。
话说当时周文帝宇文泰已经去世,诸子幼弱,侄子晋公宇文护掌权,宇文护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已先后杀了两个小皇帝,当时在位的正是后来差点提前统一中国的一代英主周武帝宇文邕。但当时宇文邕还没有真正掌权,当着傀儡的同时,正韬光养晦,暗中和亲信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夺权事宜。
保定三年,侯莫陈崇跟着宇文邕去原州慰问大臣李贤,当天夜晚,宇文邕一行就匆匆返回了都城长安。大家私下议论纷纷,都觉得很奇怪,凭直觉侯莫陈崇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把自己私下的判断公之于众,虽然他只是对自己的亲随说的,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呢?
侯莫陈崇的预言是:我曾听占卜的说过,晋公(宇文护)今年流年不利。皇上今天突然连夜回京师,不过是要处死晋公护罢了。
此语一出,“于是皆传之”,终于传到宇文邕和宇文护两人的耳朵里了。宇文邕显然非常吃惊于密谋的曝光,而宇文护也是惊疑参半。一个阴谋就这样半真半假,半信半疑地被推到了亮处。当事人谁都不会承认,只能是传话的人造谣了。
宇文邕随即招集“诸公卿于大德殿责崇,崇惶惧谢罪”,但为时已晚,宇文护当天夜里就派军队围住了侯莫陈崇家,“逼令自杀”。对宇文邕来说,幸运的是宇文护没因这一事件而提高警惕,于是他的“倒护阴谋”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08: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12讲
梁01-约月同行
在南朝一众虫豸皇帝中,即使能力平平如陈宣帝,也被这些虫豸衬托得如同明君了起来。宣帝的能力不如其兄文帝陈倩,但勤劳政务、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不下乃兄,文帝将南陈最大隐患王琳、周迪等主要割据势力一一剿灭,励精图治,给他留下了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南陈,国库也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他稍加努力,就有实力集结起二十万陈军,大举北伐,打出了太建北伐这样高光时刻,评价立刻上了一个档次,因为南朝举行过很多次北伐,有显著战果的不多,太建北伐是其中之一(另外两次应该是萧衍时期的天监北伐和普通北伐。天监北伐,韦睿在钟离之战中一举歼灭三十万魏军,扭转了南朝防守的战略态势,南朝由守转攻,裴邃攻略寿阳,收复淮南;普通北伐,陈庆之攻克涡阳,收复淮北,后来更是一举攻入洛阳。自从刘裕北伐以来,南朝的将士官吏已经将近百年没见过洛阳的宫殿台阁了)。能力平平是对局势的把握太差了,北周都已经灭亡北齐了,淮南收复没几年,新收复的土地还没巩固,就想北伐偷鸡,想占便宜,五兵尚书毛喜已经把周陈之间的形势说得很明白了,宣帝对自己还是太自信了,导致第二次太建北伐的惨败。如果说陈宣帝最大的过错,大概就是选了陈叔宝当太子吧,不过就陈末那形势,就算是陈霸先复生也没用了。
2.分析和士开之死和士开(524年~571年),本姓素和氏,字彦通,清都郡临漳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西域胡人后代(一说鲜卑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宠臣,中书舍人和安之子。[1]
和士开跟随长广王高湛,授开府行参军。精通琵琶,善握槊之戏。[2]太宁元年(561年),武成帝高湛即位后,授给事黄门侍郎,与胡长粲、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怂恿武成帝禅位后,拜尚书令,封为淮阳王,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传闻有染于武成胡皇后。
武平二年(571年),和士开为琅琊王高俨所杀,大快朝野人心。追赠假黄钺、太宰、司徒公、尚书左仆射、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文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08: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第十一讲
约月同行
1.你怎么评论阿史那氏和宇文邕的婚姻。
被丈夫冷暴力九年,宇文邕皇后阿史那一生无子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阿史那氏。
阿史那氏,出生于草原霸主突厥可汗阿史那燕都的家族,名字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她的父亲在她三岁时灭了柔然,让北周、北齐等邻国都要向他进贡。


阿史那氏本应该是草原上的骄傲公主,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她的命运却在十岁时就被改写了。


当时,北周皇帝宇文邕向突厥求婚,要娶阿史那氏为皇后,希望借助突厥的强大势力,一举消灭北齐,实现中原的统一。北齐皇帝高纬不愿意看到突厥和北周结盟,也向突厥求亲。


突厥可汗却把两国玩弄于股掌之间,趁机收下了两份彩礼,给女儿许了两个婆家。


宇文邕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势力相对弱小,不仅不敢前去追究,还按时向突厥上供。
阿史那氏十五岁时,二十三岁的宇文邕派出了一支一百二十人的迎亲队伍,前往突厥迎娶阿史那氏。北齐见状,也派出了迎亲团队。


突厥可汗却始终在北周、北齐间游移不定,北周只好在突厥安营扎寨,一住就是四年。


最终,在拿出了北齐无法比拟的彩礼后,二十七岁的宇文邕终于迎娶了已经十九岁的阿史那氏。
由于北齐的介入,迎娶阿史那氏已经从北周突厥联姻变成了北周和北齐之间的较量。阿史那氏就是这场较量中的赌注,而阿史那氏的父亲则在这场较量中得到了双方的彩礼。


政治婚姻本就很难产生感情,再加上突厥长达四年的刁难和拖延,宇文邕对阿史那氏总是心存芥蒂和不满,以礼相待是宇文邕给阿史那氏最大的尊重。
阿史那氏二十一岁时,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成了北周真正的皇帝。在其整顿下,北周由弱转强,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并将剑锋指向了阿史那氏的娘家。突厥可汗就在宇文邕即将挂帅亲征时,却突然病死。


宇文邕有众多儿女,但阿史那氏却没怀过一个孩子。如果阿史那氏生了儿子,嫡子必将继承大统,那突厥和北周就成了甥舅之国,北周难免受人挟制。


所以,阿史那氏九年无子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阿史那皇后和宇文邕的婚姻是一种政治联姻,目的是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消灭北齐,统一中原。


这种婚姻并不是基于爱情或亲情,而是基于利益和策略。因此,宇文邕对阿史那皇后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和关心,也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尊重和礼遇。
2.论述一下北齐的和士开和
祖珽。
太上皇高湛驾崩,和士开由此成为北齐王朝的首席权臣。
人在高处,不由得就会骄傲,此时位极人臣的祖珽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祖珽和和士开一同合作把高纬拥上皇位之后,祖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将和士开扳倒。


祖珽知道,要促成高纬登基,必须二人合力才能办成,但是,他骨子里其实一点都看不起和士开,和和士开合作完全是迫于现实政治需要。


祖珽是个自命不凡的人,他觉得自己博学多才,不自觉就有点清高,对和士开这种头脑简单专靠邀宠上位的文盲十分看不起。别看平日里,祖珽和和士开打成一片,但那其实是做给皇帝高湛看的,说白了,和士开只是祖珽的一块敲门砖而已。


祖珽也知道,拥立太子高纬明明是自己想出来的主意,但是,高纬将来感激的只会是祖珽和和士开两个人。换句话说,和士开以后要和自己平分胜利果实,祖珽越想越觉得不值得。


因此,祖珽决定在高纬正式亲政之前,先除掉和士开。


祖珽想借刀杀人,这把刀就是当时的黄门侍郎刘逖。祖珽写了一封奏疏,罗列了和士开、元文遥、赵彦深三人的罪状,然后交给刘逖,让他上奏朝廷。


这三个人,和士开是宠臣,元文遥和赵彦深都是当时的宰相。祖珽弹劾这三人的目的不言自明,他就是想除掉眼前的拦路虎,自己做宰相。因此,《北齐书》说祖珽“志于宰相”。


刘逖只是一介文人,后来他也被召入了文林馆,他哪里敢掺和这种政治斗争,拿着祖珽送来的奏疏一直不敢上奏。这一拖,结果就走了风声,被高湛知道了。


高湛十分生气,质问祖珽:“何故毁我士开?”意思是,你凭啥要诬陷我的宠臣和士开?


祖珽这回豁出去了,他厉声说道:“和士开等人专弄威权、内外勾结、卖官鬻爵、贿赂成风,如果陛下再不惩治,大齐的天下就完了!”


紧接着,祖珽又把高湛在民间强占民女的事儿抖落了出来。高湛怒不可遏,想我平时对你祖珽也不薄,你竟然敢诽谤我。


高湛羞愤交加,拿起佩刀,用刀柄堵住了祖珽的嘴,同时一顿棍棒,想立马就把祖珽杀掉。


祖珽见高湛心生杀意,说道:“陛下不杀我,你就能得一个纳谏的美名,陛下要是杀了我,我就能得一个直言进谏的美名。如果陛下想给自己赢得好名声,就不要杀我,我还可以给你炼金丹。”


高湛觉得有理,于是便想放了祖珽。


结果,祖珽知道高湛没办法杀自己了,索性继续把话说开:“陛下有一范增而不用。”


高湛又一次生气道:“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是项羽?”


结果祖珽得意地说:“项羽一介平民,五年就成就了霸业,你呢?你只是凭借着父兄的功业,才坐上这个宝座,你能和项羽比吗?我的能力绝不止于范增,我比张良都强。张良尚且需要商山四皓来做帮助,我只凭一片忠心就能辅佐太子上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0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13讲
作者:梁01-约月同行
五绝•论祖珽
奇能孝徵者。裴让赋诗中。
祖珽惯占卜。求官谒帝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12: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23讲
五律•咏宇文宪
作者:越月同行
代郡鲜卑人。孝贤名战神。
三司封骠骑,两县谓周臣。
蜀地施仁政,功高招杀身。
炀王列宗庙,遗恨赋诗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12: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14讲
杨坚掌权

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其子宇文赞继位。宇文赟是杨坚的女婿,在宇文赟死后,继位的静帝只有8岁。静帝的生母杨太后想要稳定局势,只得依靠自己的父亲杨坚,杨坚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外戚的身份,顺利地掌握了北周的最高统治权。
杨坚成为北周权臣,有三个因素:
一是豪门出身。其父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如果西魏和北周的朝堂权力划分为三个层级,顶级是宇文家;次一级是八柱国,实际上就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以及侯莫陈崇这六个人;然后就是十二大将军,杨忠就在这一层级。
二是妻族势力。其妻独孤伽罗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第七女,这是一个比杨坚老爹更大的加分项。独孤信的长女、独孤伽罗的姐姐,嫁给了北周第二任皇帝宇文毓,杨坚无论愿不愿意,他的命运都要与北周皇室宇文家绑在一起。
三是外戚势力。宗室权臣宇文护被杀后,站队在皇室一方的杨坚,必然是武帝宇文邕的嫡系力量。其女杨丽华被拜为皇后之后,杨坚的地位更是青云之上。宇文宪被害后,国丈杨坚逐渐垄断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总之,杨坚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取代北周政权,建立自己的帝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缺一不可。杨坚集权不仅仅是欺人孤儿寡母,也是自己精心运作多年的结果。
2.评价北齐武成帝。
高湛虽yin,虽暴,但他却并不昏。从史书上的种种记载可以看出,高湛的政治能力并不俗,若是他能专心于政务的处理,而不是安于享乐,去行那残暴不仁之事,他绝对可以做一个名流千古的明君。如李延寿在《北史》所言:“武成风度高shuang,经算弘长。文武之官,俱尽谋力,有帝王之量矣”,高湛继位之初,却是一个勤政亲贤的好皇帝,他一登基就诏令大使巡行天下,巡防地方官施政的好坏,若坏则贬,好则升。同时高湛还会亲自询问百姓的疾苦,提拔晋升贤良之人。因此,在高湛初期,北齐是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更是蒸蒸日上。
但是到后期,随着高湛日益沉迷于享乐,宠幸奸佞,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北齐的朝政又开始日益混乱,社会开始剧烈的动荡,全国民变四起,外敌更是时常侵扰北齐,由此北齐的国势又开始日益衰败。
总得说,高湛这位皇帝,他虽暴,虽yin,但却不昏,他是个有能力的皇帝,他若想做皇帝,绝对能做一个好皇帝。只是可惜的是,高湛却不想做一个好皇帝,他只想做一个暴君,一个yin君,如此这对于北齐,对于百姓来说,只能说是一场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12: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五讲作业
约月同行
1、为什么说陆令萱是亡国妖女?
答:
“令萱奸巧多机辩,取媚百端,宫掖之中,独擅威福”,这是《北史》对陆令萱的概括。陆令萱(504年—576年),鲜卑族人,北齐女官。陆令萱生子穆提婆,为北齐高官,母子二人权倾一时,对北齐政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北史中记载她是高欢部将骆超之妻,因夫谋反而配入掖庭,做了后主高纬的乳母,并得到胡太后的喜爱。陆令萱为人机智精明,办事干练,说话得体,善于逢迎高湛及其胡后。从此便在宫中得到信任。
公元565年,高湛禅位给高纬。九岁的高纬继承皇位,朝中大权操纵在他母亲胡太后和尚书左仆射和士开的手中。由于后主是陆令萱一手抚养长大的,所以在感情上后主与陆令萱更好,对陆令萱的话也是言听计从。
随着后主的主政,陆令萱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成为宫中总管,在后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陆令萱控制了后宫之后并不满足,又把魔爪伸向朝廷。
高纬本娶太尉斛律光的女儿为皇后,但后来却专宠皇后带来的侍婢穆黄花。公元570年,穆黄花生下皇子高恒,陆令萱便收穆黄花为义女,帮助她获得了“弘德夫人”的封号。
斛律皇后被废黜后,陆令萱多次劝说高纬立穆夫人为皇后,胡太后却主立自己的侄女胡昭仪为皇后,想方设法让自己爬上高位,对此并不死心,以穆夫人的儿子高恒是太子为由,日夜游说劝说,终于使穆夫人被立为左皇后。
公元573年,后主立穆夫人为皇后。因为陆令萱是穆皇后之母,所以号称“大姬”(太姬),视一品,列在长公主之上。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陆令萱不仅自己是个十分工于心计,善于弄权,连她的儿子也是极有手段的,陆令萱之子穆提婆与母亲合谋,权倾天下,立祖珽为宰相,杀胡长仁。
穆提婆后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这样陆令萱母子与斟律光结怨。之后陆令萱母子与祖珽为谋,便诬告斛律光想谋反,后主高纬信以为真,于公元572年,诱杀了斛律光。
面对祖珽势力的不断增长,陆令萱也是与之展开了场争权夺势的斗争。她利用自己控制后宫的有利条件,不久就使祖珽失势,贬为徐州刺史。
陆令萱等人先后除去了朝中重臣高叡、高俨、斛律光等人,使朝权完全控制在他们手中。祖珽一走,江山又重回陆令萱股掌之中,儿子接替了祖珽,为尚书左仆射,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陆令萱、穆提婆把持朝政,吏治极其腐败,贿赂公行。他们故意制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与此同时,他们还谄媚君主,引诱其荒淫为虐。即使战报传来,他们还在劝君玩乐,置国事于不顾。
而陆令萱被封以“亡国妖女”的头衔,一是因为她为了上位的那些手段不足为外人道,二是因为她夺权后结党营私滥用佞臣,终于为北齐的灭亡立下了汗马功劳。
2、为什么高玮会那么想念祖珽
答:
祖珽,字孝征,出身北魏汉族官僚家庭。自幼天资过人,事无难学,凡诸才艺,莫不关心,好读书,工文章,词藻刚健飘逸。于文章之外,又工音律,善弹琵琶,能作新曲。并识懂四夷之语,擅阴阳占侯之术,而医术尤为所长,为当时名医。其人之博学多才冠绝当时,为南北朝时的一大奇才,人又神情机警能断事,故少有美名,为时人所推崇。时人在歌谣中传唱:“多奇多能祖孝征,能赋能诗裴让之。”
除文才外,在以重视武艺的北朝,祖珽骑射功夫也相当了得。
一次,他写了一篇吹捧皇帝的马屁文《清德颂》,辞藻华丽,典雅炳烺,轰动一时,东魏大丞相高欢极为欣赏,把他招来。高欢口授36件急事,祖珽默记在心,出门将这些事一一记录下来一件不漏,令人称奇。
高玮上位的时候才10岁,根本不懂得如何处理政务,再加上没有他人管教,高玮在皇位上越来越放纵,每天都在想着怎么玩耍,甚至给动物授予官职。高玮不仅喜欢玩乐,还特别自大,觉得自己特别厉害,所以他最讨厌别人教训他,说一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话。高玮最喜欢听别人夸他,所以,谁夸他他喜欢谁,祖珽特别精明,他善于引用典故,说话逻辑清晰且说服力强,他知道高玮的脾气,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之路,他就可着劲儿的去夸高玮,高玮做什么决定祖珽都去拍手称赞,于是高玮特别喜欢祖珽,且非常听他的话,将朝中大事交给祖珽去做。
祖珽当上了左仆射,横行朝廷、权倾朝野。斛律光看在眼里,屡屡对文武大臣说道:“小人掌权,国必危亡。”祖珽对斛律光恨之入骨,联合同党上书皇上称斛律光意图谋反,高玮其实也讨厌斛律光,因为斛律光老是和他对着干。于是,高纬不分青红皂白,下令处死了斛律光。
北齐王朝素有禽兽王朝之称,皇帝都像禽兽一样,不知礼义廉耻,不讲伦理道德,以享乐至上。高纬在这个环境长大,从小不学无术,也未接受道德教育,自己昏庸无能,再加上亲小人远贤臣。致使北齐统治日渐混乱,最后直至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1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六讲作业

你怎么看高俨之乱
答:
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高俨政变,对北齐后期的政治走向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这场政变以琅琊王高俨及其属下的被杀告结束,极大地震撼了北齐后主的心理,促进了北齐政治进一步落入恩倖势力手中,加深了北齐王朝的腐败。在这场政变之后,以北齐后主为核心的北齐王朝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被北周所吞灭。
琅琊王高俨是北齐武成帝高湛和胡皇后的第三子,他自幼生活优越,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 他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都同后主等夷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后主,这种现象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体制下是很难想象的。武成帝夫妇如此重视高俨,并非仅仅出自偏爱, 也是出于政治考量。高俨作为年幼之亲王,在武成帝尚在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野心家利用以进行政争的工具,而武成帝死后,他所建立的政治格局就陷人危机。在他帮助下,原先地位甚高的琅琊王高俨也受到猜忌,于武平二年出居北官,除太保,“余官悉解”,导致高俨对此极为不满,成为政变发生的导火索。
据《北齐书》记载,参与这场政变的人有王子宜、高舍洛、刘辟疆、厍狄伏连、冯子琮、翟显贵等人。王子宜为治书侍御史,冯子琮为尚书右仆射,此人乃是北燕王室之后,属于迁移到邺城的洛阳北魏胡汉贵族后代,在高演时代,他除“领军府法曹”、“典机密,摄库部”,在高湛继位后,“又奉别诏,令共胡长仁辅太子,属于胡太后的外戚集团中人,但因为受到和士开为首的恩倖势力的排挤,故也参与了反对和士开的密谋。厍狄伏连“少以武干事尔朱荣,至直闇将军。后从高祖建义,赐爵蛇丘男",可见其人乃是元老武将,但无甚战功,政变发生时任领军大将军,在政变密谋中并非核心人物,根据政变时的记载,此人似乎并未参加政变密谋。
在这场政变中,作为勋贵集团中的老将斛律光在得知政变发生后,大笑曰:“龙子做事,固自不似凡人”表示出高兴的神色,这也表现出勋贵势力对武成帝生前政治格局的不满,但是斛律光没有支持高俨推翻后主,而是支持后主免遭推翻,其中原因应为斛律光女斛律氏为后主皇后。可见武成帝生前的良苦用心。不过,斛律光在政变中体现出的巨大作用,为他之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总之,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高俨政变,后主以及围绕着后主身边的恩悻人物,同琅琊王高俨和支持他的外朝宗室勋贵势力之间的一场政治冲突。其根源于武成帝高湛生前布置的政治格局所导致的权力、利益的不均衡。在政变过程中,恩悻人物、勋贵人物、宗室人物都展示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场政变塑造了北齐后主的政治心理,为以后的北齐内部政争不断、政治腐败埋下了隐患,对北齐的最后灭亡,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1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六讲作业
你怎么看高俨之乱
答:
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高俨政变,对北齐后期的政治走向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这场政变以琅琊王高俨及其属下的被杀告结束,极大地震撼了北齐后主的心理,促进了北齐政治进一步落入恩倖势力手中,加深了北齐王朝的腐败。在这场政变之后,以北齐后主为核心的北齐王朝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被北周所吞灭。
琅琊王高俨是北齐武成帝高湛和胡皇后的第三子,他自幼生活优越,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 他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都同后主等夷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后主,这种现象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体制下是很难想象的。武成帝夫妇如此重视高俨,并非仅仅出自偏爱, 也是出于政治考量。高俨作为年幼之亲王,在武成帝尚在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野心家利用以进行政争的工具,而武成帝死后,他所建立的政治格局就陷人危机。在他帮助下,原先地位甚高的琅琊王高俨也受到猜忌,于武平二年出居北官,除太保,“余官悉解”,导致高俨对此极为不满,成为政变发生的导火索。
据《北齐书》记载,参与这场政变的人有王子宜、高舍洛、刘辟疆、厍狄伏连、冯子琮、翟显贵等人。王子宜为治书侍御史,冯子琮为尚书右仆射,此人乃是北燕王室之后,属于迁移到邺城的洛阳北魏胡汉贵族后代,在高演时代,他除“领军府法曹”、“典机密,摄库部”,在高湛继位后,“又奉别诏,令共胡长仁辅太子,属于胡太后的外戚集团中人,但因为受到和士开为首的恩倖势力的排挤,故也参与了反对和士开的密谋。厍狄伏连“少以武干事尔朱荣,至直闇将军。后从高祖建义,赐爵蛇丘男",可见其人乃是元老武将,但无甚战功,政变发生时任领军大将军,在政变密谋中并非核心人物,根据政变时的记载,此人似乎并未参加政变密谋。
在这场政变中,作为勋贵集团中的老将斛律光在得知政变发生后,大笑曰:“龙子做事,固自不似凡人”表示出高兴的神色,这也表现出勋贵势力对武成帝生前政治格局的不满,但是斛律光没有支持高俨推翻后主,而是支持后主免遭推翻,其中原因应为斛律光女斛律氏为后主皇后。可见武成帝生前的良苦用心。不过,斛律光在政变中体现出的巨大作用,为他之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总之,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高俨政变,后主以及围绕着后主身边的恩悻人物,同琅琊王高俨和支持他的外朝宗室勋贵势力之间的一场政治冲突。其根源于武成帝高湛生前布置的政治格局所导致的权力、利益的不均衡。在政变过程中,恩悻人物、勋贵人物、宗室人物都展示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场政变塑造了北齐后主的政治心理,为以后的北齐内部政争不断、政治腐败埋下了隐患,对北齐的最后灭亡,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3 12: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17讲
怎么看周武帝杀宇文护?
2.评价斛律光之死。
答:
在公元572年的时候,周武帝杀了宇文护,把政权从宇文护的手中夺了回来。周武帝亲政后,实行释放奴婢政策。西魏、北周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宇文泰在灭掉南朝的萧绎时,曾将江陵男女数万人设为奴婢。周武帝则于公元572年下诏,“江陵所俘虏的在官方充当奴婢的人,都获得平民的资格”。公元577年灭齐后,又下诏说:“从572年以来,河南各州的百姓因为被齐掠夺破产而为奴婢的人,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全都放还回家,免掉奴籍。原来住在淮南的,可自由回去,政府不会过问,愿意住在淮北的,可随便迁往各处定居。”周武帝敢于打破旧制把奴隶解放,同年不久之后又下诏,进一步地扩大释放的范围,又无条件地释放了大批奴隶。通过这两个诏书,北齐自公元572年以来抄略的奴隶、北周自公元534年把攻下江陵的自由民设作的奴隶和北周在公元576年10月以前抄略北齐民没为奴隶的,全部都放免了。只有公元576年10月和齐作战而新被俘掠的奴隶未被放免。周武帝这一举动,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对于一个少数民族的皇帝来说更是不容易。以战俘为奴是鲜卑族长期以来沿袭的旧例,而周武帝敢于打破旧例把奴隶解放出来,是对古老落后的旧习俗的改变。


2.评价斛律光之死。
答:北齐大将斛律光被杀
斛律光,字明月,敕勒人,北齐名将。斛律光的父亲斛律金英勇善战,曾辅佐高欢,终成大业。曾作千古绝唱“敕勒川”
斛律光,初随父征战,屡有奇功,官至左丞相。高湛当政时,曾多次率军北击突厥、西败北周来犯之军,从不失利,但高纬当政后,佞信祖珽、穆提婆等奸臣,斛律光对此十分不满,祖珽等遂勾结斛律光鄙视的穆提婆、韩长鸾等,利用北周反间而散步的谣言:“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诬陷斛律光谋反。572年,北齐后主高纬听信谣言,遂将左丞相斛律光处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36 , Processed in 0.0737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