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3241|回复: 58

29期联诗班第七讲A组作业贴(组长:月媚儿)

 关闭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729

帖子

4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QQ
发表于 2016-6-23 20: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2)…但得…  …不教…
(3)…不因…  …哪得…
(4)…才…  …已…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作业标头格式为:

29期联诗班第三讲 X组XXX 作业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零点。
老师随交随评,周三零点前评阅完毕。给学员一天修改作业的时间。

1

主题

372

帖子

8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9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4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A组作业   A05-月照花林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不足的是如果处理不好会显的平淡、单调,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顺承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顺承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具体的讲就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已是……何堪”“不但……而且”等。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花谢春难驻
谁道楼空夜亦长
(2)…但得…  …不教…
但得清心如白雪
不教慧眼惹淄尘
(3)…不因…  …哪得…
不因渔父引仙境
哪得桃源避俗尘
(4)…才…  …已…
才见桃花开彼岸
已闻燕语绕梁间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对句:念你依然花好时【月照花林】
出句: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对句:呢喃双燕正衔泥【月照花林】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对句:指间香气蝶追来【月照花林】
出句: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对句:居山多日得清心【月照花林】
出句: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对句:名利抛尘见本心【月照花林】
出句: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对句:余世得闲淡泊多【月照花林】

点评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对句:指间香气蝶追来【月照花林】 入选理由:上联视觉,下联嗅觉,上联静态,下联动态。联意 饱满,角度转换好。且花挤破=蝶追来,拟人修饰对得工整。  发表于 2016-6-29 10:53
才见桃花开彼岸 已闻燕语绕梁间【月照花林】 入选理由:上下联视听结合,构思巧妙。  发表于 2016-6-29 10:53
3,题只知花谢春难驻,因果关系弄反了吧?只知春去花难驻?  发表于 2016-6-25 16:45
才女花林,1,2,题非常棒。  发表于 2016-6-25 16: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4 15: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A组32冰封冷画屏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
并列关系
顺承关系
递进关系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转折关系
选择关系
因果关系
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岁月多寂寞
谁道红尘少相思


(2)…但得…  …不教…

但得诗书寄心绪
不教傲骨弃案前

(3)…不因…  …哪得…

不因路远悲泪滴
哪得相逢喜欢颜

(4)…才…  …已…

庭前才见花淡淡
枝上已是绿葱葱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愁客岂非醉远方

解析:出句说明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对句,抒情,远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微风几缕伴残阳

解析:花儿一枝,斜映于水,缕缕微风吹过水面,夕阳西下,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眼前。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庭中杨柳燕归来

解析:出句刻画了春季里花开缤纷的热闹场面,运用拟人修辞。对句直接关联到燕子飞回来了。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花气多少暗穿帘

解析:犹如世外桃源,竹荫,花气穿帘,生动的画面一目了然。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翰墨生香愉悦情

解析:诗酒人生,悠闲自在,这样的岁月,惬意的心情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案上有茶惬意来

解析:清凉人生是一种修为,对句品茶诗书,惬意自然。

点评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花气多少暗穿帘,格律问题,类似的句子还有好多。  发表于 2016-6-25 17:54
只知岁月多寂寞,谁道红尘少相思,造句可以,但作为对联格律不正确。  发表于 2016-6-25 17:43
冰封冷画屏,你好,1,2,题答虽简单,但都正确。  发表于 2016-6-25 1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2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4 18:4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a02轻舟采莲第七讲作业◎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寻找关期点有以下方法:重点字词法,事物特点法,修辞技巧法,合理转假法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并列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水尽疑无路,谁道花明又一村。
(2)…但得…  …不教…
但得心香开笔下,不教旧恨绕眉间。
(3)…不因…  …哪得…
不因冰雪寒彻骨,哪得梅香扑面来。
(4)…才…  …已…
陌上花才绽,林间果已红。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惊梦无非燕语时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清新几曲正盈怀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窗前柳色燕衔回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品诗数首静修心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琴曲烹茶对绿窗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榻上陈书高雅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0

帖子

4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4 21: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是指出句中关于描写人物、事件,景状,色调,以及情绪表达的关键字眼。
寻找关联点就要揣摩出句的感情色调,找出一个符合出句感情的关键字。‘1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并列关系,顺承关系,递进,转折,‘假设,条件,选择,因果,目的。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世事难遂愿
谁道人生更艰辛

(2)…但得…  …不教…
但得梅花为我友
不教俗利近身旁
(3)…不因…  …哪得…
不因名利逐尘去
哪得清闲近水来
(4)…才…  …已…
东风才抚桃花面
紫燕己啄暧水泥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惬意总为燕归时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泛青几处漫临风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窗前诗案墨摊开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植藤一片影蔗窗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风雨烹茶品雅情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笔下有风快意生  

代交A12随意而安作业

点评

但得梅花为我友 不教俗利近身旁《随意》 入选理由:以梅品喻人品,可赞。  发表于 2016-6-29 1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42

帖子

22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4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6-6-25 08: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   A29-梅影横窗瘦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修辞技巧法: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具体的讲就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已是……何堪”“不但……而且”等。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清寂伴梅坐,谁道繁华看蝶飞
(2)…但得…  …不教…
但得梅花为益友,不教世俗蔽初心
(3)…不因…  …哪得…
不因冰雪凝清气,哪得梅花逸暗香
(4)…才…  …已…
东风才绽一枝蕊,粉蝶已来三五回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释句:春色洋溢之处,分外动人,蝴蝶翩飞之时,尤其惬意。
对句:惬意莫过蝶舞时【梅影横窗瘦】


出句: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释句:一枝白雪横斜临水,看花之人临风染香。
对句:暗香两袖正临风【梅影横窗瘦】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释句:门外繁华一片,花团锦簇,园中雀语宛转,寂静几许不再。
对句:园中寂静雀清除 【梅影横窗瘦】




出句: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释句:竹蔽檐瓦,夏日生凉,得闲一日,此间饮茶,悠哉。
对句:偷闲一日慢烹茶【梅影横窗瘦】




出句: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释句:写来诗文,换得美酒,趁此闲暇,看山看水,怡情悦性,好不自在。
对句:山水怡情得趣时【梅影横窗瘦】




出句: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释句:心中平和,自然清凉,运笔生花,别有雅致。
对句:笔下生花雅致来【梅影横窗瘦】






点评

只知清寂伴梅坐 谁道繁华看蝶飞《梅影横窗瘦》 入选理由:以梅与蝶,清寂与繁华作对比,从正反两方面描述 了对联的主题。  发表于 2016-6-29 10:52
东风才绽一枝蕊 粉蝶已来三五回《梅影横窗瘦》 入选理由:以粉蝶逐蕊追香为意,表达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迫 切心情。  发表于 2016-6-29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5 22: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A组作业   A11--李帛芝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8)、因果关系
(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菊残梅不远
谁道霜重雪欲来
(2)…但得…  …不教…
但得相思劳日夜
不教寂寞苦春秋
(3)…不因…  …哪得…
不因细雨使花醉
哪得清风让月迷
(4)…才…  …已…
才见梅花刚吐蕊
已闻紫燕早催春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念你依然花好时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浊酒半壶正闲吟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晴窗揽月韵盈怀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居山多日得清心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怨曲有弦由泪弹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余世得闲淡泊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5 22: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A组作业   A11--李帛芝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8)、因果关系
(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菊残梅不远
谁道霜重雪欲来
(2)…但得…  …不教…
但得相思劳日夜
不教寂寞苦春秋
(3)…不因…  …哪得…
不因细雨使花醉
哪得清风让月迷
(4)…才…  …已…
才见梅花刚吐蕊
已闻紫燕早催春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念你依然花好时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浊酒半壶正闲吟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晴窗揽月韵盈怀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居山多日得清心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怨曲有弦由泪弹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余世得闲淡泊多

点评

才见梅花刚吐蕊 已闻紫燕早催春《A11--李帛芝》 入选理由:流水思路,以时间为顺承关系,梅,燕为点,春为 面,点面结合好联!  发表于 2016-6-29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15: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诗联班第七讲  A组 心远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1)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2)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有重点字词法、事物特点法、修辞技巧法、合理转假法。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有并列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等。

3.用下面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答:鼠目只知三寸地==蝇头谁道半分财

(2)…但得…  …不教…
答:一江但得春风起==两岸不教点叶生

(3)…不因…  …哪得…
答:逝水不因山自去==流云哪得海扶生

(4)…才…  …已…
答:小院才匀色==新村已盗香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答:1、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倚阁犹叹鸟乱心
解析:最撩动人的地方是春色美景,倚阁望去,喧哗的鸟叫,打乱了人原本平静的芳心。

    2、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深幽三响近眠船
解析:月光下,一枝素白的花斜照水中,偏远三下撞钟,传近已眠的船中,一片闲适安宁的景色。

3、门外春篱花挤破 [雨樵]==院中柳杪雪飘零
解析:春天,门外篱中的花竞相开放,院中的柳絮像雪一样飘零。

4、种竹几竿凉蔽瓦 [雨樵]==呼兰一陇雅随风
解析:种竹几竿,清凉蔽瓦,呼兰一陇,文雅随风。

5、诗文换酒偷闲日 [雨樵]==笔墨呼兰卖浅春
解析:诗文换酒,偷得闲暇日子,笔墨呼兰,卖掉初春时光。

6、心中无火清凉自 [雨樵]==膝下有儿益寿随
解析:心中平静自凉爽,膝下有儿益长寿。

点评

鼠目只知三寸地== 蝇头谁道半分财《A组 心远》 入选理由:用典无痕,上联化鼠目寸光之意,下联化蝇头小利 之意。不过两成语均暗含乏意,但从反面教材示人,警示意味 浓,未偿不可!  发表于 2016-6-29 10:50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倚阁犹叹鸟乱心.。这对句很美,可惜出律了  发表于 2016-6-29 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2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17:1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漠中的绿洲 于 2016-6-26 17:22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七讲A组作业   A37-绿洲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不足的是如果处理不好会显的平淡、单调,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顺承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顺承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具体的讲就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已是……何堪”“不但……而且”等。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花落无人问
谁道燕啭盼绿回  
(2)…但得…  …不教…
但得闲时常自省
不教乱绪总纠缠
(3)…不因…  …哪得…
不因翠竹常陪我
哪得草堂总舒心
(4)…才…  …已…
才见桃花开两岸
已闻燕语绕丛林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对句  念你常于柳绿时

出句: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对句:桃红两岸正妆春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对句:栏中彩蝶眼忙晕

出句: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对句:临梅一尺静凡心

出句: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对句:功利随风得永生

出句: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对句:眼里有禅烦躁无

点评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对句 念你常于柳绿时 《沙漠中的绿洲》 入选理由:由景转情,思路可赞!上联空间,下联时间,时空转换妙,春多撩人,见柳思亲好意。  发表于 2016-6-29 10: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14 , Processed in 0.0796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