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668|回复: 58

29期联诗班第七讲C组作业贴(组长:小泥土)

 关闭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729

帖子

4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QQ
发表于 2016-6-23 20: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2)…但得…  …不教…
(3)…不因…  …哪得…
(4)…才…  …已…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作业标头格式为:

29期联诗班第三讲 X组XXX 作业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零点。
老师随交随评,周三零点前评阅完毕。给学员一天修改作业的时间。

0

主题

44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2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7 04: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梦儿 于 2016-7-2 02:48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七讲 C组雪梦儿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1)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答:2)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 、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5.条件关系,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7.选择关系,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柳枝只知随风摆,春燕谁道衔泥忙
(2)…但得…  …不教…
但得年少争上游,不叫岁月付流水
(3)…不因…  …哪得…
不因季节多变换,哪得桃花随风香
(4)…才…  …已…
薄雾才抚群山面,渔夫已摇舟自来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醉我莫过浪里游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莲花两朵笑迎风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窗前景色更耀人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清茶一杯润心田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风景怡情又一天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眼里有泪思乡情

先答这些,另外慢慢想
老师辛苦

点评

怎么回事呀,只答了前二,后面呢?  发表于 2016-6-27 19:0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79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3 23: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颜_ 于 2016-6-26 20:07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七讲 C组C28-红颜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1)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2)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上下联有以下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
8.因果关系: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心事难如愿
      谁道彼时竟达成

(2)…但得…  …不教…

     但得时光能反转
     不教悔事再重来

     但得高山流水意
     不教寡利俗名牵  


(3)…不因…  …哪得…

     不因霜雪侵枝冷
     哪得梅花扑鼻香

(4)…才…  …已…

     春岸才添红一朵
     轩窗已唤翠三声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动念当为鸟啭时【红颜】
解析:春天来临之时,花草是萌动的,人心也是萌动的!所以,美好的春很容易让人动情,然而,在众多的美好中,一定有一种更能吸引你的注意,甚至让你心弦一动,心海就如被投了一颗小小的石子一样,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花草的蓬勃自不必说,但人们对声音的感触会来得更快更直接,也会表现得更为惊诧与雀跃。所以,上联,我找的关联点是“春多处”,从这“多”中则其最靓丽的一抹,在春光明媚的天气里,走在春意盎然的春景里,叽叽喳喳的鸟的欢鸣声无疑最能引人注目!

素白一枝斜照水
【雨樵】
猩红数点暗飘香【红颜】
暗香几缕尽随风【红颜】
解析:从出句的“素白”里明显能够感知到季节:冬,那么,什么东西能洁净如此呢?当然只有雪---这里是枝上的白雪!而“斜照水”不禁让人想起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这“一枝”无疑指的是傲雪的寒梅,那么,对句就不能脱了出句制造的环境和意境了,我以“素白”为关联点,用“猩红”来凸显红梅在白雪覆枝时傲然开放。所以对句中的点点红梅(远看就是一点点的红),暗暗飘着香气也就符合出句之意境了,谁都知道,梅的香是淡淡的,似有似无,暗暗飘香也就有了合理性,上下联浑然一体!

门外春篱花挤破
【雨樵】

园中暖树鹊争先【红颜】
解析:出句里的“花挤破”说明了春天已经进入到了繁盛时节----所有春花都开了,开得篱笆都挤破了!出句有比喻和拟人在里面,好象每一朵花都为了不辜负这春光而竞相开放,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但出句里这看春花的人是在门口或屋里的,也就是说距离“篱”并不远,那么他能看到的应该也只是有限的地域,那么除了门口窗口,就是篱笆围的小院了,院里即有花,那树也是少不了的,树上自然常有鸟鹊登临,于是,让人不自觉的想起了“几处早莺争暖树”的诗句,上联有篱有花,下联有树有鸟,满园的春景何其的热闹!

种竹几竿凉蔽瓦
【雨樵】

品茗半日惬听风【红颜】
解析:出句中“凉蔽瓦”表现出了竹风带来的好处,但竹,不单单是为了遮凉避暑,更有品质气节上的喻意,所以,“种竹”无疑是出句中重要的关联点,有这样一种清凉质高的竹风,你一定想做点什么,做什么更能配合这样的雅境呢?品茗当为较适合的行为!竹风中品茗,只单单喝茶这一个动作,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听着风一定也是惬意的,茶文化也是中国特色,所以用“品茗”也是正配“种竹”了,都是雅事!

诗文换酒偷闲日
【雨樵】

月色临窗戏醉翁【红颜】
解析:出句极为潇洒!苏轼诗云“诗酒趁年华”,李白不正是这么一个在有限的人生好年华中,诗酒不分家的大文豪吗?有多少大家不是将文字与酒结合在一起的呢?所以,出句的“闲日”足以彰显诗家的洒脱,而一个“偷”更显俏皮,增加了出句的灵动性。既然诗文换了酒了,那喝酒的人必定酣畅淋漓,饮后可能就会大醉了,顺着这条思路,我想到以醉酒人的称呼对“闲日”为更好,而“月色”则说明了饮酒之人醉得不轻,醉得月亮都出来了还没醒,惹得月亮忍不住要戏弄他一番。

心中无火清凉自
【雨樵】

骨里有情浪漫随【红颜】
解析:出句说的是人的涵养,一种平和心态,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心里不去计较谁能奈何!而“无火”正是把这种境界彰显出来的关键词。那么下联就要找到与某种境界关联的字了,我选择了“情”为对字,人们常说“这人骨子里就.....”如果骨子里是个情种,那么种种浪漫之事就会随之而来了,而心和骨,都是人自身的,所以,以“骨”对“心”也还恰当,而以情引出的浪漫也就自然而然了!




点评

问好同学,一二题就不说了,看得出来对联有一定功底了,从第3题开始渐入佳境,尤喜最后一联;春岸才添红一朵=轩窗已唤翠三声。第4题也非常棒,解析到位,对的也不乏好句,34尤佳,学习了。。。  发表于 2016-6-26 1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4 14: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 C组C21-大路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
(1)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2)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①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②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③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④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上下联有以下逻辑关系:
①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
②顺承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
③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④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
⑤条件关系: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⑥转折关系: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
⑦选择关系: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
⑧因果关系: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⑨目的关系: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游客只知春意老= 离人谁道柳风新

(2)归来但得南山悟=作息不教世俗侵

(3)名节不因寒岁老 =诗文哪得晚年新

(4)春风才入户=明月已临门…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尽兴何须酒一杯
出句意为对无限春光的赞美。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粉红万朵正飞春
出句以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梨花表现的素雅洁净,但“斜”字不妥。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山间小路月铺平
出句借“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表达春光正繁盛,而“篱”字又出乡野之趣,这又含有处处春光之意。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吟诗一首韵惊人
出句以竹下生阴凉为意,寓意不因世俗而有损气节。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画卷争春得意人
出句意为对诗文雅韵的偏好和志趣。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世事有禅淡泊从
出句借“心静自然凉”之意。劝诫人们遇事冷静处之,不要动不动就发火,脑门一人,后果不堪设想。

点评

当然只是个见哈,第2对句粉红有点太刻意了,其它还有3句的月,4句的惊。。。都可还斟酌。最后一句也孤了,当免。总体灰常认真,加油  发表于 2016-6-26 13:44
问好同学,一二题就不说了哈。第三大题第2对句欠工,貌似还孤平,尽量避免。第4对句,春风=明月,少了一点联系。第四大题析的意简言骇,不错。其中第1小题;何须==一杯,细品有点别扭,或许更须,犹须稍妥点,当....  发表于 2016-6-26 1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2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4 16: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汀兰芷 于 2016-6-24 17:01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  C09-一汀兰芷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
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
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 )修辞技巧法。
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
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对联的句法,就应对而言,指的是上下联之间的连接上的语法关系。出对句的句法,是确保出句对句合理衔接的要素,理清出对句的关系,而不会使整联逻辑混乱,常见的对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红叶只知题诗早,
青山谁道留客迟。

(2)…但得…  …不教…
但得春风知我意,
不教泗水落秋波。

(3)…不因…  …哪得…
案上不因春已去,
樽前哪得月相陪。

(4)…才…  …已…
轻风才过案,
旧梦已无痕。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飞鸟欲争树暖时【一汀兰芷】
解析:春天来了,百花齐放,出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河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遂取同一首诗里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之意来应对,与上联遥相呼应,表现出好一派春光明媚的闲适惬意之情。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嫣红几点慢梳妆【一汀兰芷】
解析:一夜春风妆素雪,是谁家的女子一身素洁,以湖为镜慢梳妆,几点嫣红,谁把初开的桃花插在姑娘的鬓角?不由又让人想起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案前桃色笔洇开【一汀兰芷】
解析:春天的院落,已是勃勃生机,檐下紫燕衔泥,门外花满疏篱,真可谓“推窗满目皆花事,侧耳南山白鸟啾。”在这个春光乍泄的时候,正是文人墨客舞文弄墨、吟诗作画的大好时光,画一幅桃花朵朵开,好把春光画中留。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绣帘半卷翠盈窗【一汀兰芷】
解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种竹几竿不仅仅是遮阴纳凉,而是表达了高洁雅致、清心寡欲、高风亮节的情怀。推开窗户,珠帘半卷,满窗翠色扑面而来,那是何等的清爽怡人,闲情逸致之情油然而生。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溪水调弦戏醉翁【一汀兰芷】
解析:卖了诗文换酒,诗文贱卖,为的是偷得一日的悠闲?岂不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现出一种闲居山野,洒脱不拘的生活方式。溪水潺潺,一路欢歌,打湿了溪畔醉翁的衣袖,亦打湿了醉翁的诗句,在如此清凉悠闲之所,酒酣之人可愿醒来?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诗里含情韵味存【一汀兰芷】
解析:出句采用倒装句,加强了语气,让句子更显大气。所谓“心静自然凉”平心静气,抛开俗世纷争,自然才思敏捷,在这样的心境下,写诗作赋,必定能得作诗要领,丝 丝入扣、以景入情、含蓄留白、余味悠长。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对句全都有,老师可能没注意。  发表于 2016-7-4 10:55
问好同学,一二题就不说了哦。第三大题第1.。。。客出了,意境不错的,第2对句,不知秋波实还虚呢,实稍隔,虚又缺乏关联,第3对句还好,第4对句轻风不如清风,个见哈。最后一题只解析木有对句哈  发表于 2016-6-26 1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5 16: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月1 于 2016-6-27 12:14 编辑

29期第七讲作业C组副-静月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 、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                                                    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1)…只知…  …谁道…
只知花谢春方老
谁道风流月正圆

(2)…但得…  …不教…
但得红尘情有分
不教岁月意无缘

(3)…不因…  …哪得…
不因冷雪三冬炼
哪得寒梅一段香


(4)…才…  …已…
才锁楼头月
已然心上愁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两个对联: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醉酒常于月满时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艳红几朵淡随风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窗前桃树蝶寻来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横琴两曲韵留情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笔墨生香入梦时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俗世有情寂寞诗

点评

接上回哈。。。才锁=已然;逻辑有误,自己品品。最后一题中;醉,艳红,桃树,都可斟酌。后二小题词性没对上,另外忘了析联,加油吧  发表于 2016-6-27 11:15
问好妹妹,作业蛮认真的。第三大题对句部分;【1】花谢=风流。风流二字还可再练;【2】整联没拓展,意无缘生硬的紧。【3】总体不错,就是化的太明显了,炼字这里当为练吧,何况这个字也不是很妥。【4】才锁=已然....  发表于 2016-6-27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1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00:3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联诗班第六讲(下) C-31冰儿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聪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2.顺承关系3.递进关系4.假设关系5.条件关系6.转折关系7.选择关系8.因果关系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花好春光美 谁道柳凄别绪深 (2)…但得…  …不教… 但得春风知我意 不教梅雨乱君心 (3)…不因…  …哪得… 不因数载鸡窗苦 哪得今朝雁塔欢 (4)…才…  …已… 才入初冬境 已呈白雪天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惬意还须酒畅时[冰儿]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纁红百簇早妆陂[冰儿]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庭中尘虑竹吹开[冰儿]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植梅一树傲南窗(冰儿)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丝管掬香猎清风(冰儿)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耳畔听风凡俗空(冰儿)

点评

该同学格式怎一个乱字了得,可怜我的眼哈。。。一二题回答比较精炼哦,对句部分总体还可以的。春风=梅雨。就有点隔了,个别字还可再练,最后一句意境可以,就是对的稍宽了,加油  发表于 2016-6-27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2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1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蓝蓝 于 2016-6-26 11:06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  C12-海蓝蓝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
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聪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

寻找关联点的方法:(1)、重点字词法           (2)、事物特点法。
                              ( 3) 、修辞技巧法         (4)、合理转假法。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①并列关系  ②顺承关系   ③递进关系
④假设关系  ⑤条件关系   ⑥转折关系
⑦选择关系  ⑧因果关系   ⑨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台上风光好=谁道幕后汗水多

(2)…但得…  …不教…
但得学海勤为渡=不教年华付水流

(3)…不因…  …哪得…
不因一院花开好=哪得百千蝶访勤

(4)…才…  …已…
才怜红蕊嫩=已是柳条青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引蝶还期花艳时
解析:春撩人,花引蝶,真一个美字了得!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深红几簇醉扶风
解析:花素白,娇花照水,桃深红,微醉扶风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梁间旧舍燕修齐
解析:篱前花闹春,梁上燕衔泥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栽梅一院傲迎风
解析:竹虚心,梅傲骨,梅竹诚良友。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歌舞升平快活时
解析:听歌观舞,赋诗作文,美酒不需买,真是好时光!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腹内有书雅客来
觖析:心静自然凉,主雅客来勤。

点评

问好同学,一二回答无误。3题造句部分,上句都比较出彩,意境也不错,然就是前二个对句都绿了。最后一题解联对句做的灰常好,特别第三成联,当赞一个,望再接再厉,期待你的精彩  发表于 2016-6-27 1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7

帖子

479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9
发表于 2016-6-26 13: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坚强泡沫 于 2016-6-26 13:25 编辑

小渔村29期诗联班第七讲  C组 坚强泡沫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一)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二)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一是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二是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三是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四是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一是并列关系:即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并列关系的对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不足的是如果处理不好会显的平淡、单调,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二是顺承关系:即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顺承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顺承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三是递进关系:即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已是……何堪”“不但……而且”等。
四是假设关系:即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五是条件关系: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
六是转折关系:即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也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七是选择关系:即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八是因果关系:即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九是目的关系:即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3.用下面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答:燕雀只知来觅食==锅盘谁道可思蜀

(2)…但得…  …不教…
答:青天但得黄金甲==俗世不教混沌壶

(3)…不因…  …哪得…
答:梅雪不因骄自放==腊冬哪得傲风生

(4)…才…  …已…
答:小乔才画花三朵==粉蝶已巡帘几圈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答:1、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醉客堪叹蝶乱心
解析:春色多的地方,最是撩动人的情怀,酒醉后的人,看到成群缤飞的蝴蝶,打乱了自己孤独的心,产生叹惜之情。关联点:撩人。

    2、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幽昏几火静渔翁
解析:一枝素白的花斜照水中,幽昏的船火边,守渔的老翁,静静地垂钓,一片闲适宁雅的景致。

3、门外春篱花挤破 [雨樵]==闺中怨女镜含愁
解析:春天来了,门外篱中的花竞相开放,闺房中思春的怨女在镜前发愁,一幅春怨画景。
4、种竹几竿凉蔽瓦 [雨樵]==弹琴一曲静随心
解析:种竹几竿,清凉蔽瓦,此情此景,弹琴一曲,静如禅心,非常安逸舒适。

5、诗文换酒偷闲日 [雨樵]==画卷描梅借浅春
解析:诗文换酒,偷得闲暇时日,画卷描梅,借得初春光景。

6、心中无火清凉自 [雨樵]==手下有情淑善来
解析:心中平静得自凉而清爽,手下有情源于贤惠善良。

点评

情感过露了点,种竹几竿凉蔽瓦 [雨樵]==弹琴一曲静随心。这个还好,最后一个对的有点生硬,手下有情?个见哈  发表于 2016-6-27 12:12
问好同学,作业很认真哦。第三题造句部分总体不是很理想,出与对有点混乱,个别字选择不是很合理,如这句;小乔才画花三朵,画-花,读着是不是有点那个。。。最后一题还是练字问题;堪叹莫如犹叹,怨女=含愁,情....  发表于 2016-6-27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3

帖子

6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1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C组长-小泥土

1.        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如何寻找关联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1)重点字词法。(2)事物特点法。(3 )修辞技巧法。(4)合理转假法。
2.        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2)顺承关系;(3)递进关系;(4)假设关系;(5)条件关系;(6)转折关系;(7)选择关系;(8)因果关系;(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金榜有名刻,谁道恩师奉献多
(2)…但得…  …不教…
但得人心终不悔,不教世态度炎凉
(3)…不因…  …哪得…
不因水滴百余遍,哪得石穿万次针
(4)…才…  …已…
才闻爆竹响,已是春花开。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尽欢何须鸟和鸣
解析:最吸引人的还是春天的景色。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嫣红几点笑迷人
解析:一枝梨花在斜阳的映照下,倒影在湖水中,真美!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园中桃李风吹开
解析:春光明媚的时候,花满人间,屋外的篱笆都被百花挤破了。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开窗两扇迎凉风
解析:在屋后种几竿竹子,是为了遮阳避暑。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舞曲撩人醉客心
解析:在休闲的日子里,吟诗作赋换就喝,尽享清福。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故里有情刻记心
解析:做什么事情都得冷静,才能把事情做好,所谓心静自然凉。

点评

三平,凉虫子,窗=扇【取一足矣】。【5】舞曲。。。【俗媚】【6】欠工,前后缺乏关联,对句孤平当免之,感觉你最近有点不在状态哦,奔跑吧,泥土!  发表于 2016-6-27 12:30
问好组长大人,一二题没问题。第三造句部分;意境都不错,对的也有流水味,其中【3】逻辑有误,才闻爆竹响,已是春花开。这里粗心了吧,对句三平尾了。解析部分;【1】对句绿了,【3】三平,拓展也不够,【4】又...  发表于 2016-6-27 1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79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20: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颜_ 发表于 2016-6-23 23:43
29期联诗班第七讲 C组C28-红颜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谢谢老师的鼓励!红颜当再接再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16 , Processed in 0.08156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