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26-阿依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唐代:是对联的产生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宋,元,明,是对联的发展期,第三个时期是清代也是对联的鼎盛时期。是由产生到发展,从传承到完善的关联过程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很宽广的:贺婚祝寿,出对会员。交际装饰,吊丧悯死,建屋修山,造庙设观,雅室殿堂等等有十多种类;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很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个汉字都可以。常用的对联,上下联一般各在四个汉字到二十几个汉字左右。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从句式结构看,一般来说,上下联至少各有一个分句或词组,多则不限。当然,从句型结构方面看,上下联应该是对应的。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特殊的如无情对另议);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对联是一项综合性质的成品。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最好能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它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而创作的。而且,连张挂的形式也固定下来了: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人们从对面看,则上联在右首,下联在左首。
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
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五.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 这是一个古宅的楹联,我理解为 是勤奋治家,努力做事,只要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和谐治家,遇事谦让,和睦相处,家庭方可和蔼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