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4147|回复: 68

小渔村36期联班A组第一讲作业贴(评阅-红尘有梦老师)

[复制链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3-17 15: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柳 于 2018-3-17 22:09 编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3、对联有哪些特点?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作业完成时间,下周四晚上12点前完成,逾期将不予评阅。

0

主题

554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54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18 09: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风换流年 于 2018-3-21 09:47 编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01:西风换流年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3、对联有哪些特点?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作业完成时间,下周四晚上12点前完成,逾期将不予评阅。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发展期——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关系: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最后的鼎盛时期。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原因在于:

⑴、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如: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
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如: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有字可传。(台湾慎德堂联)
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如:
落日黯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
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蒋介石挽吴佩孚)

……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
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⑵、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可以将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
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把诸葛武侯呕心沥血的一生囊括其中,读起来非常有感染力。

点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诗中的对仗句,不算对联  发表于 2018-3-21 08:18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对仗句,应该.....   发表于 2018-3-21 08:17
西风换流年同学你好,作业完成的非常认真,回答的很好,加油  发表于 2018-3-21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91

帖子

10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2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8-3-18 1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A05-幸福微澜作业: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具有传承与发展,不断完善的关联性。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五、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潜心筑梦青春无悔==立德树人白首有欣
上联为学生而写,下联为教师而作,师生共勉。

点评

幸福微澜你好,作业完成的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1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116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7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8-3-18 1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组副-陌上新晴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善。
答:经历了三个时期。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3.明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从产生发展到鼎盛,从作用单一到作用广泛,从不规范到形式要求日益完善。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和艺术化的反映。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社会的习俗风尚。在寄志抒怀,人际交往,宣传胜景和行业上都有其独到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2、寄生性和包容性3、实用性和艺术性4、通俗性和高雅性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怀屈子
拊剑千嗟,经纶未展;
怀沙一跃,忠义长存。
这是我在端午节时写的,虽笔法泛泛,但却很喜欢。屈原是我崇敬的人,感叹于他的满腹才略却不为世所用,敬佩他的爱国情怀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人风骨为气节。我们民族需要的正是他的这种忧患意识与脊梁。

点评

第三题,、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  发表于 2018-3-21 08:58
陌上新晴你好,作业完成的真棒,成联有流水对的味道,不会是哪位老师吧  发表于 2018-3-21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9
发表于 2018-3-18 19: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A组组长  风流子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对联从唐到清的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向普及化、世俗化、娱乐化发展,同时向多样化、规范化发展。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根据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作用。春联:寄托美好,展望未来。楹联:表达愿望,满足装饰。婚联:诉诸祝福,烘托气氛。挽联:追悼死者,抒发怀念。寿联:祝福长寿,祈愿吉祥。总之,对联具有装饰点缀、衬托情感、表达意境之特点。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上下两联字数相等;第二,一副对联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三,讲究对偶辞格;第四,基础实用性强。
傅小松的总结:独特性和普遍性,寄生性和包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通俗性和高雅性,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词组相同   3、上下联词性相同   4、上下联词性相对   5、上下联句法一致   6、上下联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小学的时候学的一副对联,很有感触。这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它教育学生不仅要读好书,也要关心国家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呢?“读书不忘救国”在五四时期被广大青年学生践行,是最深刻的体现。

点评

风流子你好,作业完成的不错,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8-3-21 0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5
发表于 2018-3-18 2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馨 于 2018-3-18 20:51 编辑

小渔村36期联班第一讲作业
A组10-墨馨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由唐代律诗的对仗和宋元明桃符的发展,使对联在清朝成为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例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让人联想到一幅生动的画面,
栩栩如生,美好的春天,和谐的大自然心旷神怡。

点评

墨馨你好,第三题你回答的是特征,第五题律诗对仗句不算对联。  发表于 2018-3-22 06: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18 2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26-阿依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唐代:是对联的产生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宋,元,明,是对联的发展期,第三个时期是清代也是对联的鼎盛时期。是由产生到发展,从传承到完善的关联过程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很宽广的:贺婚祝寿,出对会员。交际装饰,吊丧悯死,建屋修山,造庙设观,雅室殿堂等等有十多种类;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很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个汉字都可以。常用的对联,上下联一般各在四个汉字到二十几个汉字左右。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从句式结构看,一般来说,上下联至少各有一个分句或词组,多则不限。当然,从句型结构方面看,上下联应该是对应的。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特殊的如无情对另议);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对联是一项综合性质的成品。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最好能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它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而创作的。而且,连张挂的形式也固定下来了: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人们从对面看,则上联在右首,下联在左首。
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
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五.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  这是一个古宅的楹联,我理解为 是勤奋治家,努力做事,只要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和谐治家,遇事谦让,和睦相处,家庭方可和蔼与共。

点评

阿依你好,作业完成的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3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4
发表于 2018-3-18 2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这几个时期分别为:第一个发展期为唐代是对联的产生时期;
第二个发展期为宋元明是对联的发展时期 ;
第三个时期为清是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
(2)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3)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3、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有一下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传统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我喜欢的对联是: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感觉对仗工整,给人以胸怀大志、豪情满怀、勇于奋斗的精神力量。

点评

守望家园你好,对联的基本要求你再仔细看一下讲义,其他都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99

帖子

267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3-19 0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A28-临江钓雪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 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三个时期有密切关联:
对联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基础上产生,不论是产生还是后来的发展,都与中国古典文化密切相关。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A、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
B、对联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
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
A、独特性和普遍性
   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有上联也有有下联。
B、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
C、实用性和艺术性
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
通俗性和高雅性
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
D、严肃性和游戏性
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 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喜欢下面的对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轼)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
喜欢的理由:
A、对仗工稳,文字贴切。
B、生动形象,趣味盎然。
C、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点评

临江钓雪你好,第三题你回答的是特征,看讲义是4个特点,其它都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8-3-19 07: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25 梦凡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答:三个时期,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独特性和普遍性,寄生性和包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通俗性和高雅性,严肃性和游戏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一是要注意楹联的思想性,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二是要有针对性,即撰写、张贴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有文学性,即要注意炼字度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四是要和“横批”有机地结合起来,横批是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画龙点睛地突出楹联的中心思想,对楹联的内容起着补充和烘托作用。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答:●洞仙歌(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这首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
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婉惜,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点评

孟凡你好,第三题看一下讲义是四个特点,你回答的是特征,第4题也不对,自己看一下讲义,第五题,词不是对联,让你选一副你喜欢的对联。  发表于 2018-3-22 0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08 , Processed in 0.1292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