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943|回复: 18

风裳资治通鉴补交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7-19 18: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紫鳶 于 2018-7-20 11:08 编辑

初级阶段一年级作业:风裳一讲作业
1、玄黓困敦,是什么干支年?公元2000年是什么干支年?公元前841年是什么干支年?
答:玄黓困敦是壬子年,公元2000年是庚辰年;公元前841年是庚申年。
2、说说你对《资治通鉴》的了解?
答:《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司马光同他的助手刘攽[bān]、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zuǎn]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与《史记》重合战国——汉武帝的部分。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qì]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这本书使用了一套“古怪”的计时术语作为全书的时间框架体系,如“著雍摄提格”之类。“著雍”相当于汉语“戊[wù]”,“摄提格”相当于汉语“寅[yín]”。这套多音节干支术语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时间术语,用这些就表示属于“皇纲”性质,故而被采用为历史的纪年词语,以表示历史的正统。
风裳二讲作业
1、阅读周纪一后面的内容(安王和烈王在位时的内容),如下形式制一安王和烈王在位时的大事年表。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燕湣公薨,子僖公立。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四零二年王崩,子安王骄立。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安王:元年庚辰,公元前四零一年     
秦伐魏,至阳狐。二年辛巳,公元前四零零年     
魏、韩、赵伐楚,郑围韩阳翟。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赵烈侯,国人立其弟武侯。
秦简公,子惠公立。三年壬午,公元前三九九年,王子定奔晋。
虢山崩,壅河。四年癸未,公元前三九八年     
楚围郑。郑人杀其相驷[sì]子阳。五年甲申,公元前三九七年,日有食之。六年乙酉,公元前三九六年,郑驷子阳之党弑繻公,而立其弟乙,是为康公。
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八年丁亥,公元前三九四年,齐伐鲁,取最。韩救鲁。郑负黍叛,复归韩。九年戊子,公元前三九三年    
魏伐郑。
晋烈公薨,子孝公倾立。十一年庚寅,公元前三九一年,秦伐韩宜阳,取六邑。十二年辛卯,公元前三九零年,秦、晋战于武城。齐伐魏,取襄阳。鲁败齐师于平陆。十三年壬辰,公元前三八九年,秦侵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年,秦伐蜀,取南郑。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秦惠公薨,子出公立。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之太子章,是为敬侯。
韩烈侯薨,子文侯立。十六年乙未,公元前三八六年,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赵公子朝作乱,出奔魏,与魏袭邯郸,不克。十七年丙申,公元前三八五年,秦庶长改逆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齐伐鲁。韩伐郑,取阳城;伐宋,执宋公。齐太公薨,子桓公午立。十九年戊戌,公元前三八三年,魏败赵师于二台。二十年己亥,公元前三八二年,日有食之,既。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三八一年,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既葬,肃王即位。使令尹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馀家。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三八零年,齐伐燕,取桑丘。魏、韩、赵伐齐,至桑丘。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三七九年,赵袭卫,不克。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是岁,齐桓公亦薨,子威王因齐立。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三七八年,狄败魏师于浍。魏、韩、赵伐齐,至灵丘。晋孝公薨,子靖公俱酒立。二十五年甲辰,公元前三七七年,蜀伐楚,取兹方。鲁穆公薨,子共公奋立。韩文侯薨,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三七六年,王崩,子烈王喜立。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
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三七五年,日有食之。韩灭郑,因徒都之。赵敬侯薨,子成侯种立。三年戊申,公元前三七三年,燕败齐师于林狐。鲁伐齐,入阳关。魏伐齐,至博陵。燕僖公薨,子辟公立。宋休公薨,子桓公立。卫慎公薨,子声公训立。四年己酉,公元前三七二年,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魏败赵师于北蔺。五年庚戌,公元前三七一年    
魏伐楚,取鲁阳。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六年辛亥,公元前三七零年,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赵伐齐,至鄄。魏败赵师于怀。
楚肃王薨,无子,立其弟良夫,是为宣王。
宋辟公薨,子剔成立。七年壬子,公元前三六九年,日有食之。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
2、从智氏选智瑶为后而亡族,赵氏选赵无恤为后而立国,说一说你对选择一个公司领导人的标准。
答:智瑶(襄子)虽有才华横溢,却德不足,为人骄傲跋扈,以至于亡国;而现在的公司领导人物就像公司支柱,必须才德皆备,具有管理能力和相关技术以外,还要懂得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能知人善用,心胸大度,善于取长补短,善于总结,善于变通,以应突发情况,以诚信为本,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做事,所以能成大业。
3、以《豫让》为题写一首律诗(可五言可七言,可绝句可律诗)。
七绝·豫让
心存知遇智瑶恩,吞炭入潜襄子门。
无奈机关难算尽,出师未捷泪侵身 。
一年级第五讲作业今天作业:
1.谈谈你对于萧望之集团和石显集团党争的看法。
萧 望之在汉昭帝的时候就已成名,和元帝有师生的情义。元帝即位之后自然成为辅政大臣,这位仁兄和周堪、刘更生和金敞等清儒党员新官上任干的如火如荼。于是无 形中架空了外宦党高级官员车骑将军史高(来源于元帝外祖父家族)和中书令宦官石显。反正得罪都已经得罪了不如乘机连根拔除,清儒党决定主动出击,萧望之上 言道:“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话虽有理但是有点不地道了,不让 用就不让用呗,不该把人家受过宫刑拿出来招摇,比较伤人品。孙膑、司马迁等都是受刑之人照样彪炳史册,不知道这老小子“古不近刑人之义”是从哪里杜撰出来 的。这篇奏折大大的伤害了石显等人的自尊心。可是汉元帝采纳了没有呢?没有。《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是:上初即位,谦让,重改 作,议久不定,出刘更生为宗 正。可见元帝是个没有主见以至于到了昏庸的人,做皇帝的人怎么能真“谦让”?不好的政策该改正就要改正,这点破事还值当“议久不定”?近的看看吕后和赵高 不就行了?亏了班彪还说他“善史书”,看来这哥们看史书是当《故事会》看的,根本没看出门道来。最后这个“出刘更生为宗正”的结局很值得品味,刘更生原来的职位是“谏大夫、给事中”很中枢的职位,这场辩论的结果却是被出为“宗正”也就是管理刘姓皇族杂事的官,明显是降职了。可见第一回合清儒党虽然主动出击还是以失败告终,折损大将一名。

2.你觉得对一个国家来说,领土是不是可以放弃的。
不可以。放弃领土就是放弃自己的国家的尊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8-7-21 14: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18-7-21 14:59 编辑

风裳
中年级一讲作业
1.        评价一下霍光废除刘贺这件事。
在这件事上。霍光或许有一些私心。看“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讲得就是刘贺,也便讲得就是你说的“造恶1000多件”。霍光遂请奏太后上官氏下诏,于当月便废了他。那么这么“厉害”的上官皇太后何许人呢?便是霍光的外甥女。在选择刘病已为帝,我认为霍光因其是汉武帝嫡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良娣)家皇孙,刘进之子)。注:刘据便是当年“巫蛊之祸”含冤自尽的太子,也就是卫子夫之子。这件事情(巫蛊之祸)对汉武帝打击非常大,自己冤枉了太子,晚年想补偿却已不及,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而刘病已从还是襁褓里的婴儿时,就含冤入狱(刘据平反之前,差点还被刘彻杀了)。为了替刘彻补偿戾太子一族。
有另外一种说法,刘病已起自民间,根基薄弱,易于操纵,尽管如此,他还是辅佐了刘询(刘病已做了皇帝后的名字),奠定了后来的“中兴之治”知道前68年死。
霍光的失败在于他没有周公“有始有终,或善始善终”。周公死在成王即位的第七年便将大权彻底交给了成王,那是就是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了。
周公曾死之前说“我死之后一定葬在成周,示意给天要臣服于成王。”
而死后,成王将他葬于文王墓地毕,说:“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霍光死后,其家族势力却并未被削弱,一度想谋权篡位而被宣帝灭了满门,尽管如此,刘询后来在麒麟阁画像,尊霍光为当朝第一功臣。其实我认为并不是仅仅因为霍光“立”了自己,而确实一直沿用和继承并发展了霍光的治国路线。
2.夏侯胜反对给汉武帝加庙号,这种行为对吗?
因夏侯胜为人刚直,从不为权势折腰。为国家他不仅敢于直言帝王功过,而且还是洞察奸谋的高手。汉武帝刘彻,意为显示皇家父慈子孝,同时也为自己扬名。诏告丞相、御史、诸侯等文武百官,商议建造武帝庙事宜。当时众官齐口称赞,还有的美言至甚。而夏侯胜听了甚感不妥,他说:“汉武帝虽然有抵御四方强敌,扩大疆土之功,但在战争中滥杀俘虏及庶民。以致浪费了大量钱财,过度铺张,白白消耗了大量财力,使百姓流离失所,至今逃亡在外的流民没有安顿下来,不应该给武帝立庙塑像。
夏侯胜认为:君为天,民为地,地以承天,天才以覆地。如地立翻覆,天何以覆地。食君禄应为君远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夏侯胜又说:如“果做臣子的看到君主有失而不直言,以小错铸大过,使庶民心散,让社稷危卵,何以作?虽他不明汉武帝的内心,但他却站在历史角度去看待问题,为此而丧命。 却不得不说说夏侯胜反对给汉武帝加庙号,这种行为是对的。


一年级第二讲作业
1、结合霍光家族的兴衰,谈一下权臣应该如何保全自己的家族?
权臣要保全自己的家族起码要有很重要的权力很威严,要有震摄力,但不能功高盖主,要牢記自己的身份地位,功成名就时,要举贤荐能,主动让贤,岂不闻卧榻旁怎容他人憨眠,伴君如伴虎,要温良恭俭让,不能让君王感到你的威摄力,一定要教育和管理好自己的子孙后代,要低调做事,不显山漏水,奉公守法,廉洁亲民,让君王基本忘了你的存在。
2、你认为亲人之间是否有相互揭发犯罪行为的义务?
在正义的角度是可以,可世间不是人人都是正义的使者。毕竟就人伦而言,血亲之上。亲与亲之间应该相互维护,特别整个家族命脉息息相关相关时,动一就抢百。是不值得去做的。


.一年级第三讲作业
1.        评价一下赵充国
用陈普的诗可以说明
五万消磨作四千,羌人镣尽汉人全。
并生虽愧征苗旅,比似嫖姚却大贤。

2.        你对“循吏”的认识。
就是遵纪守法,是人民拥护的好官


一年级第四讲作业今天的作业
1.作为官员,要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应该怎么做才对!
社会道德取决当地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生活等方面,当地政府官员是公民的榜样。所以首先要提高当地官员的道德素质,二是发展当地经济,三是搞好当地的文化建设,四是做好当地的环境建设。这样社会道德就会逐渐提高。
2.总结一下汉宣帝的一生
曾落民间受磨炼,后政为民谋福田。
宫闱皇子俱不如,草根皇帝知苦难。


一年级第五讲作业今天作业:
1.谈谈你对于萧望之集团和石显集团党争的看法。
萧 望之在汉昭帝的时候就已成名,和元帝有师生的情义。元帝即位之后自然成为辅政大臣,这位仁兄和周堪、刘更生和金敞等清儒党员新官上任干的如火如荼。于是无 形中架空了外宦党高级官员车骑将军史高(来源于元帝外祖父家族)和中书令宦官石显。反正得罪都已经得罪了不如乘机连根拔除,清儒党决定主动出击,萧望之上 言道:“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话虽有理但是有点不地道了,不让 用就不让用呗,不该把人家受过宫刑拿出来招摇,比较伤人品。孙膑、司马迁等都是受刑之人照样彪炳史册,不知道这老小子“古不近刑人之义”是从哪里杜撰出来 的。这篇奏折大大的伤害了石显等人的自尊心。可是汉元帝采纳了没有呢?没有。《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是:上初即位,谦让,重改 作,议久不定,出刘更生为宗 正。可见元帝是个没有主见以至于到了昏庸的人,做皇帝的人怎么能真“谦让”?不好的政策该改正就要改正,这点破事还值当“议久不定”?近的看看吕后和赵高 不就行了?亏了班彪还说他“善史书”,看来这哥们看史书是当《故事会》看的,根本没看出门道来。最后这个“出刘更生为宗正”的结局很值得品味,刘更生原来的职位是“谏大夫、给事中”很中枢的职位,这场辩论的结果却是被出为“宗正”也就是管理刘姓皇族杂事的官,明显是降职了。可见第一回合清儒党虽然主动出击还是以失败告终,折损大将一名。

2.你觉得对一个国家来说,领土是不是可以放弃的。
不可以。放弃领土就是放弃自己的国家的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六讲作业本期作业:
1.        评价一下陈汤矫诏发兵消灭郅支单于这件事 。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能省时度事,会把时机,做事勇猛果干,好立奇功,
2.        简述汉元帝的功过。
多才艺,善史书,喜爱鼓琴瑟,吹洞箫。刘奭少而好儒,主张任用儒生。他认为汉宣帝所用多文法吏 ,以刑名绳下 ,持刑太深 。黄龙元年,汉宣帝卒,刘奭即位,次年改元初元。元帝温文尔雅,出入恭俭。他先后以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衡等儒生为相。这些儒生不达事宜,喜欢颂古非今,且优柔寡断,不知所守。而宦官弘恭、石显则专擅朝政。在元帝统治期间,为了怀柔关东豪强,放弃了汉初以来迁徙关东豪强充实关中陵寝地区的制度,中央集权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豪强大地主兼并土地之风日益盛行,统治阶级日趋腐朽没落。农民生活困苦,不得不起为“盗贼”。汉元帝为结束百余年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以宫人王昭君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初元元年,汉在车师地区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和防务。建昭三年,汉打通西域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七讲作业
本期作业:
1.分析一下王氏家族为什么能把持朝政。
答:元帝时,王政君成为皇后,成帝继位后又成为皇太后,时以太后兄长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后来又同日封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五侯”,王氏权势大炽。哀帝时有所削弱,哀帝死后王氏擅权更甚,更有王莽摄政篡权。

2.谈一谈进谏的技巧。
答:进谏时需要审时度势,对事中正不偏不倚,言微理端,用字不可过极端,直接。对需进谏者,态须谦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3: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八讲作业
1.        分析一下汉成帝的弱点及危害:
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2.        如何区分真君子和沽名钓誉者。
真君子,善待生活,从不怨天尤人,面对所有人的要求都能慷慨赠送、帮忙。对于非分要求,淡淡拒绝,油然而生的气质便足以令人折服。令人恨也恨不起。所以对于一切虚妄的东西,君子心态淡如水。
沽名钓誉是指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他们把虚妄的东西看得太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3: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九讲作业
本期作业:
1.        评价一下张禹的为人。
在尊师这个问题上,成帝刘骜毫不含糊,不仅 张禹为人谨慎厚道,但仍然谋求发家致富,家里以种田为业,买田多至四百顷,都属泾水、渭水灌溉极肥腴的上价田。别的财物也应有尽有。张禹资性通声律,内部奢侈过分,身居大府第,后堂演习音乐。对于政事却有偏颇,所以在成帝询问他王氏擅权问题时,对于此事一语带过。致使最后王莽之祸积累而成。空有博学儒家之名。

2.废丞相改为三公的利弊。
废除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
但是不利于政治决策的民主和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3: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讲作业
本期作业:
1.从旁支过继来的皇帝,如何处理先帝太后和自己亲生父母的关系?
皇帝如以旁支入继的,其继母(先帝皇后)为皇太后,只认继母为嫡母,而生母依然维持原来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封为太后。

2.评价一下赵氏姐妹。
赵飞燕及其妹合德。飞燕善舞,合德柔媚,二人同得宠于汉成帝。赵氏姐妹联手迫使班婕妤退出后宫,又联手使汉成帝废许皇后,让姐姐赵飞燕成为皇后。后与赵飞燕争宠,因而姐妹之间产生嫌隙。但两人为获帝宠仍经常联手斗争后宫诸妃与朝臣。后来姐姐赵飞燕因无法产下皇子,也是赵合德为赵飞燕解围,使其免遭被废。赵氏姐妹都入宫之后,有一段时间二人都是汉成帝心尖上的宝贝。二人还一道诬陷徐皇后,最终赵飞燕坐上了皇后的位子,赵合德成为了昭仪。只是,在赵飞燕当上皇后之后,她便失宠了。汉成帝只把宠爱给了赵合德一个人,对赵飞燕可谓是"熟视无睹"。赵飞燕是美的,美在容貌,而赵合德的美更在于身体。赵合德不像赵飞燕那般瘦,却恰是极好的身材。有传言道,赵合德沐浴完毕起身的时候,身体上没有一颗水珠。原因正是在于她滑腻的皮肤。汉成帝也因此颇为喜欢看赵合德沐浴,不过赵合德偏不愿意给他看。但汉成帝并不罢休,为了偷看赵合德洗澡,还贿赂了赵合德的贴身宫女以躲在帷幕后偷看。但是,赵合德一旦发现汉成帝偷看,便会停止沐浴。其实,说这件事也是为了说明赵合德对汉成帝有着绝对的把握,这也是她更为得宠的重要原因。赵合德深谙,若是让汉成帝随心所欲,那么自己终有一天会失宠;只有让汉成帝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让他有得不到的东西,自己才能够得到汉成帝的珍爱。所以说,这美貌并不足以抓住一个男人的心。赵合德不仅有美貌,更有许多的方法能够让汉成帝对自己宠爱无瑕,这才是她能够保住汉成帝对自己宠爱的重要法宝。只可惜,赵合德虽然有能耐让汉成帝迷恋自己,却因为品德不足、考虑欠妥,而使汉成帝服用了过量的助情丹药,最后使得汉成帝死在了她的榻上。赵合德最终也选择了自杀谢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22: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讲作业
1.        如果你是皇帝,面对来自太后的不合理要求,应如何应对?
我要先省思,这个不合理是的母亲对儿子的撒娇,还是后宫有一些偏颇的小争纷,如果是这类似不伤大雅,不国及朝堂以及庶民百姓,可以应允还可以略微助其一臂之力。所以最初会把其危害分析给她听,她不听劝。要一意孤行,祸及江山社稷,内心坚决反对,会表面应承,背里防备,使用多方阻碍,让其打消这个念头。

2.        匈奴单于先请求朝见,后又称病不来,是否应该对其进行惩戒?匈奴自小生活于荒漠和草原上的没有开化游牧民族,他们长年累月无拘无束的生活着。所以形成了放荡不羁的个性。他们只注重实力,而不懂礼仪上的尊卑。加上当时的朝廷也的确是逐渐削薄,所以他们才看不起,不给与尊重。鉴于这个特殊时期,朝廷需要外邦和平,所以这个时候不要一味使用惩治态度。应该是打一耳光在给一枣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22: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1.        评价一下汉哀帝与董贤的“恋情”
 汉哀帝和董贤是古代同性历史上不得不说的典范人物
      汉哀帝和董贤的认识是在刘欣当上了皇帝之后,因为董贤只是个小侍从,本就在宫中应该本本分分的过一生,但是他的绝世容颜是不会这样决定他的一生的。因为他本是贵族出身,而且身形姿势都仿佛是女子,还加上自己的一副绝世面庞,他轻而易举的就被路过的汉哀帝看上了,董贤很快被宠幸,而汉哀帝又深爱着董贤,给了他非常多的封赏。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而董贤本就比西施还要美丽,汉哀帝巴不得时时将董贤捧在手心里。后来汉哀帝在一次宴会中竟然向各位大臣说出了想将这天下之位让董贤来坐,但是大臣们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之后汉哀帝就对董贤越发的好了,不仅他的家人都被赏赐了很多的东西,就连家中的仆人也是。甚至汉哀帝还想着死后和董贤同墓而眠,就让人建造了两个挨在一起的墓地,用来表示他爱董贤的心。
她们的恋情属于所以(双赢),汉哀帝得到了超越世俗的爱情,董贤也得到了自己和家人荣华富贵。对于汉朝堂来说,却是一枚(毒瘤),它加速了刘氏王朝的破灭,也为外戚篡权埋下了(伏笔)。

2.        王莽的表演为何能忽悠住这么多人?
是因为整个天下都尊奉他。王莽自己尚且没有意识到会这样,而实际上早已如此。王莽初起时,人们已经很敬仰他了当他被丁氏、傅氏排挤出朝廷时,为他喊冤的人满街都是。王政君重新启用王莽,天下一致欢呼。那么,王莽哪里来得如此大的人格魅力呢?如果他真的这么好,为啥执政没几年就使得天下大乱了呢?因为汉朝自成帝开始,君王荒淫无度,再加上士大夫鄙陋浅薄,学儒家只学了些皮毛。给了王莽用诈伪、表演来收买人心的机会。王莽做出一些损己利人的事,便被捧成了如周公、尧舜一般的“圣人”。无怪乎国人如此拥戴他。当这股诈伪之风兴起时,匡衡、贡禹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兴学校于衰淫之世。孔光继起为作伪的魁首,而刘歆等人又极力鼓吹以传播其淫声。而且推行五行灾祥之说,易姓受命之符。之前讲过,汉成帝时代的甘忠可,善于鼓吹这种妖言惑众的东西,虽然被法办了,但他的影响没有被消除,反而越来越流行天下人便相信了天命而废弃了人事。所以,王莽可以用这些神棍的手法来鼓吹自己接受了天命。受此思想影响的百姓们也对王莽心悦诚服。在这件事上,刘向是始作俑者,而京房和李寻又进一步推波助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23: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三讲作业
本次作业:
1.分析一下王莽在和平年代能篡位的原因。

第一件事:诛杀一个人。汉哀帝的男宠董贤。
第二件事:拥立一个人。拥立中山王刘衎为新天子,这便是汉平帝。
第三件事:糊弄一个人。太后王政君。
第四件事:培养一个班底。拔擢附顺者,诛灭忤恨者。他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朝廷各个要害位置和部门,整个朝中大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替自己排除异己。
走了五步棋
第一步走:犹抱琵琶半遮面。暗示益州地方官,向天子进献一只白野鸡、两只黑野鸡。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此事,建议她下诏,用白野鸡祭献宗庙。于是群臣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一样,使周成王获得白野鸡,此乃祥瑞
第二步走:成为根正苗红的外戚。让女儿做了皇后。
第三步走:大义灭亲。将吕宽、儿子王宇及其妻和平帝外戚卫氏一并诛杀。被牵连被处死者达数百人。全国震惊。
第四步走:用石头“砸”出帝位,做了代理皇帝
第五步走:原形毕露,做真正的皇帝

2.太皇太后在最后时刻反对王莽篡位,是真心的,还是故作姿态?
从政权争夺来说,王政君和王莽属于敌对。汉平帝去世后,王莽主张拥立孺子婴为帝。王政君年事已高,又生安身己命之心,所以权力任由王莽操控。随后,王莽推翻西汉政权,建立新政时,王政君才明白王莽为狼子野心。或许此时王政君的心理既苦涩又纠结,想自己80岁无多日可活,也难谋其事,更何况王莽还维持着表面对她的尊卑,总比与其反面而导致不得善终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18 , Processed in 0.0660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