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552|回复: 12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三年级第一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8-3 19: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19-8-3 21:21 编辑

本期作业: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68

主题

486

帖子

15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8-4 19:3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作业: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西晋政权从265年建立并于280年灭东吴一统中国,到316年西晋灭亡,只运行了52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到灭亡仅仅是36年时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短命王朝。
究其原因,不外乎司马炎前期勤于政事但是后期奢侈成风,司马家族内部争权削弱了统治力量,任人唯亲,流民暴乱,贾后专政误国,人口减少,外族入侵等等。都为西晋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大乱之后的王朝总是短暂的,春秋战国之后的秦国,后来的西晋,隋朝都是如此,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大乱后人口减少,经济萧条,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统治基础薄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八王之乱,农民起义。本是一些可以避免或者说不该如此之快发生的事件。而接下来的外族入侵,更是击碎了西晋政权。若是西晋自身足够强大,不说必胜外族,至少能形成相持之势。所以我的看法是,西晋的短期而亡,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大乱后没有明主抚慰百姓,稳定生产的王朝必然遇到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列,西进的灭亡是各种因素综合的作用。我们不可以抛开其他仅仅叙述其中一条,要通过整体把握。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刘琨的人生,并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而更像一出悲剧。

他在并州的坚持,全仗着一腔热血,成就却实在乏善可陈。十年坚守,更像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当拓跋猗卢的支持消失后,刘琨在并州的势力很快随之消散。

这固然有他能力有限的原因在其中,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做的事实在太难。想要成功,不仅需要在并州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同时还得消灭掉日益壮大的匈奴,并进而削平军阀,恢复晋朝在中原乃至全天下的统治。

这种局面往前推一百多年,也有人面对过,而且那个人还成功了:曹操。但问题是刘琨的个人能力远不如曹操,他以有限的能力面对过分复杂的问题,失败在所难免。

因此当我们哀叹刘琨的失败,一定要注意这个现实:刘琨所面对的问题,难度之大,大到无法想象。

也正因为如此,刘琨的遭遇才让人感慨:他做着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尤其是在天下局势已经无可挽回之时,在同侪几乎已经全部放弃之际,只有他还在北方孤独的坚持着。

现实是无奈又残酷的,刘琨有坚持的勇气和信心,却没有坚持的实力和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2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三年级班主任-路漫漫第一讲作业
1.        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答: 西晋中国历史上三国和南北朝之间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国祚从266年到316年,仅仅50年,而且就在这短短的50年间,还经历了16年八王之乱,随后又遭遇匈奴入侵,可以说安稳日子也就二十来年,这对于一个统一王朝来说,简直就是笑话,那么为什么西晋如此短命呢?
  一、司马懿血腥屠辽埋下祸根
  司马懿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魏明帝曹睿后期,魏国人才凋零,能征善战的武将越来越少,不得不器重司马懿,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造反,自称燕王,建立年号,设置百官,曹睿派司马懿平叛,经过近一年的战争,司马懿擒杀公孙渊,按道理来说,惩办祸首即可,可司马懿在这场战争中展现了他极其残暴的一面,不仅将公孙渊的属下几千人全部斩首,摆成“京观”,
  司马懿大军所过之处更是血腥屠杀,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百姓惨遭屠戮,辽东为之一空。没有了自汉武帝以来四百多年苦心经营的辽东防线,东北地区的胡人迅速崛起,后来成了中原的心腹大患,比如后来在中原为祸四百年的鲜卑就出自东北。
  二、九品中正制度导致上下离心
  九品中正制度起源于三国时期的魏国,这种制度只看出身,不看才能,出身高贵的世世代代能做官,而出身低微的世世代代低微,司马家作为河内大族,享受了不少这个制度的好处,甚至最终当上皇帝都拜这个制度所赐,但是,司马家过于迷恋这个制度,以至于无论做什么事都先查验出身,再选派官员。
  最后的结果是西晋朝堂上都公亲贵族,这些贵族们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自然不会关系老百姓的生死,最后形成了豪门望族家里金碧辉煌,而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因此民间的反抗越来越频繁,政权的基础就不牢。
  三、大封诸侯内乱不断
  司马炎大封诸王,本意就是让诸王为朝廷屏藩,有事可以“清君侧”。但实际上呢,诸王有了兵权,个个野心勃勃,司马炎活着时候,他们不敢放肆,等到司马炎一驾崩,诸王们迅速造反,一场延续16年的战争爆发了,要知道唐朝8年的安史之乱就消灭了全国2/3的人口,开元盛世的财富全部赔光,更何况16年的战争呢?
  如果16年能打出一个草头王,稳定了局势也行,比如汉朝七国之乱后不也活的好好的,但是西晋的王爷们造反当皇帝完全是为了享乐,坐上皇位后就开始了奢靡的生活,完全不顾及残破不堪的国家,西晋不亡,天理不容。
  四、司马炎带头腐化堕落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并消灭东吴实现了国家统一,按理说会成为类似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可是他在统一天下后没有励精图治,把国家推向繁荣,反而带头腐化,光后宫的女人就有一万多人,堪称吉尼斯纪录,此外,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他公开卖官鬻爵,各级官职明码标价,那些买了官的人回头第一件事就是搜刮老百姓回本。
  当时司马炎问大臣刘毅,你觉得我这个皇帝怎么样?刘毅毫不客气的说,你还不如汉桓帝、汉灵帝(汉朝著名的昏君),汉桓帝、汉灵帝卖官的钱收归国库,而你卖官的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可见当时的大臣对这个主子多么的失望。
  五、蠢货辈出后继无人
  司马家族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极其聪明的人,然而他们的后代一个比一个蠢,到了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的时候,干脆就是个白痴,他有一个笑话流传很广。当时天下饥荒,百姓很多饿死,灾情报到司马衷那里,这个傻皇帝非常不解地问:“老百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大家想想,朝中大臣都是溜须拍马的纨绔子弟,而皇帝又是个白痴,这样的领导层怎么会带好一个偌大的国家?果然,八王之乱就在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爆发,而朝中没有一个能用的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叛乱蔓延全国。
  这五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西晋建国不久就出现了末世的景象,西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十月,司马炎还在世时,平固县(江西赣州市兴国县附近)吏李丰率众攻打南康郡县;十一月,海安(广东恩平市以南)县令萧辅带着老百姓起义;十二月,吴兴人蒋迪率众起义……可谓此起彼伏。
2.        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答: 刘琨来,是给司马腾扛雷的。
现在并州已经是刘渊的天下,以司马腾的本事,这个并州刺史显然是干不下去了,他甚至都不敢回并州,只是躲在山东往这里派兵。但这是晋朝的国土,又不能一丢了之,按理来说,他总得对朝廷有个交待。
不过他运气好,不用交待。原因也很简单,他的亲哥哥司马越,就是八王之乱里的东海王,此时正打赢了对手,在朝廷里话事。
哥哥看到弟弟如此狼狈,自家兄弟焉能不救,于是大手一挥,把弟弟改调到邺城当官去了。
在司马腾任上,并州被弄成这幅样子,居然什么责任也不用负,轻飘飘的甩一甩衣袖就换个地方继续逍遥,果然朝中有人好说话。
多少组织,都是被这种裙带关系、党派关系弄垮的,你在组织里的得到的待遇,跟你的才能、贡献无关,而只跟你站的队有关,只要站对了,犯再大的错也会有人保你,要是站错了队,那你的功劳都会被剥夺、被转移到当权者自己人的头上。这种烂人烂事,对组织机体的腐蚀效率极高,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人心就涣散掉了,站队是再容易不过的,做事情是辛苦万分的,站个队就能得到一切,何必要千辛万苦的做实事?况且做了事还得不到报酬。历朝历代,只要开始结党,离灭亡就不远了,唐末有牛党、李党,明末有东林党、阄党,莫不如是。
司马越倒没想那么多,他现在考虑的是,既然把弟弟解放了,那该派谁去帮弟弟去做替死鬼呢?
这个替死鬼需要有点名气,才能平息天下人的议论,以示朝廷肯派一位名士前去并州坐镇,并不是破罐子破摔、不想再管这一块是非之地了的。
这个替死鬼还不能太有本事,否则司马腾被一路打成狗,要是新人一上任反而能挽回局面,岂不是显得自己的弟弟太过怂包?
符合这两条的人很好找,晋朝的名士们,多的是擅长清谈,不擅长实务的。
不过且慢,还得有第三个条件:
这个替死鬼,还得有点胆子。
现在并州已经糜烂成这个样子了,如果不是个二愣子的话,谁敢去当这个明显是送死的刺史?
有胆子的名士就不多了,司马越环顾四周,发现能全部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只有一个人。
刘琨。
在此之前,刘琨的简历显示,他正是个"文能吟诗作赋,武则一肚草包"的二世祖:
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入选了当时洛阳的文学青年榜单"金谷园二十四友";
同时他的胆子比较大,不像那些只会风花雪月的公子哥,他有一份武职在身,曾经被封为冠军将军,是亲自上阵砍过人的;
再一个最关键的,他的才能确实稀松平常,仅有的两场砍人经历,战果都是被别人砍得稀里哗啦,一次是在司马伦麾下,率三万兵与司马颖战于黄桥,结果大败而逃,烧毁了黄桥才得以自保。一次是豫州刺史刘乔发兵对抗中央,刘琨自信满满的带领五千骑兵前去讨伐,结果犯了兵家大忌,在渡河时没做好安保工作,被刘乔抓住机会痛打了一顿,连自己亲爹也被捉走了。
完美,就你了。
在司马越的规划中,刘琨就是个一次性的消耗品,是给弟弟擦屁股用的,只怕走不到并州,就得被匈奴人砍死在路上,所以为了节约起见,就不要给他派兵了,让他孤身上路去吧。
这也没关系,因为并州境内还有一些晋军可供驱使,司马腾虽然把家底败得一干二净,但总还能剩下来一些渣渣沫沫。刘琨只要到了并州,拿出朝廷的任命书,就能召集这些残余部队,把架子搭起来。
可惜的是,司马腾是一个小气的人,而小气的人,通常是不会舍得留一丁点好处给别人的。
他干了一件很有想像力的事:把并州境内的两万多户青壮,一把迁走了。身在乱世,有人就有实力,这些人口是宝贵的资源,得随身带着,虽然这一路上肯定会死掉很多,但能活下来的,就都是精锐了,连筛选的过程都能省下来。
背井离乡是中国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是往年,司马腾这一招绝户计可能收不到效果,没多少百姓愿意跟他搬家。家乡虽然闹兵灾,但哪里不闹?还不如就在老家待着,死了也能埋在祖坟里。如果抛家舍业跑到外地去,真是死了也只能当游魂野鬼。
但是这一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史载"是岁大饥"。
没办法了,留在老家一定会饿死,只能跟着出去讨口饭吃了。
被司马腾迁移走的这两万户军民,从此成为了失去家乡的流民,他们没有财产,没有住所,没有粮食,不管走到哪里,受到的都是无尽的白眼与防备,还有来自胡人的屠杀。为了活下去,他们受尽屈辱,想尽办法,最终为了活命而拿起了武器,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支流民军队--乞活军。
只是想活下去,就是这么一个卑微的愿望,却不得不拿命去拼。
既然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那也就无所顾忌了。这支军队展现出了超常的意志和无比的战斗力,一度在中原大地上所向无敌,将数个残杀汉人的胡族打到灭族,可惜最后的结局仍然无比悲壮。
那是四十年后的事了,现在,这片诞生了乞活军的土地上,正承受着天灾、兵乱的双重蹂躏,满目疮痍。
刘琨在这样的条件下,来到了并州。
他看到了一片燃烧的大地。
倒毙在道旁的饿殍,在路上摞得层层叠叠,走路时要拨开尸体,才能获得一个落脚的地方,暂时活着的人已经状如骷髅,只待咽下最后一口气,贼寇四处出没,抢劫一切可以抢劫的对象,耕牛不存,田地荒芜,僵尸蔽地。
死亡的冲击实在太过强烈,在某种程度上,亲临死亡现场,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成长。
在此之前,刘琨是一个有些清名的贵公子,司马越对他的判断并没有错,前半生只和美人美酒作伴的轻薄少年,对人间的疾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但司马越错就错在,他不知道有些人生来一副肝胆义气,只要触动他,他是可以在旦夕间完成蜕化的。
刘琨无疑就是这样的人,走过这条上任之路后,他的蜕化完成了,开始担负起更多的家国责任。
尽管他满身缺点,豪奢之气不减,尽管他依旧不擅治国治军,始终不是匈奴虎狼之师的对手,但他有自己的武器,就是对国家百姓的义愤和悲悯。
自此一生,他都没有再离开过混乱的北方,像一堵厚实的墙一样,用自己的胸膛为晋朝顶住了匈奴人向北扩张的铁骑。在西晋灭亡,绝大多数士人已经绝望放弃的时候,他依旧坚守这个最靠近死亡的地方,抗击外虏,直至耗尽最后一滴血。
面对这样一个孤身前来的并州刺史,刘渊不能不管,他已经将整个并州看成是自己的掌中物,当然不会容许一个晋朝官员前来上任。
但他起初也犯了跟司马越同样的错误,太过低估了刘琨,只派了前将军刘景带着一支偏师过来拦截他。
愤怒的人是可怕的,一路走来,见到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的刘琨此时正异常的愤怒,他就地征召了一千多人,带着这一千多叫花子,居然打败了刘景,冲进了并州的首府晋阳城,成功上任。
刘景这下吃的亏不小,居然被一群刚刚拿起武器的流民给打得满头包,估计也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这个阴影让他从此对汉人百姓充满了忌惮,即使对方手无寸铁,也不能带给他安全感。
三年后,在这个阴影的驱使下,他主持了一场针对汉人百姓的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晋阳本来是座小城,建于春秋末年,城周不过四里,此时满城荆棘丛生,豺狼乱窜,刘琨于是带人清除荆棘,收葬骸骨,招揽剩下的流民百姓开始了重建工作。
刘渊倒没有再来骚扰,他正忙着搬家。饥荒越来越严重,他也扛不住了,搬到了两百多公里之外的黎亭,以躲避饥荒,那里有往年囤积的粮食可以吃。
这给了刘琨难得的发展机会。
所有的天灾都是人祸,只要没有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荒年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熬过去。此时的晋阳堪称一块化外之地,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一心想做事的刘琨,很快,越来越多流亡在外的人返回了,村落之间又可以听到鸡犬之声了,农人复耕,商贾得市。"一日之中归者数千"。
不久之后,刘琨甚至还有了余力来重建晋阳城,新的城池周长二十七里,比老城大得多。
同样是并州刺史,司马腾在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没冒出个拿得出手的花来,还比不上刘琨一年的成绩。所以说,一个合格的领导,真的是有起死回生之效啊。
从此,刘琨将在这个新的晋阳城里,跟刘渊一生作伴,甚至在刘渊死了之后,又陪伴了他的继承者一生,直至双方同归于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48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8-7 1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快乐爱阳光

本期作业: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回答:晋朝是一个统一王朝,随着内乱与昏君听信谗言不明智的立傻儿子为太子,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愚蠢而无法挽回局面的衰败历程,君主昏庸腐败臣子不明奸邪,官位选拔的弊端,这样一个朝代迎接他的只是在等待一个灭亡契机的到来!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回答:刘琨只是临危受命,勉为其难不得不从的接受了这份送死的差事,无兵无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势下,刘琨也演绎了自己生命光辉的一笔,有才能也有坚定不屈的信念。但是人生如棋,一招期错满盘皆输,在建兴四年(316年)其一意孤行不听姬澹劝阻全军尽出,中伏大败,丢失并州的转折点,一步步的走向的含冤而亡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8-9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07顿明作业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答:皇帝白痴、皇后专权、八王之乱,统计集团的腐朽,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答:引王夫之的评价:琨乃以孤立之身,游于豺狼之窟,欲志之伸也,必不可得;即欲以颈血溅刘聪、石勒,报晋之宗社也,抑必不能;是以君子深惜其愚也。
刘琨想借鲜卑之力除去刘聪、石勒等人,最后被反噬,加上他一些策略失误,所以难以成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8-10 1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水 于 2019-8-11 10:4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三年级第一讲作业
03-溪水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答:1)、统治集团内部原因?,统治阶层的争权夺利是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西晋没有吸取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王朝统治的教训。诸侯王的力量太大,野心膨胀,导致了最高统治层内争不断,耗费了国家的实力。
2)、晋武帝眼光短浅,立痴傻的太子,听信小人谗言。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王位,削弱了自身的统治力量。
西晋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各个周遍少数民族长期受到汉族的欺压。民族矛盾导致的冲突最后灭亡了西晋。
3)、西晋统治后没有强力的政策来维护统一。西晋建立之初实行分封以及宗王出镇,导致中央式微,地方军事薄弱,最终灭亡。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答:《晋书》中给予了非常中肯的评价:刘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然素奢豪,嗜声色,虽暂自矫励,而辄复纵逸。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刘琨乃以孤立之身,游于豺狼之窟,欲志之伸也,必不可得;即欲以颈
血溅刘聪、石勒,报晋之宗社也,抑必不能;是以君子深惜其愚也。
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末杯击败段匹磾自任单于,并俘虏了刘琨的儿子刘群。刘群得到段末杯的厚待,便给刘琨写密信邀请他共击段匹磾,谁料密信被段匹磾截获。段匹磾虽相信刘琨,但最终还是将刘琨下狱。
刘琨素有名望,拘押期间,远近之人尽皆愤叹。代郡太守辟闾嵩与刘琨部下将领企图反叛段匹磾救出刘琨,因泄密而失败。东晋权臣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刘琨听说王敦来使,便对儿子刘遵说:"处仲(王敦)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8-10 20: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魏晋班交三年级第一讲作业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过去高祖宣皇帝司马懿,靠着他的雄才大略,顺应时势而崛起,性格深沉内向如同城府一样,但能用博大的胸怀宽容他人,使用算计权术驾驭人才,知人善任。于是百姓一致相信他的才能,晋朝的法度规模开始构建。世宗司马师承续了司马懿开创的基础,太祖司马昭继承了先辈事业,他们都粉碎了来自内部的阴谋,使前人的建立的事业更加辉煌灿烂。到世祖司马炎,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仁爱宽厚地对待百姓,节俭而保证用度,雍和而不放任,宽容而能够决断,统治遍及唐尧虞舜当年的疆域,所颁布的新历法延及遥远的边陲地区。当时出现了“天下无穷人”的民谣,即使还没有完全太平,也完全能够表明百姓安居乐业了。武皇司马炎去世后,陵墓的泥土还没有干而变乱灾难连续发生。宗室的子弟没有帮助辅佐皇城,职位最高的大臣没有让百姓瞻仰的高贵形象,国家政务屡次落入为乱之人的手中,禁卫军队分散在四面八方,地方上没有坚如磐石的镇守一方的人才,关隘城门还没有茅屋坚固。戎人、羯人称帝,怀帝、愍帝失去尊严,为什么呢?大权旁落,国政交给了没有才能的庸人,礼义廉耻四维没有确立而苟且维持的政务太多。所以西晋灭亡主要的1,没有正义,道德礼义的沦落。2,内部不团结,宗室之间互相争斗,八王之乱给外部以可趁之机。3,容忍蛮夷进入内地,使之强大。4,朝庭没有威严,说话没有人听。5,好官太少,奸臣太多。朝庭又腐败又听不进忠言,一意孤行。导致灭亡。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答:刘琨临危受命担任并州刺史,他看到了一片燃烧的大地。倒毙在道旁的饿殍,在路上摞得层层叠叠,走路时要拨开尸体,才能获得一个落脚的地方,暂时活着的人已经状如骷髅,只待咽下最后一口气,贼寇四处出没,抢劫一切可以抢劫的对象,耕牛不存,田地荒芜,僵尸蔽地。他生来一副肝胆义气,只要触动他,他是可以在旦夕间完成蜕化的。走过这条上任之路后,他的蜕化完成了,开始担负起更多的家国责任。尽管他满身缺点,豪奢之气不减,尽管他依旧不擅治国治军,始终不是匈奴虎狼之师的对手,但他有自己的武器,就是对国家百姓的义愤和悲悯。自此一生,他都没有再离开过混乱的北方,像一堵厚实的墙一样,用自己的胸膛为晋朝顶住了匈奴人向北扩张的铁骑。在西晋灭亡,绝大多数士人已经绝望放弃的时候,他依旧坚守这个最靠近死亡的地方,抗击外虏,直至耗尽最后一滴血。刘琨演绎了自己生命光辉的一笔,有才能也有坚定不屈的信念。但是人生如棋,一招期错满盘皆输,在建兴四年(316年)其一意孤行不听姬澹劝阻全军尽出,中伏大败,丢失了并州,一步步的走向的含冤而亡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673

帖子

6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8-17 19: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三年级第一讲作业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75&fromuid=7569
(出处: 小渔村文学论坛)

本期作业:11愿你快乐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答:①西晋的统治非常腐朽,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②西晋的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秩序,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③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答:刘琨到处认胡人为爹,这种所谓“隐忍”先把自己和部下的士气磨光了。刘琨作为一方诸侯,既然要振兴晋室,应依靠自己,不可以对夷狄抱有太多幻想。石勒已经让他吃大亏了,如今还不醒悟。刘琨一直在各种夷狄的夹缝中行走。总是幻想着拉一支夷狄来对抗另一支夷狄。却不曾努力发动北方地区受夷狄欺压的汉人,组成汉人自己的军队打出一片天地。这无疑是走偏了路。所谓“以夷制夷”,那是要在汉人本身势力强大的前提下。否则妄图四两拨千斤,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8-25 1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三年级第一讲水晶作业
1.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
答: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逼迫曹魏政权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新政权。直到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了三国最后一个政权东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如果算上东汉的话,西晋是古代第四个大一统王朝。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权臣身份篡位成功,其立国后的很多统治政策为西晋的短命而亡,埋下了伏笔。
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子弟为藩王。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曹魏政权诸王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以致孤立而亡。
    西晋时期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开国之后,就允许边民内迁,此后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西北地区,到西晋时游牧民族人口已占西北地区当地人口一半。这些游牧民族内奸之后,被世族门阀收作奴婢,深受压迫。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为日后西晋亡国和五胡乱华埋下伏笔。
      晋武帝司马炎传位不当。晋武帝司马炎有17个儿子,有的虽然早死,但是司马炎在这些儿子当中选择一个最不能胜任的人,当了接班人,就是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个智障,一语“何不食肉糜”,使他成为了昏君的典型代表。最可怕的就是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是久负盛名的毒妇。贾南风一直被视为后宫乱政的典型负面人物,其为人凶妒暴虐,手段往往残忍而极端,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
     总之,西晋作为古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可以说是最耻辱的大一统王朝。后世有人说,司马氏以下篡上而得大位,于内乱中耗损,于外患中消亡,此天命不可违也。唯其善遇前朝之举,为人称赞,此祖宗阴德,得保偏安东南百年。
2.刘琨为什么难以成势?
答: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刘琨临危受命担任并州刺史,五万胡兵围攻并州,并州城内少守将、外无援兵的危急之时,刘琨从容地吹起了胡笳。胡笳惊退五万兵,千秋青史传美名。
     永嘉四年(310)十月,刘琨决定发兵讨伐归附刘渊的匈奴右贤王刘虎和白部鲜卑,但他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得卑辞厚礼请鲜卑拓跋猗卢部出兵增援。拓跋猗卢命其弟拓跋弗之子拓跋耶律率二万骑兵前往援助。刘琨遂率军与鲜卑骑兵共同进攻刘虎和白部鲜卑,大破之,屠其营寨。刘琨引鲜卑兵为援,一是导致了拓跋鲜卑的内侵,二是引起与王浚的矛盾。刘琨感激拓跋鲜卑的支援,遂与猗卢结为兄弟之盟,并表请朝廷署猗卢为大单于,以代郡封之为代公。代郡地属幽州,王浚大为不满,发兵击猗卢,但反被打败,由此王、刘关系破裂。此后,猗卢嫌代郡悬远不便,要求进入陉北之地,刘琨既无力制止,也有心继续依靠拓跋鲜卑,所以把陉北的楼烦、马邑、阴馆、繁峙、崞等五县让给拓跋鲜卑,迁徙五县人民到了陉南。刘琨的策略一直是倚仗胡人力量压制胡人,这是不可取的,也是靠不住的,这也是他难以成势的直接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7

帖子

1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9-14 16: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三年级第一讲
花未作业

1答:①西晋的建立,都是在各方争斗中,百姓伤亡,流离失所中建立,且一直都在动荡之中,国贫民弱。
      ②曹魏也好,司马氏也好,维持都不过三代,当权者一旦掌势,并没有把让百姓修养生息发展国力当成第一要务,相反是贪图享乐,排除异己,更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一再昏匮,以致各路王爷声望能力盖主,造成权利的分散,威信的散失。
       ③各路的实权人物以及王爷各个心怀鬼胎,能力特别超群能掌控全局的人太少或几乎没有,更没有统一中原,为百姓谋利的雄心壮志,各各偏安一隅,不顾他人死活,一再给强悍的外夷可乘之机。

如此一来,外忧内患,国贫民弱,从建朝之前的千疮百孔延续到接之而来的战火连绵,晋朝灭亡已成定势。

2.答对于刘琨的不能成势,,我想后世的这两个评价已经相当中肯:

朱熹:如刘琨恃才傲物,骄恣奢侈,卒至父母妻子皆为人所屠。今人率以才自负,自待以英雄,以至恃气傲物,不能谨严。以此临事,卒至于败而已。

丁耀亢:刘琨处晋室式微之日,而能鸣剑从王,舞衣愤义。虽事功不成,志气过人远矣。惜其量盈器褊,中怀刻,残杀善人,奄然憔悴,又安怪闻鸡之业不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18 , Processed in 0.0736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