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18 21: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湘竹 于 2020-4-18 21:59 编辑
四年级第十五讲作业10-湘竹
1.评论慕容垂人品
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无可厚非,但是作人要有底线。如慕容垂,虽然叛秦,始终怀着感恩的心,令人尊敬;如姚苌,以怨报德,挖坟鞭尸,卑劣至极,令人发指。
柏杨:慕容垂跟姚苌先后背叛苻坚大帝,有他们不得不背叛的苦衷,慕容垂身受复国建国的压力,姚苌恐怕下一次的诛杀,我们充分理解也充分同情。然而,既叛之后,慕容垂仍是英雄豪杰本色,怀有浓厚的感恩和深切的惭愧之情,而姚苌却狼子野心,凶狠冥顽,不知道他对苻坚大帝,为什么痛恨至此?小人物之所以用惨烈卑鄙的手段回报恩主,主要的是他必须这样,才能消化自己因忘恩负义所产生的内疚和有希望使别人相信自己并没有忘恩负义。
天下却有一种人,你最好不要认识他;不幸认识他,最好不要跟他有友谊;不幸有了友谊,最好不要对他有恩,或接受他的恩。但是,这种人往往有动人心魄的蛊惑力;连苻坚都不得不坠入陷阱。
姚苌他爹遗言让他们兄弟永远忠于晋室,姚苌他哥哥被苻坚杀了,自己被逼投降,姚苌自己又随时可能被杀害。你让他做人没得选,只能忍辱偷生,父言不能从,兄仇不得报,自身不得保,还他妈谈忠义二字。他不鞭尸,何以泄愤?慕容垂,他是无路可走,投奔而来,苻坚收留了他,他不记苻坚的恩德,那他就不是人。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什么时候让人以德报怨了?以德报怨,天理不容啊!
[14]高平人翟畅执太守徐含远,以郡降翟辽。燕主垂谓诸将曰:“辽以一城之众,反覆三国之间,不可不讨。”五月,以章武王宙监中外诸军事,辅太子宝守中山;垂自帅诸将南攻辽,以太原王楷为前锋都督。辽众皆燕、赵之人,闻楷至,皆曰:“太原王子,吾之父母也!”相帅归之。辽惧,遣使请降;垂以辽为徐州牧,封河南公,前至黎阳,受降而还。
[14]高平人翟畅抓住了太守徐含远,并率全郡投降了翟辽。后燕国主慕容垂对各位将领说:“翟辽只不过凭借着一个城池的部众,却在三个国家之间反复归叛,不能不去讨伐。”五月,慕容垂命令章武王慕容宙为监中外诸军事,辅佐太子慕容宝镇守都城中山;慕容垂则亲自统率各位将领向南进攻翟辽。他任命太原王慕容楷为前锋都督。翟辽的部众都是燕赵一带的人,听说慕容楷率军到了,都说:“太原王的儿子,是我们的父母!”于是都互相带领着归顺慕容楷。翟辽恐惧异常,派遣使节到后燕军中请求投降。慕容垂任命翟辽为徐州牧,并封为河南公,并往黎阳地方,办理受降后,班师回朝。
慕容垂对苻坚的恩德始终念念不忘,总觉得有愧于他,记于心,挂于口。懂感恩的人,值得尊敬。慕容一族,身兼文武,志气俊拔,屈膝吞声而为人下之臣,盖非其心性所能忍也,才足以拥州夺郡割据一方,德不堪逐鹿中原一统天下,不臣不王,难屈难伸,唯取边国如大理者,或可得其乐。
吾事之亦尽;但为二公猜忌,吾惧死而负之,每一念之,中宵不寐。”光祚闻后,悲恸欲绝。慕容垂赐其金帛,被光祚拒绝。慕容垂说:“卿犹复疑邪?”光祚说:“臣昔者惟知忠于所事,不意陛下至今怀之,臣敢逃其死?”慕容垂说:“此乃卿之忠,固吾求也,前言戏之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从此,慕容垂待光祚甚厚,后为中常侍。
当初,慕容垂在长安时,秦王符坚常与其手挽手交谈,慕容垂出宫后,冗从仆射光祚对符坚说:“陛下颇疑慕容垂乎?垂非久为人下者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符坚将此事告诉慕容垂。后来符丕出邺城奔晋阳,光祚与黄门侍郎封孚、巨鹿太守封劝皆降晋,晋以光祚等为河北诸郡太守。温详败走后,诸郡都归功于后燕,慕容垂将众人赦免,抚待如旧。慕容垂见到光祚时,泣下沾衿地说:“秦主待我深,吾事之亦尽;但为二公猜忌,吾惧死而负之,每一念之,中宵不寐。”光祚闻后,悲恸欲绝。慕容垂赐其金帛,被光祚拒绝。慕容垂说:“卿犹复疑邪?”光祚说:“臣昔者惟知忠于所事,不意陛下至今怀之,臣敢逃其死?”慕容垂说:“此乃卿之忠,固吾求也,前言戏之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从此,慕容垂待光祚甚厚,后为中常侍。
初,垂在长安,秦王坚尝与之交手语,冗从仆射光祚言于坚曰:“陛下颇疑慕容垂乎?垂非久为人下者也。”坚以告垂。及秦主丕自邺奔晋阳,祚与黄门侍郎封孚、钜鹿太守封劝皆来奔。劝,奕之子也。垂之再围邺也,秦故臣西河朱肃等各以其众来奔。诏以祚等为河北诸郡太守,皆营于济北、濮阳,羁属温详;详败,俱诣燕军降。垂赦之,抚待如旧。垂见光祚,流涕沾衿,曰:“秦王待我深,吾事之亦尽;但为二公猜忌,吾惧死而负之,每一念之,中宵不寐。”祚亦悲恸。垂赐祚金帛,祚固辞,垂曰:“卿犹复疑邪?”祚曰:“臣昔者惟知忠于所事,不意陛下至今怀之,臣敢逃其死!”垂曰:“此乃卿之忠,固吾所求也,前言戏之耳。”待之弥厚,以为中常侍。
当年,慕容垂在长安的时候,秦王苻坚曾经与他握手交谈,冗从仆射光祚曾对苻坚说:“陛下您很顾虑慕容垂吗?慕容垂可不是一个久居人下的人啊。”苻坚却把光祚这番话告诉了慕容垂。前秦国主苻丕从邺城逃奔晋阳后,光祚和黄门侍郎封孚、钜鹿太守封劝都来投奔东晋。封劝是封奕的儿子。慕容垂再次兵围邺城,前秦老臣西河的朱肃等人都各自率自己的部众来归顺东晋。朝廷下诏任命光祚等人为河北等几个郡的太守,都在济北、濮阳等处驻扎,羁縻从属于温详;温详失败后,他们都向后燕军投降。慕容垂赦免了他们,并像过去一样安抚厚待他们。慕容垂看见光祚也在其中,于是痛哭流涕,泪湿衣襟,说:“秦王苻坚待我恩深,我也尽自己全力为他办事;但是受到苻丕、苻晖二公的猜忌,我因为怕死才背叛了他们。现在每一想起这些,半夜也睡不着觉。”光祚也很悲恸。慕容垂赐给光祚金钱布帛,光祚坚决辞谢不收,慕容垂说:“您现在还怀疑我吗?”光祚说:“我过去只知道忠于我所侍奉的主人,想不到陛下您今天还把我这事挂在心上,我怎么能逃过死罪啊!”慕容垂说:“这是你的一片忠心,正是我所企求的,刚才那句话不过是玩笑罢了。”从此,慕容垂对待光祚更加优厚,任命他为中常侍。
燕主慕容垂统率大军在黄河北岸耀武扬威,后燕帝国的贵人们南望万里江山,充满豪情壮志,高阳王慕容隆说:温祥这类人物,都是白面儒生,乌合成群,只想着依凭黄河自我固守,如若大军一旦渡过黄河,必定望风震恐瓦解,不用等到真正战斗。慕容垂同意了这个判断,于是燕军一部分于碻磝津以西四十里处渡过黄河,而慕容隆则统率大军列阵于黄河北岸,果然,温祥派出的沿河部队立即逃向城池,被果断勇猛的燕军追击大破。温祥连夜带着妻子逃向彭城,其属下的三万余部众都向燕国投降,随后燕主慕容垂任命太原王慕容楷为兗州刺史、镇守东阿。
不白净的慕容隆,对着一群白面儒生,妒火中烧地骂他们是“乌合为群”,他忘记了,正因为他没有他堂弟慕容冲那一身的细皮白肉加红嘟嘟的娇嫩嘴唇、粉扑扑的漂亮脸蛋,当年才侥幸逃过了苻坚那一双狼一般的色眼啊。
2.评论东晋武帝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间,创造了在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淝水之战”。而他自己则在外敌解除之后,高枕无忧地整天醉生梦死,游戏起人生来了。 司马曜是个享乐主义者,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开玩笑。 他嗜酒如命,酒喝得邪乎,玩笑开得也常常让人瞠目口呆。有一天司马曜从早上起来就觉得特别爽,便吩咐中午在延寿堂欢宴群臣。司马曜心里痛快,酒喝得有点儿高了,说话舌头多少也有点儿不听使唤,但这都不耽误他的兴致。他站起身来,高举酒杯说:“诸位爱卿,你们说说,朕的治国才能如何呀?” 对于这类问题,群臣中一些马屁高手平时就不知温习过多少遍了,一看机会来了,喜出望外,争先恐后地抢答道:“吾主治国才能高过泰山,盖过五岳。” 司马曜听了很是受用,但似乎不太满意,就又笑眯眯地启发道:“朕可与古时哪位帝王媲美呀?” 因为酒往上撞,古代优秀的帝王又挺多,一时不知和谁相比比较合皇上的口胃,所以竟没有人立刻回答,热闹的宴会有些冷场。好在青州刺史机灵,瞄准时机,像弹簧一样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回答:“陛下文韬武略,盖世超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光武帝刘秀只配当你的徒弟,汉高祖刘邦只能望着你的脑勺叹气。” 司马曜一听,眉开眼笑,当即宣布:赐青州刺史良田千亩,锦帛千匹。群臣一听,大吃一惊,谁能想到一句马屁话竟然得到这么多赏赐啊。群臣纷纷捶胸顿足后悔嘴太慢,话没有及时跟上,耽误了一大笔收入。 青州刺史听了皇上的话,也惊得傻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皇上出手这么大方,赶忙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不料,司马曜见状,一阵哈哈大笑:“爱卿不用谢了,朕刚才戏言也。朕虽饮酒过量,可心明如镜。今天群臣集会图个高兴,爱卿用假话捧朕,故而朕也用假话赏赐爱卿,这叫礼尚往来,朕与爱卿们寻个开心。” 司马曜言罢,堂上顿时一阵大笑,弄得青州刺史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哭笑不得。司马曜常常为自己在不同场合开玩笑的创意而满足,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命运悲剧已在他的玩笑中悄悄降临了。 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还要张贵人陪他对饮。张贵人不胜酒力,极力辞谢,司马曜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曚昽,起身冷笑一声说:“你当年是因为美貌才被封为贵人,如今你年近30,美色大不如前,白占着一个贵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废了你,另选新人。”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随后,左右慌忙的张贵人将司马曜扶入卧室,让他上床睡去。 司马曜本来说的只是开玩笑的一通酒话,但对张贵人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招来心腹宫女,偷偷溜进卧室,见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的脸,在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司马曜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了。 贵为天下至尊,也称得上年轻有为,却因一句戏言而遭杀身之祸,死时年仅35岁,司马曜的悲剧不由人不唏嘘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