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4928|回复: 49

成语典故班91-随心笔记本

[复制链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12 13: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4 21:15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一课作业
91-随心
1、什么是成语?并简答成语的基本特征?
答: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也就是说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成语的基本特征是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2.简答成语与谚语、歇后语的区别,并举例。
答: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也就是说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例如:
“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3.填空题:
①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②(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4.请分别写出3、4、5、6、7字的成语各6个。
③字成语:莫须有,眼中钉,浪淘沙,中山狼,避风港,保护伞。
④字成语:一蹴而就,千钧一发,顺风顺水,花好月圆,比翼双飞,劳民伤财。
⑤字成语:富贵不能淫,欲速则不达,防患于未然,瑞雪兆丰年,民以食为天,人比黄花瘦。
⑥字成语:有志者事竟成,哀莫大于心死,风马牛不相及,水至清则无鱼,百闻不如一见,五十步笑百步。
⑦字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 解铃还需系铃人 、清官难断家务事、醉翁之意不在酒、树欲静而风不止、 挟天子以令诸侯。
5.请为以下成语填上正确的汉字。
(黯)然失色 按(部)就班 不(假)思索 (沧)海桑田  
出奇(制)胜 既往不(咎) 岌(岌)可危 (脍)炙人口 励精(图)治(流)芳百世 美轮美(奂) 名(副)其实 (墨)守成规 水乳交(融) 所向披(靡) 心无旁(骛) 心心相(印) (源)远流长越(俎)代庖 责无旁(贷) 众口(烁)金 (振)聋发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作业:
81-随心

一、填空题
1.名词可分为(专有)和(普通),还可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两大类。
2.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地方)、(事物)等特有的名词。科学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科学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3.(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生活实践经验)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天气)、(农耕)、(养生)、(社会生活)。
二、辨别题
下面四字词语中,请你辨别那些是成语,加注释并注明出处。
北斗导航、泰山北斗、嫦娥奔月、嫦娥四号、魔兽争霸、恃强争霸、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攻城机器、攻城掠地、乌江自刎、神秘圣地
约法三章、雷霆一击、楚河汉界、衣锦还乡、江东父老、互助互爱
格式如下:
(1)泰山北斗
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嫦娥奔月
是嫦娥投向月亮。相传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偷吃了以后,乃飞上月亮,常住于广寒宫中。
出处:《淮南子·览冥》。
(3)恃强争霸
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孔子演义》
(4)指鹿为马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
(5)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史记·项羽本纪》。
(6)攻城掠地
攻占城市,掠夺土地。
《淮南子 兵略训》
(7)约法三章
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
(8)衣锦还乡
富贵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
《南史 刘之遴传》
(9)江东父老
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
(10)互助互爱
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三、说出下面歇后语的目的语
1.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宝剑出鞘——锋芒毕露
3.高山上敲鼓------名(鸣)声在外
4.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5.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6.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7.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8.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讲作业
81-随心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世代流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3.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一
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追求平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求对称,反映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史。

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分褒义贬义,但随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这说明成语与传统文化有关。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闻鸡起舞: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表示及时奋发。出自晋书 祖逖传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战国策 秦策一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形容很讲信用。
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
言出必行:说了就必须做到。
论语 子路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朱子全书
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后汉书 冯异传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革故鼎新:革除旧弊,建立新制。
梁国公姚祟神道碑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
1.愚公移山;
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2.废寝忘食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夜以继日
释义;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4.披星戴月
释 义: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出 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5.赴汤蹈火:不避艰险,奋勇向前。《荀子 议兵》
6.视死如归: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死。《吕氏春秋 勿躬》
7.大义凛然: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不可侵犯的态度。《唐颜文忠公新庙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四讲作业:
81-随心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服饰:衣冠楚楚、天衣无缝、衣香鬓影、浓妆淡抹;
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金鼎玉食、馔玉炊金、缊褐瓢箪;
茶:茶余饭后、人走茶凉、茶饭无心、粗茶淡饭、残茶剩饭;
酒:酒足饭饱,灯红酒绿、酒色财气、借酒消愁、酒囊饭袋。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
qǔ zhōng zòu y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相如 虽多虚辞滥説,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諫何异。 扬雄 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 郑 卫 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意为乐曲到结束时奏出了雅正的乐音。本谓 相如 的辞赋不够完美,到了结尾才转好,后多以“曲终奏雅”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到终了时更加精采。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典史》:“有为作十字令者云:‘一命之荣称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曲终奏雅,则非但雅謔,而官箴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这真是‘曲终奏雅’,令人如释重负,觉得天皇毕竟圣明,好人也终于得救。”
近义、结局完美反义、虎头蛇尾

一唱三叹、
yí chàng sān tàn
见“ 一倡三叹 ”。
《漢語大詞典》: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 唱 ”。 晋 陆机 《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肃雍舞》:“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二:“ 蔚庐 先生固稍逊,然称而言,絶无依傍,一唱三叹,局度雍容。”
近义、余味悠长

余音绕梁、
yú yīn rǎo liáng
(1).《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因以“餘音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圆润,馀韵无穷。《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餘音绕梁,三日不絶’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 小玉先生 説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2).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清 贺裳 《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復餘音绕梁之意。”亦作“ 餘响遶梁 ”、“ 餘响绕梁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秦青 顾谓其友曰:‘昔 韩娥 东之 齐 ,遗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而去,餘响遶梁,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中:“ 韩娥 过 齐 雍门 ,鬻歌假食,既毕,而餘响绕梁,三日不絶。”
近义、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游鱼出听、
yóu yú chū tīng
【解释】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52-
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螾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闇,河水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东汉·高诱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鱼喜音,出头于水而听之。」 [1]
《荀子·劝学篇》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2]

近义、六马仰秣 弦奏跃鱼 老鱼跳波 鱼出听曲 

八音迭奏、
[bā yīn dié zòu]
八音迭奏,汉语成语,拼音是bā yīn dié zòu,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出自《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近义、八音匣者,与衣厢等。触其机,八音迭奏,

钟仪楚奏、
zhōng yí chǔ zòu,意思是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出自三国·魏·王粲《登楼赋》。近义:庄舄越吟
反义:乐不思蜀

匕鬯不惊、
bǐ chàng bù jīng
语本《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后以“匕鬯不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於万邦;束髮登朝,匕鬯不惊於百里。” 文公直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虽军事倥偬之际,而城中安堵如常,匕鬯不惊。”不,后亦写作“无”。 黄远庸 《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近义、指挥若定
反义、鸡犬不宁

青梅煮酒、
qīng méi zhǔ jiǔ
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 宋 晏殊 《诉衷情》词:“青梅煮酒鬭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表 曰:‘吾闻贤弟在 许昌 ,与 曹操 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近义词:曲水流觞
反义词:粗茶淡饭

醴酒不设、
lǐ jiǔ bù shè
不再特别准备甜酒。比喻对人的礼敬渐渐减弱。《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 元王 敬礼 申公 等, 穆生 不耆酒, 元王 每置酒,常为 穆生 设醴。及王 戊 即位,常设,后忘设焉。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 楚 人将钳我於市。’”
近义、白眼相看
反义、彬彬有礼

玉卮无当、
yù zhī wú dàng
亦作“ 玉卮无当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日, 堂谿公 见 昭侯 曰:‘今有白玉之巵而无当,有瓦巵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巵。’”谓玉杯无底。当,底。后多比喻东西虽好,却无用处。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且夫玉巵无当,虽寳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桂华无实,玉卮无当。”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若 袁彦伯 之务饰玄言, 谢灵运 之虚张高论,玉巵无当,曾何足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酒欲尽, 真 搜篋出饮器,玉卮无当,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满。”
近义、虽宝非用  虽丽非经
反义、秀外慧中

瓮里醯鸡、
wèng lǐ xī jī
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 孔子 出,以告 颜回 曰:‘ 丘 之於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郭象 注:“醯鸡者瓮中之蠛蠓。”后以“瓮里醯鸡”喻见识浅陋的人。《幼学琼林·鸟兽》:“怡堂燕雀,不知后灾;瓮里醯鸡,安有广见。”
近义、见识浅陋,井底之蛙
反义、见多识广 ,博学多才

浅斟低唱、
qiǎn zhēn dī chàng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 宋 陶谷 《清异录·释族》:“ 李煜 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 宋 柳永 《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浅斟低唱,觥筹交举。” 清 黄景仁 《虞美人·闺中初春》词:“问春何处最多些,只在浅斟低唱那人家。”
近义、悠然自得,遣兴消闲
反义、孤芳自赏,放声高歌

头没杯案
、[tóu mò bēi àn]
意思是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1]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近义词:
反义词:谨言慎行

戴玄履黄、
dài xuán lǚ huáng
犹戴天履地。 明 刘基 《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参见“ 戴天履地 ”。
顶天立地。犹言生于天地之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曰:吾闻父母之讐不与戴天履地。”《周书·晋荡公护传》:“今日以后,吾之残命,唯繫於汝,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政元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同是戴天履地之人,独笑 龙逢 非俊物。”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呜呼!同是圆颅方趾,戴天履地,而必事事俯首拱手,待命他人,岂不可为长太息矣乎!”亦省作“ 戴履 ”。 明 陈子龙 《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三:“赤墀侍臣惭戴履,偷生苟活同舆儓。”

近义、顶天立地
反义、偷生苟活,俯首拱手

衣冠礼乐 、
、[yī guàn lǐ lè]
意思是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出自《策秀才文》。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何者?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1] ,扫地无余。”

披褐怀玉:披褐怀玉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身怀才德,深藏不露。出处,《孔子家语·三恕》: “子路问于孔子曰: ‘有人于此,披褐而怀玉何如? ’ 子曰: ‘国无道,隐之可也。’ ”
近义词:深藏不露
反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羽扇纶巾、
yǔ shàn guān jīn
《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裴启 《语林》:“ 诸葛武侯 与 宣王 在 渭 滨将战, 武侯 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 公瑾 当年, 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明 沈采 《千金记·登拜》:“整乾坤,清四海,怎肯教鱼龙一混。得志也,羽扇纶巾,再不去践长途,客身难进。”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伐罪安民,军机宜迅,兼程进。羽扇纶巾,令下山河震。”
近义词:风流倜傥
反义词:衣衫褴褛

斑衣戏彩、
bān yī xì cǎi
谓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 老莱子 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红楼梦》第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难道反笑我不成?”
近义词:彩衣娱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5课作业
091-随心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2.破釜(沉)(舟)3.(闻)鸡(起)舞4.三顾(茅)(庐)5.(卧)薪(藏)胆  6.指鹿(为)(马) 7.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敬)贤(礼)士  12.(不)矜(不)伐13.(坦)(诚)相待 14.(克)恭(克)顺15.屈()待()16.温(文)尔(雅)17.以(利)相(倾)18.虚(怀)若(谷)19.虚(位)以(待)20.虚(席)以(待)21.戒(骄)戒(躁)22.自知(肚)明 23.洗(耳)恭(听)24.(相)(敬)如宾25.以(实)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29.(举)案(齐)眉30、(母)慈(子)孝 31.开(宗)明(义)32.(明)正(典)刑33.(文)(武)差事 34.知(书)明(理)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1.不矜不伐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近义词】: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2.门不停宾
【解释】: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 《晋书·王浑传》:“座无虚席,门不停宾。”
【举例造句】: 门不停宾,古所贵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反义词】: 门可罗雀

3.扫径以待
【解释】: 径:小路;待:等待。洒扫庭院的小路,准备欢迎客人的到来。
【出处】:
【举例造句】: 章先生商务繁忙,我们就不打扰了,改日请一定光临舍下,梁某扫径以待

4.温恭自虚
【解释】: 温恭:温和谦恭;虚:虚心。温顺谦恭而不自满。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
【出处】: 《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5.忠信乐易
【解释】: 忠信:忠厚老实;乐易:欢乐,平易。指为人忠厚老实,平易近人。
【出处】: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6.虚己以听
【解释】: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7.执经叩问
【解释】: 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忠信乐易
【解释】: 忠信:忠厚老实;乐易:欢乐,平易。指为人忠厚老实,平易近人。
【出处】: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9.虚席以待
【解释】: 空着位置等待。
【近义词】: 虚位以待

10.举案齐眉
【解释】: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近义词】: 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反义词】: 琴瑟不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六课作业
91-随心

一、必做题
1、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触(类)旁(通)、进(德)修(业)、闭(关)锁(国)、错(综)复(杂)、革(邪)反正、革(面)洗(心)、诲(淫)诲(盗)、诲(盗)诲(淫)、(继)往(开)来、数(往)知(来)、书(不)尽言、显微(阐)幽、仰(拾)俯(取)、(匪)朝(伊)夕、云(车)风(马)、应(天)顺(人)、宗庙(社)稷、总(而)言之、庸(言)庸(行)、金(兰)契友、辉光日(新)、承(天)之祐、与(时)消息、飞(龙)在天、
退藏(于)密、知(彼)知(己)、声(投)气应、泰来(否)往、 (何)思何虑、经(纶)天下、眈(眈)逐(逐)、动静有(常)、钩深(致)远、鸿(渐)之仪、(及)宾有鱼、密云(不)雨、修(辞)立诚、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神(而)明之、
(朝)乾夕惕、玄(黄)翻覆、龙战(于)野、振民(育)德。

2.《周易》中的成语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请把形容这五种精神的成语各写2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形容进取精神的成语:
愚公移山
出处:【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同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
反义: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孤军奋战
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释义: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同义:孤军深入。
反义:同仇敌忾。

形容宽容精神的成语
江海同归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乙:“贞元十二年天子诞日,诏儒官与缁黄讲论。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释义:大江大海同归于大洋。指殊途而同归。
同义:殊途同归、百川归海

从谏如流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
释义: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同义:从善如流。
反义:独断专行、讳疾忌医、刚愎自用。

形容团结精神的成语
二人同心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义: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同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志同道合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同义:心心相印、情同手足、志同道合
反义: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形容诚信精神的成语
童叟无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释义: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同义:童叟不欺、公平买卖。

信及豚鱼
出处:《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释义: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形容谦虚的成语
谦卑自牧
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释义: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

谦谦君子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释义: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二、选做题
1.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请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
2.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请以“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

七律  人生当自强

青衫载酒五陵辰,纠扰无妨物外身。
傲睨风云谙世态,闲吟山水得天真。
平生侠气纵横去,一往仁怀俯仰新。
不问前程何所似,飘然但做凤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七讲作业   
    91-随心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答:《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共有40篇。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
1、.出自《诗经·国风
之子于归
释义: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同义:喜成连理
反义:劳燕飞分
例句:《诗经 周南 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信誓旦旦
释义: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同义:言而有信
反义:言而无信
例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2、出自《诗经·大雅》
天作之合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出处::《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义:美满良缘
反义:狭路相逢
例句: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投桃报李
释义: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同义:礼尚往来
反义:傲慢无礼
例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3、出自《诗经·小雅》
载沉载浮
释义:在水中上下沉浮。
出处:《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同义:上下浮沉
反义:纹丝不动

生不逢辰
释义:出生就没有碰上好时辰。形容时运不济或慨叹不被人赏识。
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同义:时运不济
反义:吉人天相

4.《诗 经·颂》:
高高在上:
[解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近义]
不可一世
[反义]
平易近人

无所适从:
[解释]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近义]
不知所措
[反义]
随遇而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91-随心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定义: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包含内容: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2009年清华简中发现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书》。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或两汉时期。
    清华简西伯勘黎《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
“谟”是记君臣谋略的;
“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
“诰”是勉励的文告;
“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
“命”是君主的命令。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例如:《大禹谟》载益曰:“满招损,谦受益。”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功亏一篑
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近义:前功尽弃
反义:大功告成
例句:有的人一旦功亏一篑,就忘乎所以了。
(2)暴殄天物
解释: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近义:挥霍无度
反义:精打细算
例句:圆明园的稀世珍宝就这样被英法联军糟蹋了,真是暴殄天物!
(3)面墙而立:
解释: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近义:墙面而立
反义:
例句: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4)孜孜不倦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近义: 废寝忘食
反义: 游手好闲
例句:愿你的追求孜孜不倦,愿你永远学而不厌。
(5)坐以待旦
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近义: 夜以继日
反义:
例句: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6)和衷共济
释义: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同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风雨同舟
反义: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例句;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7)凤凰来仪
释义: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出处: 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
同义:凤皇来仪
例句; 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8)光天化日
释义: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出处: 《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
同义:大庭广众、众目昭彰、众目睽睽
反义:暗无天日
例句; 彼残忍乖邪之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9)杀人越货
释义: 越:抢劫。害人性命,抢人东西。指盗匪的行为。
出处:《书·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同义: 谋财害命、打家劫舍
反义; 舍己为人
例句;  贫民变乘势闯入富家,杀人越货,抢劫至两昼夜。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
(10)克勤克俭
释义: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同义: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反义: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例句;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91-随心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a、《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阴阳与五行,经由邹衍方始结合;儒与法,经由荀子才相交融。儒、法、阴阳、五行的结合,肇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b、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库财物的措施,严密细致,相互制约,体现了高超的运筹智慧。书中有许多至今犹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鉴的制度。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纵

博闻强记
释义: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同义: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览群书、博文强识

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箪食瓢饮

砥厉廉隅
释义: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修身养性

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同义:纸上谈兵

教学相长
释义: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

困知勉行
释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

美轮美奂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美奂美轮

师严道尊
释义: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师道尊严  尊师重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成语、典故学习班第十讲作业
91-随心

一、填空题
1.《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2.(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可以体现《礼记》作品的思想。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
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三种类型,是《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
5.《礼记》多样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顶真)、(设问)、(反问)、(虚词的灵活运用)。
二、写作题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礼记•学记》中这句话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附: 释义:坏事发生了再加以禁止,就遭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学习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弄乱教学秩序而不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褊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赏析:如果一个人想要使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那么他就必须做好这几方面的事:一是要抓住机会学习,趁着自己年轻努力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纪大了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人老体衰,失去了人生中最佳的学习机遇,即使他耗费年轻时数倍的力气,恐怕也收效甚微。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毫无章法。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学会爬就想跑”的学习方法只能使自己的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三是要学会交流,广交有道德的朋友。在与朋友交谈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知识。
七律 题礼记之学记
文/随心

昨日繁荣今日尘,大千风物迥无垠。
玄机望望长疑梦,覆水离离总惹颦。
为学少年时不待,将登书径序须循。
文章千古轮回事,求索今朝莫厌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2:59 , Processed in 0.0800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