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03|回复: 9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一年级隋组第十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5-23 20: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1-5-23 21:59 编辑

作业:试述当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弊。

0

主题

93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1-5-25 11:1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隋—16德威 第十讲作业:试述当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弊。 答:“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首辛弃疾写的耳熟能详的宋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的气壮山河,对比之下宋文帝刘义隆三次北伐却惨不忍睹。为何短短三十年,两位皇帝的北伐结局差距如此之大?经此一战,刘宋王朝积累发展的三十年建设成果付诸东流,国力日衰。 首先,宋文帝错误估计形势。宋文帝认为自己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国力肯定比武帝时期强势,可是他忘了刘宋王朝在发展的时候北魏也在发展,北魏太武帝也是一代明君,自己却不如当年的武帝。在经过第一次北伐惨败后,又分别在北魏与柔然等国作战时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驾崩国内无主时进行第二第三次北伐。自认为时机很好,殊不知北魏早就预判到刘宋会趁机北伐了。在经过第一次北伐的交手过后,北魏已经深深了解了刘宋的国力和军队的弱点,就算是两线作战,依然能轻松取胜。反观刘宋国力日渐衰微,内部不团结统一,老百姓苦不堪言,这样的刘宋焉能取胜? 其次,宋文帝战术策略错误。第一次北伐已经了解到了自己以步兵为主,在北方平原不是北魏骑兵的对手,确仍然忽略水军的建设,边防重镇疏于防备,防务空虚,经常受北魏侵袭,守备力量依旧薄弱。后两次北伐基本上采取相同的战术,分东西两路大军分别进攻,两次都是东路水军失利,导致西路军无功而返。而且宋文帝还在距离前线千里之外的地方遥控指挥军队作战。战线拉的这么长,指挥信息不能及时传达,怎么有胜算? 总而言之,宋文帝北伐没有错,错在没有合理分配资源,没有选派合适的大将,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没有与朝中取得一致的意见;错在实力已经不允许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坚持北伐;错在忽略刘宋军队宇北魏军队的差距。但我认为他并不是一个昏君,相反我认为他很可怜,一生都在想着北伐,人人都反对,甚至连太子都反对,他仍然坚持着收复故土,满怀热血,结局却异常悲凉。如果太子没有发动政变结束了宋文帝的一生,我想他还会坚持第四第五甚至第六次北伐的,无论结局如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5-26 15: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岛有凤来仪 于 2021-5-26 15:32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0
发表于 2021-5-27 1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讲作业
隋12--丁香花开
二次北伐的失败,导致刘宋江北六州变得萧条破败,荒无人烟。到了元嘉二十九年,太武帝拓跋焘被中常侍谋杀,北魏宫廷内乱,朝中无主,机不可失,文帝又分兵数路攻向中原。原因第一,就是战略上准备不足,过于匆忙,所以才会这么屡屡受挫。二是指挥有问题,宋文帝独断专行,对于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他根本没有把握住过先机,还屡次判断失误。。第三,就是用人有严重问题呀。将北伐的罪过完全归咎文帝的乱指挥,也确实片面。实际上北伐的将领大多缺乏才能,甚至临阵胆怯,这也成了元嘉北伐的一大败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5-27 16: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隋组09-语辰辰第十讲作业

作业:试述当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弊。
答:
第三次北伐。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刘义隆听说北魏发生内乱,太武帝拓跋焘被杀,觉得北魏政局不稳,便派遣萧思话、王玄谟、张永、鲁秀兄弟等将领进行第三次北伐。离第二次相隔不到两年。

南方虽然接收了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两次南迁的人口,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是还不足以跟北方抗衡。所以在整个南朝和北朝的对峙中,北朝总体上是处于优势的。不过也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才有了南朝的存在,不然南方是没有实力跟北方对抗上百年的。

利:这次北伐除了恢复了刘宋在许、洛中间一带的控制,
弊:基本无功而还。北朝在这场战争中也是损失惨重,想要在短时间内再重现往日的辉煌也是不可能的,最终,直到北魏灭亡也没有改变这种军事格局。公元453年,因为北伐分歧而造成的矛盾,太子刘劭发动政变杀害了父亲刘义隆,由此产生的各种内斗从此层出不穷,刘宋开始走向衰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5
发表于 2021-5-28 19: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隋19-梅花赞
作业:试述当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弊。
背景:450年发动的第二次北伐令北魏大军长驱直入,刘宋王朝已经大伤元气,军力、财力均受损严重。 (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曰:“北伐自是我意,江、徐但不异耳。”)
452年,二月甲寅,中常侍宗爱刺杀了北魏国主,一代霸主陨落,
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弊是:
1、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淮河、泗水几个州郡,受到北魏入侵的创伤,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不应该轻举妄动。”
2、浩浩大军被困在城外,粮食物资的运送也会很困难。因此,为了抓住时机,应该利用机会乘胜进军,只能速战速决。
3、少有像檀道济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
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是:
1、伪魏的统帅刚刚死去
2、又加上正是炎热酷暑之际
3、他们朝廷内部相互怀疑猜忌
4、还来不及派兵远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5-30 13: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隋-20 非常认真的云 第十讲作业
元嘉年间三次北伐皆以南败北胜的结局告终,并非偶然现象,
1、刘宋元嘉年间虽号称盛世,但政局并不稳定,宫廷权争时隐时现,功高位重的名将檀道济,也因曾参与宫廷政变,而遭宋文帝猜忌被杀;北魏虽亦权争不断,但毕竟完成了北方统一大业,拓跋焘对国家拥有强力控制,国内政局堪称稳定。
2、刘宋元嘉年间虽说是“财阜人丰”的“小康”局面,但国库钱财粮秣并不充盈。每次战前,均须向境内富民大量借贷军资,国家经济实力难以长久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农业、畜牧业等经济生产领域,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促进了黄河流域经济的恢复和缓慢发展,加之北方地大物博,为北魏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当然,北魏的经济实力也较脆弱。尤其是攻入黄淮地区后,所需庞大军资,主要靠掳掠而得。刘宋军民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时,魏军几乎无所掳掠,军资供应几乎衰竭,这也是魏军不得不停步江北,转而匆促北撤的主要原因。
3、刘宋虽有庞大兵力,但大多数士兵是战前征发的庶民,缺乏基本的军事训练,战斗力极差;刘宋军队的兵种,主要是步兵、水军,突击力、战斗力较强的骑兵比较匮乏;东晋以来,门阀世族“重文轻武”,导致刘宋堪当一面的将才,极其匮乏;以至于到彦之、王玄谟等庸凡之才,竟被授予重任。他们或刚愎自用,或稍遇挫折,就狼狈逃窜。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统兵大将如此,宋军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加之宋文帝唯恐军权旁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种“诏从远来,事势已异”遥控指挥,危害极大;反观魏军,在长期的统一战争中,将士训练有素,战斗力强;魏军以骑兵为主,便于长途驱驰奔袭;太武帝拓跋焘极富军事天才,往往亲临前线,临机决断,指挥作战;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敢于迂回纵深穿插等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得宋军东支西绌,穷于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7

帖子

3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1-6-6 14:1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隋组第十讲作业。 隋20-杏雨雪花~  试述当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弊。   答:利~终于收回来了一点国土。 弊~虽然收回了一点失地,可也耗尽了多年的积蓄。大伤国本,得不偿失。以至后来为备北伐而挑选候选人的时候,还被儿子杀死了,从此刘宋的江山也走向了衰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6
发表于 2021-6-17 20: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隋组02-珍朱第十讲作业

作业:试述当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弊。
答:
第三次北伐。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刘义隆听说北魏发生内乱,太武帝拓跋焘被杀,觉得北魏政局不稳,便派遣萧思话、王玄谟、张永、鲁秀兄弟等将领进行第三次北伐。离第二次相隔不到两年。

南方虽然接收了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两次南迁的人口,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是还不足以跟北方抗衡。所以在整个南朝和北朝的对峙中,北朝总体上是处于优势的。不过也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才有了南朝的存在,不然南方是没有实力跟北方对抗上百年的。

利:这次北伐除了恢复了刘宋在许、洛中间一带的控制,
弊:基本无功而还。北朝在这场战争中也是损失惨重,想要在短时间内再重现往日的辉煌也是不可能的,最终,直到北魏灭亡也没有改变这种军事格局。公元453年,因为北伐分歧而造成的矛盾,太子刘劭发动政变杀害了父亲刘义隆,由此产生的各种内斗从此层出不穷,刘宋开始走向衰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6
发表于 2021-7-27 10: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茶香 于 2021-7-27 10:14 编辑

隋1-清茶香
作业:试述当北魏世祖去世时,刘宋乘机北伐的利弊。

刘宋北伐的弊 ;
文帝没有好好的分析一下形式,没有做到扬长避短只是盲目不听朝臣的劝阻的北伐,注定会失败
1、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淮河、泗水几个州郡,受到北魏入侵的创伤,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不应该轻举妄动。”文帝不采纳。
2、黄河以南百姓饥饿受苦,千里荒野没有充饥的东西。浩浩大军被困在城外,粮食物资的运送也会很困难。因此,为了抓住时机,应该利用机会乘胜进军,只能速战速决。

3、少有像檀道济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

4 宋文帝还在距离前线千里之外的地方遥控指挥军队作战。战线拉的这么长,指挥信息不能及时传达,怎么有胜算?
刘宋北伐的利是:

1、伪魏的统帅刚刚死去
2、又加上正是炎热酷暑之际
3、他们朝廷内部相互怀疑猜忌
4、还来不及派兵远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9 , Processed in 0.0681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