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808|回复: 10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3-6 2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2-3-6 21:10 编辑

作业: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1

主题

360

帖子

3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3-7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讲作业   梁组09朱长孝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答:
承孝文之遗愿,播融合之革新。传迁都之祖德,改风化而扬善。
大度常怀于胸,喜怒不形于色。雅性而崇俭素,端严而显英武。
建洛阳之宏伟,拒权贵之旧俗。南征而讨萧梁,北伐而平柔然。
据汉中而扩土,奉佛学而明义。尚戎而震威武,隆旺而兴基业。
未查贵胄之乱,失察权臣之秉。物极则事必反,盛极则朝将衰。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
柔然所部,并非一族,合众诸部,万里宏图。
吞并高昌,进攻于阗。切断西域,独大塞边。
北魏立朝,虎踞中原,并合诸侯,礼学汉篇。
初以对攻,后取和亲,有婚无情,有姻无缘。
唯冯太后,首倡汉礼,谋和邦交,来使互遣。
斗则两败,和则两利。岁贡不绝,方回友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3-9 11: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讲作业
02一点春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答:元恪(483年~515年),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宣武帝继位,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有功有过。
先说功;
1.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遗老重返故里的建议,坚持民族融合,巩固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果。
2.景明元年(500年),宣武帝趁着南朝正处于南齐末帝萧宝卷的昏暴统治下,开始南伐。北魏对南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攻取南朝梁的四川之地,并北击柔然。直到永平元年(508年),战事才告结束。此时,北魏已经占领汉中,领土疆域向南拓展,各国来朝,国势盛极一时。
3.因为笃信佛教,宣武帝取消子贵母死制度。
3.为能做一个圣明天子,能主动听取他人建议。如:厉行节俭,提倡礼乐,有效执法。解决城市治安问题,使洛阳城治安大好。为防范蛮夷,修建城池。在怀朔六镇,回恒、代二州,从东到西,一共修筑九座城堡。与此同时,以及适合储备粮食、兵器,位置上呈交错互救的据点二十七个。另外,元恪还命太乐令高崇调治金石乐器,完善礼乐制度。并命有司营建、修缮国学馆。一时间,北魏礼乐之风大兴。
再说过:
1.当咸阳王元禧发动叛乱后,虽然叛乱被平定,但其下诏罢免了奉诏辅政的六位大臣,使朝廷权力出现了转移。高肇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残杀和迫害以彭城王元勰为首的宗室重臣,使宣武帝对于皇室宗亲产生警觉,也使朝野侧目,都畏惧高肇的淫威。朝廷风气受到污染。可以说这是元恪用人不当之过吧。
2.元恪在位后期,朝政日趋黑暗,人民起义已是此起彼伏。宣武帝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将这些起义一一镇压。随之国力逐渐衰败。
      
综述元恪,《魏书》记载元恪幼年就有宽阔的胸怀,生性节俭朴素,喜怒不形于色;而且元恪在外表上更是风度翩翩、容貌俊美。这一切被父亲拓跋宏看在眼里,非常欣赏。继位后也能听取下属建议,厉行节俭,提倡礼乐之风,扩充疆土,国势盛极一时。只是在位后期,对朝廷用人不当贪污腐败现象未能及时制止,外戚专权,朝政黑暗,有些可惜了。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北魏对于柔然,显然优势更大。拓跋珪复国建立北魏后,先拿柔然开dao。其后拓跋氏锐意进取中原、无暇北顾,柔然趁势坐大,他们东征西扩,不断吸收了散居于草原的鲜卑、敕勒、匈奴、突厥等部落,“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成了横亘于北方的强大游牧zheng权。史称柔然汗国。与匈奴人一样,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开始不断南下对北魏进行sao扰和掠夺。
而此时入主中原的北魏,为了解除北边威胁,在与南朝对峙的同时,也毫不放松对柔然的讨伐与daya。当然,此时的北魏既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优势,又兼具中原文明的特长,对柔然处于优势地位。
北魏曾前后七次进攻柔然,并多次获取大胜,对柔然造成了shang筋动骨的打击,后来,柔然迫于形势,曾一度向北魏称臣,并尝试向西拓展,却最终因此再度与北魏翻脸。公元460年,柔然吞并高昌;公元470年,进攻于阗;公元472,进攻敦煌。而西域向来被中原政权视为战略与经济的后院,北魏因此先后9次出兵讨伐柔然,不断持续对其进行削弱。军力强大的北魏,能打则打,毫不手软。
汉化程度极高的北魏孝文帝元宏即位后,鉴于“兵者xiong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对柔然兼用怀柔之策;而柔然面对双方实力差距,也识相的俯首称臣,并且“岁贡不绝”。
然而柔然国也会趁北魏与南梁交战之际,入侵沃野、怀朔等地。
北魏朝廷随后派遣车骑大将军源怀,持节领兵前往北方,当他行进云中郡时,柔然人吓退至大漠之外。可以说北魏打出了威风,让柔然望风而逃。
源怀参考历代zhi服蛮夷之法:修建城池。
北魏对柔然,采取一手硬一手软的政策,能够打时坚决da击,一直da到shang筋动骨,确实起到震she作用;能够怀柔时便施与怀柔,当然,这也是在打到服从基础上,才可实施的政策。如此软硬兼施,迫使柔然俯首称臣,进贡不绝,这应该是北魏不错的政策。
但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柔然,哪能轻易服软呢?所以,在北魏进取中原无暇顾及时,也会“贼心不死”,搞一些动作,为此,北魏修建长城,储备粮草,这应该也是北魏的一种明智之举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0

帖子

3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3-9 15:4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三讲作业
梁6--枫叶红了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1、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继位。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遗老重返故里的建议,坚持民族融合,巩固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果。景明元年(500年),宣武帝趁着南朝正处于南齐末帝萧宝卷的昏暴统治下,开始南伐。北魏对南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攻取南朝梁的四川之地,并北击柔然。直到永平元年(508年),战事才告结束。此时,北魏已经占领汉中,领土疆域向南拓展,各国来朝,国势盛极一时。因为笃信佛教,宣武帝取消子贵母死制度。为能做一个圣明天子,能主动听取他人建议:厉行节俭、提倡礼乐、有效执法。解决城市治安问题,使洛阳城治安大好。为防范蛮夷,修建城池。在怀朔六镇,回恒、代二州,从东到西,一共修筑九座城堡。与此同时,以及适合储备粮食、兵器,位置上呈交错互救的据点二十七个。另外,元恪还命太乐令高崇调治金石乐器,完善礼乐制度。并命有司营建、修缮国学馆。一时间,北魏礼乐之风大兴。当咸阳王元禧发动叛乱后,虽然叛乱被平定,但其下诏罢免了奉诏辅政的六位大臣,使朝廷权力出现了转移。高肇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残杀和迫害以彭城王元勰为首的宗室重臣,使宣武帝对于皇室宗亲产生警觉,也使朝野侧目,都畏惧高肇的淫威。朝廷风气受到污染,用人不当所致。在位后期,朝政日趋黑暗,人民起义已是此起彼伏。宣武帝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将这些起义一一镇压,但国力逐渐衰败。

答2、北魏对于柔然,显然优势更大。拓跋珪复国建立北魏后,先拿柔然开打,其后拓跋氏锐意进取中原、无暇北顾,柔然趁势坐大,他们东征西扩,不断吸收了散居于草原的鲜卑、敕勒、匈奴、突厥等部落,“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成了横亘于北方的强大游牧政权。史称柔然汗国,与匈奴人一样,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开始不断南下对北魏进行掠夺。而此时入主中原的北魏,为了解除北边威胁,在与南朝对峙的同时,也毫不放松对柔然的讨伐,当然,此时的北魏既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优势,又兼具中原文明的特长,对柔然处于优势地位。北魏曾前后七次进攻柔然,并多次获取大胜。柔然迫于形势,曾一度向北魏称臣,并尝试向西拓展,却最终因此再度与北魏翻脸。公元460年,柔然吞并高昌;公元470年,进攻于阗;公元472,进攻敦煌。而西域向来被中原政权视为战略与经济的后院,北魏因此先后9次出兵讨伐柔然,不断持续对其进行削弱。军力强大的北魏,能打则打,毫不手软。汉化程度极高的北魏孝文帝元宏即位后,对柔然兼用怀柔之策;而柔然面对双方实力差距,也识相的俯首称臣,并且“岁贡不绝”。然而柔然国也会趁北魏与南梁交战之际,入侵沃野、怀朔等地。北魏朝廷随后派遣车骑大将军源怀,持节领兵前往北方,当他行进云中郡时,柔然人吓退至大漠之外。可以说北魏打出了威风,让柔然望风而逃。源怀参考历代制服蛮夷之法,修建城池。北魏对柔然,采取一手硬一手软的政策。当然,这也是在打到服从基础上,才可实施的政策。如此软硬兼施,迫使柔然俯首称臣,进贡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3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3-9 2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答:元恪(483年~51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即位于鲁阳,由“六辅”秉政。在位期间,扩建洛阳城,巩固汉化基础;向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攻取汉中之地。向北攻打柔然,国势盛极一时。一生笃信佛教,废除子贵母死制度。在位后期,猜忌忠良至亲,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日趋黑暗,国力逐渐衰败。
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年仅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安葬于景陵。

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作为北魏王朝的缔造者鲜卑拓跋部与柔然,曾经都是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着几近相同的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然而随着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自然不自然将双方的关系置于两个不同阶级,对于柔然来讲要么选择臣服,要么选择对抗,倔强的柔然选择了后者,这一选择直接引发了北魏与柔然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对抗。多年的军事对抗,使得胜多输少的北魏也不堪战争之重负,而胜少输多的柔然也不愿在东躲西藏,于是双方心照不宣、心有灵犀的进入一段相对平稳的、相互妥协的和平时期。可惜的是已经问鼎中原的北魏却先于柔然湮没于历史潮流之中,而柔然也在后起的突厥、由北魏裂变而来的北周、北齐三方的攻击之下彻底消亡,从此北方草原的统治权由柔然转到了后起的突厥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3-10 00: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三讲作业
梁组-随心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在元恪的世界里,我们很难找到除了坚持汉化以外的特别之处,相反其中记录了元恪在位16年间大量的天灾、饥荒、战争,之后就是大篇幅的各国来朝。
元恪的汉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拓跋宏加强皇族实力的方针,开始大量依托士大夫集团,此时的北魏已开始走向门阀政治的道路。
北魏前代皇帝都是闲不住的主,几乎每个人都不停地在全国巡查、了解民间疾苦,或者带兵四处征战,用双脚丈量着自己的国家。而到元恪这里,一屁股坐在洛阳的皇帝宝座上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洛阳。他不再了解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也已开始离他远去。
对他私德方面的好评,是他对后世两大主流文化汉学、佛学的发展有功的原因。但客观来说,元恪对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来说可能不是功臣,反是罪人。鲜卑这个民族正是在他手上彻底被消亡,而他的北魏也开始走上下坡路,将为世人带来更大的灾难。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柔然来袭时,拓跋焘不顾朝臣反对,亲自率两万军兵直迎柔然军队而去,直捣黄龙,深入柔然军队中心。
从中心逐步往外突破,以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冒险作战模式取得了这一次保护北魏的胜利。而后柔然大军向北逃窜,回到柔然。
拓跋焘在确定南方偏安一隅的南宋没有可能借他率兵北上时攻击空虚的北魏后,乘胜追击,即刻率兵出征,征讨柔然。
北魏绝地反击在拓跋焘新登基便率兵亲征,击退在云中城大肆作乱的柔然军队的过程中,一度被柔然军队重重包围,但是拓跋焘却来了一记绝地反击。
本来对新帝没有信心的北魏和南宋以及周边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被这个少年皇帝震惊到了,一时不敢来犯。
拓跋焘带领着从东北上的那一支军队。北魏军行至柔然外围沙漠,拓跋焘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用无声偷袭的方式,舍弃了重型武器。
和从西北上的北魏军夹击柔然。这次战争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柔然势力被大大地削弱,为北魏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此消彼长的势力
在北魏建立发展的近一百五十年时间里,历经十三位帝王,最有建树的就是北魏太武帝和北魏孝文帝。
一个是在军事方面有成就,巩固了北魏政权,为北魏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是在政治文化方面有成就,实行全面汉化和改革,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柔然在漠北一带活动。柔然军事实力强大,和主要势力在北方的北魏相对峙。
为了对抗北魏,柔然先后联合北燕、北凉等政权,企图共同推翻北魏。柔然侵扰北魏达八十多次,掠夺金银珠宝,在北魏边境烧杀抢掠,成为了北魏除南宋王朝以外最大的祸患。
但是北魏同样兵强马壮,仅仅只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便对柔然发动了十多次讨伐,没有败仗记录,最后柔然还是被北魏击退回到漠北,不敢再大举来犯。
北魏四周危机四伏,而柔然作为继匈奴以后又一个强大到中原王朝忌惮的少数民族部落,军事实力强大,和北魏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对抗关系。
当中原王朝和周围少数民族部落的势力形成此关系时,注定会动荡不安。北魏和柔然只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部落斗争的一个特殊例子,特殊在于北魏也是少数民族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势力较为均衡,难以统一,才会一直都战火纷飞,纠缠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3-13 12: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三年级第三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答:元恪(483年~51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即位于鲁阳,由“六辅”秉政。在位期间,功过参半,厉行节俭,提倡礼乐,继续汉化;扩建洛阳城,南攻萧梁,北击柔然,胜多败少,国势盛极一时。一生笃信佛教,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在位后期,朝政日昏,外戚专权,诛杀宗室,国力渐衰,阶级矛盾尖锐,起义不断。
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时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安葬于景陵。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北魏与柔然,都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着相近文化信仰生活习惯。北魏采取军事对抗为主,打压柔然,虽占上风,但国力消耗巨大,敌对关系一直伴随到北魏灭亡,没有采取安抚为主,威慑为辅的政策 ,没有用和谐共存的战略思路来考虑解决,导致两者相继灭亡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3-21 1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讲作业
梁08-客居幽谷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答: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母高氏。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生于平城宫。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元恪踌躇满志,回身将精力放在治理国家的内政中。但此时北魏已经出现贪官污吏这些蛀虫。顾命大元恪的叔父元禧昏庸无能,侵吞了大量田地和盐铁产业。另一辅政亲王元详,则大搞“官倒”生意。上行下效,加上元恪没有及时严惩,使得朝廷上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带了元恪统治的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廷更加腐败。出身卑微的高肇对皇族亲王们满怀嫉恨,利用外甥皇帝的宠幸,逼杀了北海王元详。又将诸亲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京兆王元愉不满,遂起兵谋反,在信都宣布即位,不久被元恪派大兵镇压。随后高肇又诬陷彭城王元勰暗通元愉谋反[2],元恪于是下旨赐毒酒给元勰,逼他自杀。到了元恪统治末年,人民起义已是此起彼伏,元恪花了大量的精力才将这些起义一一镇压。公元515年,元恪因病死去。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北魏对柔然的军事对抗期——道武、明元和太武三朝
从道武帝拓跋珪复立代国的那一刻起,直到太武帝拓跋焘被大宦官宗爱刺杀,北魏前三朝是开疆拓土的70年,也是与柔然全面军事对抗的70年。北魏与柔然对抗的缘由。对于发起于草原的北魏统治者鲜卑拓跋家族来说,深谙草原有着维系武力、入主中原的各种资源,也熟懂草原能够为其提供广阔的退避空间和战略纵深。那么对于北魏前三朝皇帝来讲,他们的志向不仅仅是草原的可汗,更希望能够成为问鼎中原的皇帝,因此他们一方面想通过草原来为其入主中原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他们不想也不允许在向南推进的过程中,在自己身后的北方有个虎视眈眈的柔然让其不能大展拳脚。由此在北魏统治者看来,要想实现问鼎中原,必须要处理如芒在背的柔然。
而作为北方柔然来说,一方面同样的出身、同样的信仰、同样的文化,柔然不甘心臣服于北魏;另一方面漠北草原的环境真的太差了,风沙大、天气冷、水源少………柔然也想沐浴温暖的阳光啊,因此是不是的南下袭扰北魏。由此看来,北魏与柔然的对抗不是单边的军事行动,而是双边基于不同的目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共同结果。
北魏与柔然的全面对抗。北魏与柔然的对抗不是骤然升级而是呈现渐次推进态势。前一段是北魏以守为攻的蛰伏期。一方面在道武和明元两朝,北魏立国之初,特别是迁都平城之前,北魏连个像样的国都都没有,那个时期我觉得和柔然一样,过着逐水而居的原生态游牧生活,北魏不过就是个名而已,等到迁都平城之后,北魏需要处理的事务太多,不仅没有精力去思考柔然的事,也没有能力去研究柔然的事。只有在柔然南下袭扰之时,北魏才出兵发动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北方的柔然在这一时期也没有强大到让北魏心惊胆战、如芒在背的地步,在北魏统治者眼里,此时柔然只过不是饿了想抢点粮食的流寇而已,不足为惧。后一段则是北魏主动出击的对抗期。经历了北魏前两朝的积淀,北魏已是今非昔比,太武帝拓跋焘也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而柔然也成为漠北草原的强国。在双方都不含糊、都不服软前提下,军事对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太武帝拓跋焘继承大统之后,北魏就进入全面扩张期,在这一时期北魏对柔然是九次主动出击,其中八次是太武帝拓跋焘亲征,另外一次则是太子拓跋晃带队征讨。
北魏对柔然的积极防御期——文成和献文两朝
在公元429年因为太武帝拓跋焘预判的失误,使得柔然得以存活。痛失良机的拓跋焘至死再也没有获得消灭柔然第二次机会,其后继者文成帝和献文帝虽然也曾亲征柔然,可是不知是柔然彻底被北魏打怕了,还是逃跑的能力增强了,总之北魏两位皇帝亲征柔然,虽然胜出,但却没有消灭柔然。文成帝亲征柔然。文成帝曾经率十万骑兵、十五万辆战车北伐柔然,结果吓得柔然可汗闻风而逃,使得来不及逃跑的柔然直接归降北魏。
《魏书·高宗纪》:骑十万,车十五万两,旌旗千里,遂渡大漠……吐贺真远遁,其莫弗率数千落来降。献文帝征讨柔然。在公元472年,此时的献文帝拓跋弘已经将皇位禅让给了孝文帝拓跋宏,做起了太上皇,不知是其骨子所流淌的游牧民族血液在作怪,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身为太上皇的拓跋弘领兵征讨柔然,柔然还是老样子——远遁。因此在《魏书·高祖纪》留下了献文帝拓跋宏的语录:穷寇远遁,不可追,乃止。不知道献文帝后继者谨遵其圣命,还是贪生怕死,献文帝拓跋弘成了北魏亲征柔然的最后一位皇帝。作为北魏王朝的缔造者鲜卑拓跋部与柔然,曾经都是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着几近相同的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甚至我们可以大胆地脑补一下:双方曾经共同在辽阔的草原骑马牧羊、相互帮忙的画面。然而随着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自然不自然将双方的关系置于两个不同阶级,对于柔然来讲要么选择臣服,要么选择对抗,倔强的柔然选择了后者,这一选择直接引发了北魏与柔然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对抗。多年的军事对抗,使得胜多输少的北魏也不堪战争之重负,而胜少输多的柔然也不愿在东躲西藏,于是双方心照不宣、心有灵犀的进入一段相对平稳的、相互妥协的和平时期。可惜的是已经问鼎中原的北魏却先于柔然湮没于历史潮流之中,而柔然也在后起的突厥、由北魏裂变而来的北周、北齐三方的攻击之下彻底消亡,从此北方草原的统治权由柔然转到了后起的突厥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5 1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三讲作业
梁组17——冬生
作业: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魏宣武帝元恪,是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个儿子。太和七年 (483) 的夏天,元恪出生于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人们传说元恪的母亲高夫人是在睡梦中与太阳变化的神龙缠绵交感,因而孕生了元恪这位 “龙种”帝王。
  其实元恪以次子继承皇位,在早已确定嫡长继承制的北魏帝国,并不是命中注定。次子元恪貌美而文雅、爱读经史、一向温顺,于是被孝文帝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太和二十三年 (499),孝文帝死后,16岁的元恪登上皇帝的宝座。第二年改年号为 “景明元年”。
元恪统治初期北魏国势的鼎盛,并不意味着元恪一如其先皇孝文帝那样,可以称得上是意志与能力非凡的帝国之舟的舵手。从元恪即位之日起,魏帝国的政治机体即呈现出失控的危机。元恪既没有及时严厉惩治在他当政之初恶化起来的贪污腐败现象,贵族官僚的贪欲就越发膨胀起来。
除此之外,元恪无能驾御他的向着堕落的深渊漂荡的帝国之舟,却沉迷于幻现在佛教的缭绕香烟中的极乐世界。元恪自幼即每因讲论佛经而至于通宵连夜不知疲倦。做了皇帝的元恪,更成为佛教僧众最慷慨的施主,养西域和尚三千多人,在嵩山造闲居寺,又在洛阳城南建景明寺,寺宇复殿重房,青台紫阁,备极壮丽。贵族们仿效皇帝的榜样,佛寺大兴。
官吏贪暴,政治黑暗,加之连年发生旱涝自然灾害,迫使人民起而抗暴。在元恪统治的十六年中。就有十次以上反抗暴政的人民起义。所以,这样的皇帝终究要自食恶果。,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柔然,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约在五世纪初,建立起一个东起外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南到大沙漠,北包贝加尔湖的强大游牧国家,成为拓跋族在北方的一个劲敌。北魏建立之初,柔然便不断侵扰。始光元年(424),拓跋焘即位不久,柔然汉纥升盖可汗大檀就率领六万骑兵攻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掠吏民,抢劫财物,攻陷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故都。拓跋焘率轻骑讨之,亦陷入重围,全赖殊死拼战,才使柔然兵退。柔然的侵扰牵制了北魏力量,使其无力进一步征服其他割据政权,更无力南进,与刘宋王朝争强。拓跋焘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会腹背受敌,陷于困境。他不顾太后和众多大臣的反对,在崔浩等支持下,决定北征柔然。经过最后两次北征柔然,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终使柔然怖威北窜,不敢复南,消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4-16 15: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三年级第三讲梁01-约月同行作业: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1.答:元恪,北魏宣武帝,(499—515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
这位皇帝一生励精图治,内修德政,外御强敌,大力改革,推行汉化,三十三岁,帝王有多少壮志难酬,帝王对江山又有多少留恋?江山为主,人为客。即便有再多的不舍,终将是落幕。老皇帝一朝病逝,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皇位应由皇帝的长子元恂即位。
        这便慢慢道:
        即位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推行民族大融合。
         其次,发动一系列战争,南征北战,夺取南梁四川等地,抗击北方柔然游牧民族,领土空前。
         再次,取消子贵母死政策,笃信佛教。大量修建石窟。
         不足之处也是有之,当咸阳王元禧发动叛乱后,虽然叛乱被平定,但其下诏罢免了奉诏辅政的六位大臣,使朝廷权力出现了转移。高肇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残杀和迫害以彭城王元勰为首的宗室重臣,使宣武帝对于皇室宗亲产生警觉,也使朝野侧目,都畏惧高肇的淫威。朝廷风气受到污染。可见元恪用人不当。元恪在位后期,朝政日趋黑暗,人民起义已是此起彼伏。虽然最终扑灭各路起义军,但国力逐渐式微。
  
2.答:北朝年间,雄踞于北方草原之上的并非“匈奴”,而是“柔然”。与历代入主中原的王朝一样,北魏为了捍卫北部边界,不得不与柔然展开了长期较量——尽管北魏的统治集团,同样来自草原。“蠕蠕”南犯:历史上的“柔然”是继匈奴西迁、鲜卑南迁之后,雄霸大漠南北、流沙地带横贯东西的一个“草原帝国”,共历19君,存在了152年(402-554)。大抵至迟从“柔然”之后,漠北游牧民族舍弃了匈奴“单于”的称号,而尊其一国之主为“可汗”,突厥、回纥、契丹、蒙古无不相沿成习。若就此而言,“柔然”又可以视为草原上的第一个“汗国”。公元4世纪后期,约在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的同时,柔然就乘机在漠北地区扩充势力。402年,柔然领袖社伦“尽有匈奴故庭”,正式建立柔然汗国,征服敕勒(高车)诸部、匈奴余部,其势力范围“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成为北魏在北方的劲敌。柔然不时南犯构成了北魏边防上的一个鲠。太武帝的北伐:按当时南北朝的形势而论,北魏的主要敌人,一南一北。承袭晋室、自命正统的南朝与新兴的柔然汗国遥相呼应,实在使北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太武帝于公元429年四月底出兵,五月中旬到漠南。他们丢掉辎重,只带15日口粮,每个骑兵都带上马轻装前进,袭击柔然。纥升盖可汗事前没有觉察,人口牲畜都分散在原野之上,突受攻击,都惊慌乱窜,根本无法组织抵抗。这次持续半年之久的北伐战争,北魏不仅重创了柔然,而且顺势收降了原役属于柔然的高车部众共达百余万人,掠获了大批人口和牲畜,取得了辉煌胜利。443年,太武帝分军四道亲征柔然。这次出兵虽然击破柔然可汗所部,但没有对柔然构成致命性打击。直到449年,北魏经过数年精心准备,发兵数道征伐柔然。这次作战魏军大败柔然主力,“尽收其人户畜产百余万”。北方的“六镇”:果真“息警”了么,倒也不见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就能余烬复燃。从史书的记载看,进入到5世纪后期,柔然对北魏边疆的袭扰变得频繁起来。“六镇”正分布于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其中除沃野镇之外,其余五镇都位于阴山以北,南以阴山山险作为依托,略呈弓形,控制从漠北南下的几条主要交通要道。处在抵御柔然入侵、拱卫京城(平城)的最前沿。据《魏书》记载,自文成帝(452-465)开始,柔然间或南侵,却没有进入阴山以南、深入北魏京畿之地。由此可以看出,“六镇”防线的设立已成功地将柔然兵锋阻挡在了阴山以北。高车的蝴蝶效应:其实,高车人在北魏与柔然关系中的角色还不止于此。高车人的另外一支,生活在蒙古草原西部阿尔泰山附近的副伏罗部役属于柔然汗国。公元487年,副伏罗部的10余万高车人脱离柔然的统治,并在今新疆交河故城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很难想象,这件事对整个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首先,柔然受到了巨大打击,从此开始走向衰弱。高车的背叛,不仅严重地削弱了柔然的军事实力,而且使得柔然失去了西域天山山脉南麓的附属地,如同断去一臂。更有甚者,高车在西域建国后,于490年遣使与北魏通好。由于这一后顾之忧,柔然在数十年间几乎停止了对北魏边疆的侵扰,转而采取讨好北魏的政策。但柔然的衰弱与降服导致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北魏因此放松了针对柔然展开的北边防务,“六镇”地位随之一落千丈。最后导致了著名的“六镇起义”(524)。北魏因此而王纲解纽、一蹶不振,最终在534年东西分裂。柔然可汗阿那瓌率领十万之众南下,帮助北魏朝廷镇压了起义。至于北魏分裂后的东魏、西魏彼此敌对,“竟对阿那瓌为婚好”。双方都想争取柔然为援。柔然则居中折冲,坐收渔利,俨然再度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力量。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个柔然属部突厥在公元6世纪中叶迅速崛起。552年,柔然政权终为突厥所灭,就连其可汗阿那瓌也被迫自杀。这一串变化,尤其是原本为抵御柔然而设立的“六镇”最后竟成朝廷之敌,而百年宿敌柔然却俨然成为北魏的“盟友”,其中势力的此消彼长,历史的烟云随水长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30 , Processed in 0.2217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