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翰林瑞居一 于 2024-11-23 10:15 编辑
44评阅强化班第九讲作业: 子衿09-翰林瑞居 一、 问答题 1、 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有哪些? 答: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 怀古诗的内容特点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二是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三是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四是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 创作怀古诗从哪三个方面入手? 答:怀古诗的切入点有三点,包含:一是古迹。对于诗家来说,能入诗的古迹是那些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址(宫殿、战场、城廓)。二是古人。由古人入手,或者由其陵墓、故居等相关地点引起,或者由其作品、传记等相关资料引起。三是古事。由史入手,可以是正史、史实,也可以是野史、传说,总之是以古事张目。 4、怀古诗的鉴赏步骤有哪些? 答:①了解背景和作者意图。②分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③体会诗歌的情感。④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⑤比较不同怀古诗的异同。 二、创作题 挑选自己熟悉的古迹、古人、古事等方面入手,作怀古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五律•缇萦救父 子衿09-翰林瑞居 缇萦齐地女,救父赴都城。 叩阙朝庭纳,孝心文帝惊。 肉刑由此废,仁政且犹明。 史册留佳话,千秋享美名。 【自评】这首诗从历史故事入手,较为详尽地说明了缇萦救父的过程,并以古事张目,既颂扬了缇萦的孝心、勇敢与智慧,同时也反映出人类文明有时也有小人物的影响与推动。因缇萦上书、文帝感动,朝庭由此废除肉刑,《史记》与《资治通鉴》都将缇萦救父载入史册,得以千秋留名。 此五律格律无误,首字平仄比为3/5,结构清晰,意脉顺畅,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