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95|回复: 10

小渔村四期辞赋研修班第十五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2

主题

4189

帖子

45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7-6 2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期辞赋研修班第十五课作业
请作一篇《黄河赋》,字数300-400之间。作业完成时间为四周。可骈赋亦可律赋。
作业要求:
①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②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③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隔句、壮句。
④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律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⑤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⑥不可以带“兮”。
⑦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⑧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⑨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1

主题

112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2
发表于 2025-7-11 08: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赋

陆地捧拥,高原崛起。宇宙布新,昆仑献瑞。天尊⑴造物,挥汗水而成云;王母⑵治天,筑瑶池而积水。湿云三界,飘细雨而八方;红日万辉,泄冰川而六地。千泉高岭而波盈,万壑莽原而水汇。圣水多情,大河乘势。
至乃千岩轰震,万谷激扬。云波淼淼,众流滂滂。裹泥沙而卷涌黄涛,携灵籁⑶而腾击白茫。奋流万里而苍溟,西牵青海;旋绕九丘而峭劲,东向汪洋。乐作亚洲之水塔,畅游甘肃之走廊。訇开沟壑,崩裂山岗。
又以滋养莽原,倾怀赤县。哺十多亿之儿孙,润五千年之古远。伏義⑷恩泽而养生,炎帝⑸栽培而丰馔。冲冠怒发,岳飞耿直而遭凶⑹;断水凭刀,李白逍遥而遗憾⑺。项羽之从容拔剑,强项舍生⑼;陶君之淡泊归乡,息肩歇汗⑻;七贤⑽之椽笔同心,诸子之繁花齐绽⑾。秋闺瑾头颅之巍峨,黄继光碧血之浩瀚。九域辉煌,三阳灿烂。
假令身临川上,逝者如斯。饱看九域,舒展四肢。广厦凌云而华耀,平湖养水而涟漪。竹外繁花之点点,溪边杨柳而依依。金曲多情,游太空而咏唱;飞船携侣,拔大地而腾飞。利伟⑿俊郎之玉宇巡城,电邀仙客;亚平玉女之天宫揽胜,课展英姿⒀。墨子⒁扶摇于盛世,悟空⒂出入于瑶台。北斗⒃问天而指路,羲和⒄追日以破疑。山藏天眼⒅,地立丰碑。环球翘首,赤县扬眉。
嗟夫!吾见大河,谁能企及。天上水来⒆,人间福得。消除丁主之心忧,给予人民以肤色。催生万代之诗篇,满载千年之史册。

注:
⑴天尊是道教术语中的一个尊称。
⑵王母,又称:王母娘娘,住在瑶池,统御群仙。
⑶灵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优美动听的乐音。出自明,王慎中《登金山口绝顶》诗。指迎神的乐曲。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
⑷伏羲氏,古代医家名。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⑸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⑹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诗句。⑺化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句。
⑻指陶渊明弃职而去,归隐田园。
⑼指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⑽指竹林七贤。
⑾指诸子百家,百花齐放。
⑿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⒀指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授课。
⒁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⒂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⒃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⒄羲和号,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⒅天眼,中国一个高精度的天文望远镜。
⒆天上水来,化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1 17: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赋




赋/望着你微笑


流沙千里,上水几条。源于青藏,迹于廊桥。驰骋于神州大地,惊心于故国历朝。若夫观湖泽,望云雕。江山之秀美,陇亩乃沟浇(1)。且有黄河之滚滚而来,波涛拍岸;何妨汾水则腾腾而到,风雨潇潇。飞流有意,瀑水相邀。出入民忧,律文眼见;频繁水患,人众肩挑。悠悠之古道,处处乃回潮。






斯则势似蛟龙,形如几字。一路向东,连村入市。万众则恓惶,几时之息止。此乃大禹过家而不回(2),仲通治水之立志(3)。为国而自知,忧时乃无悔。




诚乃人臣请命,世路心源。先来河口,又到中原。浩荡乃黄河之水,苍茫则大漠之烟。众多华夏乃儿郎,迎风破浪;几许圣明之君主,带雨同观。元鼎观河(4),著书立说;印川治水(5),束水沙残。过水张骞(6),艰难举步;出关皓月(7),感慨自安。长河之有路,落日则如盘。




是则筑坝防洪,冲沙廊道。立河防乃百世功劳,修水利则千年大好。饮水则思源,耕田之薅草。


至其悠悠荡荡,浩浩汤汤。流经壶口,云喜中央。如戎马飞来之田陌,似天兵踏入乃村庄。奔流华夏乃多年,千秋地迥;如此乾坤之壮丽,万户农忙。孕育中华之儿女,根生大地且风光。黄河之母,赤县兴昌。恢宏之大气,游走于各方。




注解:


(1)沟浇:沟灌。


(2)大禹:夏朝开国君主,治水名人。


(3)仲通:东汉时期著名水利工程专家王景的字。


(4)元鼎:唐朝官员刘元鼎,出使吐蕃,往返路过黄河上游。


(5)印川:指潘季驯,明朝中期官员,水利学家。印川是他的号。


(6)张骞:汉代杰出外交家,出使西域,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7)皓月:王昭君乳名,西汉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8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2 16: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瓯茶 于 2025-7-12 16:57 编辑


四期辞赋研修班第十五课作业
黄河赋
一瓯茶
滔天骇浪,浩渺苍茫。弯弯曲曲,崩石穿杨,挟惊雷以呼啸,拍岩壑以洪荒。浩浩出山于青藏,滔滔入海于东洋。黄土源流,滋中华之肤色;赤诚气脉,漾华夏之周章。流亿乡之澎湃,冲四野之清狂。
斯则激荡崩山,湔腾震岳。疑平地之滚雷,诧惊涛之险恶。浊流宛转,旋九曲之逶迤;野马脱缰,掀万重之错落。古时常泛滥而横灾,尧舜继筹谋于经略。于是禹 开九州之土地,修九处之大湖;测九座之高山,治九条之川壑。始于冀州之梁歧,成于黑河之西崿。从而加宽河道,承顺洪流;随响潮声,争传新渥。容四时之雨水,纳百川之脉络。
尚且沧桑为鉴,浪涌千年。贯九省之慷慨,哺万代之周全。揽无垠之气象,忆三晋之忠贤。河伯献图,大禹治水;张戎就下①,王景堤拦②。攒玉雪于危峰,荡陇西之河套;收壸口之瀑布,缓沧浪于中原。水流若之琴瑟,襟度况乃超然。
伟哉!跌宕激扬,大河气势。波涛怀德,为成壤而积沙;土地增盈,因厚生而丰沛。天行健,不息自强;水生澜,未消瑞气。涵洁渺之一腔,涌江山之半壁。载华夏之辉煌,润斯民之欢喜。
壮哉!本色黄河,天然锦绮!


注:
①.张戎就下:张戎,字仲功,西汉末长安人,曾任大司马史。治水有功,他首先指出黄河的特性:"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

②.王景堤拦: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人,为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议修黄河,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凡千余里。明年夏,堤成,从此无复溃漏之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5
发表于 2025-7-13 06: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赋
作者:清心雨

黄河之水自天收。
苍苍大野,浩浩急流。
巴颜客拉雪融之梦,
黄土高原风乱之秋。
飞越关山,邀百川乃一聚;
翻经岁月,转九曲而长游。
东西而贯长途万里,
今古乃横大野九州。  

  若夫浪激龙门,雾喷壶口。
浩荡而绕山长行,奔腾以向海怒吼。
博怀仁厚,苍忙若慈母至柔;
广播善和,迤逦与青天不朽。
结炎黄地脉以相生,
领华夏龙头而竞走。

观其波涛似锦,浊浪如绵。
圆乎长河落日,直乃大漠孤烟。
风起狂澜,烟雨乃淹旧岁;
月明古渡,津涯则记远年。
几行而改道,数溃也涝田。
漫道兴衰,记春秋而润涵故事;
且看荣辱,映日月以吟作新篇。

故 而盛世吉祥,华年丰瑞。
引流而润田桑,飞瀑以鲜山翠。
天渺而浪高,水迢而云醉。
千里奔去,高怀是以深藏;
百折不回,豪志旋而远寄。    

是故大河东去,明月西沉。
天地悠悠自古,史河滚滚至今。
逝者如斯,休叹浮生之幻;
浮云似昨,不骄命运之淫。
赏大河之风范,敞人生之胸襟。

雄哉,黄河!九州载梦!
浩哉,黄河!千古长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4 14:5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渔村紫璇 于 2025-7-14 14:57 编辑

四期辞赋研修班第十五课作业
黄河赋
文/紫璇

浪涛澎湃,汹涌壮观。起千重之浩荡,行九曲之连环。轻雾氤氲,经青藏高原于渤海湾上;浊流宛转,入昆仑山下于黄海岸边。隔两边于南北,分大地于中原。古都文化,民族摇篮。
观夫地跃黄龙,天流德水。叹千里之洪涛,惊万年之湍泥。腾腾巨浪,献身无数之英雄;滚滚黄沙,寻梦千秋之壮士。曾改道于数回,古别称于多字。
何况改迁河水,整治泥沙。神州之母亲水,华夏之英雄家。强健臂弯,护炎黄之屏障;飞腾铁索,防华夏之烟霞。蜀道沙乃万里,黄河泥则天涯。
尚且渭水岚风,歧山烟雾。抢险固堤以守园,开闸御敌于护土。灾情险峻,大禹治水①之艰难;祸乱急危,河伯②授图于险堵。支股而合流,百川而分阻。
又复九条通之山脉,九黎定之三苗。河水乃方安定,黎苗则不叫嚣。认真大禹,赞励精于图治;敬业林公③,歌廉政且操劳。河水入于大海,植被土沃以肥苗。
况复今歌赋之文人,古诗词于雅兴。书画临摹,绘图揽景。绕地回乃九曲黄河,摩天出之两条云岭。茫茫荡荡,榆关浊水狂奔;浩浩苍苍,壶口浪涛驰骋。可谓千古风流,百年盛镜矣!

注:骈赋 赋依词林正韵
①大禹治水:典故
【出处】《尚书大禹谟》。
【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②河伯:典故
【出处】 《楚辞》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东汉·王逸注:“《穆天子传》云:‘天子西征,至于阳行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抱朴子·释鬼篇》曰:‘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参见“贝阙朱宫”条。
【释义】 河伯,为古代神话中的黄河之神。屈原在《九歌·河伯》篇中描写他出游时的气派和居住之处的华美。

③林公:这里指林则徐
【出处】:河南开封”林公堤”,从水稻乡马头村往东到柳园口乡小马圈村,有一段全长15里的河堤。开封人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称这段河堤为林公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970

帖子

19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7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赋
以“崇岭横断悬水长注”为韵
口心雨
            西起巴颜,东临渤境。北抵阴山,南通秦岭。穿行于黄土高原,横贯于玛卿山径。曾流峡谷之河源,素有导河之石景。清波淼淼,连双曲而东流;碧水苍苍,遇沙丘而合并。流割高原,界分两省。闻峡谷之幽长,叹龙门之威猛。望两山而对峙,绝壁断崖;思渡口之相连,橹声船影。
            观夫黄河九曲,浊浪千重。纵万年而不断,虽千里而相通。一路奔腾,如银汉倒倾之威壮;千年啸吼,令丘峦惊悚而钦崇。溯源不息,冲灌无穷。迎万瀑之濯凉,归来和合;纳百川之涓细,相继混融。挟千层之沙砾,乘百尺之蛟龙。壶口俯听,任雪飞而玉撞;龙门遥看,惊雹碎而雾浓。
           岂知兵劫横行,水灾不断。耔粒无收,河鱼生怨。虽无墨吏之心,难遂黎民之愿。知尧无计,浊流毁于田园;闻鲧有谋,堤坝修于河岸。力争九载之心,难祛一河之患。鲧代已休,禹年应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有方;几朝河道而长随,凿开止乱。期百姓而重生,令群臣而惊叹。
            是故黄河俯仰,壶口纵横。看崖峰而冰挂,惊旱地而船行。水底冒烟,激起千层之水雾;霓虹戏水,折成百尺之弧形。晴空雨洒,旱天雷惊。悬瀑飞流,似濛濛之细雨;洪涛怒吼,如阵阵之雷鸣。览尽山飞之势,坐听海立之声。汛期水涨,泄水帘以千尺;槽岸冬临,封桥面以厚冰。
            况乃万壑云中,三江源里。藏千里之冰川,有天然之湖水。遍地生灵,参天寒翠。随马鹿而闲游,任棕熊而半睡。藏狐捕食,知多变之行踪;艾虎逃生,放难闻之臭味。贝母寒生,雪莲天赐。久违圆柏之身,常入云杉之地。通天河畔,题隽永之碑文;晒经石中,印西游之遗字。
           至其诗篇对酒,雅客凭栏。望惊涛而拟就,怀妙想乃虚悬。随白日而登楼,河山欲览;接黄河则入海,云水先看。王维举目,寇准寄言。河上泛舟,不见旧乡之城市;槛前扶杖,愁思远树之萧然。触龙门而有恨,悲鹤发则无眠。何须照海之犀,偷窥异境;唤取骑鲸之客,齐过银山。
             所谓血脉相连,情怀记注。传承文字之光,共享沧桑之旅。文化无边,地标几许。观石窟而无言,近泰山则止步。开封府里,遗北宋之瓮城;古寺林中,有儒家之老祖。岁月几时,英雄无数。竹竿当帜,叹吴广之雄心;散发冲冠,感岳飞之愤怒。闻靖宇之精神,忆鸿昌之气度。
             嗟夫!柔中蓄力,弱里蕴强。虽浑浊而可清,随灵性而深藏。经百折而不回,动中循道;有虚怀而恒志,静里寓狂。民族精魄,华夏辉煌。立五行而具美,滋众物而留芳。难测宽宏,自古不争其高下;岂量深奥,如今遥望其苍茫。终归大海,不改柔肠。遂根深而厚重,因源远而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5

帖子

11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林百味人生 于 2025-7-17 13:19 编辑

四期 辞赋研修班十五讲作业:
《黄河赋》骈赋  文/人生百味
       观夫昆仑一泄,野马狂奔。回荡千秋之浪,嵯峨万里之春。日夜长流,九曲蜿蜒穿其天汉;泥沙俱下,千年浩渺载其忠魂。已吞星斗,欲向乾坤。
    窃闻壶口虹飞,禹门浪涌。三门旧淬禹王之矶,九曲新裁云锦其纵。挟沙裹月,击壤颂之新声;裂石穿云,改弦伤之旧梦。源头一脉其清,千里一壶而统。
    至乃万山簇拥,九曲连环。雪岭浮云而绕,洪涛携浪而翻。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而起;千军怒吼,波涛溅玉则欢。汉武遗风则在,唐宗霸业其绵。
      斯则漭漭黄河,滔滔浊水。险涧劈开,荒原踏醉。恩泽华夏,高擎希望之灯;滋养子孙,奏响复兴之旨。心随盛世寄之飞鹏,目极天涯思其远史。
     是故撼天霹雳,动地涛声。昔曾唤起农奴之戟,今更染红英烈之旌。养育万民,浇灌草林生态之美;福泽两岸,滋润田野谷糜之丰。神威绝色,胜景豪情。
      遂使车过云途,身经天堑。现观今日之威,遥忆当年之险。秦鞭断水,蛟龙卷其雪崩;禹斧劈山,地岫沉而云淡。风烟过尽乃桑田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9

帖子

4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昨天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期辞赋研修班第十五课作业
黄河邮赋
017*一生健康
自昔恋书寻胜,翻册探幽。人间其客路,画里其传邮。石峡湖盆之眼里,巴颜喀拉之源头。大河之相寄,山径之伫留。起伏连天,西宁秀色;奔腾到海,玛曲交流。轻身而远陟,傲骨而闲游。
是故塞上江南,云中朔北。贺兰山下,大漠黄金;灵武水滨,阴山敕勒。寥天响之雁声,湿地浮之岩侧。清真大寺,银川驻于梦魂;寂寞王陵,白发留于胸臆。平原照其物华,旷野生其春色。
乃知山分日出,水远河清。多桥且独秀,近岭且纷呈。省会衔之山色,邻疆送之水声。头湾壮志,玛曲豪情。双山锦水,两岸频而惊客;九曲黄河,穿山独而过城。青山之我醉,曲水之东行。
况乃四野清幽,中州水韵。开封孕育参禅,感德谱写礼训。华山远望,气势功名;峡水登临,文章学问。龙门石窟,古迹神龙守之世名;魏晋西山,中州白马迎之河运。燕史之古今,赵王之州郡。
岂知水环三晋,云起众豪。黄土高原,蛟龙作客;丹心远目,鹳雀登高。再造中流之鼓角,延安宝塔之抢刀。峰峦叠嶂而苍茫,人间气势;瀑布飞流而直下,壶口金涛。天地岸边之雄剑,吕梁山上之战袍。
莫不风吼健身,岸深雄壮。母亲河畔之梦魂,游子渡头之波浪。思亲岁月,赤子相呼;抗日英雄,黄河合唱。青纱帐里,游击队之官军;白首营中,万家传之榜样。山冈万丈其华心,洞壑千秋其渴望。
何以千秋曲折,几字回还。河套陕西之穹野,草原川外之峻山。塞外粮川,耕农岁月;山中稻谷,草木河湾。每至游胜境,醉尘寰。无穷次第,不断登攀。岁月留其方寸,山峦问其世间。
然则斗转龙蟠,河清海晏。千里岸头,大明湖畔。泰山之高耸入云,登岳而细流香汗。三孔圣其儒风,盛周贤其两汉。胜利油田,清和海岸。黄河入海,别后遥寻;碧水连天,灯前细看。超然笑而送迎,报国情而呼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主题

4189

帖子

45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5-7-22 10:15 编辑

四期辞赋研修班第十五课作业统计:
【第一页】
01、赵绪林
02、望着你微笑
03、一瓯茶
04、清心雨
05、紫璇
06、口心雨
07、人生百味
08、一生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56 , Processed in 0.0645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