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93|回复: 4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十四讲作业

[复制链接]

53

主题

475

帖子

4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凡皿沐子 于 2025-8-16 21:07 编辑

第十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2、什么是兴寄?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二、  创作题:


今天我们自已选一首你认为比较喜欢的律诗来酬和一首诗,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的都行。但必须附上原玉。七律五律不限,韵部不限!期待大家佳作哦!
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10

主题

366

帖子

3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舞可乐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南北文风融合: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从历史背景来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南北长期分裂,文化上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南方地区气候温润,经济发达,社会相对稳定,文化呈现出细腻、婉约、柔美的特点。南朝文学多以描写自然景色、男女爱情为主,辞藻华丽,讲究声律对偶,如南朝的山水诗、宫体诗等。而北方地区则长期处于动荡的战乱之中,民族融合频繁,其文化风格粗犷、豪放、刚健,文学作品多反映战争、民生疾苦等现实内容,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像北朝民歌《木兰诗》《敕勒歌》等。

随着隋朝统一南北,政治上的大一统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基础。南北文人的交流增多,南方文学的精巧技艺与北方文学的刚健之气相互影响。唐朝时期,这种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朝诗人既继承了南朝诗歌的优美韵律和精巧的表现手法,又吸收了北朝诗歌的雄浑气魄和现实关怀。例如,初唐四杰的诗歌既有南朝诗歌的华丽辞藻,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建功立业的豪情;而边塞诗派则将北方的豪迈气概与诗歌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创造出了大气磅礴、情感奔放的作品。

南北文风融合,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创新,使中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包容的繁荣景象。

2、什么是兴寄?
兴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唐代诗人陈子昂提出。

兴,原本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即托物起兴,通过对自然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引发情感和联想。寄,则有寄托之意,指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志向和理想等。

陈子昂强调诗歌要有,兴寄,就是要求诗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描绘或单纯的辞藻堆砌上,而应该有所寄托,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慨,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例如,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是,兴寄的典范之作,这些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兴寄,的提出,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导诗人关注现实,使诗歌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风骨和兴寄都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重要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区别来看,风骨,主要侧重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风,指诗歌的情感力量和感染力,要求诗歌情感真挚、充沛,能够打动读者;骨,则指诗歌的语言表达要刚健有力、简洁明快,具有一种内在的骨力。例如,建安文学就以,风骨,著称,其作品情感慷慨悲凉,语言质朴刚健。而,兴寄,主要强调诗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要求诗歌有所寄托,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感。

从联系来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有兴寄,的诗歌往往更容易体现出“风骨”。当诗歌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时,诗人的情感会更加真挚和强烈,在表达上也会更有力度,从而使诗歌具有,风骨。例如,陈子昂的诗歌既有,兴寄,又体现出,风骨,他的《登幽州台歌》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情感强烈,语言苍劲,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内在骨力。另一方面,风骨,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兴寄。刚健有力的语言和充沛的情感能够更有效地将诗人的“兴寄”传达给读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二、创作题

原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和杜甫〈登高〉·秋雨
文/醉舞可乐
风骤云低雁唳哀,阶寒砌冷叶飘回。
无边暮雨潇潇下,不尽相思滚滚来。
半世羁愁长作客,一年秋病独登台。
沧桑阅遍霜丝满,寂寞还斟旧酒杯。
简析
1. 用韵、格律
    -本诗为七言律诗,遵循原玉所押“哀、回、来、台、杯”的灰,韵部。格律方面严格依照七律平仄规则,颔联,无边暮雨潇潇下,不尽愁思滚滚来”和颈联半世羁愁长作客,一年秋病独登台,对仗工整,无撞韵(即白脚句尾字与韵脚同韵)、挤韵(诗中不该押韵的句子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连韵(相邻韵脚同字或读音相近)等问题。首字风,为平声,符合5/3要求,即首句五言平起或七言平起式。
2. 起承转合
    起:风骤云低雁唳哀,阶寒砌冷叶飘回,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秋景图。风急云低,大雁发出凄厉的叫声,台阶和石砌都透着寒意,落叶在风雨中飘零回转。通过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凉、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也呼应了“秋雨”的主题。
    承:无边暮雨潇潇下,不尽愁思滚滚来”,承接首联的秋景描写,进一步渲染秋雨的绵密和愁绪的深沉。无边,不尽”两个词强调了秋雨的广阔和愁思的无尽,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结合,使愁绪更加具体可感。
    转:半世羁愁长作客,一年秋病独登台”,由景入情,从对秋雨秋景的描写转到诗人自身的遭遇和情感。“半世羁愁”表明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羁旅之愁;一年秋病”则说明诗人身体不佳,在这个秋天独自登上高台,更增添了孤独和凄凉之感。这一联使诗歌的情感从自然之景的描绘深入到人生的感慨。
    合:沧桑阅尽霜丝满,寂寞还斟旧酒杯,总结全诗,诗人历经沧桑,两鬓已布满白发。在寂寞之中,只能独自斟饮旧酒杯中的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还斟二字,体现在困境中仍试图借酒消愁的心境,使情感达到了高潮。
3. 韵字阴阳平衡
韵字哀回来台杯,阴平、阳平搭配得当。哀来为阴平,回,台,杯,为阳平,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感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9

帖子

1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
发表于 前天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作业:横渠晨风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方文风轻绮柔弱,北方刚强有气,取长补短稍微改良了一下。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是用事物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怀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和兴寄在精神上一致,具体形态上可以有矛盾和差异

蜀相
唐代 :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律 和杜甫蜀相
文 横渠晨风
诸葛贤名震古今,严明治世作龙吟。
风流儒雅决然少,奇计纵横谋虑深。
八阵图难兴帝业,出师表最动人心。
祠堂千古英雄气,镇定奸邪不敢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475

帖子

4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十四讲作业
凝香22-易清欢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  “南北文风融合”论的提出,实际上反映着唐初宫廷诗风的转变。它尽管还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这是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阶段,是唐诗的酝酿时期,还不算具有定质的唐诗。

2、什么是兴寄?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
关于“风骨”的解释,“风”属于文章情意方面的要求,其征象是气势的高峻与爽朗;“骨”属于文章语言方面的要求,其显现为言辞的端整与直切。“风”和“骨”又是紧密相联系的,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配合在一起,便构成了那种昂扬奋发、刚健有力的美学风格,这跟六朝后期文学创作中堆砌辞藻、柔靡不振的习气正相反对。唐诗的“风骨”来自“汉魏风骨”,而又要看到,两者并不能全然混同。建安诗歌孕育于动乱的年代,尽管因社会的变动促成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强烈的事业心,但面临着残破的山河与凋敝的民生,总不免要引起重重哀感,致使慷慨任气的歌唱中,时时杂有悲凉的音调。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的“风骨”。它扬弃了“汉魏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展开其豪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唐诗作为一代新风的客观依据。但要注意的是,对“风骨”的追求到中晚唐之间,似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中唐以后的人,较少谈到“风骨”, 理解上也有了差距。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周礼·春官·大师》郑玄注)。比和兴同属于比较婉曲、含蓄的表现形式,跟“直书其事”的赋体(见钟嵘《诗品序》),不是一个路子。汉人讲美刺,经常跟比兴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美刺比兴”成了儒家诗论的一个重要传统。陈子昂的“兴寄”说,正是从这个传统中孕育出来的。不过“兴寄”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六朝后期诗作一味雕彩饰绘,缺乏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倒并不特别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
“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时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这一对范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各自又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它们都不是单一的概念。比较来说,“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二、  创作题:
今天我们自已选一首你认为比较喜欢的律诗来酬和一首诗,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的都行。但必须附上原玉。七律五律不限,韵部不限!期待大家佳作哦!
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七律·酬和李义山〈锦瑟〉》
文/易清欢
瑟音千载惑同好,五十冰弦赋有声。
庄梦瞬时迷蝶悟,鲛人永夜泣珠明。
蓬山雾重难寻鹤,阆苑兰疏早落英。
此意只关风与月,回眸尘世奏营营。

自评:李商隐被誉为“朦胧诗鼻祖”,意象瑰丽,情感深邃,历代解读纷纭。 自也喜好其隐晦细腻之诗篇,虽不尽解其情,然不减喜欢之意。
班门酬和一首,也似表达自我观点。人即使到达一定境界,也不是随心所欲,反而面对束缚重重,不可超然物外成仙,也不可一枝独秀登顶,难得糊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1

帖子

1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十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发展情况后说:“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轻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胜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2、什么是兴寄?
答: “兴寄”一词,也是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提出来的。前面引到此文论及齐梁间诗,批评它们“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便是这个范畴的出典。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时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这一对范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各自又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它们都不是单一的概念。
“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唐诗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这样通过“风骨”与“兴寄”两种质素间主导地位的交替转换而呈现出来的。
二、  创作题:
原玉: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七律.酬和始闻秋风
月婵
高天酷热仍还在,雁字横空云脚嵌。
叶落阶前惊客梦,砧鸣月下动征帆。
一年生计随流景,千里归心付旧缄。
莫叹芳华容易逝,金风酿得桂香衔。
此诗呼应刘禹锡《始闻秋风》中对秋的感知与人生感慨,以"高天暑热仍还在起笔,雁、叶、砧声等意象勾勒秋景,既含客居的漂泊感,又以"桂香添"作结,在秋的清寂中见生机,与原诗"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的昂扬意趣相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8-19 05:50 , Processed in 0.0636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