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6|回复: 8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十四讲作业

[复制链接]

53

主题

475

帖子

4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凡皿沐子 于 2025-8-16 21:06 编辑

第十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2、什么是兴寄?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二、  创作题:

今天我们自已选一首你认为比较喜欢的律诗来酬和一首诗,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的都行。但必须附上原玉。七律五律不限,韵部不限!期待大家佳作哦!
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2

主题

475

帖子

4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7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十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 “南北文风融合”论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是对旧传统的局部改良,是量的渐进,那么,“以汉魏变齐梁”的号召,恰恰是在复古的外衣下,进行全面革新,是质的飞跃。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正体现了唐诗脱胎六朝,而终于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 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时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这一对范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各自又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它们都不是单一的概念。
二、  创作题:
简卢陟  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五律·酬和步韵韦应物《简卢陟》
文/浅浅淡淡
生涯离别苦,已是曲中人。
暮折长安柳,晓行渭水滨。
客中花占道,天际雁知春。
欲逐封侯愿,沾衣战马尘。
自评:这首酬和诗合律,首字平3仄5,韵脚阴2阳2,押平水韵十一真部,中二联对仗工稳。开篇点明羁旅漂泊的苦痛回应原作,中二联时空转换自然流畅画面代入感强,承接叙事途中所见,尾联一分句笔锋抖转道明离别的原因封侯愿望,二分句合极具张力回扣主题,幻想金戈铁马悲壮生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5

帖子

10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32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前天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十四讲作业:
疏影26-起风了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 “南北文风融合”论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是对旧传统的局部改良,是量的渐进,那么,“以汉魏变齐梁”的号召,恰恰是在复古的外衣下,进行全面革新,是质的飞跃。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正体现了唐诗脱胎六朝,而终于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 “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注重气势,导向主体性发扬。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讲求寄托,反应社会客体。
二、  创作题:
五律•梅(步韵)
文/起风了
花尽岂相如,凌霜梅未枯。
淡香浮草野,疏影倚平湖。
已过红尘远,何来沧海孤。
蓦然回首处,点点有还无。

附可可原玉:
五律•寄梅子
文/可可
无酒又何如,有心情不枯。
清光分永夜,素影耀星湖。
莫叹知心渺,除非沧海孤。
今晨裁小字,寄得到君无。
自评:
格律正确,水平韵上平七虞韵,首句借用邻韵。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发生。
阴平:枯、 孤。
阳平:如、湖、无。
韵脚阴阳比例为2:3,比例合适。
首字平:花、凌、疏、何。
首字仄:淡、已、蓦、点。
首字平仄比例为4:4,比例合适。
题目是梅,首联用反问,递进回答方式点明主题,进而直接破题。
炼字:岂、凌、浮、倚、远、孤。
中二联对仗工整,句式词语结构有错开(212/221)避免摞眼之病。
章法布局:首联用反问,递进回答方式点明主旨,进而直接破题。颔联则承接首句的基础上,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突出了梅花的香气以及梅花的地理环境特征,这里主要是写景。颈联则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孤傲、坚韧勇敢、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品品格和精神。尾联则在中二联的基础上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戛然而止,以景作结,既回扣主题,又达到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留白效果。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

帖子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3
发表于 前天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春你好 于 2025-8-17 23:20 编辑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十四讲作业
疏影30一北春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文风融合”论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是对旧传统的局部改良,是量的渐进,那么,“以汉魏变齐梁”的号召,恰恰是在复古的外衣下,进行全面革新,是质的飞跃。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正体现了唐诗脱胎六朝,而终于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时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这一对范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各自又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它们都不是单一的概念。
二、  创作题:
今天我们自已选一首你认为比较喜欢的律诗来酬和一首诗,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的都行。但必须附上原玉。七律五律不限,韵部不限!期待大家佳作哦!
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  庚和李白《望庐山瀑布》
文/北春
霞披翠岭绕青烟,近听惊雷撼百川。
溅玉跳珠千丈势,恍如仙浪泻遥天。原玉: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帖子

2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谩题红叶 于 2025-8-17 22:49 编辑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十四讲作业
疏影19-红叶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把南朝与北朝文学传统的差异,归结为“轻绮”和“气质”的对立,要求取长补短,以形成新一代文风。其中所谓的“气质”或“贞刚”,显然带有“风骨”论的成分。但这还不能算是本来意义上的“风骨”论,因为唐初史家对“气质”的理解,是以儒家正统的“雅正”观念为核心的。
“和而能壮,丽而能典”(《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便可认作他们对融合南北、开创新风的具体标准,这跟“建安风骨”的任气使才、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并非一码事。
“南北文风融合” 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脉络,它源于地域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又在历史进程中通过交流互鉴形成更具生命力的文学传统。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风格叠加,而是在 “刚健” 与 “柔美”“豪放” 与 “婉约” 的碰撞中,构建了中国文学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核。
2、什么是兴寄?
答: “兴寄”一词,也是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提出来的。前面引到此文论及齐梁间诗,批评它们“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便是这个范畴的出典。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与“兴寄”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并不排斥在具体形态上的矛盾和差异。
比较来说,“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就一般创作过程而言,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所以“风骨”的倡导和“兴寄”的追求,也是可以同时并举的。但侧重主体和侧重客体毕竟有所区别,于是以“风骨”为主或“兴寄”为主,也就分头衍生出各异的诗歌倾向和诗歌潮流。
从历史的演进线索来看,“风骨”论流传在先,盛唐之前已经风行;“兴寄”说产生稍后,中唐以下始形发达。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不光是理论观念上的迁革,亦且是诗歌创作实践的变化,即从唐前期侧重诗人主观情怀的抒述,逐渐过渡到中叶以后偏向客观社会事象的描绘。
二、创作
五律·酬和步韵王维《汉江临泛》
文/红叶
楚地湘天接,百湾川泽通。
浪推苍雪里,峰叠翠烟中。
帆卷沙鸥影,人牵云水空。
橘州风景好,同醉武陵翁。

原玉:五律·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8
发表于 昨天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14讲作业
疏影33-萍踪侠影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唐王朝建国以后,为了总结南北朝以来各个封建朝廷盛衰兴亡的历史教训,官修了大批史书,其中必然要触及如何对待前代文学传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唐初史家大抵采取“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它把南朝与北朝文学传统的差异,归结为“轻绮”和“气质”的对立,要求取长补短,以形成新一代文风。
“南北文风融合”论的提出,实际上反映着唐初宫廷诗风的转变。它尽管还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这是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阶段,是唐诗的酝酿时期,还不算具有定质的唐诗。
如果说,“南北文风融合”的主张,不过是对旧传统的局部改良,是量的渐进,那么,“以汉魏变齐梁”的号召,恰恰是在复古的外衣下,进行全面革新,是质的飞跃。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正体现了唐诗脱胎六朝,而终于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时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各自又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它们都不是单一的概念。
唐人对“风骨”和“兴寄”的要求,又都偏重在诗歌内容方面,前者着眼于诗人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气概,后者系心于诗篇所具有的社会政治功能,倒并不很计较它们的表现形式。而恰恰是上述这两种倾向,构成了唐诗内容上的两大支柱。
    唐诗建立起一种“风骨”健举、“兴寄”深植的艺术传统,以它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对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它严肃的思考和感情的力度,打动了千秋万世的读者,赢得人们的高度叹赏。这是我们研究唐诗特质所不能不首加肯定的。
    还要看到,“风骨”与“兴寄”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并不排斥在具体形态上的矛盾和差异。
比较来说,“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就一般创作过程而言,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所以“风骨”的倡导和“兴寄”的追求,也是可以同时并举的。但侧重主体和侧重客体毕竟有所区别,于是以“风骨”为主或“兴寄”为主,也就分头衍生出各异的诗歌倾向和诗歌潮流。
    从历史的演进线索来看,“风骨”论流传在先,盛唐之前已经风行;“兴寄”说产生稍后,中唐以下始形发达。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不光是理论观念上的迁革,亦且是诗歌创作实践的变化,即从唐前期侧重诗人主观情怀的抒述,逐渐过渡到中叶以后偏向客观社会事象的描绘。
    唐诗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这样通过“风骨”与“兴寄”两种质素间主导地位的交替转换而呈现出来的。
二、创作题:
今天我们自已选一首你认为比较喜欢的律诗来酬和一首诗,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的都行。但必须附上原玉。七律五律不限,韵部不限!期待大家佳作哦!

原玉
七律·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一
唐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七律·畅游荷花池
清晨胜景步趋求,不尽风光水更幽。
野鸭旁行浮草泽,江鸥直起隐陈丘。
苇深过眼霞沉醉,花盛怡心雾伴游。
九转长廊喧笑语,轻歌一曲出渔舟。

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昨天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中有小鱼 于 2025-8-18 10:32 编辑

第十四讲作业:
疏影-江小鱼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朝与北朝文学传统的差异,归结为“轻绮”和“气质”的对立,要求取长补短,以形成新一代文风。其中所谓的“气质”或“贞刚”,显然带有“风骨”论的成分。但这还不能算是本来意义上的“风骨”论,因为唐初史家对“气质”的理解,是以儒家正统的“雅正”观念为核心的。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时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这一对范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各自又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它们都不是单一的概念。
二、  创作题:
五律:无题(步韵《商山早行)
文/江小鱼

客住仙湖畔,心安是故乡。
秋来花失色,岁老鬓添霜。
静守何须网,疏离不用墙。
寄怀诗与酒,寻梦在林塘。


原玉:五律: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0
发表于 昨天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十四讲作业:
疏影03兰子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 “南北文风融合”论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是对旧传统的局部改良,是量的渐进,那么,“以汉魏变齐梁”的号召,恰恰是在复古的外衣下,进行全面革新,是质的飞跃。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正体现了唐诗脱胎六朝,而终于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 “风骨”,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注重气势,导向主体性发扬。在“兴寄”,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相渗透。讲求寄托,反应社会客体。
二、  创作题:

七律.咏挑担返家的桂林高考女生
文/吴荣让

桂岭云开出考场,蛇皮袋裹十年霜。书沉更比行囊重,步稳方知意气扬。不慕旗袍迎绮梦,唯凭汗雨砺锋芒。灌阳女子有心骨,一路春风踏远乡。


依韵和《咏挑担返家的桂林高考女生。
  文/兰子

十载寒窗历雪霜,灌阳娇女战文场。
肩挑烈日孤身影,背负行囊满墨香。
不慕奔车驰电疾,唯期稳步驾云翔。
龙门一跃惊鸿起,携梦归来报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

帖子

98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
发表于 昨天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问答题
1、南北文风融合是以轻绮、气质、贞刚和雅正对立统一的融合,取长补短,形成不同时代的文风思想。
2、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托物言志以达到完美的意境和避免直言不讳的隐喻性的目的。
3、所谓风骨就是刚直不阿的语言文字和开阔的意境相融合,用兴寄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事物现象的诠释,把个人意志融入到诗风里,这也是风骨和兴寄的融合,阐明观点,歌颂和揭露现实,求得内心一分清明。
原诗~简卢陟
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酬和~无题
文/孤客
可怜孤客志,未得遇知音。
坎坷风云路,蹉跎岁暮深。
红颜争楚媚,白首好空吟。
我有一支笔,常能表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8-19 05:51 , Processed in 0.0667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